比起杜华和陈乐的自傲,厉祥有着明显的紧张, 甚至还有些自卑。这也许就是寒门子弟和世家子弟的底气不同所造成的性格上的差距。
“上面两场的规矩都是老夫定的, 这场县主来定如何”孟岩还是要两面的, 他已经占了两场比试的先机,由他定下规则, 本以为可以先发制人, 却没有想到依旧是输的彻底。
这最后一场比试,赢与不赢都注定他的弟子要输给纯安县主了, 唯一的不同是输的有面子, 还是输的没面子。但是就算是在想要面子,他也没有脸面让自己制定这比试的规矩了。
“依照我看, 不如就我和厉学子各出一题, 对方解答, 答出来为胜, 答不出来为败, 若是双方都能答出来,那就再加试一轮,先生看如何”陆若华点头道。
“此法公正。”孟岩看了陆若华一眼, 点头道。
“那就由厉学子先来出题吧。”陆若华对着对面的厉祥请道。
厉祥虽然有些紧张,但礼节还是在的, 对着陆若华道“县主请听题今有客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 日已三之一, 主人乃觉。持衣追及与之而还, 较家视日四之三。问主人马不休, 日行几何”
说完后,厉祥还体贴的问道“县主可要纸笔”
“多谢好意。”陆若华说完后摆了摆手,示意自己不用笔墨。厉祥的这个问题出自九章算术之中,是均输问题,在这个时代看起来不容易解答,但是作为学过方程的她,还是能轻而易举的回答出来的。再加上她学过一段时间的心算,所以并不用笔墨也能解答。
“七百八十里。”陆若华颔首道。
“县主回答正确。”厉祥对于陆若华回答的如此迅速,又不用笔墨的做法,实在是有些震惊,但缓过神来,还是道“请县主出题。”
陆若华出的题目也是九章算术中的题目,是商功问题。
“今有阳马,广五尺,袤七尺,高八尺。问积几何”陆若华问道。
不同于陆若华的心算,厉祥是要用笔和纸的,但是所用的时间不长,很快就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九十三尺、少半尺。”和之前的紧张不同,进入了答题时刻的厉祥,有了几分从容和淡定,面对题目也不慌不忙。
一来一往,两人大概互相出过四五题左右。陆若华也明白,面前的这位寒门学子确实在算学上造诣颇高。
“既然你们迟迟不能分出胜负,就算你们是平局如何”孟岩看二人耗费时间颇长,最终建议道。
陆若华看着孟岩眼中闪过的狡黠的,笑道“就如先生所言,算做平局。”虽然她可以出前世的奥数题,甚至是高数题来压制厉祥,但是她无意用后人的智慧来压倒前人。
这在她看来是意见极为不道德的事情。后人的智慧,是建立在前人无数次的探索上的,用后人的成果压制前人,这是对先辈的愚弄。
再者,今日她已经胜了两局,而且是儒家重视的乐和书二项,可以说她已经大获全胜,最后留一个平局,也是给孟岩这个前辈面子。
而且,从今天的接触中她能看出来,这位当世大儒还是很在乎面子的。
两胜一平局,她可以说是完胜。
“如今看来,若论教书育人,我还是远不如你师父啊。”孟岩叹了一口气,看着面前的三个弟子,又看了看神色依旧的陆若华道。胜不骄败不馁,只论这点他的弟子就不如纯安县主。
“先生弟子数百,精力分散,难免有顾虑不周的地方,这是人之常情。”陆若华劝解道“先生为大燕教育众多的进士举人,先生教书育人的能力天下共睹,怎可因一次比试而让先生丧失了信心,若是如此岂不是纯安之过”
“非你之过,是吾之不足也。”孟岩到底是当世大儒,比起杜华和陈乐,他敢于正视和承认自己的不足之处,这份胸襟和气量,天下少有。
“今日县主也是给我书院的学生上了一课,从此也让他们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孟岩对两败一平的结果,虽然生气自己的学生不争气,但并不避讳,“我会以此激励学子,让他们戒骄戒躁,争创佳绩。”
孟岩说完后,又看了看自己的三个弟子,道“回去将你们今日的比试讲给书院的同窗听,然后每人写一篇感悟和心得上交。”
陆若华这个时候算是明白孟岩如何被称为教育大家的了,能够借由挫败之事,整顿学风学气,激励自己的弟子,这确实不是寻常人能够做到的。
“那我就多谢先生替我扬名了。”陆若华拱手谢道。
