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12 章

    “一开始蒙古各部是联盟大明辖制满洲,直到满洲背水一战占领高丽, 获得高丽的物资粮草支持, 蒙古各部才真心和满洲结盟。

    这对双方局势是一个大变化, 到崇德三年左右满洲和大明境内都是颗粒无收大灾荒, 大战之前, 崇祯皇帝却是也有议和的意思。

    当时前朝内忧外患有些忠臣也看的明白, 有心议和的也有,只是崇祯皇帝心里着急却没有刚断,可能怕担着议和皇帝的名声他要秘密议和, 事情泄漏议和大臣陈新甲被斩首。”

    睿亲王的话音一落,小家伙们都觉得不可思议。

    做皇帝, 如此寡恩无信

    长辈们对着孩子们天真可爱的模样笑容慈爱, 也没说什么“什么样儿的人都有, 什么样的皇帝都有”的话。

    众人一起听睿亲王接着说。

    “有了这个事儿在前,后来崇祯皇帝再次询问臣子, 现在国家内忧外患, 应该怎么办

    几乎所有的大臣们都满腔热血要一拳定内乱, 一拳平外患。兵部尚书杨嗣昌建议先议和满洲, 或者答应李自成的要求封他一个“王爷”, 他的下属兵部赵郎中领着一伙儿人对杨嗣昌破口大骂,说他没有骨气。

    当然那个时候满洲也不再打算和大明议和。”

    一帮小家伙们听得似懂非懂,睁大眼睛,张大嘴巴,呆呆不可言。

    如果当年大明成功议和一方, 先平定另一方慢慢扭转局面不过崇祯皇帝的性情如此多疑不定

    小家伙们有模有样的“灵性聪慧”,睿亲王瞧着欢喜,笑眯眯着脸,“后来李闯王一路向北打,按照史学家的研究,崇祯皇帝在北京沦陷之前,还有另一个挽救局面的机会迁都南京,可他犹豫之下又打消了主意。”

    “崇祯实录的说法,一开始是崇祯皇帝的嫂子天启帝朱由校的皇后张氏反对,崇祯皇帝提议太子和两个弟弟先去南京,据说当时太子连行李都收拾好了,就等着随时南下。可关键时刻,兵科给事中光时亨站出来劝阻。

    皇上要重演唐肃宗灵武即位的故事吗”

    好像很有道理

    小心你儿子跑到南京后另立山头,这样你的皇位就做不成了。

    生性猜忌的崇祯皇帝理所当然地改主意。

    豫亲王讨好地给亲哥续杯茶,肃亲王家七岁的六阿哥大着胆子问出来。

    “十四爷爷,光时亨是真正的忠臣吗”

    三位小阿哥装模作样地跟着堂弟们做“期待状”“听故事”,皇上保持平和从容的态度嘴角上挑露出一丝笑模样,其他长辈们也是笑而不语。

    十四爷爷眼里带着笑儿,表情、声音平板没有任何感彩。

    “光时亨在李自成攻陷北京后,主动卖身投靠做叛徒,后来又投奔南方反清势力,遭人论罪被斩首。罪名是力阻南迁,致使先帝殒命社稷。”

    知道这个结果的三位小阿哥此刻听来也是哭笑不得,其他小家伙自然更是。

    你至少来个追随崇祯皇帝而死啊。

    年龄还小被家里大人护着没有见识过什么人性复杂,睿亲王乐得打击他们,“说到追随崇祯皇帝死去的臣子,都是真正的忠臣,大多是平时不会花言巧语,说话不大中听,不受宠的人,比如大学士范景文。”

    范景文,明末殉节官员之一,文武兼备,忠勇可嘉。早年不依魏忠贤,不附东林党,官生艰难,还曾经因得罪崇祯皇帝一度遭到罢官。李自成进北京城后,留下遗言“不能灭贼雪耻,空有余恨”,慨然投井自杀。

    这对比太强烈。

    皇上眼睛睁开一下又合起,给自己换个舒坦悠闲的坐姿;一伙儿长辈们笑着喝茶用点心,豫亲王咽下嘴里的阿玛饼,眼里精光一闪,“现在很多文人士族说起李自成攻陷北京后的暴行,第一个就是对明朝军民手段酷烈的“追赃”。

