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入V第二十一章

小说:农家福娃 作者:词酒
    辽商商队回返辽州, 给张春芽送去了极大的惊喜。

    惊喜之余, 还有点忐忑。

    她做给苏鲤的雪貂大氅被京中的贵人看上, 那贵人掏了一箱子的首饰以及百两银票给强行换走了

    张春芽撇嘴就要骂, “这都是什么狗屁”

    她这一张嘴,辽商商队的人险些给她跪下, “太太慎言看上苏小姐那雪貂大氅的人是宫中的十三皇子,若是您稍微说错一个字儿,怕是得连累全家人头落地”

    张春芽被吓一跳,嘴立马就瓢去了别处,“这都是什么狗屁一样的我,早知道那貂皮这么走俏,就应该养它两万只貂, 给我侄女儿做个十件八件貂皮大氅穿。”

    给走商的人分了银子,欢欢喜喜地把人给送走,张春芽打开那一小箱珠宝,仅仅是瞄了一眼, 然后便立马合上箱子,她拍着心口说,“乖乖, 这个可看不得,看不得, 看了之后容易动贪念和邪念。”

    张春芽生怕夜长梦多, 将那珠宝匣子和银票拿上, 自个儿又给添了百两银子, 一路哆嗦着去了知州府。

    之所以哆嗦,倒不是因为怕,而是因为冷。

    这辽州城太冷了,仿佛要将人的血气都给冻住,不把自个儿裹成行走的大貂,那都不好意思出门。

    进了知州府,张春芽找到叶桂枝,问,“弟妹,宝丫头呢”

    叶桂枝遥遥一指院中那盛放得正好的红梅树下,道“听她爹念叨了几句烹茶之道,正在那儿煮茶呢小娃娃身上的火气旺,我看着都觉得冷,她却不觉得。”

    张春芽瞅了一眼,在心中把苏鲤和自家闺女苏鹿娘对比了一下,顿时觉得自家闺女活活像个女土匪,半点都拿不出手。

    同样是同门出身,瞧瞧她这小侄女,看着就和天上的仙女儿下凡一样,煮个茶都仿佛能煮出仙气来,再想想自家闺女,整天都在貂厂里撒丫子疯玩,要不是那闺女是自个儿亲生的,是自己一天天看着长大的,张春芽都快怀疑那闺女是一只披着人皮的貂了。

    不过想想李大妮生的苏猴姑,张春芽就觉得自家闺女还是有很多优点的。虽说比不上苏鲤,但好歹活泼好动,不像那苏猴姑,天生一张苦相,稍微有点不如意的地方就扯着嗓子嚎,就像身边人都欠了她几万两雪花银一样。

    “桂枝啊,把宝丫头喊回来呗,我有点事儿想同她说。”话到嘴边,张春芽还是有些忐忑。

    叶桂枝好奇,“什么事儿你同我说还不成吗她一个两岁多的奶娃娃,懂啥。”

    “哎我给宝丫头做的那件貂皮大氅,被京中贵人看上了,那贵人是皇家十三皇子,辽商哪有胆子拒绝”

    “不过那贵人到底也还勉勉强强算是个厚道人,抢了宝丫头的一件雪貂大氅,赔了这么些珠宝,还有一百两银子。若是论价钱的话,不说珠宝,这一百两银子就够做两件雪貂大氅得了。我担心宝丫头不高兴”

    叶桂枝瞅着除了那一百两银子之外还多余出来的银票,问,“大嫂,那这些银票是”

    张春芽嘿嘿直笑,“多亏了老三提点,也多亏了宝丫头哭着闹着让商队的人把她那件雪貂大氅带去京城,那些貂皮卖得极好,我跟着发了一笔小财,想着多给宝丫头置办点东西,可你和老三给宝丫头置办的东西够多了,我也不知道该置办什么才好,最后决定还是拿最简单的,就是这银子多余出来的这银子是我给宝丫头当零花钱的。”

    将银子硬塞到叶桂枝怀里,张春芽又同叶桂枝唠了几句家常,这才匆匆忙忙地离开。

    据她说,养貂厂里最近迎来了很多貂崽儿,得人时时刻刻盯着,她走不开。得了这批银子的刺激,张春芽还和苏崇文商量着打算扩大规模。

    辽商商队为什么要走京州

    不仅仅是因为京州富庶繁华,还因为京州的往来商人最多,各种消息也传得极快。

    先前那各种口味的鱼干已经把辽商商队的名声给打响了,现在辽商商队又来卖了一批貂皮,那些富贵人家的太太都见过苏鲤那雪貂大氅有多么好看,摸在手里滑溜溜的,穿出门见人时,说不出的贵气,因而得了貂皮的富贵人家都请了裁缝绣娘来,没日没夜地做衣裳,总算赶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前见到了成衣。

