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第 149 章

小说:清穿之皇长子 作者:因果定律
    “腿好了没有叫朕瞧瞧。”

    皇帝回京大半个月之后, 养伤吃瓜心满意足的直郡王出现在了宫中,父爱满满的皇帝一见面就要求看看儿子的伤。

    胤禔失笑“汗阿玛,臭脚有什么好看的,您还是别瞧了。”在皇宫暴露臭脚丫子这事儿吧, 直郡王七岁之后就没干过了。

    “那就算了。”

    出乎意料, 康熙也没强求, 只是叫来梁九功“把朕的布鞋拿过来给他换上, ”又对胤禔道“伤了就不要穿靴子, 先穿布鞋养一养,年轻的时候小伤也要小心, 朕和你说过多少次了。”

    梁大总管在旁瞧着, 皇上哪还有刚回来那天,要把诚郡王, 哦不,是三贝勒立毙当场的架势。啧啧,要说直郡王也是运气好, 这一场浑水半点没沾边。

    说句托大的话, 梁九功也算是看着这些皇子长大的, 除了总管太监顾问行之外, 也就只有他一路从阿哥们穿着开裆裤看到他们娶妻生子。

    那日诚郡王被夺爵降为贝勒, 在场的年长皇子们, 尤其是皇太子, 当时简直是无所适从, 劝也不是、不劝也不对, 只好说车轱辘话“汗阿玛息怒”。

    当日康熙发了脾气,父子见面也不欢而散,三贝勒挨骂降爵,但诸皇子走后,康熙又叫梁九功去瞧瞧太子做了什么梁九功想到这不由得一凛,要命的就是太子什么都没做。

    太子爷大约是觉着汗阿玛做主就好了,他既没有去瞧瞧十三阿哥,也没有对三贝勒说什么。梁九功回来回报,康熙沉沉的叹息,最后也没说什么。等再过几日,太子又一次来到康熙跟前的时候,皇帝满以为太子打算聊聊弟弟们的事情,谁知道太子爷想聊的是皇孙。

    “前儿太子过来对朕说,皇孙们也都大了,各自在府中读书,堂兄弟们岂不是越来越疏远。”康熙对胤禔道“朕想也是,就让皇孙们同小阿哥一起读书,你们府里弘晗到了年纪,将他送进来罢。”

    “嗻,儿臣替弘晗谢过汗阿玛,那小子前儿还抱怨,在家就苏日格陪着他,怪没意思的。”事实上人家弘晗根本没抱怨过,和姐姐每天读书跑马,带着弟弟逗妹妹别提多开心了。

    康熙却笑得满脸褶子“那正好,弘晗是你的长子,与得寿、弘晰年纪相仿,在一块也有话说。老三老四、老五家的孩子也都差不多大,正是读书的时候。”

    提到老三,康熙的笑容就打了个折扣,停顿一下才道“老三那事儿你也听说了罢”

    “回汗阿玛话,儿子听说了。三弟的爵位又成了贝勒,这么大的事情,不瞒您说,当天怕是京城都知道了。”胤禔一脸为难,面对康熙的目光,最后道“三弟的为人您是知道的,要说他真的丧心病狂、践踏人伦,这不至于的,您瞧他读书是真的好就是有时候”

    直郡王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了,他们家老三这个劲儿,没法评价。然后就听康熙恨恨道“他就是昏聩糊涂不过你说的也对,当日朕骂他也有些过了,子不教父之过唉。”

    以康熙当天骂胤祉那些话,三贝勒简直是必须去死、没法做人了,如今康熙回想一下,心道将儿子骂的猪狗不如,对作为父亲的自己也没什么好处。

    反正他最愤怒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胤禔现在开口,康熙就坡下驴,顺势表示自己息怒了,还让梁九功传口谕给内务府,中秋的时候给胤祉解禁,允许他进宫参加宴会。

    “河工的差事你办的不错。”父子俩的谈话终于开始切入正题。

    面对夸奖,直郡王赶紧表示“儿臣愧不敢当,雅尔江阿同旗下诸佐领都出力不少,尤其是雅尔江阿惩处门下奴才,也是开了个好头。”

    配合直郡王工作,就是配合康熙的意图,皇帝满意的点头“雅尔江阿也是出息了,改日朕也该问问雅布,什么时候打算请封世子,他们家是铁帽子,总不好这么拖着。”

    “汗阿玛圣明。”胤禔心道,看来雅尔江阿“妾身未明”的日子要结束了,雅布不是傻瓜,皇上这么问到脸上,他就必须表态,其实仔细想想有个能保王府太平的世子有什么不好的。

    胤禔离开乾清宫的时候,外头正送折子进来,应该是蛮严重的问题,因为是大表哥成德亲自送的折子,他就听了个开头,好像是关于地方财政的问题,康熙看过之后马上命人将太子叫了过来。

    坦白的讲,胤禔还是没忍住化身成了柠檬精酸了一下,涉及帝国稳定的根本性问题,皇帝还是会选择太子来谈,也只有太子有资格加入这种讨论。储君啊,在这个身份面前,什么郡王亲王铁帽子,都是没用的。

    如今说这些还是没用,如果不能直接表达某种情绪,那么干脆就不要表达,连多想一下都没必要。所有的情绪都要在最合适的时机爆发,平白的情绪化只会浪费能量,胤禔打马回家,将儿子抓了过来。

