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第 100 章

    翌日, 墨珣用过早饭之后,就由管家领着上国子监报到了。

    昨日认亲宴, 国子监里的祭酒﹑司业﹑监丞﹑博士、典簿等官员都去了,也相当于是越国公在给墨珣撑场子。是以今日墨珣一来, 也受到的待遇还好, 虽然并不热络倒也没让人觉得无法自处。

    国子监一般不收年龄太小的监生, 因为太小就意味着博士要耗费的时间和精力都更多。国子监里的教职人员均有品阶, 乃朝中官吏, 再加上太学之中监生众多,总有错漏。

    祭酒曾对越国公明言过此事, 然而越国公却觉得墨珣后年就要参加乡试, 总不能在这段时间无人教导。越国公平日里还需在御史台办公,没有闲时去教墨珣读书。再者, 聪慧的孩子若是放久了, 也会变得愚钝。

    越国公既然都这么说了,那祭酒自然不再多话。反正他已经将利害关系同越国公言明,那越国公仍是觉得墨珣以八岁之龄入国子监不成问题, 那便入吧。

    在前朝进国子监还需举行束脩之礼,然则也不过是个形式, 宣和帝登基之后这个仪式形同虚设。国子监的教职人员自然也懒得搞这个, 只消学生能交上束脩便成。

    管家把一应事宜办理妥当之后将书袋交给墨珣便回府了,而墨珣则跟着祭酒往学堂去。

    一路上, 祭酒向墨珣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国子监内的情况。“国子监内有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六间大学堂, 分别教授不同的课业。正义、崇志、广业之中主学四书五经, 而修道、诚心则是给已经开始做文章的监生学习的地方,之后便可以进入率性学习了。”

    “率性之中学有律令、书数、射御等课程。师大人曾对我提过,你在建州也进过官学,学过一段时间。其实国子监与建州的官学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不过国子监大多是朝中大臣的子嗣。”祭酒也不说更多了,再说下去就不太好听了。无非就是这些监生的资质参差不齐,好的也有,但差的也不少。“我想你既然已经参加过乡试,那应当是可以直接去率性学堂了。”

    国子监里的监生有好些都是尚未有功名在身的,当然,没有功名的监生也有名额限制,限额为三百名。这些监生所处的学堂与有功名在身的监生所处的不在一处,以免因为教学差异而跟不上进度。

    宣和帝喜好角抵,对射、御也十分重视,是以所有的官学都需要将这些户外的课程加入到教学之中。

    祭酒想了想,又补上一句,“几名皇子也在太学之中学习,按照学业的进度,你们会在同一个学堂,也无需太过介怀,以平常心对待即可。”

    “是。”墨珣明白。他年纪尚轻,现在背后还站着越国公,若是与哪位皇子交好,恐怕会引起宣和帝的忌惮。之前墨珣也曾听越国公提过“定立储君”一事,无论朝臣怎么上书,宣和帝就是咬死了不松口。一应朝臣虽还要观望,但苗头已经有了趁着储君之位还未定立下来时站队,自然比起已经立储之后再行依附更能博得皇子的好感。

    国子监比起建州官学来,只大不小。就算祭酒言明墨珣会与皇子在同一个学堂,但一个学堂之中有百余名监生,不刻意上去巴结应当也是结交不上的。若要让他卑躬屈膝,在皇子面前作那奴颜婢膝的样子,他当真不行。

    墨珣由祭酒领至学堂之后,便交给了授课的博士,而博士则随意给墨珣指了个座儿。

    因为墨珣身量未开,坐得太靠后不好,然而他却来得晚,前头也没有位置给他了,只随意指了个中间偏后的位置。墨珣并不介意坐在哪里,而他进国子监也是由于越国公认为他应该进罢了。墨珣自认为学堂里教的大多数他都是会的,就算一时想不起,但只要肯花时间、耗心神去想,应该不成问题。

    作为一个修真者,墨珣的自控能力和学习能力都不差。修真的道路上虽有道友和宗门,但行至最后是自我的突破。

    学堂里并没有什么自我介绍一类,但昨日越国公宴请了朝中不少官员和命夫,大家自然也都知道墨珣是何许人也。然则博士给墨珣指了位置之后便继续授课,也不多说其他。

    墨珣在博士指定的位置坐下之后将书袋中的笔墨纸一应取出,因为头一天来,并不知道是什么课程,也未准备书本。恰逢课上,同窗也未有人在博士眼皮子底下与墨珣攀谈,是以墨珣好好地听完了这一堂课。

