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林如海(20)

    三年后。

    又是一年初春,万物复苏。

    这日阳光正好,林家花园西南角,一座新起的玻璃花房里,黛玉拎着一只绘了缠枝莲纹的花浇,正聚精会神地给里面的花木洒水。

    这批花木是从姑苏祖宅移栽过来的,都是南方的品种,比较畏冷,只能种在这个保暖的温室里。

    玻璃花房并不大,四五十平左右,四边顶上三面挂了三叶梅,参差错落地垂下来。花房内部高高低低安了许多木架子,上面摆满了各种花卉,花期早的如马蹄莲、仙客来、四季海棠等已开了大半,春兰、君子兰、瓜叶菊挂了花苞,红的艳丽,白的素雅。阳光透下来,在地面上映出一片斑驳的光影。黛玉喜欢得不得了,每天都要过来看一看。

    花房正中空了一小块地方,上面摆了一张小桌,边上放着一把躺椅。浇完水,黛玉便靠进了躺椅里,沐浴初春微暖的阳光,封闭的花房阻隔了今冬最后一丝寒风。

    黛玉懒懒的躺着,从她的角度看去,花房外一片杏树上开满了花。白中带红,犹如雪地里胭脂万点,一时间,黛玉诗性大发。

    徒旻聿穿过一片杏花林时看见的便是这样一番景象。黛玉的双腿曲在躺椅上,半边身子扭向桌子,捏着笔正在写些什么。是在作诗罢,徒旻聿猜测道。

    走到门前了,黛玉依旧未发现他,徒旻聿眨眨眼,直接推门进去。即便关得很快,门合上的刹那依旧带进了一丝凉风。黛玉这才发现领地里进来一个人,看见是徒旻聿,眼睛一亮,急忙道:“二哥哥,快过来看一看,我新得了几句,却总觉得哪里还差了点儿。”

    徒旻聿应了一声。黛玉让了半张躺椅出来,将诗句递给徒旻聿,跪坐在他的边上,两人凑在一起细细讨论起来。

    这边花园的一角里倒是两小无猜,其乐融融。那边户部衙门里,乔喻的心情却不是很美妙。

    去年末,原户部尚书徐老大人正式致仕,拿了个虚衔养老去了。乔喻这个左侍郎便升了一级。

    接任户部尚书之后,公事应当会轻松一些。因为尚书主要起一个统筹领导作用,不必亲力亲为,需要做的事情直接交给左右侍郎便可。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当今是一个一年只肯休息三天的工作狂,在他上任的第一天便开始与他商议计划取消人头税,将征税对象改成土地,只按土地亩数收税。

    此举可令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这项举措虽有利于贫民,但不利于官绅地主,一旦实行,会得罪天下读书人。乔喻帮着当今完善了这一制度,但并不是很认同此时便开始改革。

    政策本身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改革过程中的执行环节。再好的政策执行过程中出了偏差,反倒容易引起严重的后果。而当今对地方的控制力明显还没到达能支持赋税全面改革的程度。

    因此,这些天里,乔喻多次劝说当今暂缓,无奈当今铁了心想要尽快推行。

    当今的想法乔喻倒也明白,自上皇下令永不加赋之后,人口急剧增长,只是田地却不够,导致土地兼并,滋生大量隐户。可以说,这个政策最终养肥的只是大地主,于百姓无益。

    这也意味着改变收税方式影响的是这些大片土地拥有者们的利益,这利益一旦触动了,稍有不慎便是死无全尸。

    地主们可简单分为两大类,其一是乡绅,他们拥有财富和一定的影响力控制力,大多都和地方官员“关系亲密”。而更多的大地主本身就是官员,这样情况下,简单一条政令是无法推行的。

    当今虽急于改变这个现状,只是事实并不容许,最终妥协之下,决定先在广东试行,若是可行,则逐步普及全国。多番讨论之后,当今派去了方敏文任广东巡抚,主理改革。方敏文忠心耿直,又擅长庶务,有十余年地方主官经历,是当今比较放心的人选。

    方敏文虽是派出去了,但是想要见到成果却不是短时间内的事,而当今又开始琢磨起了另一件重要之事,贪腐。

    上皇在位多年,功绩昭著,政通人和,但弊病也不少,最明显的一个便是贪腐。“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潜规则人尽皆知。

    当今治理贪腐的手段简单粗暴,但却十分有效。当今每回派一队钦差前往某地明察暗访,一旦查出某个官员贪污受贿的证据,可由钦差直接拿下,队伍里同等级的官员直接替上,即刻上任。