    弘晗虚岁七岁了,按照现时的标准,他已经不算完全的小孩子,应当作为少年被看待。作为直郡王的嫡长子,在父母的关爱照顾下,弘晗长的比同龄男孩子高一些、也壮实不少。几年来跟着沈瞭读书,该读的、该背的也念的不错。

    胤禔还让苏日格学算账的时候把弘晗带上,起码让孩子对数字有个概念,别傻了吧唧的。弘晗在数学上虽然不是什么天才,可也是智力水平正常,这样就行了。

    直郡王始终觉得,尽量让一个孩子人格发展健全点,比童年赶着投胎似的读书重要多了,看康熙和胤礽就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在读书长大的过程中反省自我的。

    “过些日子,你汗玛法就要下旨,让你们堂兄弟入宫读书了。”胤禔笑道“到时候你就住在延禧宫你玛嬷那里,告诉阿玛,会害怕吗”

    延禧宫是弘晗常去的地儿,熟门熟路有什么可怕的,弘晗摇摇头,之后问道“阿玛,住在玛嬷那里,那儿子什么时候回家呀”

    估摸着就得和朝中大臣一样,每旬休假一次,胤禔摸摸儿子的小脑袋,合着孩子莫名其妙读了寄宿学校,还不能不去。

    “大约十日休息一次,你就能回家了。阿玛一会带着你把这事儿告诉额娘,但是”胤禔顿了一下“在宫里好好读书,但也不用和别人比较,不需要太累。多听多看,少说,明白么”

    弘晗点头,胤禔还是不放心,所幸这孩子平时话也不算很多,再说胤禔手边还有全都和秦吉了,延禧宫又是亲妈的大本营,护着亲儿子、亲孙子完全不是问题。

    书房里并不只有父子俩,沈瞭也在这,等胤禔让弘晗出去,沈瞭就道“王爷勿需担忧,皇孙们都还年幼,吵吵闹闹都是一起长大的情分,不会出什么事儿,再说阿哥在宫里,若是听的见的,能学到皇上的几分,那还真是好事。”

    “噗。”胤禔失笑“汗阿玛忙得很,得寿和弘晰都未必有这个机会,何况弘晗。何况,有些东西并不是能学来的。”

    沈瞭有些不认同,因为他本人天资很高,做顾贞观的弟子,也是把该学的都学到了。在他看来,只要想学,没什么学不来的东西。

    “你不信”书房只有他们俩,胤禔就道“你知道鳌拜么皇上为什么要除掉鳌拜”

    “不是说鳌拜跋扈谋反”沈瞭对这些事还真不是特别清楚,只能人云亦云道“权臣不知收敛,倒台也是在所难免。”

    胤禔笑笑“我小时候没少翻旧档来看,当初朱先生他们修书,我也常去武英殿玩。但是怎么看都发现鳌拜并没有确实的十恶不赦的罪名,谋反就更可笑了,他镶黄旗瓜尔佳氏,拿什么来造反”

    “鳌拜跋扈是有的,但最终汗阿玛要除掉他,纯粹因为政见不合。”

    胤禔的声音听上去很冷酷“鳌拜的治国思路和太皇太后没多大差别,像蒙古人一样统治就行了,不是还有关外兜底,怕什么。康熙元年,大学士金之俊告老,之后数年,内阁连一个南方出身的学士都没有。满人、北方人,只有他们才能做大学士,久而久之,朝廷会和元朝一样的。”

    “”沈瞭明白了,鳌拜没有看到,或者他看到了却不愿意修正自己的看法,宁可一条路走到黑。而康熙看见了问题所在,他不能再等了,鳌拜必须被彻底拿下,去告诉那些人,皇上才是做主的人。

    “所以鳌拜没有死,是因为他罪不至死;也没有牵连许多人,因为根本没什么人真的跟他同党造反,只是他们利益趋同罢了。等除掉了鳌拜,打击了保守派,皇上开始提拔南人名士入朝,做大学士,直到今天。”

    “我是想说,就像皇上那种眼光和手段,恐怕不是能学到的。”

    二十六岁的胤礽不如康熙皇帝二十六岁的时候,那么胤禔呢他刻意回避了这个问题,有些事情想的太清楚没有好处,就好像成德来春明园钓鱼的时候,和胤禔聊起了皇上对高皇帝、太宗皇帝两朝的意见。

    某日康熙翻看明史初稿,对着成德大发感慨“本朝兴兵声讨之故,书中并未记载可问熊赐履、王鸿绪等。”又提起了徐乾学等人,总之就是对明史关于此处的描写处理颇有意见。

    在相处小二十年之后,成德很淡定的听康熙絮叨,然后康熙自己说出了意图“高皇帝、文皇帝在位时涉及本朝、前朝,关系最要。”

    当然重要,这事不需要明说,胤禔心道不就是政权合法性的问题,在官修史书中记载本朝是如何承天景命,力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至于大家心里认不认同反倒不重要,嘴上认同就行。

    在搞定了呆湾、罗刹,噶尔丹,保持了版图稳定之后,康熙终于开始瞄准了庞大帝国的内部,准备进行另一方面的统一工作。

    可想而知,皇太子和排行靠前的皇子们会相继粉墨登场,而最受瞩目的太子,能乖乖的按照康熙的剧本走下去吗

    直郡王的鱼竿抖了一下,打断了他的思绪,有鱼上钩了。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