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3 9章

    亲祖母还是笑哈哈。

    三个红灯笼一样喜庆胖乎的小阿哥, 长相也是胖嘟嘟的相似,一起做一个动作别提有多么喜人。

    慈宁宫里的人,苏茉儿姑姑她们,一起捂着嘴笑。

    小阿哥们一起趴到毯子上。

    太后娘娘瞧着趴下的“红灯笼”忍住笑, 和宫人一起给他们把外袍和鞋子脱下来, “认真”做保证,“我们来念书, 祖母不笑我们小阿哥。”

    小阿哥们一动不动。大人都是喜欢哄骗“小孩子们”。

    太后娘娘因着乖孙孙“傻乎乎的可爱”小模样直接喷笑出来, 哈哈笑着接过苏茉儿递过来的书本本,做到软椅子上“大声”念书。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住着三个美貌的仙子,她们玩够了那天上的宫殿和彩云,没有地方可玩, 想找个地方玩一玩。

    到什么地方去呢

    她们早就听说人间的长白山上有个天池, 池水像镜子一样清澈透明, 池周围飞禽走兽, 树木花草样样都有。”

    三位小阿哥小耳朵动了动,翻过小身子做到祖母前面的毯子上,安静地听祖母念长白山的传说故事。

    亲祖母偷偷瞄了他们一眼, 小阿哥们乖巧聪慧,认真听书的样子, 让她突然心生感动。皇帝小的时候跟着苏茉儿学说话开蒙,也是这个模样儿

    她又想起皇帝小时候被她们叮嘱着必须谨小慎微的委屈,心里头酸酸麻麻的难过。

    眨一下眼睛把情绪收敛回去, 太后娘娘脸上的笑容是暖融融的欣慰和感怀。

    “长白山山之东,有布库里山,山下有池,人们称呼其布尔湖里,小天池”

    太后娘娘的声音带着点沙哑低沉,是讲古之人惯有的沧桑语气;小阿哥们的大眼睛里露出笑意,他们对“满洲始祖”的故事听过很多版本,十五爷爷前些日子也讲过类似的传说。

    太后娘娘不知道小阿哥们的想法,认为小阿哥们天天听经书典故听多了,应该会喜欢这些“乌尔奔”。

    “三仙女佛库伦是一个脾气倔,有胆量的女射手,她从果勒珊延阿林厄真白山老祖那里知道天狼星逼婚,想让她当助手制造人间战祸,宁可不回天宫,也不和其成亲

    吞下神鹊衔来的朱果怀有神子,佛库伦在两位姐姐的帮助下,于寒冷的冬天生下儿子布库里雍顺布库里雍顺长大,是一位乐观勇敢、诚实正直、孝顺睿智的好儿郎”

    “神子啊。”小阿哥们听完了故事一起喊出来,小嘴巴张着乐呵。

    太后娘娘也开心地笑,“神子布库里雍顺带着母亲的弓箭,除掉邪恶的天狼星,统一酣战中的三大部落,成为满洲人的始祖三姐是鹅的形象,满洲人称呼母亲的第一个音为额。”

    “额涅。”小阿哥们欢喜地唤了一声,

    “祖母的小阿哥们就是聪明。”太后娘娘语气期待,“等将来小阿哥们长大,去美丽的长白山打猎,寻找躲藏在幽静的岳桦林中的小天池,看看始祖的诞生地。”

    小天池大阿哥仅有的印象是那一汪碧绿,纯净清透、澄澈无比;二阿哥仅有的印象是小天池杯子一样的形状;三阿哥上辈子“宅人”三阿哥没有任何印象,脑袋里只有书本上只言片语的描述。

    太后娘娘发现他们的懵懂,乐呵,“祖母的乖孙孙,将来肯定都是大清的巴图鲁。科尔沁的大草原、喀尔喀的大汗山,等你们长大了,一起去看看,大清国现在大的啊,这边还是白天,那边已经天黑,哎哟,一年也走不到头。”

    “天黑”

    现在米兰已经是天黑小阿哥们对着祖母重复了一句,胖脸上的小表情骄傲又自豪,三阿哥直接喊道“阿玛额涅。”

    亲祖母笑容大大地开怀,“是你们阿玛和额涅小鸟挂钟唱歌,我们去洗漱准备用晚食。用完晚食,祖母和你们讲苍狼和白鹿的故事。”

    “谢谢祖母。”