    这样一来,钦差和官员成了竞争关系,再多的银子也不好使了。短短几年,查出贪官无数,严加惩治之下,贪官大量减少。倒不是说剩下的就完全不贪了,只是有了前车之鉴再不敢随意伸手。

    之后当今又发下养廉银,七品往上都在养廉范围内。例如俸禄180两银、180斛米的一品官养廉银有16000两,俸禄40两银、40斛米的七品官养廉银有1200两,以此类推。

    至此,若是再有查到有官员贪污的再不轻饶,严重的直接砍头。

    多管齐下,官场风气顿时一清,国库拿出的养廉银远远少于此举带来的收益。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此时方敏文才到广州,还在艰难地推行新税当中。

    回了家,乔喻便听说了今天忠顺王家二公子上门拜访的事。乔喻脸黑了一瞬,心里记了一笔,他真是看走眼了,原以为是个老实孩子,结果肚里精得很,忠顺王家一串孩子里恐怕只有刚立了世子的老大才是真老实。

    晚膳的时候,乔喻不经意地问起了徒旻聿上门为的何事,贾敏了然地笑了笑。倒是黛玉一脸兴奋地和乔喻讲起了他们做的几首咏杏诗,连每首诗的改动都仔细地说了,最终总结她的作诗水平不如二哥哥,要继续努力。

    乔喻:“……”乔喻不厚道地笑了。

    也是,这辈子黛玉父母兄弟俱全,生活顺遂,不缺爱,哪儿有那么容易就动心。况且黛玉现在还是一团孩子气,满腔心思全在诗文上,只当人家是个好诗友了。若是现在起便坚定了把对方当哥哥的想法,将来可不容易改,那小子有得磨了。

    抚了抚下巴上柔顺的胡子,乔喻幸灾乐祸地想着,将来有好戏看了。

    贾敏看见自家老爷的表情,心里忍不住翻了一个白眼。当初答应了将来把黛玉配给人家孩子的是你,选了又不高兴觉得女儿被抢走的也是你。这会儿看人家费力拐你女儿偷着乐的是你,过上几年,等黛玉真要嫁人了,估计躲起来抹眼泪的还是你。

    自乔喻升了户部尚书后,贾敏也升了诰命成为一品夫人,交际对象品级也进一步提高。林家深得当今重用有目共睹,再加上和忠顺王妃关系很好,因此贾敏在众夫人王妃中间可以说是如鱼得水。

    只是林家如今以低调为要,除非必要的聚会,能推的都推了,乔喻也很少出门,反正林家园子修得漂亮,百看不腻。

    日子过得很快,入冬后某一日,贾敏收到了娘家的帖子,请她和黛玉去宁府赏梅花。

    贾敏先带了黛玉去荣府,在那里碰见了几个月前住进了贾府的薛家母女二人。

    按礼,薛家母女是要同贾敏行礼的,只是贾敏不想在娘家摆什么威风,徒生是非,直接叫免了。

    黛玉刚起来就被贾母搂进了怀里,“心肝儿肉”地叫着,逗得黛玉“噗嗤”一下笑了。见她笑得畅快,贾母心里更喜欢,只是越喜欢就越遗憾。

    若是从前还想着亲上做亲,将黛玉配给宝玉的话,那么自从女婿升了一品,女儿又透露了黛玉未来亲事已定之后,这念头就彻底熄了。

    贾母心知如今宝玉配黛玉已是高攀了,不是那点血缘关系能弥补的。再加上忠顺王家得罪不起,两家关系原就不好,躲着还来不及。

    只将黛玉当外孙女看,那就是越看越喜欢。黛玉聪明,爱撒娇,活得精致,品味高雅,贾母坚定地认为黛玉像她年轻的时候,越发宠着。

    林家地位在前,贾母疼宠在后,黛玉每回来荣府都有一帮小丫头争抢着过来伺候。

    荣府里如今是王熙凤管家,自从王夫人倒了台,便极少出院子,今天也推说病了。倒是王熙凤长袖善舞,八面玲珑,将一屋子的女人都逗得前仰后合。

    时辰到了,贾母便领着女眷们去了隔壁宁府。

    宁府的园子极大,这点比荣府要好,一条活水穿过,整个梅树林都是生机勃勃的。

    贾敏早已看过许多回了,黛玉兴致倒很高,一路玩下来,攒了一肚子诗。到了入席的时候,黛玉是客,和贾敏坐在贾母身边,美美地吃了一顿宴。

    回到荣府以后,坐了小一会儿,贾敏就带着黛玉告辞了。临走前倒是不经意地看见了薛家姑娘脸上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