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转眼十年过去了, 几年前, 小妹玲玲下乡, 顾君越找了关系, 让玲玲去了安南村当知青。
恋爱一年后,顾君越与吴敏结婚,生子。九年的时间,他们两人有了三个孩子, 两儿一女。
房子换到了两居室,有顾君越的告诫, 玲玲不恋爱不结婚。哥哥说了,等时候到了, 才能恋爱结婚。
一九七六年春, 安南村,知青点。
“起床了, 起床了。”早起的彭艳萍, 手里拿着饭盒和小木锤, 在外面铛铛的敲着。
“别敲了,起了。”顾玲玲咕噜两声, 翻身抱着脑袋继续蒙头大睡。
好不容易春耕以后下雨,睡个懒觉,也不知道艳萍起什么幺蛾子。
“铛铛裆……”恼人的饭盒声依然还在屋檐下响着,敲的人更加的用力。
被骚扰睡不着的郭月,无奈的爬起来。
“艳萍,你吵什么吵, 有什么好事?”
语气很不好,起床气很严重。
“月月,我要回城了。我爸妈来了,他们去了队委帮我办手续。”
一大早从城里回来的马艳萍,兴奋的喊着。
终于能回城了,前两天她请假回家就是父母让她回去的。回去商量关于回城的事情。
今天天不亮一家人就往安南村赶,到了知青点,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她做知青已经六年,无时无刻不想着回城。
从七三年一直有人陆续回城,只是那时候回去的人很少很少。但从去年开始,回城的逐渐多了起来。
激动的呐喊,吸引了知青点的男女,一下子全部起床,胡乱披上外套涌出来。
“回城,马艳萍你今天要走吗?”陈东急慌慌的问道,他喜欢马艳萍,只是他不敢表白。
在郊区插队做知青的孩子,都是走了关系的。家里要不是条件好就是有亲戚帮他们。
陈东家里条件不好,但他能分到安南村,是因为姑父帮忙。
但是他家里孩子多,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家里没有房子住。
他要是表白马艳萍,估计等结婚的时候要出去租房住。
就因为这个,他一直不敢表白。从平日的言谈能听得出来,马艳萍家的条件非常好。比他家里好了不止是一点点。
因为家庭条件,他很是自卑。一直不敢表白,现在马艳萍要回城,以后他与她的差距会更大。更加不敢表白,也不会有机会在一起。
“对呀,今天就走,我的行李都收拾好了。”知青们走了一些,几个姑娘,现在各自都有自己的房间。
刚回来时,她和爸妈就几下收拾好房间内的行李,离的近,很多换季的衣服都是放在家里。她前两天回去,就带走了一部分衣物回家。
“回去是什么单位?”
回城也是需要有单位接收或者所在的居委会盖章接收。
“我妈她们厂子,她退休了,让我接班。”马艳萍是马家老幺,也是唯一当知青的孩子,在强制当知青之前,她的哥哥姐姐们都已经有了工作,并结婚了。
马母退休,工作自然就给马艳萍,马家其余的人都没有意见。小妹在农村六年,也吃了不少的苦,有机会让她回城,自然不能阻拦。
“呀,你能回城真好。”郭月羡慕的拉着马艳萍的手摇摆着。
“月月,你也能回的,大家都能回城,现在回去的人越来越多了。以后咱们城里聚。”
慢腾腾爬起床的玲玲,站在门口,听着大家说话,每个人都有不少心声要吐槽。
她只是静静的听着,当知青五年,深刻的体验到农村的艰辛。
以前每年暑假只是在安南村住上半个月体验,就那样都觉得辛苦。体验和真正做农民差距大多了,农民的辛苦,她无法用言语形容。
汗滴禾下土也不足以形容他们的辛苦。
对于回城,她不是不渴望,可哥哥告诉她,暂时忍耐,很快了。
最近几年,即使哥哥不能回沪市过年,嫂子也会带侄子侄女们一起回来过年。
她多少知道一些,几个月前,嫂子回家过年就交代她,不管能不能回城,都要复习高中课本,最近两三年会恢复高考。
只是这消息不适合传出去,也就自家和两位舅公家里知道。他们家里也可以提前准备。
毕竟不确定的事情,提前说出去会有不好的影响。
小舅公的大孙子二孙子都一直在读书,也到了年龄,可以参加高考。
更不用说舅公家里,兰兰,建军哥,还有建国哥也都在复习,他们也要参加未来的高考。
嫂子回来,专程传达了哥哥的意思,鼓励他们所有人。
建国哥年龄大一点也要参加,哥说文凭在以后社会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单位晋升,加工资,评职称的通行证。
混的好不好,大学文凭特别是重点大学的文凭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她记在心里,她整套的高中课本都有,两位舅公家里也都有,还有嫂子带回来的数理化丛书,让舅公家里自己进城人手买了一套。
陷入回忆中的玲玲没有发现,大家已经移步共同的客厅,这里是大家共同学习开会的地方。
“玲玲姐,在干嘛?”徐心兰从外面走进院子,外面下着雨,她头上戴着斗笠,手里拿着东西。
“心兰,有事?”