    越国公早早便上朝去了,按照往常朝会一散,越国公便连同其他的御史往御史衙门去。一行人一路上或随意闲谈,或聊些朝堂上谈论的事,也并不拘谨。越国公这几年好了不少,大概是见过了生老病死,人也开阔了,尚能与人谈笑风生。

    御史们在外一般不说正事,要也是些不大不小的事儿,而且讨论起来声音也刻意压低了。就算此时还在宫中,但也难保不会被有心人听去。

    越国公正在与同僚小声讨论着这段时间挤压的一些政务。毕竟过年宣和帝封笔了好长时间,再重新开笔,那一堆折子便全都堆在了一起。

    “师大人”

    “师大人请留步。”

    越国公听见动静,脚下一停,这回头便瞧见宣和帝的贴身内监马大全从提着下摆正快步朝着自己赶来。“马公公”

    “师大人。”马公公本来就迟了越国公一些,见越国公停下步子等自个儿,这就紧赶慢赶追了上来,“师大人,圣上邀您到景阳宫一叙。”马大全这一句话说得有些喘,却也不敢真大口呼气。

    越国公一怔之后,冲马公公点了点头,转身对同僚说了句。既是宣和帝的邀请,其他御史也不多说什么,只冲越国公拱手后便离开了。

    越国公这才伸手示意马公公在前头领路。而事实上,越国公已经有段时间没有私下里受到过宣和帝的召见了,述职时也有别的大臣在场,这忽然召他去景阳宫,也不知是何说头。

    想到这里,越国公有些纳闷,便想着能从马大全口中探到点什么。“马公公,皇上这召本官前去”

    内监走路也是有规的,脚步迈出多大都有定制,避免太急会冲撞到贵人,也不会耽误功夫。

    马大全引着越国公往景阳宫去,却听到越国公这么一问。稍作思索,马大全心想着,反正也不是什么紧要事。也不过就是昨儿个皇上得了消息,说是越国公认了个干孙子宴请了朝臣罢了。这便对越国公说“昨儿个师大人不是摆宴了嘛。”

    他不能透露太多,但这么讲,越国公应该心里有个底了。真要蠢到听不明白,那也不可能在御史台干了这么多年。

    “原来如此,多谢马公公。”越国公一听到宴会,就知道应当是没多大的事儿了。毕竟不是亲孙子,再加上他国公爵位不承袭不过既然宣和帝也过问了,那他还是待会儿从景阳宫出来上宗正寺走一趟吧。

    越国公原先并不认为“为了墨珣宴请朝臣”这个事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然而惊动了宣和帝,那再妥当也就是有不对了。虽然心中觉得是没多大的事儿,但到景阳宫的一路上,越国公仍是在心里过了好几个弯弯。

    大宴应该是没问题,就怕设私宴朝臣,有互通之嫌。此时说早不早、说晚不晚的,又在立储之事前头,也不知宣和帝是怎么想。

    越国公怀疑自己是被墨珣给感染到了,否则又怎会尽想些有的没的。

    马大全说宣和帝邀越国公去景阳宫,其实只是在景阳宫前头的抱厦里边。

    “圣上,越国公到了。”马公公与越国公离抱厦入口处尚有一定距离,守门的内监便逐一往里通传了。

    等越国公到了门口,便有内监毕恭毕敬地弯腰恭迎,“皇上让师大人进去。”

    这时间卡得刚刚好。

    越国公稍稍点了个头才往屋里走去。

    宣和帝应当也就比越国公早到一些,毕竟也是下了朝之后过来的。宣和帝正坐在榻上饮茶,越国公一进屋便低眉顺眼地便跪下了,“臣师明远参见皇上。”

    “起来吧。”宣和帝这才放下了手中的茶瓯,随意地伸手指着榻上的坐垫,“坐吧。朕也好些年没跟越国公聊聊了。”

    何止是好些年啊,宣和帝尚未登基之前便与越国公无甚往来,登基之后就更不必说了。宣和帝无论是对太后还是对钱丞相都并不亲近。换句话说,宣和帝并未与谁交往过密。越国公十分大逆不道地揣测,宣和帝大概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不是特别喜欢。

