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鲁战事, 三族一边与卫太子接洽, 一边使人去求郑国大夫武吉, 希望郑国大夫能做个中间人。
悼公还没登基前, 与这个武吉是好朋友,所以当他风尘仆仆来到濮阳,卫公热情地接见了他。
酒热正酣,武吉对卫公说“我进城时, 见濮阳城墙整齐,百姓安居乐业, 足见在卫公治理下, 卫国百姓何等幸福。”
“与几年前民不聊生相比, 如今真幸福啊”
卫国刚刚丰收,卫公就像躺在粮堆上睡觉的耗子, 笑得见牙不见眼“武吉夸张了,与富饶的郑国相比, 卫国还差得远呐”
“唉, 可惜。”武吉重重叹了口气, 以袖掩口, 饮了一爵酒。
悼公奇道“你可惜什么”
武吉唉声叹气“我为卫国百姓好不容易得到和平、安宁, 又立马要失去, 而感到可惜”
朝臣面面相觑, 悼公问他“你把话说清楚。”
“在这之前, 武吉想对卫公说一个故事。”武吉放下青铜爵, 绘声绘色道“武吉来时路过西河, 见河边水草丰美,风光秀丽。”
“河床上,一只大蚌从水里爬出来,正在晒太阳。我正想上前,不料一只白鹬鸟飞过来,一口啄住了蚌肉”注
卫公听得津津有味“然后呢想必鹬鸟将蚌肉吞下了吧”
“没有。”武吉摇头,双手做河蚌状一拍“河蚌将壳狠狠合上,将鹬鸟的嘴夹住了”
卫公听得惊奇,武吉继续说“这只老河蚌的壳十分坚硬,鹬鸟无法飞走,又吃不到蚌肉,河蚌离开了水也活不了多久,可双方就是谁也不放过谁。”
“最后呢”卫公追问。
“最后啊。”武吉卖了个关子“最后我看见一个渔夫,他一把将河蚌与鹬鸟捉住,带回家烧着吃了”
“哈哈哈哈”卫公哈哈大笑“河蚌与鹬鸟皆蠢。”
“是啊,卫公英明。”武吉拱手,随即道出了背后隐喻“在武吉看来,卫国与鲁国的战争就像河蚌与鹬鸟,谁都不服谁。”
“此时,若是与卫鲁有罅隙的宋国一举发兵,就如那老渔夫一般,可将河蚌、鹬鸟一网打尽”
“岂不两败俱伤”
卫公点点头,若有所思。
“鲁公现在邹国避难,可国不能一日无君,孟武伯已派人去请国君回来,这场闹剧该平息了”武吉苦口婆心。
公子宁在席间问“武吉大夫有话直说。”
卫公迷迷糊糊,太容易被套话,武吉说了一大通还不直击重点,他便直接发问了。
“好。”武吉站起来,拱手道“三桓有意与卫国议和,双方十年内不发生战争,休养生息,养民以富国。”
“不过卫太子的态度,似乎有些坚决武吉这才远赴卫国,来劝卫公。”
“原来武吉大夫是这个意思。”卫公听懂了,他说“不过太子在前方打仗,我们后方什么情况都不知道,对战场指手画脚,好像不是明智之举。”
武吉一惊,卫国朝臣都是一惊,大吉祥物说话,什么时候这么有理有据了
“你与寡人多年未见,不如最近就在濮阳好生休息,多住几天,寡人新得了好些有趣玩意儿,有一个叫「厕所」,你一定没见过”
“一会带你去瞧瞧呐”
武吉语塞,议和的事就这样被耽搁下了。
送走郑国人,所有卫国官员都松了一口气,悼公肉眼可见地生气“东明战事,太子还没败呢议和,议哪门子和”
“不过老臣觉得,武吉说得也有理。”公子宁分析道。
“如今宋国虎视眈眈,竟直接拒绝了卫国商人入境,可见其态度。”
“虽有百越国相助,可越国打下的城池没多久又被夺回去了,实在不算乐观。”
悼公问“宁君的意思,我们要同他议和”
