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第 294 章

小说:清穿之皇长子 作者:因果定律
    说朝廷里没有魏象枢那样的人, 这是皇帝夸张了, 譬如就在他万岁爷左手下方的李光地,那就是历经两朝的易学大师嘛。

    还有如今在朝的张伯行、戴名世,早年的熊赐履、张英、汤斌,这些人在学术上都是有成果的。但要说元起朝, 在朝廷中,还真没什么理学大师。

    这大概与皇帝用人的策略也有关系, 熙朝先帝为诸皇子择师傅,选的都是饱学大儒、理学大师, 很自然的内阁、南书房都会充斥着类似的人物。

    但胤禔更喜欢实用主义,他的内阁与南书房、军机处充斥着技术型官僚, 譬如戴梓。就连给皇子皇女选老师,他都倾向于选择沈瞭和鄂尔泰这种外出做官, 有实际经验,能给予孩子们一些真实世界的感悟。

    这就导致了本朝的理学大儒占据高位的并不多, 但是胤禔抛出这个问题,也不是真的想要弄几个理学大师进内阁给他添乱。他只是需要属于自己的喉舌了,让朝中各位积极主动,多给皇帝推荐几个。

    胤禔心里也觉得挺委屈的, 朕也没搞文字狱啊, 你们一个个的搞学术的怎么就关注训诂考据, 多关注点经世致用, 朕也好潜移默化。你们都去考据, 八竿子打不出一个屁, 思想还怎么解放

    皇帝不爽,底下的大臣们也颇为不爽,有点追求的旗人大臣叹息怎么就没有旗人大儒,没有追求的在看诚郡王胤祉,咱们诚郡王不也挺有学问的。

    而民人大臣面面相觑,当今在文字方面可以说相当宽容,君不见戴名世这种都被他放进武英殿编书。登基这些年,这位爷从来不在文字上和人找事。

    “皇上,臣有下情禀告。”

    最后还是赵申乔出来说话了,这位老大人自打长子凤诏被皇帝给咔嚓之后,一直积极寻找机会让自己重新成为天子信臣的机会。

    “臣以为,先帝与圣上推崇理学,是本朝文教昌盛之始。而圣上若要寻访名士,臣举荐桐城方苞”

    底下李光地惊讶的瞥了一眼赵申乔,老赵也太拼了,比自己都不要脸了这。要知道方苞和戴名世是好友,而赵申乔一贯看戴名世那一帮人都不太顺眼。

    但如今皇上发话,老赵立刻调转口径,推荐起了方苞。李光地心中暗笑,这老不要脸的。

    胤禔自然也清楚赵申乔和戴名世、方苞那点过节,他微笑的看着赵申乔,笑道“桐城方苞颇有文名,朕是听说过的。其人学问亦好”

    君臣之间就如今的文化人们开始了讨论,这话题胤祉喜欢,他也参与进来了。他身边就是弘晴,这孩子跟他九叔胤禟走了一趟军前,看着成熟不少。这会正在和身边的弘曚说话,如今他们府上,只有这哥俩算是有爵位的。

    同样坐在弘曚旁边的是雍王家的弘晖,实际上各府各家带来的都是长子,只有两家特殊,一个是赶上嫡母丧期的胤礽家,弘昪与几个弟弟都没有露面,弘晋也回家去了。另一个就是城王府,他家嫡长子弘晴,和弘曚都来了。

    相比之下,居然还是弘曚更受关注,这大概也是皇上最近几次褒奖弘曚,阿哥们也对弘曚非常亲热的缘故。弘晴心里就有点小复杂,弘曚回京之后,他额娘诚王福晋就和他聊过一次。

    “额娘后悔了,若是当初让你跟着二阿哥去海外,说不定你直接就能被封个贝勒。这不比你阿玛替你请封世子好么唉。”

    三福晋只是瞧见弘曚上来就能封个贝子,心里有点酸,按照先帝和当今定下的规矩,宗室儿女长成之后都要考试。弘曚小时候没见读书多好,可就跟着二阿哥走了一趟,回来就成了贝子。

    弘晴想到这,忍不住也笑了一下,他额娘毕竟还是掌家快二十年的王府福晋。

    三福晋也就是说两句,然后就马上告诉儿子“弘曚到底是你弟弟,他有出息也是府里的好事。再说,额娘到底不愿意你也冒那么大的风险,如今这样也没什么不好。”

    “你阿玛之前对我说,皇上眼见着不会重用宗室了,日后领兵这条路必定是断了。其余的,若是听皇上的安排,说不定还能有个好。”

