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歌尽风流33

小说:大唐长公主 作者:秋水晴
    202

    长公主说冯小宝值得拉拢, 那就值得拉拢。

    妙空大师早已踏出红尘之外, 对什么耽于欲望的快乐也没什么兴趣。高宗皇帝尚在世时,他得了长公主的青眼, 将他推荐入宫。如今太皇太后对护国寺也十分看重,时不时也请妙空大师入宫陪着谈佛论道,谈天下大势。

    妙空大师是知道太皇太后的野心的,他也清楚李沄心中的打算。

    能不清楚吗

    昔日在英王李显的百草园中,长公主气势汹汹地逼着妙空大师要选一条路走。太皇太后和长公主, 妙空大师只能选一个。

    妙空大师选了长公主。

    不为名不为利, 只为心中的抱负得以实现。妙空大师满心慈悲,想要普度众生。

    他云游多年, 走遍了五湖四海,见到了民生多艰。每次看到受苦受难的百姓,他都在问自己, 众生到底要如何普度靠在护国寺中谈佛论道么

    那无疑是不现实的。

    妙空大师也明白,长公主虽然给了他两条路选, 可他完全没得选。太皇太后昔日能因为长公主的推荐对他外看重,他日也能因为长公主看他不顺眼而将他弃如敝屣。

    想起那天长公主在百草园中那要笑不笑的嚣张模样,妙空大师就觉得人善被人欺,长公主竟如此欺负一个出家人。

    真是世风日下。

    心中感叹着长公主仗势欺人的同时,妙空大师心中对李沄其实也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期盼。他初次见到李沄的时候, 李沄还是个小女娃, 和永安县主一起装扮成小郎君, 到护国寺上香拜佛。

    那时两位小贵主精灵古怪, 又直言不讳,弄得他很是头疼。

    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长大后的长公主会是如今这般深谋远虑,远胜她的几位兄长。

    最令妙空大师佩服的是,这位长公主无论做什么决定,似乎都是干净利落的,不见她有半分纠结。当然,行事也相当不拘一。

    瞧瞧,长公主都能胡乱编个故事出来,说是什么大云经里的故事呢。

    对此,妙空大师甘拜下风。

    大师跟长公主说“冯小宝一事,既然长公主已有算计,和尚只需按照长公主的意思行事即可。”

    李沄微微颔首,她转身,目光落在山脚下的一座宅子上。

    那是返思堂。

    被降为郡王的李贤和他的妻儿们,都被软禁在那里。

    自从李贤住进返思堂之后,李沄再也没有见过他。

    妙空大师顺着李沄的目光看过去,微微一笑,徐声说道“前几日和尚去过返思堂,襄阳王身体无恙,几位小郎君和王妃都安好。”

    李沄闻言,良久之后才轻声说道“无恙就好。”

    “襄阳王问和尚,为何公主从不去看他。”

    李沄一怔,随即沉默。

    妙空大师倒也没指望李沄会回答他的问题,皇权之下的亲情,总是爱恨纠缠,真假难辨。妙空大师能感觉到李沄用心良苦,步步为营,可他捉摸不透李沄心中的想法。

    就在妙空大师以为李沄不会回答的时候,李沄叹息了一声,跟妙空大师说道“我怕二兄骂我。”

    妙空大师

    大师怔然半晌,随即莞尔,他徐声跟李沄说道“长公主自出生的那天起,便被诸位兄长放在心尖上。襄阳王昔日被控谋反一事,若不是长公主从中周旋,难以脱身。他又怎会骂你”

    当日李贤在大牢里,由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三部会审,要以谋反定罪。李沄入宫找母亲,要为李贤说情,还为此冲撞了太皇太后,在雪地里站了几个时辰,大病一场。