“丞相,你觉得呢”悼公转向一直不说话的李丞相。
李绰闻言拱手“战,有战的好处,议和,当然也有议和的好处。”
其实内心里,李绰是偏向议和的。
太子与鲁公合作,压根没经过内阁的同意。
就像武吉说的,卫国百姓刚刚得到和平,变法、郡县、分田、军功,生活刚有点起色,此时打仗,无异于老树刚刚逢春,就立马遭了霜冻。
“原来你们的意见是这样。”卫公不说同意,也不反对“寡人明白了。”
回后宫后,轩辕王后也听说了此事,她同样询问卫公的意见。
二人虽然因为付雅的事有些摩擦,但在家国大义面前,不是闹脾气的时候。
“太子不点头,寡人不同意。”卫公道,他总是无条件地信任自己的太子。
“寡人的大哥做太子时,常受君父猜忌,君父文韬武略,在位二十年韬光养晦,使卫国稳定强大,可他听信权臣谗言,将大哥杀了。”
“大哥死后,五哥做了太子,他依然没能善终。”
十年前卫国之乱,皆因乱了君位「父传子」的伦理纲常,灵公直接把王位传给孙子,致使他的二十几个儿子内斗。
最后让别国占了便宜。
“公室、公族、内阁、三公、九卿、满朝文武、遍野子民,寡人拥有整个卫国,但唯一能全部信赖的,必须是自己的儿子。”
这是卫公自登基以来就秉承的观念,所以在慕容野提出与鲁公合作的时候,他虽然不太同意,还是交出了虎符。
轩辕王后沉默了半天,说“野儿是个好孩子,以后也会是个好君主。”
卫公哼唧道“那是,也不看看是谁的儿子。”
信枭,又一次来了。
李燕玉取下脚上的小信筒,把它放走。
忽然,殿里的薄纱动了动“谁”
季卓像鬼魅一样从柱子后面出现“你一直在和外面联系”
“所以被困在这里毫无施展之力的,其实只有我一个人吧”季卓的面容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有些狰狞。
“你在跟谁联系”
李燕玉将羊皮卷成一团,然后取出火折子打算烧掉“跟你有关系吗”
季卓几个箭步冲上来拍掉了火焰,夺过那张羊皮“”
“孟氏”羊皮上的小字令他愤怒。
他一把卡住李燕玉的脖子“效忠季氏的你,为何与孟武伯私下有来往嗯”
李燕玉任他卡着“现在问这个有用吗你的季氏能助我们出去”
“你什么意思”季卓掐着她,皱眉。
“承认吧,你不如季康,更不如季肥。”李燕玉的声音像烧焦的木头,又像撕裂的锦帛“季氏有几万族人,真正想着救你的寥寥无几。”
季卓被她戳中痛脚,手上更用力“所以你想说什么”
“我们要出去,只能借助孟、叔两族,那我与他们有合同错了、吗”李燕玉挣扎着,忽然被季卓一把推开。
“出去才能有活路,季子。”李燕玉捂着胸口咳嗽,二人在黑暗里对视。
季卓冷笑,已经无法全然相信这个女人“好啊,我再信你一次,看你如何把我们救出囹圄。”
信枭在濮阳城上空扑棱棱地飞,忽然天边打起闷雷。
马上要下雨了,它赶紧降落在一户人家的屋顶上,用口水梳理羽毛。
打雷声李锦乐也听到了,他提着灯笼在时月院子里摘棉花,高声叫“快去叫人帮忙多叫几个,一会要下雨了。”
青奴背着小背篓,里面是雪白的棉花“怎么办呀二少爷,这太多了,根本摘不完”
时月当时种了四排棉花,还有墙根下零散几棵,别看数量少,产量可真不少
前些日子一直没时间收,等李锦乐想起来,棉花基本都枯萎在地里了。