    略大些的宗室子弟已经开始思考个人命运问题了,相对他们,胤禔膝下的弘曜、弘昘还在傻玩傻乐的岁数,让他们在宴会上规规矩矩坐着就算难为他们了。

    原本君臣之间聊聊学问也算是其乐融融,可学问,在这个时代就算是某种意识形态问题,果然,看法不同的人,就吵了起来。

    起因是胤祉提到了心学,就随口说了一句“臣弟当年看见心学的时候,深以为是,还想日后深学王阳明的学问。”

    “心学虽然兴盛一时,但究其根源,还是不如理学根基深厚,脉络繁茂,更别说引导人心了。诚王专注经学,方是正道。”马上就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

    这些年胤禔多少也有感觉,在那些正统读书人心中,如果要从前朝的衰败覆灭里找个思想根源的话,他们是乐于将这个锅扣给心学的。

    谁让心学势微呢,徒子徒孙都不在了,自然可以随便扣黑锅。如马吊,还有人觉得前朝亡于马吊,可打马吊的人多呀,这种说法最后就成了个谈资,没什么人在乎,更没有多少人去口诛笔伐。

    皇帝宽容,而且鼓励臣下去讨论这些东西,虽然还记得君臣之分,可人就是会忘形。到这场宴会的最后,连南书房、翰林院、武英殿的人都凑到了天子驾前,从前朝至本朝,几乎是毫无遮掩的对这些年的变迁进行讨论。

    每当这个时候,旗人大臣这边能说上话的就少了,瞧瞧他们的眼神,胤禔就明白,为什么顺治皇帝当年引发了保守派那么大的反感。因为那些老顽固旗人大臣,觉得自己被抛弃了,皇帝开始抬高文人,武人的地位不就会自然下降么。

    学问之事,看来也要从长计议,要潜移默化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胤禔苦笑着看面前因为争论理学、心学争的脸红脖子粗的学士们,这会都丢了风度,为了自己心中的学术道统张牙舞爪。

    “心学根本不是经世济民之学只是让士子沉沦空想而不可自拔,这种学问自寻死路”

    “也不必这么说罢。当年王公也是文可,武可定国,徒子徒孙弄得心学势微,也不能说学问不好罢。后人不争气,如何能牵连前人”

    “我也没说王公学问不纯,我是说”

    就这样,一群人吵的唾沫横飞,胤禔倒是津津有味,颇有所得。可也有人听的两眼冒金星,譬如弘昱。

    二阿哥偷偷问大哥弘晗“他们怎么就对这个这么热衷到底有多大意义不都当官了么。”

    “人各有志嘛。”弘晗笑着捏捏弟弟的肩膀“再说,学问关乎世道人心,譬如你带回的那个机器,纵然节省人力,甚至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可是那之后呢”

    “一个人能吃饱饭以后,他该做什么呢”弘晗叹口气,“并不是开荒更多的田地,能让更多的人吃饱就能解决所有问题。这个我也不太能想明白,只是去了南边之后,有那么一点心得。”

    “这样的场合,姐姐不在真是可惜。”弘昸在旁边左右看看。

    “汗阿玛也要考虑物议,姐姐在关外做的事情已经很引人注目了,低调些也没有坏处。”弘昱这会开始苦着一张脸,“别说大姐。之前三叔看见我,还特地叮嘱,说为朝廷办差是正事,可我还年轻,书也要好好读。”

    “咱们三叔你还不知道,他就是过个嘴瘾”弘晗还没说完,两个小兄弟就凑过来了。

    “不读不读。”

    趁着胤禔和大臣们说学问,偷偷溜过来的弘曜带着弘昘马上表态“读书差不多就行了,咱们又不必考科举,还真要读出个状元么。三叔那么能读书,又是修书又是满嘴学问,可哪有做将军爽快”

    这俩孩子,弘晗笑呵呵的看着弟弟们,两个小的也长大了,人各有志,不知道将来他们想要做什么,如今的想法会不会改变呢。

    朝廷去年的赋税就达到了三千五百万两,今年因为流民开荒,朝廷拨出了相当的款项作为补贴。但五年之内,开荒的土地熟了,朝廷的税收还能再上一个台阶。

    还有漕运海运,如今看似花出去不少钱,但弘晗知道,以他阿玛的为人,日后必然能赚回来的。还有,朝廷打算整合一下对外的商贸,以目前的水平进行预测,最长两年,这方面的收入还能增长一倍。

    可以用的银子越来越多,想做的事情才能一件件做成,否则像现在,汗阿玛只能一边拖着和鄂罗斯人的谈判,一边先和准噶尔干一仗,为自己争取最大的主动权。

    还是缺钱啊,弘晗苦笑,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可是该花的钱一分都省不下。才满二十岁的大阿哥,突然感受到了肩膀上的重担,甚至明白了什么叫“养家糊口”。

    这倒也是可喜可贺了。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