    李沄在入宫的时候,就已经把事情安排好了。

    她去为李贤求情,很可能是不会成功的,太皇太后铁血手腕,不会轻易心软。李沄很明白这一点,在入宫前,她就让人送信到护国寺,让妙空大师去救场。

    妙空大师精通佛理,又很会聊天,同样的话在他嘴里说出来,总是显得比别人说的有道理。

    更何况,妙空大师见识过人,又一身超然世外的气质,往蒲团上一座,像极了佛祖跟前的白莲花,赏心悦目。

    太皇太后很愿意跟妙空大师聊天。

    妙空大师和明崇俨都是太皇太后愿意信任的人,这两年妙空大师已经后来居上,远比明崇俨受宠了。

    而李贤如今能安然无恙地待在返思堂里,除了李沄从中周旋之外,妙空大师也功不可没。

    太皇太后将返思堂建在护国寺附近,除了安排侍卫日夜监视李贤的行动之外,也是出于对护国寺的信任。

    护国寺和妙空大师有今日之势,也与李沄密不可分。

    这位长公主,年纪虽轻,可心胸眼界无人能及,她在给太皇太后出主意的时候,胡乱编故事的时候,都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模样,如今却在要不要见兄长的事情上,犹豫害怕。

    妙空大师哭笑不得。

    李沄看着妙空大师的神情,也没觉得不好意思。这大半年,她折腾出了好大的动静,父亲这边的宗亲们,哪个提起她不是恨得咬牙切齿的。

    二兄不得自由,四兄李旦也不得自由,唯有天生顽主三兄李显,还能逍遥自在。

    李沄倒也没给自己心里添堵,只要她觉得那是在她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最好的解决方法,她就会毫不犹豫地去做。

    那没什么好纠结的,也没什么好犹豫的。

    可她唯独怕面对自幼就对她呵护备至的兄长时,会被他指责,说她没有心肝。

    李沄笑着跟妙空大师说“不怕大师笑话,我此生谁也不怕,就怕身边至亲之人误解。如今又非常时候,阿娘心中对几位兄长其实都忌惮得很,我也不想横生枝节,惹得阿娘心中多疑。”

    妙空大师望着李沄脸上并不能算是愉悦的笑意,徐声说道“长公主胸有沟壑,却在这些小事上作茧自缚。”

    李沄闻言,也不恼,她笑睨了妙空大师一眼,半是认真半是开玩笑地说道大师身在佛门,四大皆空。可我不是,我此生,注定是要被这些小事束缚的。”

    妙空大师“”

    垂拱元年,“一心向佛”的冯小宝在护国寺的藏经阁里发现了一本大云经,经书里记载了以为净光天女生前的事迹,那是在如山入海的佛经故事中,唯一一个天女生前是当一国之君的故事。

    冯小宝得了此本经书,将经书引发成册,让布道的僧人将大云经的故事四处传播。

    这一年的初夏,离开长安巡查军务的苏子乔也发现了一些地方势力蠢蠢欲动,他快到斩乱麻地处理了几起谋反势力,夏末到扬州之时,又与刚上任不久的扬州府都督薛绍一同,处理了以李敬业为首的一批谋反势力。

    苏子乔巡视军务的事情进行得很顺利,在入秋的时分返回长安。

    这年的秋天,工部又传来喜讯。由武攸暨主持的陆路修建工程此时已经召集了人力和物力,正式开展陆路第一阶段的修建工作。

    短短三年便失去了两位天子的大唐,在这一年的秋天,终于呈现出百废待兴的局面。

    与此同时,民间各种关于太皇太后的传说也不断,祥瑞也不断,祥瑞都与太皇太后有关,无一不是传达着太皇太后才是大唐真命天女的意思。

    在大明宫里的小圣人李天泽正是爱玩爱闹的年纪,也天天缠着祖母说他不是大唐的天子,圣人还是让祖母来当比较好。

    李天泽初始说那些话时,众人神情大惊失色,唯独太皇太后笑着将李天泽拉到身前,十分慈祥地问他那些话都是谁教他的。

    年方四岁的小圣人眨巴着那双天真无邪的眼睛,肉呼呼的胳膊抱着祖母的脖子,嘻嘻笑着说“没有谁教我,我不爱当圣人,祖母最疼天泽了,祖母当”

    太皇太后抱着李天泽,笑而不语。

    她倒是想当,可怎么当,什么时机当,这些都是要考虑的。

    时机未到,她怎么当呢

    只凭李天泽一句祖母当圣人,她是万万不能登基的。历史上想要篡位的人,即便是心中想极了那个位置,都不可能会这么爽快地答应的。

    为了表示谦让,总得要几请几辞才好。

    可几请几辞,又该由谁带头呢

    这可难倒了太皇太后,把几位宰相召进宫中讨论此事,始终没能得出个结果来。

    而关于圣人李天泽想禅位的事情,是由武承嗣提出来。

    武承嗣说如今圣人年幼,又是爱玩爱闹的时候,如今朝政皆由太皇太后主持,他萌生出禅位的念头并不奇怪。武承嗣话里话外的意思,是既然圣人正值年幼,坐在天子之位不过也是虚有其表,不如让太皇太后行天子之令。