一棵棉花有上、中、下三层棉,底层接近泥土地面,品相最差,而顶端棉吐絮不完整,品相也很一般,需要把这两种分开摘。
而最优质的就是中层棉,它们吐絮完整,雪白雪白的,品相非常好,这又需要单独放一边。
李锦乐沉吟了一下“把棉花树砍了吧,拿进屋慢慢摘。”
家仆全过来帮忙砍棉花树,一时间院子里热火朝天,青奴背着小背篓,小声嘀咕“姑娘要是看见棉花丰收了,肯定很高兴”
李时月带走了银杏,却没把青奴带走,她在太子宫里呆了一段时间,被白银送回李家。
李锦乐拍拍她的肩“月儿以前把种棉花的事交给你了,还不去监督他们。”
青奴心说也对,跑到地里“你们轻点呀,别弄脏了”
“轰隆隆”天边闷雷炸响,随后刮起大风。
李锦乐站在屋檐下盯着,眼前忽然掉下个黑乎乎的东西,它重重砸在地上,“砰”的一声。
朝地上一看,居然是只鸟
小厮惊叫“二公子,是信枭诶”
“信枭拿来拿来”李锦乐放下棉花筐,抓住了那只信枭。
它不知是饿的,还是被雷吓到了,直愣愣从屋顶摔了下来。
李锦乐翻着它脚上的信筒,是空的。
小厮咦道“怪了,正常人家的信枭,脚上信筒都会刻家纹,免得误落入别人家里,这只怎么没有标志呢”
李锦乐沉吟道“拿个笼子装起来,我明天提去见孙子敬。”
“他家养信枭,对这个熟。”
翌日,李锦乐提着新鸟跑去见孙子敬了。
孙子敬听他说完来意,差点翻脸“濮阳城有信枭的人家,没上百也有几十吧,近百只信枭,你让我看什么啊”
可当李锦乐把鸟拿出来以后,孙子敬不说话了。
信枭用来传信,可在小城池里来回飞的信枭,与两地之间传战报的大信枭还是有很多不同的。
李锦乐意外逮到的这只,明显是用来传战报的。
它的爪子像尖刀一样锋利,翅膀张开比人还长
这么优秀的信枭,信筒上居然没有主人家的标志。
“你的意思是说,有人在偷偷传递消息”李锦乐猜测。
自从扣押了鲁国使团,濮阳城从上到下都进入了紧张的戒备状态,来往人口全部要盘查,生怕什么可疑人物坏事。
没想到防住了人,却没防住鸟。
“信枭一般半夜飞行,白天休息,那个时辰人们都睡了,难怪一直没人发现。”孙子敬道。
“送消息的人是不是快出发了”孙子敬问身边人,得到肯定的答复以后,他说“将它一起送去东明,让太子看看。”
卫鲁战事紧张,叶邑一片祥和。
清早天没亮,时月开始磨豆腐。
做豆腐是已经熟练的事了,她和银杏配合,石磨吱悠吱悠转,磨出了白花花的豆浆。
架锅烧火的时候,她看见叶黎来了。
叶家人簇拥着他,叶黎是来抚恤河工的,隔着篱笆,她看见叶黎给谢大婶送了银钱,又低声抚慰了几句。
河水伤人频有发生,但兴修航运却是势在必行的。
谢大婶不知说了什么,谢家众人的脸色当即就变了,叶黎身边人的脸色也黑了下来。
接着,谢大婶潸然泪下,情绪激动时甚至打翻了叶黎给的财帛。
叶黎被家仆护到一边,他向谢大婶躬身“抱歉,没能救起你儿子,当真是叶家的错。”
“但楚国兴修航运势在必行,只能对不住谢家三郎了”说完,叶黎转身就走。
时月后来听说了澧水上的惨案秋冬水位降低,运输粮食的舸船音葛常会在叶邑段搁浅、触礁。
这就需要大量的河工下河清理礁石,或是拖拽舸船至开阔水域。
无论哪种都是辛苦而又危险的活,谢三郎就是下河清理礁石时,被水卷走的。
古人迷信,不懂水底下有暗流,只当河伯大人发怒,出来收人了。
叶黎刚才被谢大婶破口大骂了一顿,心情不是很好。
边走边吩咐“准备祭河伯。”