    越国公这种也不知道宣和帝这种行为是好是坏,不过当皇帝当到这份上,那也与“寡人”无异了。

    “谢皇上。”越国公得了宣和帝的话后便起了身坐在了宣和帝所指的坐垫上。

    内监眼疾手快地上前给越国公递茶,而后便退到外间候着。

    “来一盘”宣和帝指着桌上的盘面,已经是下了一半的棋局了。

    也不知之前与宣和帝下这棋的人是谁。越国公应下了之后,宣和帝看了摆在越国公面前的棋笥,才拈了一子,“那就国公执白吧。”

    两人都拈了棋,却没人先动。宣和帝仿佛恍然大悟般笑了起来,“瞧朕这记性,应是由越国公先手。”

    越国公审视了一下棋局,得了宣和帝的话后,才开始落子。

    宣和帝先问了问越国公回建州的情况,越国公一一回答了之后,宣和帝才转而提起了,“朕听闻越国公昨日宴请了朝中多名大臣”

    来了

    越国公也不敢多想,就怕宣和帝认为他说了假话。“是,昨儿个是臣的认亲宴。臣膝下无子,恰巧当时回建州,搭了一趟船,上头大都是些进建州参加院试的考生。”越国公一提起墨珣便也停不住嘴,再加上宣和帝要问,他就多说一些,“珣儿在一众考生之中年纪最小,臣观察了几天,觉得这孩子好玩得很,对臣的胃口。珣儿又聪慧乖巧,臣的夫郎也喜欢得很。”

    眼见着宣和帝落子,玉石做成的棋子与棋盘发出清脆的响声,越国公又补上了一句,“这孩子棋艺也不错。”

    “噢”宣和帝有些吃惊,赵泽林怎么说也有一个国手称号在身,虽然这个“国手”仅指精通此道而不是本朝最高水平就是了。但墨珣能让越国公夸上一句“棋艺不错”,那应当是真不错了。依着宣和帝对越国公的了解,越国公并非无的放矢之人。更何况,在自己面前,越国公应当也不敢谎报才是。

    宣和帝颔首,“朕听闻他曾是建州乡试的解元”毕竟建州乡试的成绩是宣和帝亲口说要作废的,所以此时即便提及也只能说“曾是”了。

    “是。”越国公一听宣和帝提到建州乡试,那也不敢多说。这解元都让宣和帝取消了,再说出口可不就是抱怨了吗

    “进京时遇上山贼还毫发无损”这个事韩博毫除了递折子描述过之外,还当面表述过,宣和帝对此事也十分关注。

    “是。”越国公点头,实在不明白宣和帝是何用意。“据他所说,是从小习武,所以对上山贼倒也不怕。再加上当日还有侍卫在场,好在有惊无险。”

    “京里出现山贼”那是怀阳府尹的职责所在,而此时宣和帝这样将问不问的,越国公不可能主动开口去提这些。万一越国公说了什么,让宣和帝以为韩博毫事儿没办好,那就糟了。他虽然与韩博毫交情不深,但韩博毫至今这府尹都做得不错,越国公也没理由背后捅他刀子。

    “在上元节解了翰林院的花灯”翰林院那个花灯是宣和帝应允的,每次都会在摆出去之前先交由宣和帝亲自查看。今年的灯谜自然也不例外,宣和帝拿到那个灯谜时也琢磨了好一阵子,最终却也还是由纪翰林主动说出的谜底。也就是说,宣和帝也没能猜出来。

    越国公不可能从头到尾只听宣和帝在说,而自己只回“是”“是”“是”的。这样宣和帝非但不会觉得越国公毕恭毕敬,反而会认定他是在敷衍。越国公这才说了句,“臣问过孙儿,确有此事。”依越国公对宣和帝的了解,宣和帝是一个非常讨厌别人故作聪明的人。越国公也不主动去揣测宣和帝说这些话的意图,只顺着宣和帝的话往下说。“纪大人这谜面真是高啊。”