    京城里有天下手艺最好的人,那些富贵人家的太太、小姐穿出来的衣裳自然不比苏崇菊给苏鲤做的那件雪貂大氅差。

    等到了元宵节这天,富贵人家的太太、小姐、老夫人齐齐出来游街,那叫一个亮眼,有纯色的,一根杂毛都看不到,还有拼接款,裁缝们用巧思将那貂皮拼出来各种花案,最让人羡慕的就是国公府老夫人背后那个大大的寿字,想来是裁缝将貂皮剪裁好之后特意制的。

    辽商商队带来的貂皮本就几千条,大户人家一买就是千条,能卖多少人家

    买到貂皮的人家使劲儿嘚瑟,买不到貂皮的人家就难受了,出门都感觉没面子,抬不起头来。

    好些富贵人家的小姐妹之间都是这样对话的。

    “阿云,你我关系这么好,匀我一条貂皮可以不我不要大氅,只要给我衣领上围一圈就可以。”

    “阿月,你我关系这么好,你怎么忍心横刀夺爱我看你穿绫罗绸缎就挺好的,不用穿这貂皮大氅。”

    一对青梅青梅的手帕交自此绝交,老死不相往来。

    还有别的情况,譬如说俊俏公子与富家小姐之间的对话,

    俊俏公子说,“卿卿,聘礼已经准备好了,你从你爹娘那儿打听打听口风,看什么时候能嫁国门呗”

    富贵小姐却往后退了一两步,“何郎,我娘说了,你那聘礼还不够,若是想娶我,你得再添一箱子的貂皮才行。”

    俊俏公子沉默,因为貂皮有价无市,好端端一段天赐良缘就这样黄了。

    就连勾栏院儿里的那些红尘妓子也把貂皮二字挂在了嘴边。

    对那些家境一般的风流浪子,她们惯常说的是,“连条貂皮都买不起,还想替我赎身你让我拿什么信你我得有多大的胆,才敢将自己交付到你手上”

    对那些家境殷实的浪荡公子,她们就改了口,“爷,给奴家买条貂皮呗。你要是能给奴家买条貂皮,奴家就是你的人了。”

    一件东西走俏,势必会无数的山寨与仿冒。

    平心而论,这貂皮的价格真不算贵,远没到大家伙都买不起的地步,但因为辽商神出鬼没,只卖了一次就再也不卖了,有钱人就算翻三倍五倍的价,也买不到。

    这时候,劳动人民的智慧就体现出来了。

    貂皮想买也买不到那就找兔皮来顶替

    兔子可好找多了。

    于是乎,几乎是一夜之间,京城坊市之间就多出了仿貂皮,那些商家还给这些貂皮起了个名字辽商貂皮。

    那些望眼欲穿等貂皮的人听说市面上有貂皮了,还是制好的成衣,立马就去买了,然后便穿上街嘚瑟。

    一时间,满街飘貂。

    但没多久,这辽商貂皮就被富贵人家打假了,不论是防风还是保温,亦或者是皮毛的柔软度、毛长等,都与那些富贵人家的太太、小姐们穿出来的不一样。

    人家穿着貂皮大氅出来,看着富贵逼人,她们穿着貂皮大氅出来,看着就感觉寒酸、不体面。

    在富家太太的小聚会上,一个心气儿高、好脸面、但当初没买到貂皮的太太因为穿着假貂皮被其他人奚落挤兑了,气得回头就带人冲到了那成衣店里,抓着成衣店的掌柜一通毒打,逼问出了那些辽商貂皮的来源竟是兔毛

    要说这兔皮也不差,可到底比不上貂皮,而且这兔皮是打着貂皮的旗号卖高价,直接就落了下乘。

    商人逐利,见仿冒品这一招行不通,立马就有人动了去辽州探一探的念头。

    若是放在以前,辽州属于官路都没通过去的北疆,哪有商人们愿意到这天偏地远的北疆来可苏崇文上任后大力修路,不仅将路从辽州城修得接上了通往京州的官路,还在辽州内也修了纵横交错的路网,商人想要入辽州,完全感觉不到荒僻,顶多就是不比京州富饶,但与蓟州、并州相比,已经没太大差距了。

    商人们争先恐后地来到了辽州,四处打探貂皮的事儿,辽州百姓中有许多头脑灵活的人就动了养貂的念头,不过貂不好养,也并非一朝一夕之间就能养成的,这些商人最后还是寻到了辽州城的苏家貂厂。

    张春芽领着这些商人在貂厂转悠,还给这些商人介绍“辽商商队是我们辽州的官商,去年年末时卖出去的那批貂皮就是我们厂出去的。大概有八千多条吧,听着多,其实做一件大氅就得好多张貂皮,这八千多条根本不算什么。”

