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京师的崇祯皇帝,通过窃听系统了解到了洪承畴那边的情况,心中很是欣慰,大赞他干得不错
洪承畴的能力果然是不错的,就不用崇祯皇帝再御驾亲征跑去救场。明军占据了明威堡,算是稳住了。至于放回去的沙俄军队会怎么样,崇祯皇帝也是不介意的。
如果沙俄最终被波兰和瑞典瓜分,对于明军来说,不用自己动手就灭了沙俄,那当然是好的。
如果沙俄最终扛住了波兰和瑞典的进攻,对于明军来说,那也消耗了西方三国的兵力,有助于大明在明威堡这里继续扩大影响。就算他日想要打这三国,那也会轻松一些。
总之,不管他们谁胜谁负,明军这边都不会介意
冬天已经到了,洪承畴那边,也该是猫腰过冬了。不过等到来年,应该在伏尔加河下游也去逛逛,威慑那边的几个汗国,以保证伏尔加河流域的安宁。如此一来,开荒种田之下,就能极大地减少国内这边往明威堡那边的后勤压力。
要实现这个战略目的,哥萨克和土尔扈特部还是笼络的。因此,崇祯皇帝不介意给拉辛和朋楚克一个较高的爵位。另外,也下旨给他们两人,让他们的儿子来京师进修,一如当年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一般。顺带着,让他们长长见识,对大明更有归属感。
另外,在原本的莫卧儿帝国领土那边,吴三桂所部已经把整个拉合尔西边,包括克什米尔地区都打下来了。大明的领土,已经和波斯帝国以及布拉哈汗国交界。
不管是波斯帝国,还是布拉哈汗国,面对明军的咄咄逼人,都是很紧张。
其中,波斯帝国这边,因为阿巴斯二世之前损失惨重,并没有余力做出对应的兵力部署,有放弃一部分边界的打算。
而布拉哈汗国虽然没有损失兵力,可其汗王的压力,比阿巴斯二世还要大。因为在布拉哈汗国的背面,出现了洪承畴所领的明军,还打败了沙俄军队的反扑;如今南边又是消灭了莫卧儿帝国的明军,如果南北夹攻的话,那绝对是生死存亡之战了。
另外,在孟买这边的李定国所部,整编了一部分当地人为明军之后,就已经开始沿着海岸西进,也差不多到达波斯帝国的边界。可以说,阿巴斯二世也是睡不着觉了。
对于这些情况,崇祯皇帝都是比较满意的。不过,从李定国和吴三桂那边收到的消息,综合起来看,阿巴斯二世似乎有打算采取坚壁清野之策。一旦明军攻进波斯帝国,就会明显受制于后勤补给。
这一招对吴三桂那边特别有效,因为吴三桂那边的内陆,连番战事之下,并没有那个能力大军后勤。如果强行征收的话,恐怕会让唐国等藩国造成动乱的。
基于这样的事实,都不需要吴三桂和李定国把消息一步步地汇总禀告过来,崇祯皇帝便派了人去传旨。
吴三桂那边,要和洪承畴一起压迫布哈拉汗国臣服,为大明之爪牙。要不然,就索性联合起来灭掉布哈拉汗国,打通唐国这边和明威堡的通路。
对于波斯帝国,大明的重心要转移到海边,从海路进攻,直取波斯帝国的富裕之地,中心开化,随后再扫荡其他贫瘠之地。
当然,计划是这么计划的,到底形势会不会就按照这样变化,还有待时间的验证。
崇祯皇帝自己估计,大明从南到北如此推进,必然会对欧洲的局势产生深刻的影响。搞不好,历史会大大地改变,来一场大明一挑多的战事,都是有可能的。
这个,且再看吧
崇祯皇帝想到这里,便不再关注西边的局势,转而开始思考南洋这边。
南洋打下来已经好几年了,相对莫卧儿那边来说,大明的影响更大,且移民过去的更是不少。
不过相对于以前来说,如今大明本土过去的人,大都成了当地的农场主,雇佣原本的土著开设庄园,特别是粮食产量,更是源源不断地产出。
大明本土这边,减少了人祸的产生,虽然天灾还是有,但是日子却并不难过,粮食产量也提了上来。比如河套平原,辽东等地,大规模地开荒种田之后,更是极大地补充了粮食消耗。
其中北方那边,粮食收获中贡献最大的,要属于土豆。而在南方,则是番薯比例更多。这两种农作物的大力推广和种植,使得南洋的粮食,已经开始沿着马六甲海峡,往西边输送了。
