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文官不够使臣凑!

    洛阳

    朱温收到柏乡的战报, 惊的几乎从龙椅上站起来。

    王景仁败了?

    这怎么可能!

    以王景仁的能力, 再加上他派去大军都是大梁最精锐之师,哪怕有晋军来救,打一个成德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怎么会败?

    朱温忙拿着战报仔细看起来。

    过了一会, 朱温放下战报,感慨出这一辈子最伤感的一句话:

    “生子当如李亚子,我的那些儿子和他一比, 简直如猪狗一般!”

    王景仁的指挥没问题, 韩勍和李思安打的也没问题, 要真说有问题,那就是当初他选将时犯了以客为主的毛病,但朱温知道,这点毛病,在一般统帅眼里根本发现不了, 哪怕发现, 在梁军兵力的优势下,也完全可以被弥补。

    而李存勖,不但发现这一点,还硬是抓住这一点, 翻了盘。

    李存勖,今年才二十六啊!!

    六十岁的朱温突然生出一种长江后浪推前浪, 世上新人赶旧人的感觉。

    本来就在养病的朱温觉得自己病又加重了。

    不过现在不是生病的时候, 朱温一道诏书, 派手下另一个大将杨师厚立刻到梁晋边境,去抵御即将到来的晋军。

    然后又下了一道诏书,让梁国边境所有城池守将紧守城池,以防晋军进攻。

    打了一辈子仗的朱温很明白,如今梁军大败,晋军定然会乘胜追击,而此时梁军正人心惶惶,一个不慎,就会被摧枯拉朽般击败。

    兵败如山倒!

    又想到成德旁边的魏博,朱温当即派自己心腹谋士李振去,当初罗绍威死后,为了显得自己不那么薄凉,他让自己的女婿,也就是罗绍威的长子驻守魏博,可他知道以罗绍威儿子的能力,别说挡住李存勖,就算只守城都没可能。

    李振,跟着朱温南征北战的心腹谋士,当即从洛阳启程,赶往魏博。

    而朱温,也拖着病体,准备从洛阳移驾汴州,汴州离魏博较近。

    朱温明白,此时,能挡住李存勖的,只有他御驾亲征了!

    果然不出朱温所料,朱温才刚起程,梁军和晋军的交界几个城池就纷纷送来求救急报,晋军李嗣源、周德威已经开始带兵攻打城池。

    朱温当即让带军已经走到半路的杨师厚去救援。

    杨师厚不敢耽搁,立刻带大军日行百里前去救援。

    紧接着,魏博也传来八百里加急,魏博果然被晋军围了,而且围城的是李存勖!

    据说魏博都差点被打下来了,不过好在朱温派去了李振,李振够狠,直接架空了罗绍威之子,自己亲自守城,总算保住了魏博,不过李存勖一副不打下魏博不罢休的架势,李振也快撑不住了,只能向朱温求援。

    坏消息一个个来,朱温知道再不能耽搁下去,直接带兵剩下的大军,开始御驾亲征。

    朱温都做好自己死扛李存勖的准备了,结果他刚出发,杨师厚传来战报,李嗣源退兵了。

    杨师厚什么时候这么厉害了?朱温满脑子疑问。

    不过现在没空想这个,杨师厚离晋军最近,朱温当即派杨师厚接着救其他城池。

    没两天,杨师厚又发来战报,周德威退兵了。

    杨师厚居然打跑了周德威,这怎么可能?

    本来只是想让杨师厚去救一下的朱温愣了。

    不过不管怎么回事,现在魏博正急,朱温立刻又派人传信杨师厚,既然你没事,就去救一下魏博吧!

    想到王景仁,朱温还特地在信中嘱咐,只要帮着守住魏博就行,朕随后带大军去支援你。

    结果没两天,杨师厚又传来战报,李存勖退兵了。

    正带着大军刚走到半路的朱温傻眼了。

    杨师厚什么时候这么厉害了?

    魏博

    自己什么时候这么厉害了?

