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第 404 章

    墨珣的本意, 其实只是想跟越国公说,自己想到边关去看看。

    就像朝中百官觉得那些前来投状的人“纸上谈兵”一样墨珣与越国公两人坐在远离战场千里之外的怀阳越国公府, 又何尝不是在“纸上谈兵”

    而且, 尽管阿豨现在年纪还小, 但这场战争如果不尽快解决,影响的将会是大周的几代人。

    其实墨珣一开始根本就没有想过凭一己之力能够改变一个王朝的命运。

    甚至于,如果可以,墨珣很是不愿意与皇室、王族打交道的。

    但自打墨珣成家立业、阿豨出生了之后,墨珣的想法就从本质上发生了改变。

    先前,墨珣在玄九宗,跟随同门师兄弟下山帮助凡人, 却也不过是因为宗门有要求, 而墨珣也能从中获利,这才办起了这桩互利互惠的“买卖”。当然, 就算宗门不给奖励,只要有要求, 墨珣也会尽力去达成就是了。

    现在, 少了那些置身事外的感觉,多的是身处其中的无奈感。

    或者说这就是“上有老下有小”吧。

    因为有了牵挂,墨珣所要考虑的事就比以前多多了。

    墨珣是想亲身到边关去看看, 然而,等到越国公解读出来, 那就是另一个意思了。

    因为墨珣后头说的这些明显与先前提到的“行刺”没有丝毫的关联, 也是很叫越国公疑惑了一阵。但墨珣后来所言, 确实言之在理,这就将越国公的困惑给带过去了。

    越国公知道墨珣的本事,但之前墨珣所有的能力在越国公看来不过就是锦上添花罢了。墨珣也没有上过战场,不知道战争的残酷

    就像墨珣自己说的都是“纸上谈兵”

    越国公本来是想多说两句,好打消墨珣那个不切实际的想法,但墨珣说着说着,话锋一转,似乎已经没有在想“行刺雅砻大王”的事了

    然而

    越国公看了看墨珣的脸心中暗想不得不防。

    紧接着,越国公又对着墨珣说了许多。无非就是说墨珣的想法如何如何不切合实际,如何如何不可行。

    墨珣连连点头,倒是没有反驳。

    越国公口中说的“不可行”,是基于实际操作者为其他人的,但墨珣这么说着的时候,自然是要自己亲自去。

    越国公越说越顺溜,最后干脆说到了家庭上。说阿豨才刚出生,还那么小云云。

    墨珣一听到越国公提起阿豨,原先还“装腔作势”的脸部表情也柔和了许多。

    越国公见状,只当是自己劝阻有效,便也不再二话。

    但墨珣所提出来的事,越国公干脆就写了奏折呈了上去。

    牵复帝一看,也觉得有道理。干脆又下了个诏令,将原先的告示改了改,加了一条,说是要让人到边关去。

    如此一来,倒也少了不少投状的人。

    不过,大周之中满腔抱负的人也不少,就算到边关,却也无法改变百姓爱国的热情。

    牵复帝反应也快,干干脆脆就在早朝上表达了自己想立太子的意愿。

    文武百官立太子好啊

    大概是经历了宣和帝的一番折腾,百官都觉得早早立下太子更便于培养储君,也更利于大周的长治久安。

    牵复帝倒也没有反反复复,而是直接就在早朝上下诏,要立自己的皇长子为太子。

    此举,自然得到了百官的强烈赞赏。

    牵复帝的皇长子又是嫡长子,乃原先的赤几王妃,现今的皇贵君所出。

    自古以来,大周都有“立嫡不立长”一说,若是既嫡又长,那这个嫡长子的太子之位就稳了。

    哪怕是宣和帝,非整个什么秘密立储,可那密诏里不还是写了锦硕王的名字

    怪只怪锦硕王自己沉不住气,叫宣和帝寒了心,这才把他的名字抹了。

    牵复帝金口一开,整个朝堂之上响彻着的都是“皇上圣明”的声音。

    墨珣却从牵复帝的话里品出了别的意味牵复帝要御驾亲征了。

    越国公写奏折的事并没有瞒着墨珣,而牵复帝令拟告示,墨珣自然也就知道他是听进了越国公的话。

    改了告示,又说要立储,摆明了就是要离京了。

    而之所以没有摆到朝堂上来说,想来牵复帝应当是想偷偷前往边关。

    皇长子尚且年幼,不堪朝政。如果牵复帝先说要御驾亲征,而后才立太子,朝堂之上定是一片反对之声。

    牵复帝如果真的要御驾亲征,那么必定是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不在京里。万一叛军听到了风声,又卷土重来,那叫年幼的太子如何稳得住