    说起“追赃”,其实它是真的“追赃”,不完全是暴行。”

    “第一个死于李自成“追赃”中的人,是李自成攻北京时第一个卖身投靠的明朝王爵,襄城伯李国侦,他是崇祯皇帝最信任的大臣。”

    崇祯皇帝最信任的,最不忠不好的。小家伙们瞬间得出结论,瞪着眼睛一脸气怒。

    豫亲王笑成大肚弥勒佛的样儿,“后面的,各有各的原因。比较出名的一位,内阁大学士陈演,这人特别会装,尤其善于揣摩人的心思,每次和崇祯皇帝对答都能讨得欢心,除了经常向崇祯皇帝的亲信太监行贿外,还特别会装穷,成天穿着简朴装大清官。”

    “李自成进北京,他为了讨好农民军向刘宗敏行贿四万两白银,一下子露了富。刘宗敏下令抄陈演的家,发现他家院子下面一层全是挖空的地窖,里面全是白银,几天拷打审讯后又从他另一处宅子里搜出数百箱黄金,数百箱珍珠。”

    这个事儿超出小孩子们的理解范围,一个个呆若木鸡,眼神儿懵懂。

    小阿哥们的“装模作样”瞧着是“深有感触”。

    豫亲王喝一口清茶接着“打击”。

    “李自成对明朝旧官员的追赃,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总共得到白银七千万两。万历年间遭人诟病的矿税,二十年间总共收上白银三百万两,即使加上被宦官们贪墨的部分,总数也就三千万两。

    明末从万历四十八年至崇祯十七年,二十四年里摊派在老百姓头上的“辽饷”总额,是两千万两。”

    三百万两、三千万两、两千万两、七千万两直白的数字冲击,小家伙们短时间内琢磨不明白,不理解其中的“人性”,好像霜打的茄子焉巴巴的,瞧着可怜巴巴。

    皇上眉眼温润,长辈们在心里点头打小儿教育孩子们对贪官污吏,奸臣佞臣的痛恨,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小家伙们被有良心的长辈们逗乐,稍稍恢复一些精神;众人散去后三位小阿哥还是气呼呼的小样儿。

    国库几两银子找不出来,老百姓没的吃穿被逼着造反,贪官奸臣们却该杀

    小阿哥们各自的小脑袋里回忆着自己的“亲身经历”,一起围到阿玛身边,求认同,求安慰;亲阿玛挨个戳戳胖脸蛋儿,笑容温暖人心,声音清朗入耳。

    “人之常情罢了。人人都有求生的本能,当大明不能给人带来安全和希望,忠臣得不到信任和重用,贪官奸臣也要另找出路的时候,就会出现各种闹剧。”

    有人批判跟着崇祯皇帝殉节的官员只有三十来个,还没有宫里的宫女人数多,可我们首先要思考的是,拿什么理直气壮地要求臣子们跟着殉节。”

    说到这里皇上的语气带着一抹郑重,“君、臣、百姓,任意的两者关系都是相互的这也不是明末一个时期才有的闹剧,明朝不是毁在崇祯皇帝一个人的手里。”

    “自从土木堡之变,明朝实际上就开始衰退。张居正变法带来短暂的中兴,他的失败说明大明的衰败几乎无可挽回”

    小阿哥们听着听着横眉立眼的小表情凝重,眼神儿越发严肃,皇上察觉到话题太过沉重,停顿一下,眼睛里、声音里都带着笑儿,带着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谈古论今,通过对历史客观的分析,引导纠正当下的行为。”

    “可历史留给我们的只有干巴巴的文字,还是带有不同记录人感彩的文字。历史上的每一件事儿都无从真实的还原考据,历史上的每一个人都有他的灵魂,有他自己的人生,我们无需为此悲伤,更无需因此担忧当下,明白不”

    “团宝圆宝胖宝明白。”

    小阿哥大眼睛里闪着坚定的光芒。一个国家的兴、亡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明末的闹剧是任何一个朝代的末期礼制沦丧后都会发生的事儿。