    杨师厚看着城外退的一干二净的晋军,也觉得晕晕乎乎的。

    他什么也没干啊!

    从接到朱温诏令的那一刻,他不敢耽搁,赶忙带着自己手下的大军去梁晋边交界处的城池救人,结果刚一到那,就看到李嗣源正带兵在攻城。

    他立刻带大军上去打算救援,结果还没等到他带大军走到城下,李嗣源居然带大军撤了。

    撤了?

    还没打就撤了,这不附和李嗣源李横冲的性子啊!

    再说如今晋军正乘胜追击,士气锐不可当,肯定不会撤军。

    肯定有诈,诈退!

    定然是想引我上钩!

    名将杨师厚当即扎营,并对着李嗣源撤兵的方向冷笑。

    老子就不追,老子就在这等着,看你还能不回来。

    结果,一天……

    两天……

    三天……

    在城外吹了三天风的杨师厚:……

    怎么还不回来?

    杨师厚派斥候一查看。

    居然真的退兵了。

    怎么会退兵呢?

    怎么会真退兵呢?

    你们不是在乘胜追击么,退了怎么追击?

    百思不得其解的杨师厚实在想不明白,不过好在敌军退了对自己有利,就把战报送往了洛阳,当然他没敢发捷报,只是实话实说李嗣源退军了。

    过了两天,接到朱温传令,去救其他城池。

    杨师厚带着大军任劳任怨的出发了。

    不过这次对的是周德威,杨师厚自知自己比周德威还差一些,所以一路倍加小心,等到到了城池看到,刚看到周德威,杨师厚立刻扎营,打算跟周德威死耗。

    结果……周德威看了他一眼,退兵了!

    杨师厚:……

    追,还是不追?

    想到周德威素来喜欢使诈。

    杨师厚接着在城外吹风。

    一天……

    两天……

    看着丝毫没人影的城外,杨师厚默默拿起笔,给朱温又写了一封战报。

    同样只是战报,不是捷报,周德威退兵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送出信后,杨师厚挠挠头,难道他在外名气很大,大到晋军一见他就跑。

    不应该啊!

    杨师厚默默把自己打过的胜仗想了一遍,嗯,自己好像还是比周德威差一些。

    过了几日,朱温的信又来了,让他去帮忙守魏博。

    想到攻打魏博的是李存勖,杨师厚脑门一疼,不过好在他家陛下对他要求不高,只说让去帮着守城,没说让打败李存勖。

    杨师厚于是带着大军又朝魏博出发。

    结果等他风尘仆仆赶到魏博,刚爬上魏博的城楼,还没看一眼李存勖长什么样。

    李存勖退兵了。

    又……退兵了……

    杨师厚看着瞬间空了的城外,突然产生一种错觉。

    难道老子真是战神转世,威震天下?

    *

    李存勖是被杨师厚吓退的?

    当然不是,杨师厚算老几啊!

    就算他朱温亲自来,李存勖也照样提着银枪上去一枪。

    李存勖之所以退,是因为刘守光的那封信。

    李存勖本来没把刘守光那封破信放在眼里,就刘守光那样的,居然想在他手里摘桃子,纯粹是活腻歪了。

    所以李存勖看过之后,只是当了笑话,就随手把信丢了。

    不过李存勖不在意,其手下监军张承业却在意了,这位老太监是从皇宫里出来,自幼见惯了宫里的尔虞我诈,当即劝李存勖:“刘守光虽然不足为虑,可幽州在咱东面,如今咱们在南面打仗,若是刘守光派一支轻骑去袭了咱们老巢晋阳,那王爷即使打赢了朱温又有什么用。昔日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王爷难道忘了?”

    李存勖一惊,昔日夫差为争夺霸主的地位,带兵远上黄池会盟,只留太子和老弱少许兵力守城,被卧薪尝胆的勾践抓住机会,趁机领三千精兵攻速夫差国都,太子紧急派人求援,夫差却因正在争夺霸主名分的紧要关头置之不理,结果等夫差终于争得了盟主之名回来,夫差的国都却早已被勾践攻破,最终亡国。

    当日之事与今日何其相像!