    小阿哥们一起对着亲祖母感谢,一副我们“乖乖”的小模样,把进来送膳食的宫人们都给逗乐。

    太后娘娘对着乖孙孙的时候脸上的笑容止不住,亲自领着他们去暖阁洗漱。

    酉时四刻,太阳落山,鸡犬归巢,忙碌了一天的大清国人,除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边境或者是中午或者是已经天黑,大部分的地方都开始准备用晚食。

    南方的汤县令因为餐桌上多出来的一只“送礼鸡”生气,责备妻子不应该收乡民们的东西。

    从汤县令手里得到种地技艺奖赏的一家人,正在炖家里的另外一只不下蛋的老母鸡。

    京城里头,南城区的一户小院子里头,徐乾学徐翰林拒绝同样单身在京的同僚们的吃酒邀请,独自用着白菜豆腐汤泡面饼配着辣椒炒鸡蛋。

    厨娘的手艺很好,一菜一汤都卖相极佳,香气扑鼻,奈何徐翰林食不知味。

    自从他上了折子后心里一直惴惴不安,不知道皇上看了折子后是什么态度,会不会注意到他。若是此路不通,还要想其他办法。

    被舅父批评功名利禄之心太重的徐翰林狠狠地咬了一口面饼,怎么也不甘心。

    酉时五刻,太后娘娘和小阿哥们都换好常服做到膳桌上,等到太后娘娘的膳食摆好,苏茉儿姑姑领着宫人端着小阿哥们的辅食进来。

    太后娘娘信佛吃素,晚食上怕不好消化,常见的满洲油炸面食也没有。萝卜豆腐汤、炒青菜、清炒土豆丝和普通百姓家的饭菜差不多,精心烹制的有两样。

    素酥肉,用的全素的食材,裹上汤碟入口时的口感与荤酥肉无异,有嚼劲,油荤味儿够,入嘴带着汁水,烫口美滋滋,囫囵吞下,一路烫到心尖儿。

    煮南瓜,用的农司部最新改良出来的新品种南瓜,甜度比一般南瓜高点,比伊犁河谷的南瓜低点,正好给小娃娃和老人食用。久煮后的口感自带绵软,一抿即化,清新的甜味在嘴巴回味悠长,还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搭配着酸甜苦辣各色小蘸碟。

    小阿哥们的晚食更简单。青菜叶切碎清炒;萝卜豆腐汤一小碗,清清白白的汤水配上细碎的小葱花,卖相美观;虾仁切丁清炒,鲜滑软嫩;苹果、猕猴桃等冬天的新鲜果物切细丁,香甜新鲜。

    颜色鲜艳,瞧着就有食欲的“四小碗”,咳咳,给他们专门配的小碗也是玲珑小巧,鲜艳可爱。

    再配上一小碗南瓜软米饭,齐活。三位小阿哥闻着食物和果物的香气,胖脸上露出和他们阿玛用膳时候的神情,让人一见就感觉到暖入人心的笑儿。

    祖孙四个一起安静用晚食,太后娘娘感觉自己今晚上的饭菜特别香。

    苏茉儿姑姑和其他两位宫人小心地喂小阿哥们。小阿哥们正在萌出第十三、十四颗牙齿,可以用一些不刺激的软食物,辅食也由原来的“末、羹、泥”慢慢朝“丁、块、丝”改进。

    平时皇上和皇后娘娘亲自照顾小阿哥们,苏茉儿姑姑难得喂他们一次,心情稍稍有点激动当年的皇上这么大的时候用膳,也是这般乖巧可人疼。

    专心用饭的小阿哥们没有发现苏茉儿姑姑的“异样”。刚刚试着用牙齿吃东西的他们是真正的“细嚼慢咽”。

    先喝汤,接着用饭菜,最后果物。悠扬轻缓的乐曲声中,一顿香喷喷的晚食用完,太后娘娘心情好比平和多用了小半碗七八分饱,饭菜还有剩,宫人端下去自己食用。

    三位小阿哥和往常一样六七分饱,“五小碗”恰好清盘。

    简单的洗漱后太后娘娘给他们穿上厚点的袍子,领着他们做饭后“散步”,忍不住夸夸乖孙孙们的好胃口,“你们阿玛定的饮食规矩好,饭菜适量,不浪费。”

    小阿哥们一着小脑袋,阿玛最聪明。

    太后娘娘因着他们对亲阿玛的崇拜,情不自禁地露出发自内心的微笑,指着慈宁宫外殿的几盆菊花和他们讲解。

    “冬菊里头,你们阿玛最喜欢墨菊,墨菊是宫里头开的最好的菊花名品。”

