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最后一画一 山海(19)

小说:画怖 作者:瑆玥
    “这几样容器都是密封着的, ”牧怿然看着柯寻手里的东西说道, “说明每一样容器里面都保存着东西,而既然这几样容器都极可能制作于不同的时代,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推测,它们是不同时代的人,分别埋藏在这里的呢”

    柯寻心中一动, 脱口道“你的意思是这些东西很可能也是”

    “是在我们之前的某几批入画者留在这里的, ”牧怿然接着他的尾音道,“我们把这些密封的容器都打开,我想里面十有是一些文字记录,而这些文字记录,极可能和我们记录下来的一样, 都是关于入画事件的线索。”

    众人听了此言一阵静默,一种奇妙的感觉从心底油然而生。

    在此之前的某几批入画者,他们来自于各个不同的年代, 也许是几百年前,也许是几千年前, 大家彼此之间隔着悠长荏苒的岁月,隔着跌宕起伏的历史, 隔着奥秘玄妙的时空,却又神奇无比地生出这样的默契,在不同的时代, 在同样的地点, 用不一样的方式, 写下并保存了相似的文字,然后将它们埋藏起来,为了给予和自己有着相同的不幸命运的后来者以最大的帮助,并由衷地希望和祝愿他们能够代替自己,成功地破解这无限循环的恐怖事件,成功地活下去。

    看着眼前这通过不同的容器所保存下来的、不同时代先行者们的遗物,一股悲壮,怆然,和感激的情绪充斥在众人的心头,久久无人言语。

    最终,大家小心翼翼地打开了所有容器,果见不管是瓷瓶、木盒、陶罐、金属瓶子还是石头匣子,里面都盛有用各种介质书写的文字,这些文字的字体和笔迹各不相同,有写在纸上的,有写在丝帛上的,有刻在竹简上的,还有刻在薄薄的金属片和石板上的。

    而令大家更感到怅然的是,这里的每一份记录上,都细心地标注出了当时的年份,确定了这些记录确实来自不同的年代,这其中最早的年代甚至是在秦朝初期,而每一份记录的年代之间,相隔的时间有长有短,长的多达四五百年,短的也有一二百年。

    “如果每一次入画事件的间隔是一百年左右的话,”朱浩文道,“那么这些记录的时间间隔证明,在它们中间,有好几批入画者并没能成功地走到这一步,他们在来到这儿之前,可能就已经全军覆没了。”

    众人闻言,又是一阵长久的沉默。

    “那么留下这些记录的这几批人,他们最终成功了么”卫东喃喃地问。

    “他们肯定失败了,”李小春闷声道,“如果成功的话就不会再继续发生这件事,在我们之前的每一批人都失败了,现在轮到了我们,我实在不觉得咱们能比他们强”

    “先别说丧气话,”邵陵道,“我们先来看看这些记录上写的都是什么内容,或许我们能从前人那里得到一些新的线索。”

    “这个秦朝的文字,咱们一直都不认识”罗勏指着那卷竹简,想起了海上燃犀图那幅画。

    “不要紧,”牧怿然掏出自己的手机,“那幅画出来之后,我把古文字字库下载到了手机上备用。”

    罗勏瞠目结舌地看着他,半天说了一句“我算知道姐夫为什么能成为一个成功人士了。”

    “善于总结经验和不足,积极想办法弥补和防范,细致周到地做好万全准备,”岳岑微笑着道,“我很庆幸拥有这样的同伴,而如果做到这个地步我们仍然无法成功的话,我也不会再有什么遗憾了。”

    牧怿然冲她点了点头,划开手机,对照着竹简上的文字逐一查阅起来。

    邵陵和华霁秋负责整理其他的记录,并把这些记录转换成白话后誊写到笔记本上。

    当所有的讯息整理完毕,并一条条地展现在众人眼前时,由古至今、纵跨两千多年时光的几代入画者们,齐心协力地为这一恐怖诡奇的入画事件,整理出了一个不为众知、却又足以震撼世间的概貌。