    越国公并没有提什么“凑巧啊”、“运气好啊”之类的话,毕竟这些个谦词连他自个儿都不信,在宣和帝面前最好不要油腔滑调。

    “听你这么说,认亲应当是在起复之前了,怎么昨儿个才摆宴”宣和帝当真如同与越国公闲话家常一般,两人又落了几子,外头的内监估算着时间进来给宣和帝与越国公添了茶水。

    又来

    越国公敛下心神,他认墨珣作干孙子并非别有深意,只要如实回答便是。他将注意力完全放在了棋盘之上,话语也简单明了,就如同两人真的在闲聊一般。“早前在建州,臣想着建州那边也没几个熟人,办与不办也没多大区别。”越国公把事情讲了清楚,“臣奉旨进京之后,珣儿考完了乡试才到了京里。之后又听闻珣儿的二舅赶考,臣就打算等珣儿的家人进京再办。这一等就等到朝考结束了”

    这与宣和帝听到的也差不多。

    宣和帝又落一子,收了几个白子之后,继续发问“朕今早听闻,昨日认亲宴上有人寻衅闹事还曲解朕的圣旨”

    越国公也不敢表现出自己早已知晓宣和帝会问的话,再加上昨天宴会并不小,他请了那么多人,宣和帝会知道不足为奇。“是,昨日宴会散了之后,臣曾问过珣儿。据他所言,乃那闹事者主动挑事。”越国公不可能说是因为宣和帝下旨取消了建州乡试的成绩,这才使得那吕克复对墨珣怀揣恶意。毕竟此言一出,那就是在抱怨宣和帝处事不公了。“闹事者既接了帖前来赴宴,却又在宴会上头说珣儿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噢”宣和帝眯起眼来,“竟有这事那后来呢”这事儿宣和帝倒是不知情,他得到的线报也只是说闹事者在宴会上出言讥讽墨珣乡试作弊罢了。

    “珣儿反而说了他一句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这就使得闹事者恼羞成怒了。”越国公拈着棋子又看了看,这才将棋子放回棋笥之中,“臣输了。”

    宣和帝也不在意,手指轻轻敲了敲棋盘,外头的内监便进来将棋盘收拾妥当了。“有点意思。”宣和帝笑了,“赶明儿带进宫来给朕瞧瞧。”

    “是,这是臣孙儿的荣幸。”越国公瞧着宣和帝此时似乎心情不差,便想着在宣和帝面前提一下,让他能够允许墨珣后年的乡试在怀阳城参加。“启禀圣上,臣这干孙子的户籍尚在建州,后年的乡试,臣想给他求个恩典,让他能在怀阳参加科举,以免舟车来回。”

    宣和帝点了点头,而后又笑着摇头,“等你带他进宫来,让他自己来求。”

    越国公愣了愣,原先还以为宣和帝不过是开玩笑说说要瞧,却忘了还有金口玉言这一说。越国公一时愣住,脱口而出一句,“圣上此言当真”

    “朕同你说过笑”宣和帝沉声,当即拉下脸来。

    越国公顿觉自己所言有误,赶忙起身跪到地上,“臣失言,望皇上恕罪。”

    宣和帝复而笑了,“欸,起来吧,别动不动就跪。”

    “谢皇上。”越国公这就又顺着宣和帝的话站了起来,却不敢再坐。

    宣和帝“啧”了一声,“坐下今日,我们就是闲谈,没有君臣。”

    越国公这才又坐到了宣和帝对面。

    宣和帝说“没有君臣”,只是让越国公不要再这么战战兢兢,而不是真正的摈弃君臣身份、无话不谈。越国公在朝为官这么些年,如何不懂这些。只是宣和帝让自己带墨珣进宫这件事对他来说,是意料之外的。在越国公看来,宣和帝可以同臣子们谈论家事,也可以随口夸赞臣子们的子嗣,但却从未接见过臣子那些并无品阶与官职的后代。

    有些外命夫尚会带上后辈进宫,但那也是后宫之中有亲眷在。墨珣一个汉子又不是越国公的血亲,也不怪乎越国公会以为宣和帝是在客套了。

    “你这孙儿进国子监了吗”宣和帝仿佛并不在意适才的插曲,话题仍是继续围绕着越国公的干孙子。

    “今日刚进国子监。”越国公有一答一。

    “朕的皇子们也都在国子监了。”宣和似是感慨地提了这么一句。而后又没头没尾地问了越国公一句,“关于建州贡院起火一事,你怎么看”

