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鸣NYU还没正式毕业, 因为《不要告诉妈妈》反响不错, 就有国内经济公司向他抛出橄榄枝了。
陆鸣先前做艺人的时候签的经纪约一年前就到期了, 再签公司就是作为导演加盟了。
皓月影视背靠互联网巨头R&a;C公司, 资金充足,广招人才, 想要迅速扩张在内地娱乐圈占有的市场份额。陆鸣是他们绝佳的合作人选,作为一个导演,有拿得出手的处女作,艺术品味好, 科班出身, 起点高, 更重要的是, 自带流量, 话题度高, 一部电影敲定了陆鸣做导演,那哪怕是选两个名不见经传的新人担任主演, 也不怕电影扑得悄无声息。
“陆鸣”两个字就意味着热度。
陆鸣对自己的导演事业规划还是很谨慎的, 在收到皓月娱乐邀请后, 他仔细思考了一段时间。导演的运作方式和演员还是有挺大不同的, 导演倒不是很看中本人的关注度、曝光度,这些数据对导演来说没什么意义, 更不需要考虑什么个人形象和品牌的契合度,流量高不高,能不能带货。
导演事业发展经常受到投资短缺的钳制, 拉不到投资,这个剧本你自己再喜欢,你也很难立项。电影获奖情况、票房才是作为导演最看重的实绩,这两者都绕不开公关、营销。
有些刚冒头的年轻导演通常看不起公关、营销这些概念,对他们来说,谈钱俗不可耐,简直玷污了他们纯洁无瑕的艺术理想,是一件不可接受的事。导演就要拍文艺片,文艺片就是上不了院线,排片、票房再惨淡,也不会向商业市场低头。
陆鸣不觉得这是什么崇高理念,反而有些滑稽。
如果你对自己的故事很满意,你当然希望能把它带给更多的人,你会渴望有人看了你的电影以后,受到一些触动,产生一些想法,这样你就会得到一些反馈。当一个用心讲述的故事被一个观众认真对待的时候,作为导演获得的满足感是空前的。也许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至少陆鸣是这样。
而想要能够长期稳定地发展电影事业,有追求艺术理想的空间,就不能分散太多的心神到怎样拉投资、拉赞助,怎样公关奖项上,那样心就散了,需要自己思考这些问题,才真正容易让一个人在面对商业市场的时候全然失去了自己的立场。
几番比较之下,陆鸣还是选择了皓月影视,这是向他抛出橄榄枝的公司里,给他的自由度最大的一家公司,几乎对他没什么要求,除了让他要先拍一部电影《雪人》,还给他找了指定演员。
陆鸣看了这个剧本,故事流畅,部分情节转折有些生硬,但也算不上硬伤,他有信心把故事拉回到主线。
签约皓月影视后,陆鸣时隔多年,又接到了经纪人发给他、要求他营业的消息。
陆鸣一直在回避这个问题。
他直播也直播过了,还接受了几家媒体的采访,已经正式意义上回到了公众视野。
可他很抵触发微博。
因为他快三年没有更新一条动态了。
陆鸣暂停使用社交媒体,本意不是与粉丝做切割,而是与外界嘈杂的声音保持距离,尽可能保证自己头脑清醒,不受外力左右,探索属于自己的更多可能。
但客观上来说,他就是三年没有和粉丝进行过任何良性互动了,现在乍一发微博,颇有一种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的味道。好像是他现在又要回到内地娱乐圈来赚钱了,就又想起粉丝了,装模作样地来发一条微博。
陆鸣反复思考时隔三年的第一条微博文案要怎么写,他思来想去,也想不出什么真诚的文字能抚平粉丝内心的不满,干脆什么文字也不发,直接发了个视频。
这个视频是陆鸣三年在NYU生活的剪影,里面拼接着各种生活片段,他随手拍下的街边孩童追着气球跑的画面,他完成to-do list上久久未实现的清晨去海边看日出的画面,他记录的他们小组赶deadline、所有人化身剪刀手疯狂剪辑的画面。这些画面都很真实,拼凑在一起也没什么逻辑,陆鸣本来是把这作为影像日记的,他想来想去,放出了其中的一部分,30分钟的片段,分享给粉丝。
陆鸣实在是找不到什么好办法来让粉丝相信他不是单纯把他们当赚钱的工具人,只能想到把自己最真实的生活碎片分享出来,让大家看到他的诚意。
“粉丝”这个词,和“导演”并不搭。导演哪有粉丝呢?导演只有影迷啊。
在一些人看来,陆鸣已经凭借处女作的口碑成功转型当导演了,哪还需要在意流量明星那些条条框框的束缚啊?他早就不是爱豆了,也不是演员了,而是几乎站上了内娱鄙视链顶端的新锐导演了,他再也不是需要依靠粉丝的流量了,而是新拍一部电影、会有流量粉丝来舔饼的大导演了,还在意这些粉丝的看法干什么?