大明这个时候,已经不缺粮,缺得是被大明文化熏陶后的大明人
蒙古草原、辽东、朝鲜、扶桑等省,真的是地广人稀,起码要经过上百年的时间,才会真正兴旺起来。
天山那边,就算甘肃陕西那边不断地移民,也远远不够填充,更不用说,洪承畴又发起了西进战事,带走了大量的人马。
总之,崇祯皇帝算来算去,如今的大明,真得不缺粮,也不缺钱,就缺人或许,这就是大明版图急剧扩张的副作用吧
“真得不能再扩张了”崇祯皇帝想着这些,不由得感慨道,“占下了阿拉伯半岛和波斯帝国那边之后,真要缓缓了。大明这边工业化的进程远超世界,总得有地方倾销商品不是”
对于今后的世界格局,崇祯皇帝也是想过的。欧洲么,还是要留着,不过不能让欧洲一统,就那么多小国家并存好了。回头大明就当世界警察,替他们主持公道。
他正在想着,忽然听到内侍过来禀告道“陛下,太子殿下请见”
“哦”崇祯皇帝听了,便挥手说道,“让他进来吧”
不一会,太子朱慈烺便进来见礼,随后就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对于那个电磁理论,儿臣还是有几个疑惑,想请教一下父皇。”
崇祯皇帝听了一笑,便点点头说道“有什么疑惑,说来听听。”
自从朱慈烺主持铁甲战舰成功之后,他的兴趣就开始转移到电灯这方面去了。不过之前的时候,他是从蒸汽机开始的新学研究,而电力这块,算是全新的领域,因此不懂的地方很多。
虽然他的身边,已经集结了大明在电力电磁方面学问最高的一些学者,还有各方面的工匠也调拨过来,但是,毕竟是新领域,很多内容还是要请教崇祯皇帝这边的。
一开始的时候,崇祯皇帝还能随口回答。可半年之后,他都不敢保证了,只能是让朱慈烺先说出来听听。
对于朱慈烺对自身的定位和认识,崇祯皇帝是满意的。也因此,就尽可能地让他在这些方面取得成就。甚至他还提出了内燃机的远景设想,引导朱慈烺往那个方向研究,看他能不能在有生之年研究出个内燃机来。
这个也不是不可能,在原本的历史上,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从火药爆炸得到启发,从而开展从火药爆炸中获取动力的研究,由此开始了内燃机的发明之路。
但是,崇祯皇帝知道内燃机的概念,甚至还知道,用石油提取物等易燃物来燃烧产生热能转化为动力,这才是内燃机的正确道路。就只是这么一点,就能极大地缩短内燃机的发明。
有成熟地蒸汽机为原型,内燃机其实并不难打造,关键是在于热效率有多少。对于这一点,崇祯皇帝当然也还是以当初发明蒸汽机一样的方式来引导就是。
先有内燃机出来,再进行改进,时间、精力、金钱砸下去,肯定热效率会越来越高,终于有一天,肯定会到能真正实用的那一天。
而在眼前,崇祯皇帝好不容易解答完了朱慈烺的问题之后,便问他道“内燃机方面,可有进展”
听到这话,朱慈烺就兴奋了,立刻便回奏道“父皇,之前儿臣设计出来的原型机已经在打造,估计还有一个月左右就能打造好。回头一些细节上的东西,儿臣还要向父皇请教呢”
说起内燃机的时候,他显然就自信了很多。毕竟在大明,他算是蒸汽机方面懂得最多的人之一了。
对于如今的一切,朱慈烺也是满意的。因为他私下得到的朝野消息,都是在夸他的,史书上留名,哪怕做了一辈子太子,都会重重地留下一笔。
“可以”崇祯皇帝听了他的话,点点头,随后叮嘱道,“那些总结出来的文献,一定要保管好,重要的内容,更是要一式两份,分开存放,避免损失。”
听到这话,朱慈烺便连忙回答,表示这方面不敢怠慢。于是,崇祯皇帝就说出了他最终想说得话道“这些文献非常宝贵,不但要流传后世,也要根据这些文献往前推导,使之成为新学更进一步的基础。这一点,你也要重点关注。要不然,朕御驾亲征,又是几年不在的话,难道你们就什么都不做,要等着朕来解答”
听到这话,朱慈烺不由得非常惭愧,连忙应了下来。
。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