    李存勖当即给李嗣源、周德威去手令,令两人退兵。

    而他自己也打算最后努力一把,看能不能在援军来之前攻下魏博。

    不过魏博本来就城厚,又有朱温心腹谋士李振亲自守城,李存勖攻了几日,也就放弃了。

    等李嗣源、周德威的大军一回来,李嗣源就收兵,带着众人回成德了。

    所以杨师厚每次,才会每次看到晋军退兵。

    人家不是因为他才退兵,人家是本来就在退兵,只是他恰巧碰上了而已。

    *

    李存勖怀着一肚子气回到成德,他本来可以乘胜追击一举和朱温争天下的,谁想到被一个小小的刘守光给破坏了,当即就要带大军去讨伐刘守光。

    周德威、张承业却又拦住了李存勖,张承业说:“刘守光虽然作恶多端,但天下还不知道,咱们贸然出兵,师出无名。如今他既然想当盟主,咱们不如成全他,一来使他骄傲自满,二来也让天下知道他的野心。”

    李存勖一想也是,干脆把王镕、王处直叫来,觉得有点少,又把手下的大将李嗣昭、周德威、李嗣源叫来,给刘守光凑了个六吉利数,一起联名写了一份表彰,奏请刘守光为尚父。(李存勖:反正是朱温的爹,无所谓)

    幽州

    正纠结着出兵不出兵的刘守光,收到李存勖的表奏,顿时惊呆了。

    李存勖居然表奏我为尚父!!

    他只是发信给王镕、王处直,谁想到李存勖居然上赶着也来讨好他。

    原来他们真两败俱伤啊!

    刘守光顿时激动起来,立刻把这份表奏转送去洛阳,并附上一封自己给朱温的信。

    大意:陛下,不是我想着给自己加官,实在是李存勖、王镕、王处直他们盛情难却,陛下您封我做尚父和北面招讨使,剩下北面的事,我替您处理了。

    朱温一接到信,差点被刘守光蠢笑了,也终于知道李存勖为什么会退兵。

    不过如今他兵败,需要休养生息,能有个人牵制李存勖也不错,当即大笔一挥,同意了刘守光的册封,并还特地遣使者前去册封。

    刘守光得知朱温居然也应许了,简直惊喜的呆了。

    回过神来,刘守光立刻开始准备受封大典。

    由于读书太少,刘守光还以为尚父就是皇帝的爹,皇帝既然是皇帝,那皇帝的爹定然也是皇帝,所以刘守光完全按照登基的礼仪来准备自己的受封大典的。

    结果在准备大典的过程中,刘守光突然发现了一个自己一直忽略的问题。

    他手底下没文官。

    登基需要文武百官啊!

    哪怕文官再少,宰相总不能少吧,而唐朝的宰相,最少需要三个。

    刘守光扒着手指头算了算,孙鹤已经被他宰了,冯道正在坐牢,韩延徽勉强算一个。

    他凑不出三个!

    刘守光傻眼了。

    不过这点小问题怎么能难得倒刘守光呢,刘守光当即写信给朱温、李存勖、王镕、王处直,让他们派人来观礼,并且明确要求只许文官来。

    朱温、李存勖、王镕、王处直不明所以,还以为刘守光好面子,不过这局本来就是他们做的,几个人就当陪猴耍,纷纷把派了手下一个文官去观礼。

    结果这些文官一到幽州,刘守光立刻就把他们叫去,然后给他们授官。

    朱温的使者被授大燕首相,李存勖的使者被授大燕次相、王镕的使者被授大燕末相,剩下的王处直使者,他被授太常卿,掌管燕王登基大燕皇帝的礼仪。

    刘守光授完官,满意的去接着准备自己的登基大典了。

    几个使臣捧着自己手里的新官服,面面相觑。

    文官不够使臣凑,这也行?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