    但牵复帝不说自己要御驾亲征,而是先立太子,那大臣们必定是支持的。

    毕竟早早立太子,于国于民都是好事。

    墨珣在心里暗自琢磨着,该怎么跟牵复帝表示,自己也想一同到边关去呢

    墨珣现在在朝为官,有诸多限制,不比平头百姓。

    如果墨珣真的想离京,不单是要大理寺卿应允首肯,还得牵复帝亲自批复才行。

    非但如此,还有越国公

    不,还有赵泽林、伦沄岚、林醉

    墨珣完全不知道该怎么说服他们。

    而且,不告而别墨珣也做不到。

    墨珣前往雅砻,说是为了大周,其实还是为了自己。

    若是为了大周,那墨珣大可以偷偷走人,等到事情办完了,随便牵复帝怎么安排他。可墨珣是为了自己,那要思考的就多了。

    首先,要做到的便是不能引人诟病。

    墨珣的品阶还不够,如果他给牵复帝递折子,还需得经过御史台。

    到时候,越国公也就瞧见了。

    是以这件事,墨珣还需得自己好好想一想。

    不管怎么说,也需得先跟家里通通气,争取在越国公发动全家“联合讨伐”自己之前,将难关逐个“击破”。

    牵复帝下诏,将那些有意前往边关的“有识之士”召集起来,准备让他们一起到边关去。

    人数每天都有变动,有些人昨天脑子一热想到边关去报效国家,可今天冷静下来一想,又觉得自己这么个细胳膊细腿的,都不够雅砻人砍上一刀

    墨珣一时间也猜不到到底有多少人想去,而牵复帝的这个举动,不论是在京里还是在整个大周,都掀起了轩然大波。

    叛军那边早都已经被打退了,就算大周这个时候顾不上他们,却也不容他们作乱。

    宣和帝筹备打仗已经筹备了有十来年了,就算跟雅砻打得不相上下,但面对叛军这样的乌合之众还是势如破竹的。

    如果不是因为西边要跟雅砻打仗,大周调了不少兵马前往雅砻,哪里还能让国内的叛军“退”直接就是一锅端了。

    但牵复帝的这个告示张贴出去之后,到了叛军口中又成了“征兵告示”,说是牵复帝骗人到边关送死。

    墨珣听到各地传来的消息,感觉就是有人在蓄意煽动百姓情绪。

    好在朝廷反应也快,急忙辟谣了。

    墨珣看牵复帝这副遮遮掩掩的样子,摆明了是不打算跟民间的“有识之士”一起出发了。

    不单是墨珣觉察到了牵复帝准备离京,越国公和其他的一些大臣静下来一琢磨,便也猜了个大概。

    但牵复帝与宣和帝不同,下朝了之后不多久,就有大臣往宫里递奏折,要求见牵复帝了。

    牵复帝既然不愿意明说,那大臣们劝的时候,也不能闹得人尽皆知。

    哪怕眼前就只剩下一层窗户纸了,那也不行。

    牵复帝心意已决,自是不会随意改变。

    倒不是为了追随宣和帝的脚步,而是正如越国公所递上来的奏折中写的一样,他们这些人在京里也不过就是瞎操心。

    边关送来的战报就算再快,那都已经是半个多月前的事了,就算京里在着急,却也始终是帮不上什么忙的。

    自即位登基之后,牵复帝便已动了御驾亲征的心思。只是初登大宝,需要牵复帝亲自操心的事有许多,不管是宣和帝的丧葬还是自己几个兄弟之间,又或者是国内的叛军这些都让牵复帝不敢随意离京。

    现在,守孝结束,而几个王爷也都专门安排人看着,叛军被大退

    这样一来,牵复帝的想法又被越国公的一纸奏折给勾起来了。

    越国公品出味来的时候,倒也觉得牵复帝有其皇考之风。

    别看越国公平时没什么表现,然而实际上,越国公早就窝了一肚子火了。

    呆在京里,对于前线战事知道得迟倒也罢了,可每一次等消息就等得让人心焦。尤其是,朝廷里主和派还是占了大多数,也曾有人提出要与雅砻和谈。但宣和帝斩杀雅砻使臣的事才过去没多久,雅砻自然一心想尽快亡了大周

    雅砻联合其他部落跟大周打,倒也罢了,那个钟外是个什么垃圾玩意儿居然也敢在大周危难之际,混水摸鱼

    越国公是很瞧不起这种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只谈个人私欲的人。

    所以,这一次,牵复帝想要御驾亲征,越国公其实是支持的。可从另一方面来考虑,太子年幼,国内不太平,牵复帝如果真的要到边关去,万一在半道上就出了事儿,这谁能担待得起

    国不可一日无君,如果牵复帝不在京城,那大周的一应大小事务又要交由谁来打理

    像越国公这样,心里支持牵复帝的大臣也有几个,但一想到中间的许多麻烦事没有解决,他们便也不敢明目张胆地站出来支持了。

    牵复帝不意外大臣们会觉察到,若是大臣们全都不知情,牵复帝才不知是不是应该直接哭了。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