    中书令裴行俭对此端着一副高深莫测的神情,并不表态。

    倒是裴炎听说让太皇太后代行天子之令时,眉头一皱,上前说万万不可。

    裴炎的这一反对,弄得太皇太后措手不及。

    毕竟,裴炎一直是太皇太后的得力助手,太皇太后想过中书令裴行俭会反对她,却从未想过裴炎会发对她。

    半个月后,尚书左丞周兴拿了一本册子,到太皇太后跟前参了裴炎一本,说裴炎

    有谋反之心,罪证确凿。

    一个月后,裴炎因为意图谋反被杀,朝廷中与他关系较好的大臣也一同被牵连。在西域的程务挺听说裴炎有谋反之心,为他鸣冤,说裴炎对大唐忠心耿耿,不可能谋反。

    只是程务挺的折子没能到太皇太后那里,折子到了中书省裴行俭的地方,就被截了下来。

    裴行俭跟苏子乔说“今非昔比,太皇太后的眼中此时容不得一粒沙子,程务挺的折子若是递到太皇太后的地方,绝无活路。”

    苏子乔手中扣着白玉杯,抬眼看向裴行俭,觉得当了中书令的裴行俭比起从前,真是老了不少。

    苏子乔忽然问裴行俭,“师兄,有没有后悔”

    裴行俭一怔,“后悔什么”

    “后悔没能早早告老还乡啊。”苏子乔将白玉杯中的酒一饮而尽,他将白玉杯放在案桌上,慢悠悠地说道“若是师兄早早告老还乡,便不用担心百年之后见到了两位圣人,该要如何向他们交代大唐在太皇太后手中改朝换代一事了。”

    裴行俭哭笑不得,他本想斥责苏子乔两句,可话到了嘴边,却又憋了回去。裴行俭沉默了半晌,才悠悠叹了一口气,徐声说道“许多事情,早有定数。今日之局,可以说是两位圣人留下的残局。”

    李弘在位时,若是不想让太皇太后主持朝政,便会亲近襄阳王李贤。可李弘在母亲和兄弟之间,选择了母亲。再往前说,高宗皇帝驾崩时,留下遗诏,说军国大事不决者,兼取太后进止。

    这两位圣人,都有意无意地给予了太皇太后光明正大主政的权力。

    裴炎本是个能人,自从太皇太后重用他以来,交给他的事情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可惜他虽为太皇太后所用,却只是借由太皇太后的势头,达到自己的目的。他心中想要效忠的,仍是李唐的天下,而不是太皇太后的天下。

    如此一来,裴炎注定会成为太皇太后的一块绊脚石。

    “裴炎有才,死得有些冤。”苏子乔的指弹了弹放在案桌上的白玉杯,“他想做贤臣,流芳百世,可太皇太后不需要他当一名贤臣。”

    裴行俭一手按在案桌上的酒壶上,神情若有所思。

    太皇太后野心勃勃,又重用酷吏,裴炎之死,全由酷吏严刑逼供伪造证据所致。

    朝中势力洗牌,以武家为首的势力必然会趁机上位,打压李氏一族的宗亲势力。

    裴行俭不担心其他的,只担心如今在宫中的小圣人李天泽。

    如果太皇太后最后真的要改朝换代,李天泽的未来将会如何

    许多事情接踵而来,年事已高的裴阁老难免生出几分力不从心之感。

    苏子乔拿起其中一个白玉杯递给裴行俭,自己拿起另外一个,酒杯相击,发出清脆的玉石碰撞的声音。

    苏子乔举着酒杯,意味深长地笑道“师兄,不必想太多。太皇太后花了许多心思布了一个局,不仅是你我,文武百官、诸多皇亲国戚皆在局中。她心中所图大家都心知肚明,眼下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可这个局最终将会指向何处,是早已注定的。”