    越国公腹诽说好的闲聊,这都哪“闲”了

    “臣觉得”

    “说。”宣和帝微微抬了下巴,示意越国公不要有所顾忌,直言不讳就好。

    “臣觉得皇上圣明。”

    宣和帝乍一下没反应过来,随后叹了口气,“没人跟朕说真话了,连师大人都不愿意说了。”

    要按照越国公那个旧时的脾气,当真是不管不顾就说出来了,不过宣和帝一向不爱听越国公说实话。宣和帝早年大概是年轻气盛,听不得劝,觉得满朝的文武大臣没一个是自己人。现在也十来年过去了,宣和帝的脾气也收了不少。

    越国公本身也并不知道多少,当初因为以为墨珣在贡院里,所以他央人打听,等到后来墨珣的信到了怀阳,御史丞也被派到了建州,越国公就不再关注这事了。“皇上,恕臣直言,臣对建州贡院一事其实知道得并不比圣上多。”

    “你那干孙儿不是参加过建州的乡试吗”

    “臣曾问过,墨珣当时是贡院考试,而贡院北区起火,相隔甚远,所以并不知情。”

    宣和帝颔首挑眉,“朕的八个皇子里头,师爱卿觉得哪个更适合被立为储君”

    越国公险些以为自己听岔了,一张老脸上满是莫名,也不敢随意动弹。这时候的随意一个动作或者一句话都很可能就会让宣和帝误以为自己有所指向。

    送命题

    “说说”宣和帝轻轻咳了一声,外头的内监便正对着屋里退了出去,并且将门也掩上了。

    “臣认为,皇上心中早有决断。”越国公刚说完,宣和帝的脸色一变似乎十分不悦,“臣自就任御史以来,从未与各位皇子有过私下的接触。”不归越国公管的事,他从来不过问。早些年越国公真是什么都管,也就是因为这样,所以他与许多朝臣关系都很僵。

    越国公说这话的时候当真问心无愧了,别说是本朝,就是前朝的时候,越国公也没参与过皇族这些明争暗斗。

    宣和帝叹了口气,摆摆手,“罢了,容朕想想。”

    越国公虽然当面不敢揣测圣意,但还是悄悄打量了一下宣和帝的脸色。似乎距上次越国公打量宣和帝已经过了好多年了,不知怎么,越国公竟然能从宣和帝身上看到先帝的影子。

    宣和帝想事情的时候,越国公没敢贸然开口,两人这么沉默了一阵之后,宣和帝才对越国公说了句,“你退下吧。”

    “是,臣告退。”越国公没时间去想宣和帝今天东扯西扯到底是想做什么,但最后问的那个确实不是越国公能贸然回答的问题。越国公诚惶诚恐地起身,躬着身子背对着门退了出去。

    从景阳宫的抱厦中出来之后,便由其他内监领着越国公从宫里出去。

    宫中的内监也不敢随意与越国公搭话,是以两人一路上除了脚步声之外并未发出其他的声响。

    越国公抵达御史台之后,便有同僚迎上来询问圣上招他前去所为何事。因为越国公此时乃代理御史丞,是以宣和帝若是有任务下派也是直接告知越国公。御史们这么上来问,倒也不算不合规矩。

    “圣上听闻昨日我宴请朝臣,宴会上有人闹事,便喊我过去问问具体情况。”越国公只说了一部分,对后头宣和帝所问的“立储”一事只字不提。

    宣和帝与越国公的关系一向冷淡,此刻却私下里唤他去问过,这明显就是拿越国公当心腹了。

    当然,以上的猜测连越国公自己都不信。宣和帝登基之后,曾经将朝廷进行过一次换血,那些个支持其他皇子登基的大臣全被宣和帝找了理由贬官或者干脆下狱。像越国公这样的,只忠于“皇上”,但谁当皇帝都跟他没多大干系。虽然不受皇帝青睐,却十分稳妥。

    赵泽林曾言要将宅子租与伦沄岳,但为了墨珣的认亲宴,这事儿便一直拖了。府里抽不出人手去收拾宅子,所以伦素程此时仍是住在馥兰院里。

    待到越国公酉时下衙回府、伦沄岳从翰林院归来,墨珣也下学回来了。

    等他们换掉外袍,在饭桌上用饭时,越国公才将宣和帝所言说了出来,“圣上让我带着墨珣进宫。”