    夏商周,秦汉魏晋唐,宋元明,或者将来的大清。

    宝宝们抿着嘴角一副倔强不甘的小模样,皇上心里小小的惆怅。

    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将来他们也会变成“历史”。

    伸手摸摸胖宝头上毛茸茸的小碎发,软乎乎的手感,想说什么临到嘴边换了说词。

    “人人都说是李成梁有意纵容太祖皇帝势力扩大,说李成梁杀良冒功、故意挑拨各少数民族势力内斗、不知弱小制衡强大等等,在阿玛看来凡事都不可单一而论。”

    “鸟尽弓藏、自污辞官,杯酒释兵权,结党抱团和君王争斗,起兵造反养寇自重,都是形容功臣良将在天下太平以后的命运。君王不再需要打仗的时候,这些功臣手握重兵,功高震主,轻易就招来杀身之祸。”

    胖宝胖宝的眼睛条件反射地睁开,小心肝儿一跳。

    阿玛一定不知道他上辈子的事儿,不对,阿玛不知道他有上辈子。镇定下来的胖宝眉眼皱巴,伸手拉着亲阿玛的衣襟,眼神儿“欲说还休”。

    他上辈子不是毫无理由的杀年羹尧,他也想和年羹尧留下千古君臣佳话,可年羹尧太让他失望。他若不杀,不知道收敛的年羹尧能给他来个国中国,王中王。

    大阿哥和二阿哥浑身杀气腾腾。

    这些功臣若是仗着自己有功劳肆无忌惮,该杀就杀。

    皇上失笑,“阿玛不是说不能杀,他们是功臣,不一定是忠臣,也不一定贤臣。”

    小阿哥们心里一喜,重重地点着小脑袋。

    阿玛说得对。

    亲阿玛挨个亲亲儿子们的小额头,一双标准的丹凤眼清透明亮,“秦惠王车裂商鞅,自此以后历朝历代的改革大臣,很多都不得善终。后来秦国大将王翦明哲保身,在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后及时交出兵权告老还乡,被后人骂格局太小。”

    “汉高祖和明太祖当年都是大杀功臣,然后世人又开始推崇张良、陶朱公的明哲保身,辞官归隐。这世上能做到利索地放开到手的名利的,能有几个十年寒窗苦读,一生官场摸滚打爬,好不容易位极人臣。”

    按照人类的性格分析和心理学,能够功成名就的人,往往有很强的权力掌控。既要积极进取,又要“淡迫明志”,本质上两种分裂的人格。

    功成身退不甘心,为了避免主上猜忌就此急流勇退,也未免过于消极。君臣对抗,君王越是集权,臣子对抗的越是激烈。

    前朝的官僚阶层逐渐或者自发地形成两套自保体系,文臣抱团取暖,比如东林党;武将“养寇自重”,保住自己的地位,无论是揽权,或者是找朝廷要银子,都理直气壮。

    明末东林党等一干文人,一方面结党把持着国内的官僚体系,和大地主富商阶层沆瀣一气掌控着国家主要的经济命脉,操控着社会的主要舆论;另一方面防备着农户,看不起商人。

    皇帝需要银两,文人们批驳皇帝贪鄙,好财货,与“民”争利

    皇帝更倾向于发展东厂、西厂、锦衣卫等势力来对付文官体系

    国家内部形成巨大的内耗,各种内忧外患滚滚而来,小冰河期带来的天灾,北旱南涝,饿殍遍野,地方上十室九空,朝廷不闻不问甚至对百姓变本加厉的盘剥最终构成压倒明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文官和皇帝都说,将者,王者之器也。有外忙内忧,则为神器,不可不用;天享太平,则如忌器,不可不除。古今中外,历朝历代镇守疆域的封疆大吏玩“养寇自重”的数不胜数。”

    “李成梁作为镇守辽东的大将军,能力和实力雄厚,却为了自保或者权势玩养寇自重,他向朝廷要的辽饷年年增加,朝廷转嫁到老百姓头上,老百姓不堪重负起事看似应该去骂李成梁误大明”