    裴行俭一愣,看向苏子乔。

    已过而立之年的苏子乔眉目俊朗,一身冷清沉稳气度,虽然锋芒毕露,却比从前更善于在朝堂周旋。

    苏子乔面容沉静,徐声说道“圣人的事情,长公主都放在心上的。有她在,无论如何也能护他周全。至于太皇太后,从古至今,追求长生不老者恒有之,却不曾见过有谁真能青春永驻,长生不死。至于武家的势力,不过是顺势而聚,逆势而散的事情。”

    裴行俭沉默。

    树倒猢狲散,苏子乔说的是事实。

    没有人会永远站在最高处。

    在太阳下山之前,苏子乔回了公主府。

    李沄正在藕香榭里煮茶,长公主近日没什么事情要操心,得闲了就在府里煮茶。她远远看到在回廊上的苏子乔,嘴角漾着一朵笑花,将手中的茶具放下,起身朝他走了过去。

    苏子乔见她过来,脚步加快,大步走过去将她揽住,亲了亲她的额头,笑着说道“听槿落说,你今天一天都在煮茶。”

    李沄点头,“前几日跟攸暨表兄斗茶,我稍逊一筹,等我苦练煮茶分茶之术,改日去国公府把场子找回来。”

    苏子乔失笑,他牵着李沄的手往蘅芜苑走。

    “程务挺为裴炎求情的折子被师兄截下了。“

    李沄微微一怔,随即说道“裴阁老截得好。”

    苏子乔笑着捏了捏李沄的手心,温声说道“程务挺镇守西域,能保一方安宁。裴炎大难当前时,他能挺身而出为裴炎说话,是个仗义之人。当初讨伐匈奴之时,我与他同为师兄麾下副将,也有几分交情。我已修书一封,让人快马加鞭送至西域。”

    两人踏进蘅芜苑,让服侍的人都退了出去。

    李沄靠在榻上,隔着山水屏风,看在屏风后换衣服的苏将军。

    李沄“裴炎之事,已经连坐了朝中几位大臣。若是祸及边境武将,后果不堪设想。”

    苏子乔换了一身素色的常服,走到李沄的身旁,与她一同靠在榻上。

    他将李沄拉近了怀里,下巴抵着她的发心,低声说道“这是酷吏之祸。”

    李沄十分乖顺地趴在苏子乔的胸膛,叹息着说道“将士在边关死守国门,许多大臣战战兢兢为民请命,可阿娘重用的酷吏们,却无中生有,捏造出许多莫须有的罪名滥杀无辜。”

    苏子乔抱着李沄,“这些日子,很快会过去。”

    李沄的手指描绘着苏子乔掌心的纹路,摇头,“没那么快,我前阵子让冯小宝在阿娘跟前告了周兴一状,说周兴在民间如何猖狂,百姓对他恨之入骨,阿娘并未放在心上。”

    自从长公主告诉冯小宝护国寺的藏经阁里有大云经的事情后,冯小宝对长公主是感激涕零。

    大云经帮了太皇太后很大的忙,它让百姓知道,女子也是可以当一国之主的。如今大云经的故事在大唐几乎人尽皆知,已经有人在说太皇太后便是净光天女的化身。

    冯小宝在大云经的事情上表现很好,太皇太后很是喜欢。冯小宝觉得自己有今日,虽有自己的努力成分,但与长公主的帮忙分不开,因此对李沄也是外敬重和感激。

    听说长公主看周兴不顺眼,冯小宝二话不说,让人去收集了一箩筐关于周兴的黑历史,在太皇太后跟前狠狠地告了周兴一状。

    谁知太皇太后只是掀了掀眼皮,便笑着朝小情人招手,说“周兴此人,还有用。等哪天不用他了,再把他交给你处置。”

    冯小宝一听知道此事周兴动不得,也不纠结。他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太皇太后快乐,怎能做出令太皇太后为难的事情呢

    知情识趣的冯小宝,出宫后就去跟长公主说,太皇太后对那周兴颇为看重,怕且暂时动不得。

    李沄也知道暂时动不得,母亲都还没登基呢,怎么舍得不用酷吏

    她跟苏子乔说“周兴暂时不会有事,在未来的日子,或许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周兴出现。”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