    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天倾地陷。

    天道震怒,落天雷,降天音,挥天洪。

    雷震寰宇,独诸神不可躲;天音无声,唯妖鬼难持撑;狂洪如瀑,俱人兽遭灭顶;逆天无道,则天道必亡之。

    遂,诸神寂灭,妖鬼遁地,人兽残喘。

    人王大禹,治洪患,定九州,重振天道。大巫高阳氏乃建言昔妖鬼遁地,恐复出,当以九州之金铸宏器永镇之。

    九鼎成,祭于野,与天音齐鸣,共地基协震,妖鬼不得出,天下大安。

    闻九鼎没入泗水,余以为奇,夜观星象,竟是万鬼伺动,大灾将至。

    余问卜于天,寻策于世,查古卷,阅群书,推演爻变,方知始末。

    然九鼎已失,无以为镇,余昼夜焦思,终得一法。

    具九鼎图,得其巫咒之力。因九鼎五阳四阴,余遂与男女徒各四人凑齐九数,化九鼎巫图于骨相。

    余窃以为,禹帝所铸九鼎能镇妖鬼,盖因所含天、地、人三才之精,缺一不可。

    所谓天,余以为九鼎乃九天柱之化形;所谓地,九鼎为九州地下所出之金铸之;所谓人,即厌胜时须以人祭。

    而余今日所为,无九鼎之实体,唯取化相之力耳。故,化九鼎巫图于骨相,是为天;以肉身相祭,是为人,独缺地才。

    余百思得一解,尝化地维于骨相,是为地。

    地维有四,故又取四徒,化以骨相,集齐天、地、人三才,共计一十三人。

    余携众徒寻至昆仑之枢,此处白日水草丰美,入夜凋荒幽阴,如阴阳两界交替迭更,鬼气冲天。

    余知骨相虽具封印镇压之功,却无降妖驱鬼之力,况世间万事,周而复始,死而复生,盛极必衰,此消彼长。骨相之功,终有衰竭时,妖鬼之抑,总具复扬日。

    余徒有救世之心,愧无荡魔之力,憾所学短浅,叹技艺不精,只得尽己所能,穷己所想,舍去肉身性命,以灵识一缕,力封妖鬼百年不入阳间。

    然百年后灵识力竭,妖鬼必卷土重来,余留书一封嘱与门内众徒,依余所绘山海阴经图所标诸地,设厌胜,结魂印,以御鬼侵。

    今时,余与十二门徒愿以身证道,争换人间太平。

    思及骨相之力百年一衰,天道轮回,劫数周始,或有道友亦有所觉,与余所思所虑尽同,循余之踪迹追寻至此,故留书述此详情,置于石下,待道友志士得而阅之,以增助益。

    天道朗朗,邪不压正,但为苍生,余身何幸

    吾等一十三人,侥幸由画中幻境得脱,经化生道人相助,得山海经骨相图,并以此为据,寻至昆仑枢。

    有缘得见先人遗笺,与吾等所猜相去不远,然吾等亦有新疑,今一并附于此笺,若能助后来者终结此百年轮回,吾等纵死无憾。

    疑一,先人所绘山海阴经图所标诸地,皆为画中幻境所生之地,然先人既曾嘱其门徒于诸地设厌胜、结魂印,缘何仍有杀人幻境频现缘何旁处反而未见

    吾等揣之,先人所标诸地,正乃阴阳相接最薄弱处,是以须用厌胜之法镇之,结魂印封之。

    而百年后封印力竭,阴气溢出,幻境即现,诱人误入,以期由阳间破坏封印,释放阴物。

    所幸封印之力虽将竭,余威尚存,与阴物之力于幻境内博弈不休,然二者相牵相制,力有所限,唯能暗以示之,诱之惑之。

    疑二,山海阴经图,先人当非信口谓之,莫非另有山海阳经图

    吾等尝连结画中幻境所出诸地试为图谱,未果,今将之画于笺末,以供后来者参详。

    疑三,九鼎之去向。一说周室式微,恐大国觊觎,惹祸上身,兼之周赧王债台高筑,索性毁鼎铸钱,于外诡称丢失,不知去向;另一说乃随周王或秦王入葬,恐日后陵寝遭盗,谎言没入泗水。

    吾等倾尽财力,终未寻得,实在惭愧。然,吾等多方探访高人异士,虽不能言及入画中幻境之语,却可探问九鼎去向。

    有无名高士自降生至今未发一语,初见吾等即参星观象,观罢竟开口言道“九鼎仍在,却不在此间。”

    吾等追问下落,高士只答曰“天外有天,人如蝼蚁。便是九鼎神器,亦不过微尘一粒。可知而不可见,可见却不可得。天地无极,造化万千,身不能及,唯心可及。”

    言罢竟是羽化去了。

    吾等终未能将高士所言参透,亦未能寻得九鼎神踪,而时不我待,大限将至,吾等只得抱憾而来。原本心存畏惧,几番怯缩,今因缘巧合得先人遗笺,敬其大义,感其大勇,钦其大功,遂鼓匹夫之勇,愿效先人所为,承其遗志,传其遗愿,前赴后继,以身祀道。

    天道朗朗,邪不压正,但为苍生,吾身何幸,,,,       ,,,,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