    “今年我们貂厂扩大了规模,打算多养一些貂,差不多等到冬天的时候,能剥两万多张皮下来。因为去年是头一年养貂,很多东西都没琢磨明白,只是觉得把貂养肥养大就好了,可今年我们就打算选一些毛色好、比较纯的貂来配种,品相好的貂就放到一块儿,雪貂和雪貂、紫貂和紫貂,也零零星星地散养一些,看能不能配出些好看的花纹来。”

    张春芽无师自通了画大饼的技能,险些把那些商人给忽悠瘸了。

    那些商人也都鬼精鬼精的,他们从张春芽的养貂厂出来,转头就去鼓励辽州人养貂,说是他们每年都会过来专门收貂皮,而且还是高价钱收

    另外,这些商人在辽州城里转悠了一圈,很快就发现了商机。

    辽州城百废待兴,各种各样的东西都很稀缺,偌大一个辽州城,只有两家布庄,米店粮铺也没见到几个这些商人都动了念头。

    苏崇文放了这么长的线,总算有鱼儿来咬钩了,他的目标等于是完成了一半。

    辽州地大物博、物产丰饶,之前只是受困于天时地利,无法谋求发展,再加上北疆的荒僻之名深入人心,这才让辽州这颗璀璨的明珠蒙尘。

    苏崇文来辽州之后,不断地改变革新,用心智将落在这可明珠表面的尘灰都擦拭掉,还往这颗明珠里注入了新的光。

    若是换了别人来,指不定还要前怕狼后怕虎,可农家出身的苏崇文根本不知道这个概念,辽商是辽州的官商,每年都会出去赚银子,赚到银子之后,所有分到衙门里的银子,都会被苏崇文用到了辽州建设中去,别的不提,仅仅是一年的时间,辽州城内的整个下水系统就被更新了一遍,路面也换成了平整的青石板,哪怕是一些小胡同巷子,也用青砖扑了路。

    苏崇文担心辽州再降大雪,请来了工匠仔细研究辽州百姓的住宿习性以及房屋结构,在辽州百姓原有的住宿习性上改进出了更适宜居住的砖瓦房,不仅冬天的保暖性更好,屋顶的承压能力也更大,人在上面行走都不成问题,雪绝对压不塌。

    苏崇文担心瘟疫会卷土重来,同葛天明仔细商量过后,决定号召百姓把院墙上都刷上白石灰,三个月的时间,整个辽州城的风貌就彻底变了。

    衙门做的事情可不止组建了个辽商,还设了辽矿,专门开采石灰与煤石,设了辽窑,不像江南那边一样烧陶烧瓷,而是专门烧砖烧瓦,在辽窑基本不赚钱的情况下,以最低的价格将砖瓦卖给了百姓,让百姓都将屋子给换了。

    还有就是通河渠、筑堤坝、引活水等辽州百姓都说这一任知州是土地爷转世,闲不住,就好大兴土木,可大家都乐意看到这些,毕竟日子越过越好、越过越舒心了。

    三年任期眨眼便至,皇帝亲眼看着辽州之地在苏崇文手中起死回生,琢磨着该给苏崇文升一个什么样的官儿合适,结果苏崇文的陈情书就送到了皇帝手中。

    苏崇文在陈情书中说,辽州发展势态正隆,若是临时变换知州,恐会影响到辽州的长期发展,他主动请任,连任辽州知州。

    皇帝也想看看辽州在苏崇文手中,究竟能发展到哪一步,便提笔允了。

    但当权者哪个不是疑心深重

    皇帝担忧苏崇文在辽州的明望太高,豢养私军,就寻了个派军包围北疆的理由,将辽州给围了个严严实实。

    这些被皇帝派去的亲军不做别的事情,除了操练之外,就是盯着辽州,防范苏崇文造反。

    这事要是发生在别人身上,吓都要被吓死了,可苏崇文不觉得,他觉得辽州城发展还需要更多的人加入进来,衙门的人手严重不足,刚好皇帝拍了亲军,苏崇文就上书给皇帝,同皇帝商量,能不能从那些亲军中借点人出来

    能

    必然能

    皇帝原先担忧贸然派兵进辽州城会让苏崇文怀疑,这才命他的那些亲军守在辽州暗中观察,他还打算派一些亲军暗中潜入辽州城去好生刺探一番,结果苏崇文就主动请这些亲军们进去了。

    苏崇文是问心无愧,胸怀坦荡,自然不怕这些亲军们查,他设宴款待了这些亲军,然后就同统领亲军的小将军商量,“能否借点人出来,辽州城的泥瓦匠不够用”