    墨珣眉尾跳了一下,也不开口,只等越国公细说。

    伦沄岳也没想到,飞快地朝墨珣看了一眼,见墨珣此时面上并无过多变动,便觉得侄子的心性着实不错。这事儿若是摊到素程素华身上,两人必定已经开始惴惴不安了。

    伦沄岚第一时间还没反应过来,只是端着碗的动作愣了愣。等了有一会儿,赵泽林开口说话了,他才发现自己并没有听错。

    赵泽林飞快地眉头皱起,“不是玩笑话”

    “我起初也以为是玩笑话。”越国公摇头,“但当我向圣上求恩典,想让墨珣在怀阳参加乡试时,圣上却说让墨珣亲自进宫去求。”

    这也是越国公想不通的地方宣和帝见墨珣做什么墨珣所经历的、所作为的,虽然有些不合常理,但也不至于惊动宣和帝。本朝幅员辽阔,多得是奇人异事,墨珣这根本不算什么。

    “莫不是不打算给恩典”赵泽林小声说了句。他有些怀疑越国公没有听明白宣和帝的意思他让墨珣亲自进宫去寻,然而却没有给墨珣进宫的腰牌。那么没有了腰牌,越国公就算带着墨珣到了宫门口,也是会被拦下来的。

    “应当不是。”越国公也跟着皱眉,“我原也当圣上随口说说罢了,可当我问及,圣上却翻脸了。”

    赵泽林沉思片刻,这才开口,“也未说何时,也未给腰牌,这如何进得了宫”赵泽林说完,在座的人也都反应过来了,“等来了牌子再说。”

    用过晚饭没多久,宫里便来人了。

    因为是宫里来人,所以整个越国公府都出来迎了。

    “师大人,国公夫人。”冯大全被门房迎进了越国公府,这才同府里的主人打招呼。

    “冯公公”越国公笑开了。

    冯大全也跟着笑了起来,“今个儿咱家与师大人有缘了。”冯大全是宣和帝还在当皇子时就派到他身边伺候了,他与宣和帝几乎是一同长大的。不过这种说法在心里想想就算了,若是说出了口,那就是灭九族的大罪了。“不过咱家可不是来找师大人叙旧的。”冯大全看了一圈儿在一群人里找到了一个最小的,“咱家今儿个前来是给墨珣递入宫牌子的。”

    说着,冯大全侧过头去示意身后的小太监将牌子递给墨珣。

    “皇上说了,后天便是好日子,恰好国子监休沐,让师大人巳时带上墨珣进宫去。”冯大全这就把宣和帝的口谕说了。

    因为只是口谕,也不需要摆案下跪之类的,是以小太监直接端着托盘,走到了墨珣跟前。

    墨珣没有关于皇室的礼仪,这一下倒也不知是不是该直接拿起来。

    “拿吧。”冯大全见状,微微颔首冲墨珣笑了一下。

    墨珣转头去看越国公,见越国公也点了头,这才将牌子捏在了手里。

    越国公见墨珣拿了牌子,便开口邀冯大全到屋里喝茶。

    冯大全直摇头,“可不成,皇上还等着咱家回宫复命呢。”

    越国公见冯大全面上十分认真,不似作伪,便亲自送了冯大全出去。越国公虽然不屑这些内监,却也知道这些人得罪不得。早前他丁忧,尚在建州倒也罢了,可现在回了京,还是得按京里约定俗成的规矩来。

    送至门口,冯大全让小太监先到轿子边候着,这才对越国公说“师大人有福气,咱家听圣上的意思,似乎是对师大人认的这个干孙儿十分感兴趣。”

    这话一出,越国公就知道冯大全是在向自己卖好了。但奇怪得很,他在朝为官这么久了,自打先帝大行之后,便再也未被内监这么假以辞色过。那些内监虽然面上毕恭毕敬,却只是守规矩罢了,私下里绝对不会对越国公多说一句的。冯大全与那些人不同,按他与宣和帝的关系,只要他将来不参与谋朝篡位一事,那绝对是可以在宫中安度晚年的。