“嗯,昨晚我哥他们回家,说姑父姑妈要来,并且有大惊喜哦。让我接你去我家。”
“好,等我洗漱完一起去。”当初下乡来安南村,两位舅公还有几位舅舅舅妈都让她住家里。可她还是听哥哥的,住在知青点。
虽然苦点,但更自在。还有长期住在一起肯定会有矛盾,说不定还会闹意见,以后亲戚之间也不好处。
“嗯,等你。”徐心兰也二十岁了,因为顾君越的交代,徐家人也不催促她结婚嫁人。
与堂屋的一群人打了个招呼,姐妹俩离开知青点朝徐家而去。
知青点的大堂屋,几位年轻人离别依依,羡慕之情溢于言表。
上午十点,顾父顾母终于抵达徐家。
“爸,妈,咱家有什么喜事,建国哥他们怎么也不说。”玲玲委屈的白了一眼表哥徐建国。
他死活不肯说,怎么问也不说,让她心里痒痒的,很好奇。
“接你回城,接我的班,刚好我到了退休的年龄。”顾母不绕弯子,直接告诉女儿。虽然儿媳说很快就能回城,但能早一天让女儿回城,就尽量让女儿早一天回城。
“真的呀,我们知青中有一位也今天回城。”想到其余的小伙伴们,玲玲的情绪突然变得很低落。
吃午饭时,玲玲回城的手续全部办好,准确来说昨天晚上,徐建国回来后,就直接找了小爷爷,今天一早就给办好了队里的所有手续,然后徐建国和二叔徐森一起去到公社办好另外的手续。
至于别人家的手续,就得她们自己跑,签字都是代替签的,有城里的接受手续,都是徐建国带回来的。姑妈亲手交给他的。
这些年他和建军都在城里上班,家里都是妹妹心兰在照顾。这次他回来还有一个事,就是带妹妹兰兰进城上班,虽然是临时工,但没有关系。
他和建军都在凤翔自行车厂,等妹妹进厂以后,两人都能照顾兰兰。
一边上班还能一边复习,也让兰兰攒些钱,以后上学的时候花。
兄弟俩费了老大的劲才给兰兰弄一个临时工的名额。
傍晚时分,村口,几位知青还有徐家两大家,送走了回城的马家三口,以及顾家三口,加徐家进城的小辈们。
十来人,在村口等了一会儿,坐上了最后一班进城的车。
马艳萍一路上嘴巴就没有停过,唧唧喳喳的说着。其实她不是话痨,是因为离别心里难受,用说话舒缓她心中的不舍与难受。
“玲玲,我们相互留地址,以后常联系。”马艳萍把笔记本递给顾玲玲。
“嗯,以后常联系。有时间,咱回安南看看大伙儿。”玲玲一直没怎么说话,眼睛望着黑蒙蒙的车窗外。
迅速退却的朦胧树影,还有若有若现的房屋,快速的倒退。离城越近,心里越发难受。心中挂念着知青点的小伙伴们。
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能回城。
三天后,玲玲,兰兰都走上工作岗位。
兰兰住在姑妈家里,两位哥哥家里的房屋太小,住不下。
她们都开始了白天上班,晚上的复习之路。
时常还背着一本书上班,利用午休的时间看看书,背背书。
回城以后的生活,几点一线,都是固定的。
一年多的时间在工作复习中转眼之间就到了。
恢复高考的消息已经传遍全国各地,所有的知青沸腾了。
特别是那些还没有回城的知青们,这是他们回去的机会。参考的年龄放宽到三十岁。
顾君越的年龄超过了一年,但是他在这十年已经经单位推荐上了大学,是整儿八经的好大学。
他打算明年考研,边工作边读研读博,把文凭弄高一些。以后也是升迁的资本。
现在的他,也有了一定的职位,是中层管理。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