“祭河伯”身旁人犹豫道“可今年已经祭过两次了,再祭岂不是”
叶黎也很郁闷“不然怎么办明年王上艅艎音鱼黄南下,整条航运只有叶邑段迟迟修不好,我们是要负责任的”
边说着,叶黎准备离开,谢大婶拍着大腿坐在地上,哭声令人难过。
叶黎说又要祭河伯,这可把村里人吓坏了,村长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小公子留步”
叶黎被留住“老村长”
时月看他被留住了,问“那是怎么了”
“因为叶黎说要祭河神禳灾”十六刚从凑热闹的人堆里回来,迫不及待说着他打听到的事。
禳灾就是消灾,一般以祭祀作为形式,希望神灵宽恕罪行,不要再降下灾祸。
“你们知道楚国是怎么祭河伯的吗”
时月在卫国时,常听李绰斥骂荆楚乃南蛮之地,常以生人做祭,她皱眉道“不会是祭人吧”
“你怎么知道”十六惊奇“传说河伯姓冯,浴水而溺,就成了河伯。”
“楚人认为凡水上有灾,多是河伯发怒。”
“叶邑祭河伯,是挑一个十二三岁的,阴时阴月生的少女,与村中冯姓男子交媾后,再将她投入澧水。”
银杏尖叫“什么啊,真野蛮”
“人祭就算了,还还要那样折辱她”
“为什么是冯姓”时月不解。
“听说是因为河神姓冯。”十六说道。
“加上冯族是祭司,我听他们的意思,这个冯姓人家像是被认为成河伯的族人,在叶邑地位很高。”
老村长是来求情的,因为村里阴时阴月生的女孩所剩无几,刚好谢家还有两个。
这两个女孩时月昨晚也见过,正是她们陪着谢大婶跪在灵堂上。
“这”时月问十六“谢家不会死了个三郎,还要出女孩子生祭吧”
“这太荒唐了”
叶黎听说村里合适的女孩子只剩谢家两个以后,也很犹豫“当真没有别人了吗”
老村长叹气“这两年澧水灾患频频,仅去年就祭了两次,村中人家多将女孩早早嫁出去了,哪还有别人呐”
谢家的两个女孩是二郎的女儿,他前年也死在河工上,两个女孩还在三年孝期,所以没能及时定亲。
“小公子,谢家遭逢大难,这次选人就不从谢家出了吧”
叶黎很犹豫,他挥退老村长“您让我再想想。”
他一个人,走着走着就靠近了时家的篱笆。
时月灵机一动,边用木勺搅动豆浆,边高声唱道“「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注
她清亮的声音传出篱笆墙,传入了叶黎的耳朵里。
空气里弥漫着豆子的香味,叶黎停下脚步。
“公子,那是墨先生带来的那户人家。”身旁家仆提醒道。
“「百川沸腾,山冢崒崩。哀今之人,胡憯音惨莫惩」”
豆浆在釜中翻滚,时月用木勺舀了一些起来放凉。
银杏边烧火,边配合时月敲打节奏“笃笃,笃笃。”
叶黎隔着时家的后院柴门,厉声质问“哀今之人,胡憯莫惩,你好大的口气”
时月抬头望去,拭着额上的汗水“叶公子”
家仆推开时家的门,叶黎的身影出现在门外“你给我解释一下,什么叫执政者不能自警”
时月哼唧的几句出自诗经,大体意思是说现在有天灾,乃是上位者治政不利,矛头之指叶邑的主人,也难怪叶黎会这么生气。
时月低头“若想听此事的解法,就请进来坐坐吧。”
她盛出了一碗白生生的豆浆“粗碗陋食,还请叶公子别嫌弃。”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