    “多谢冯公公提点。”越国公谢过冯大全,原是要让身边跟着的侍卫奉上薄礼,但冯大全一看越国公的动作便小退了一步。

    “师大人不用送了。”冯大全面上带着笑,却不谄媚,就如同当真在与越国公道别一般。

    越国公心中狐疑,面上不显,将将冯大全送走之后,才一路摇头晃脑地进了屋。

    赵泽林与墨珣正等着越国公,此时见越国公带着“毫不知情”的表情从外头进来,赵泽林便开口问道“怎么这种神情”

    墨珣刚才瞧着冯公公与越国公在大门口说了一会儿话,而越国公自打冯公公离开之后那表情就有些难以言喻,此时也不例外。墨珣手中握着木质的牌子,一边摩挲着上头雕刻纹路,一边想着眼前这是什么情况。

    伦沄岳当越国公与墨珣他们有话要说,便在越国公送冯公公出府时对伦沄岚说“不如弟弟与我先回馥岚院吧,也好路上一道消消食。”

    墨珣原是要跟,但伦沄岳却冲他摇摇头,“你等国公回来,看看他还有没有什么要交代的。”伦沄岳自己也没进过宫,也不懂宫里的礼仪规矩。更何况,他刚才也听见了,后日早晨墨珣就要进宫了,此时不紧着学礼仪待到何时

    伦沄岚自然也知道二哥的意思,对赵泽林说了一声之后,两人就一同告退了。

    是以此时,屋里只余赵泽林与墨珣二人。

    越国公“啧”了一声,“这冯大全的态度有些怪异。”越国公这人私下里说话随意得很,名字与职位换着来。比如怀阳府尹,面上喊人“韩大人”,私底下就是“韩博毫”;丞相吧,面上喊人“钱相”,私下里可能就是“钱正新”了。

    赵泽林与墨珣两人便等着越国公形容冯公公的态度有多怪异。

    “竟是十分友善热络。”

    越国公此言一出,赵泽林也是没想到。他偏头看了墨珣一眼,实在摸不透宣和帝到底是何用意。

    “圣上今日退朝之后让冯大全把我叫到景阳宫去。”这话刚才越国公提过了,墨珣在饭桌上时就已经听出了越国公话语里中的欲言又止。“问我觉得哪位皇子更适合被立为储君。”

    赵泽林眼睛一眨,眼神直了一会儿,又眨了眨眼,“你怎么答的”

    越国公摇头,“我只说,皇上心中必有决断。再加上我对那几个皇子都并不了解,自然也说不出什么来。”

    墨珣闻言,也是一愣。按照越国公一直以来对自己说过的话,那宣和帝对越国公一直以来都并不亲近。越国公还是御史丞的时候,两人也是很明确的上下级关系。越国公并不是什么天子近臣,应当不会被问这种问题才是。

    实在太奇怪了。

    墨珣想着想着,忽然觉得自己似乎陷入了误区。他一直觉得宣和帝今日的举动十分奇怪,却没有去想过,或许真正奇怪的人是师明远。御史丞责任重大,若不是真正的天子近臣,又怎么会是御史台主事呢

    这么想着,墨珣抬头去看越国公,见他似乎仍是一副无所知的样子,又有些怀疑是自己想多了。越国公既然认自己作干孙子了,那他们便已经是一根稻草上的蚂蚱,不会瞒着才对。

    宣和帝对一个人是否亲厚,那个人自己都感觉不到,那别人又要从何得知呢

    “皇上没有再问了吗”墨珣说完之后便抿着嘴等越国公回答。

    越国公摇头,“没有,只说要自己好生想清楚。”

    奇了。

    在墨珣看来,宣和帝召越国公,其主要目的并不是自己,而只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幌子罢了。至于让越国公带自己进宫应该也只是纯粹的好奇罢了。

    虽然墨珣从来不信巧合,但他到了此方空间之后,遇见的巧合实在太多,不由得他不信了。

    “算了。”赵泽林发话,“墨珣还是先学点宫廷礼仪吧,免得进宫时冲撞了贵人。至于其他的事我们暂时不要想太多,这可能只是一个试探罢了。”

    倒也是。

    墨珣点头,说不准宣和帝并不只叫了越国公一个人去问这个问题,只这么一丁点儿动静就搞得草木皆兵也不合适。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