    小阿哥眼睛发亮,他们也都喜欢墨菊。

    三阿哥伸出小胖手轻轻摸摸墨菊的花瓣儿,逗得太后娘娘直笑,“这簇红的大花瓣儿是万寿菊,新从海外传进来,夏天的时候驱蚊子赶苍蝇,好养活得很。”

    “其他的,绿牡丹,名贵稀有,其实并不怎么好看,祖母就没有发现它的美。花朵很小,垂头很严重,不扒开叶子看不到花儿。”

    “祖母”的喜好就是“正确”,小阿哥们随着祖母的讲解配合着做出表情。

    慈宁宫里头一片其乐融融。

    他们阿玛这边的坤宁宫那边里头,气氛稍稍有点儿“奇怪”。

    皇上和皇后娘娘的晚食接近结束。空旷温暖的大殿里,丝丝缕缕的乐曲声音从外殿传来,陈年檀香的味道隐隐约约,香甜醇厚。梅花、茶花插花和菊花等冬季特有的花儿或打着花骨朵,或者恣意开放。

    特意沐浴又换了一身儿藏青色清装的皇上极尽“绅士”风度,给媳妇儿盛汤,给媳妇儿切牛排,给媳妇儿讲笑话。

    态度殷勤、彬彬有礼,举止斯文、风流多情。

    皇后娘娘招架不住,努力克制自己不要脸红,不要耳朵红。

    皇后娘娘没有接受皇上的建议,自己换了一身儿带有西方式样裙摆的蓝色长裙,紧身束腰不大方便动作,好歹不露胳膊腿儿或者胸部。

    皇上让内务府给她做的那件“胸衣”类似大唐宫廷式样的服饰拒绝。

    皇上声音微弱,那不是“胸衣”,那是晚礼服。

    咳咳,其实,在这个堪称“古代”的时空生活了二十年,皇上也多多少少地受到这个时空审美的影响,对于媳妇儿拒绝穿那身可以百分百体现身材优势的衣服,并没有多大的执着。

    不知道自己这是顺其自然还是审美或者思想退化,年轻的皇帝陛下注意不把“公事”带到陪伴家人的时间,当然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思考哲学问题。

    用好了晚食,拿起黄粉瓷碟里的一个猕猴桃椭圆状放到自己面前的小吃碟里。

    新鲜成熟的猕猴桃,红褐色,表皮覆盖浓密的小绒毛,洗的干干净净没有水迹。用手边的小刀把果皮切开一小块,然后切成半个,手法利索、动作优雅,转眼间果肉全部切出来,刀叉和瓷碟偶尔接触没有一丝声响。

    亮绿色的果肉里汁水饱满,一排排黑色或者红色的种子密布其中,清甜带酸的味道隐隐约约地溢出来,看着诱人,闻着诱人。

    皇后娘娘做出“大方”的态度接过皇上推过来的小碟子,用小金叉子叉起一块猕猴桃果肉用了一口,“体会”着酸酸甜甜的口感,“镇定”地下评语,“吃着比去年好,没那么酸。”

    皇上瞧着媳妇儿吃着好高兴,“去年新改良出来的品种”有他上辈子的猕猴桃的一半味道,“过两年口感应该更好,再甜一丝丝,把酸味去去。”

    去去酸味,再糯一些,口感会更好。

    那是他记忆中的味道。

    只是这个时代的大清还没有后世的“猕猴桃”,只有相关的记载古早时期就有的果物,称呼苌楚。医书上讲其咸温无毒,可供药用。到了唐朝时期因其果皮覆毛貌似猕猴改名猕猴桃。

    从诗经中的“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到唐代诗人中的“中庭井栏上,一架猕猴桃。”再到北宋年间开宝本草。

    其形似鸡卵大,其皮褐色,经霜始甘美可食味甘酸,生山谷,藤生著树,叶圆有毛十月烂熟,色淡绿,生则极酸,子繁细,其色如芥子,枝条柔弱,高二三丈,多附木而生,浅山傍道则有存者,深山则多为猴所食。

    皇上翻遍典故,找到理由从深山老林里把野果子猕猴桃找出来,费劲心力改良,给大清国人冬天的餐桌上加了一道新鲜果物。现在瞧着一家人都喜欢得很,更是成就感满满。

    作者有话要说  乌尔奔,传说

    猕猴桃 近代被新西兰人发现改良。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君子竹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  新电脑版     ,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