    小阿哥们眨巴着大眼睛,隐隐约约地明白亲阿玛想要告诉他们什么,又不大明白。

    二阿哥想起另外一件事儿,眼巴巴地望着亲阿玛就解答,“十四爷爷说,崇祯皇帝煤山去世后,大明南方部分文人举行盛会狂欢。”

    理家文人的观点,天下三大家,儒家孔家,皇家朱家,其他家,儒家应排在皇家前面,皇家要遵守儒家,也就是理学的规矩。崇祯皇帝去世,他们欢呼着再也无人站在儒家的头上,此后我辈正人君子当可操纵乾坤,此诚千年未有之盛世也。

    大阿哥小眉头一皱,回答的毫不犹豫,“前朝的理教,西方国家乱政的天主教。”

    三阿哥上辈子受够了文人一张嘴一支笔的苦楚,真挚地附和大哥的说法,“儒家干政,理学邪教。”

    亲阿玛对着三双黑白分明,随了他和媳妇儿的丹凤眼,眨巴一下眼睛,望着面前的湖光山色,开始西落的太阳做沉思者。

    小阿哥们反应过来,察觉自己的答案好像都不正确,一起扑向亲阿玛拉胳膊抱腿的撒娇耍赖。

    “阿玛”

    “阿玛”

    “阿玛说说啊。”

    亲阿玛听着宝宝们欢快的闹腾和稚嫩的小奶音,笑容更大,更灿烂。

    那年他从滹沱河回到京城召开八旗会议,老叔们也是带着迷茫不解讨论这个问题,道统,治统,个人思想解放,资本主义萌芽皇上的小艺术家灵魂冒出来,端着他的小文艺青年的范儿,继续“沉思”。

    夜幕降临,华灯升起。小宝宝们听完亲阿玛“不靠谱”的讲解带着更多的迷惑疑问睡得香甜;大清国最西部的米兰,各种肤色、各种民族的人在阳光灿烂的午后悠哉哉地用下午茶。

    米兰和京城之间,遥远的西藏,拉萨,午夜时分的深夜本应漆黑一片,安静祥和。一颗颗星星在夜空闪闪发光,一支支火把点燃,整个布达拉宫包括它的周围亮如白昼,厮杀声,炮火声,痛喊声不断响起。

    鲜血染红大地,断肢散落;炮火摧毁群楼重迭,殿宇嵯峨;星光照耀轰然倒向地面的飞檐外挑,铜瓦鎏金。

    前方,侍卫们在林佳将军的指挥下一寸一寸地收拢包围圈,团团围住来袭的人;后方,老前辈们、绾陌、暗卫们围在“皇后娘娘”的周围,有行刺者冲破炮火飞身冲过来,都被他们挡住。

    无论怎么制造混乱都被皇后娘娘解决,皇后娘娘就是不出布达拉宫皇后娘娘即将离开拉萨一直没有再找到机会对皇后娘娘下手的那伙人,在无计可施之下孤注一掷地直接来到布达拉宫强攻。

    他们没有时间继续等下去寻找机会。

    “国王”在等着“大清皇后在西藏身亡”的消息;南方那些好不容易说动,答应跟着响应起事的人,都在等着“大清皇后在西藏身亡”的消息。

    辛苦召集训练出来的人手一个个被捉或者被杀,越来越少;“年轻女子”的精神状态在连番的失败打击之下,接近疯狂;他们自己,也渐渐地失去信心,失去耐心,失去勇气。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两节,个人意见哈。对于袁崇焕,真实资料缺失不好考据,崇拜的和黑的好像都有理,不写了哈,

    唐肃宗灵武即位,安禄山之乱中,唐玄宗的其中一个儿子在灵武城登基,唐玄宗直接成了上皇。

    养寇自重,即养寇以自重,故意放着敌人不打甚至养着,故意留着敌对势力或对立面,以此使自己的地位变得重要。

    古今人心、人性一样哈,不知道有没有小天使已经工作的,公司里面和朝廷差不多,商场如战场。这不是让小天使们对人心失去信心,是注意保护自己。好人想不到坏人会怎么做,真君子不能理解伪君子的想法。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妮小妮 8瓶;赤羽陌璃殇 4瓶;嘛花 3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