陆鸣如果也这样想,那他就不是陆鸣了。
他不希望粉丝有一种不被尊重的感觉,不是因为他还指望剥削自己剩下的粉丝的剩余价值,让他们给自己接下来的电影票房冲数据,充当自己天然的水军而省去一些营销的钱。
不管陆鸣走到了哪一步,他始终记得自己最开始追寻演绎梦想的道路上,能够看到光,是因为有一群陌生人不求回报地为他付出。陆鸣一直相信权责对等,你得到一些什么,就必然要担负起一些什么。你不能光想要15、6岁时的人气、欢呼与星光,又再迈向新的舞台的时候,将过去的那些狠狠抛弃。
是每一段旅程带他来到了现在站立的地方,陆鸣并不希望自己因为外人眼中所谓身份的转变,就变得面目全非。
每个被认真对待的人都是能感受到对方的用心的。
艾草在看到陆鸣分享的视频的时候,也感受到了隔着大洋、隔着时差、隔着三年的时间差,陆鸣希望分享给他们的他生活最真实的片段。
不是由私生拍摄的,不是狗仔镜头锁定的,不是站姐之间流传的粉圈传闻,是最真实的陆鸣自己眼里的生活,一些很温暖、让人看了很难不热爱生活的美好时刻。
何蕊看到这个视频的时候就有些崩溃,在现实生活中,她是在攻读东亚文化PhD的留学生,在网络世界里,她有一个豆瓣ID叫“葡萄柚碎冰冰”。
葡萄有碎冰冰,豆瓣无心法师小组第一任组长,陆鸣回踩粉丝第一人,以一己之力建了一个巅峰时有2万多人的嘲组,而且当时他们专注嘲陆鸣一个人,其他明星都不允许讨论。
这件事单独拿出来说显得很疯魔,就连何蕊自己也不敢相信自己当初怎么会那么疯狂。19岁那年,看到陆鸣谈恋爱、没有事业心、演戏敷衍,她感觉遭受了有史以来最不可接受的背叛。
很多经历和想法,何蕊不会在网上向他人诉说,就连她现实中的好友也以为她是女友粉脱粉回踩,都来安慰她陆鸣眼光不行,这两个人不搭、早晚要分。
恋爱是一个原因,但不是她脱粉的主要原因。她不讨厌章天逸,恰恰相反,这已经是她内娱为数不多有好感的女艺人了,和她同龄,年轻聪明,上交毕业,有上进心,这样的女孩子□□豆女朋友没什么很难接受的,在一众塌房的粉丝中,她称得上幸运的了。
真正让她脱粉回踩的原因是陆鸣当时可怕的状态,肉眼可见的没有事业心,演戏的时候表情僵硬、肢体语言夸张,看不出对未来事业有任何规划。
何蕊可以接受别人庸庸碌碌,但她不能接受陆鸣自甘堕落。
何蕊开始追星是在2015年的夏天,她中考结束,瞄准A中数学竞赛班,成绩却只够去F中,别说竞赛班了,连A中平行班的录取分数都没考到。
这对从小一路顺风顺水的何蕊来说是天大的打击,在她中考前,她都没有考虑过她有可能考不上A中,这个可能性都不曾短暂地在她脑海中停留过。
暑假刚开始的时候,何蕊异常自闭,好多次从梦中惊醒,对15岁的她来说,没考上A中是天大的事,好像永远也无法从中考失利的阴影中走出来了,她甚至想到了自己没考进A中,就接触不到全市最好的学生,就考不上P大,就去不了自己想去的公司,做不成自己想做的人,永远偏离了她此前给自己规划好的航道,就此开始了失败的人生。
何蕊当时是真的那么想的。
看到陆鸣参加综艺节目是偶然的机会,一转台刚好看到快要输掉比赛的陆鸣对着镜头念叨自己的人生哲学,“你做不成这件事,就更不可能做成另一件事了。如此种种的说法,不都是别人告诉你的吗?也许他们说得不错,是有道理的,大概率你很难翻盘了,但这也只是一个概率啊,你怎么知道在你身上不会发生小概率事件,你就逆风翻盘了呢?别人的看法左右不了你的人生,不是吗?他们和你一样,不知道你未来会经历什么。还没发生的事,就是等着你去做出改变的。”
自此以后,对何蕊来说,陆鸣几乎是精神支柱一般的存在,信仰坍塌的后果是可怕的,她不管不顾地回踩就源自她对陆鸣强烈的不满。
无心法师小组转型公共组以后,何蕊就把组长的位置让给了另一位网友,后来陆鸣这个名字就从她的生活中消失了。
她很长时间没有听别人提起过这两个字了,直到不久前,同导师的学妹告诉她:“你知道陆鸣吗?他的作品要在NYU学生电影节播放诶,我有票,你去吗?”
她不去,何蕊离纽约那么近也不愿意去看,Flip上线以后,她也没看,是无意间滑到热门微博,点开了陆鸣分享的视频,她才重新评价陆鸣。
她本来想要马上点叉,退出视频的,但第一幕一个小男孩在夕阳下的马路上追着气球跑的画面吸引了她的目光。
一口气看完30分钟的视频后,她又点开了《不要告诉妈妈》,在落后网络观影大部队一个月以后,何蕊在一个人的宿舍里看完了这部作品。
她已经是一个25岁的成年人了,她懂得如何克制自己的情感,她从不轻易哭泣,学习社会科学让她对泛滥的情感时刻保持警惕。今天她也没有哭,她只是放下了手中的咖啡,搁置了预备写的论文,她要休息一下,她需要窝在她温暖柔软的小床上,让羽绒被的舒适包裹住她身上竖起的刺。
她不想和自己过不去,再多想下去,她可能会很自责、很后悔。在读博期间经历过一些崩溃时刻后,她才开始考虑当时陆鸣是不是也心理健康出现了一些问题的可能性。
她不敢想这种可能性。
在她快要进入梦乡的时候,豆瓣显示有新消息,是现任豆瓣无心法师小组组长的私信。
当天,豆瓣无心法师小组更新了组规,不再将陆鸣列为禁止表扬艺人,以后可以自由讨论,自由夸奖。
作者有话要说:我们假装现在是4.15,这是第二更。再也不熬夜了,真的。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