“这不就是县主要求比试的目的吗”孟岩笑着反问道。
陆若华没有否认,这确实是她今天要进行这场比试的最终目的。和这些学子切磋,拓宽眼界,她确实有这样的想法,但是最终的目的,她是想要借这场比试扬名。
她想要在朝堂上更进一步,所以她协助吴州知府修河道,改农具,她在吴州的功绩,想必晋王和吏部侍郎左温已经上呈天正帝,接下来只要她编著农书的事情完成献给朝廷后,官位绝对会再升。
但是她想要建立女子书院的事情,却绝不是她在农事上的突出贡献就可以达成的。她需要在做学问上有突出的成就,让天下的读书人对她认可。达到这两点,没有什么比挑战各地学子,赢得比试这条路时间更短,效率更快的了。
“那我就多谢先生成全了。”陆若华拱手谢道。
“这是我和你师父的赌约,愿赌服输。”孟岩摆摆手道“我也愿县主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
陆若华听到这其中有萧太傅的情分在,心中感动,即便她这个师父在收她这个徒弟的时候是为了太子,但是这些年萧太傅待她的用心,足以弥补最初的目的。可以说,萧太傅是她为官和开设书院这些志向上的指路人。没有萧太傅,就没有今天的她。
事情已毕,陆若华便和孟岩告别,返回自己的住处。接下来几日,她又往平江山一带的村庄,观看蓄力翻车的效果。
“用畜力转动翻车,可以减少人力,人可以同时去干其它的农活,这比之前确实好上不少。”一位善于耕作的老者在试用了一段时间的畜力翻车后,对陆若华感叹道。
“只是”
陆若华看着老者迟疑的样子,赶紧问道“只是什么老丈直言就是。”
“只是这并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畜力的啊。”老者难为道“姑娘一看就是富贵人家出身,不明白这其中的问题。这普通的百姓中,有时候一个村子才有一头牛,十几户人家才有一头驴,姑娘的畜力翻车好是好,但是能用的百姓并不多,这都是给有钱人家用的,普通的百姓用不起啊。”
陆若华听到老者的这句话,才恍然大悟,她如今才明白为什么前世畜力翻车没有人力翻车在百姓中流传的广,原来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您可能不知道,若是一个普通的百姓家里能几代人攒下钱来买下一头牛,那么再过个两三代人他们就能成为庄子里的大户,那就真的富裕起来了。”老者言道。
“确实是我的失误,我没有想到牛这么稀少。”她前世的时候很少去农村,就是去那个时候农村也已经实行机器耕作了,今生她对于农事的研究都在庄子中,靖北侯府是大户,富裕的很,自然也不缺买牛的钱,所以无论是靖北侯府的庄子还是萧太傅的庄子中都不缺牛,驴这些畜力。所以这些现象蒙蔽了她的双眼,错估了现实中畜力的珍贵。
“那代耕架呢”陆若华问道。
“前段时间,官府也向我们普及代耕架了。”老者想了想道“这代耕架确实不错,在没有牛的情况下,几人合作就能更快地耕地,比之前省时省力多了。但也有一个弊端。”
“什么弊端”陆若华虚心问道,有时候只有深入田间的百姓,才能给出改革最好的办法。
“这制作一个代耕架成本也有些高,而且用途单一,所以虽然有人用,但是不可能家家都有。”老者说完这些弊处后有道“不过,若是在灾乱后,没有牛等畜力的时候,代耕架绝对是最好的耕地工具。”
陆若华点了点头,她发明代耕架的原因,也主要是为灾荒,没有牛等畜力的时候用的,比起畜力翻车,代耕架虽然没有家家普及,但是也起了不少作用。
“曲辕犁呢”陆若华又问道。
说起曲辕犁,老者双手称赞道“这个好,如今凡是手里还有些闲钱的人家都已经换上了曲辕犁,这个实在是好用的很。”
陆若华看着老人高兴的样子,笑了笑。今日老者的话,真的是给她敲响了警钟。改革农具不仅要考虑好不好用,还要考虑能不能用,成本贵不贵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晋王处理完事情后,看到的就是拿着手中的图纸不断修改的陆若华。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