    那小将军想到皇帝的吩咐,点头允了。

    过了几天,苏崇文又来找小将军吃酒了,高谈阔论一番,话题最后又落到了借人上,苏崇文这次说的是,“能否再借点人出来,辽西发现了大片煤石矿,开采煤石的人不够用。”

    小将军再次点头允了。

    隔了几天,苏崇文再次请小将军去府上赴宴,小将军的脸拉得有马俩那么长,这次都不用苏崇文主动开口,他就说了,“说罢,你这次又是哪儿的人不够用了,打算借多少人”

    苏崇文把手揣在袖筒里,嘿嘿直笑,“不多不多,再借三千即可,官窑的匠人日日苦死琢磨,制出了更耐用的砖瓦。从各州各府来的商人都盯上了辽窑的砖瓦,订单飞涨,辽窑想要扩大规模,但一时半会儿找不到足够的人手,只能麻烦将军了。”

    那小将军被气成了斗鸡眼。

    时隔半月,苏崇文再次登门。

    那小将军现在看到苏崇文这张老好人一样的脸就气得牙痒痒,“苏大人您这次来,又打算干什么事借多少人”

    苏崇文都觉得有些不大好意思了,他伸手比了个七,道“辽州沿海,海中物产更多,我打算设辽州渔场,将海中那些滋味鲜美的鱼虾蟹贝都捕捞出来,看能不能再给辽州添一条财路。”

    那小将军的脸彻底黑了,“我带着两万人来辽州,你第一次借了三千,第二次借了五千,上次借了六千,现在一共就剩下六千,你居然要借一千你是不是想让我给你表演个撒豆成兵”

    苏崇文一脸惋惜,叹气过后,他突然抬起头目光炯炯地看向那小将军,把那小将军看的毛骨悚然。

    “你看什么看是不是又憋了什么坏水”

    苏崇文道“我在辽州当了五年知州,深知辽州变化之大,说是翻天覆地也不为过。辽州原先苦寒闭塞,中原人称辽州为北疆,可现如今辽州的富庶程度并不比中原差,可辽州地处偏僻,我深感安危问题是燃眉之急,小将军要不再给陛下上书一封,就说再派五万亲军来,守卫辽州。”

    那小将军的白眼都快从辽州翻到京城去了。

    辽州虽然是北疆,但却是北疆三州中最靠南边的这一个,上面还有松州与乌拉州,若是辽州的安危成了燃眉之急,那松州与乌拉州的知州怕是已经命悬一线了。

    苏崇文肚子里的算计,这小将军怎么会看不明白他才不乐意被苏崇文当枪使呢,当场便道“要上书你自己上,我才不给你当枪使。你有胆就把这话同陛下说一下,看陛下会不会允”

    苏崇文和皇帝都是胆大的人,苏崇文真敢写,皇帝也真敢应,不过五万亲军是派来了,粮草却没跟得上。

    那小将军头大如斗地找苏崇文要粮,苏崇文一个太极推手就给推了过去,“粮自然不是问题,辽州农产丰饶,黑土地上年年丰收,最不缺的就是粮食。不过这粮食都是衙门的,不能白送,将军您看,要不我做主,先把这粮借给您,您让这五万亲军都耕耘种地,等来年收了粮食之后再还回来”

    那小将军险些气得原地升天,“苏崇文,你要点脸这么多的亲军都是来给你干活儿的,你居然连口饭都不管心黑不心黑”

    苏崇文被吼了一嗓子,有些尴尬地摸摸脸,嘟囔道“管饭就管饭,你吼什么真的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不过咱可得把话给说好,我管了饭,下次找你借人的时候就不请你吃酒了啊”

    这会儿,小将军是真的要被苏崇文给气得撒手人寰了,“合着你那几顿酒就借走了两万人你请我喝的是琼浆玉露还是蟠桃仙酿”

    厚脸皮的苏崇文借到人就走了,小将军气得写了密信,快马加鞭地送回了京城。

    皇帝是在御书房拆的那信,他听小将军发了好大一通的牢骚,仔细在脑海里回想苏崇文的模样,却发现自个儿连这人是高是矮是胖是瘦都没印象了,只不过苏崇文这个名字却是在他耳朵里扎了根。

    皇帝从书案下抽出一沓画来,细细翻开,一张一张地看去,突然就笑了,“这个苏崇文,莫不是想要把辽州城建成小京城”

    那画都是皇帝派密探在辽州画来的。

    苏崇文担任辽州知州的五年时间,辽州的人口翻了四番,多数都是后来搬迁去的,听说辽州城的繁华程度已经不亚于蓟州城、并州城了,甚至犹有过之。

    再看那松州与乌拉州,瘟疫倒是渐渐消退了,可五年前是什么样子,五年后依旧是什么样子,看着就让人觉得丧气。

    皇帝将那些画儿都收好,提笔在纸上写下了自己这段时日的心中所想并三州。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