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 穷富(为推荐票一万加更)

小说:崇祯窃听系统 作者:叫天
    原来,大明从来就没有俘虏过那么多的真鞑子。因此,大明百姓对鞑子的仇恨都是积累着的。

    这一次,勤王军的天津之战,抓获了那么多俘虏,除了伤重死亡之外,还能活下来的,都不到一百来个了,关在刑部大牢。

    而刑部大牢里面的牢卒,同样有亲戚朋友死在建虏的手中,或者在城外的什么田地被建虏糟蹋,可以说,几乎所有人都对建虏是有仇恨的。因此,这些牢卒仗着自己职务上的便利,就开始拿这些被俘的建虏出气。

    虽然朝廷有交代,这些建虏鞑子不能弄死了。但这种事情对于牢卒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他们非但可以不弄死,甚至连看都看不出来,就使劲地折磨那些建虏鞑子。

    自己爽了之后,回家一说,什么今天让建虏鞑子尝到了痛苦的滋味,也算是替那啥啥啥报仇一下了。

    然后,这个事情,你传我,我传你,没过几天,就传开了。

    于是,牢卒的左邻右舍,甚至其他人都来求刑部大牢的牢卒,让他们带进去,也亲手让那些建虏尝尝痛苦的滋味,也算是另类地报仇了。

    可刑部大牢,也不是谁都能进的。因此,很自然地,就开始给牢卒塞点钱,然后牢卒便把人带进去,甚至还在边上指点,怎么样让这些建虏鞑子更痛苦,折磨他们。

    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个事情口口相传,竟然越来越多的人都要求亲手报个仇。让刑部大牢这边都有点挤不下人了。

    后来,一名牢卒灵机一动,给了个规定。

    把建虏鞑子都绑在牢房里面,然后在牢房外面放置了不少小的沙包。想要报仇的,可以,排队,进去丢沙包,一文钱一个沙包,使劲丢,反正砸不死人,也不会有多大的伤势,却可以坐地收钱。

    如此一来,牢卒只需要在边上看着,最多再把沙包捡回来,轻松来钱。不过也怪建虏鞑子的仇恨值太高,就这样还供不应求,最后涨价,一个沙包,从一文钱涨到了十文钱一个。就这样,每天还是有很多人在排队。甚至有的人,自己砸累了,就雇了人砸。

    听到曹化淳的禀告后,崇祯皇帝不由得问道:“那刑部尚书知道么?”

    “这事儿,都知道。”曹化淳连忙禀告道,“不过说这个事情是好事,是为大明百姓们出口气,没必要拦着。至于收钱的事,只是为了让刑部衙门的大牢不至于被京师百姓淹了,因此不得已而为之。”

    说到这里,他笑着又补充道:“那个钱最终还是收缴了上去,归刑部衙门所有。”

    崇祯皇帝听了,当即摇头说道:“这种事情,还是不合规矩的。不过辽东建虏的民愤极大,如此让百姓发泄一下也是好事。那就这样吧,这样的事情,下不为例。”

    其实,羞辱囚犯在古代非常常见,即所谓的示众。只不过,这个更进一步,用钱来买自己动手的机会。

    在崇祯皇帝看来,如果一般的罪犯,这种事情还是不能有的。但是,对于建虏,却没必要客气,可以当作特例来处理。

    曹化淳听了他的话后,立刻领旨。但紧接着,崇祯皇帝又吩咐他道:“百姓的心声也是要听的,就把东厂和锦衣卫诏狱的谋逆主犯都移去刑部大牢吧!”

    曹化淳听了,答应一声,可看他神情还是有点犹豫的样子,似乎是有话想说,可不敢开口的样子。

    崇祯皇帝见了,便带着笑意问道:“怎么,舍不得?”

    听到这话,曹化淳赶紧带着讨好的笑容道:“陛下英明,奴婢那些手下俸禄都不高,如今奴婢又严禁他们拿不该拿的银子,因此就想着……想着也给他们有个机会能……能补贴下家用!”

    这个话,他是说了好几次才说完整。很显然,崇祯皇帝之前的手段,让他心中还是有点顾忌的。或者说,至少他要这么表现,让皇帝知道,他心中还是有点担心,不知道好不好,要皇上定夺才行。

    崇祯皇帝一听,稍微楞了下,立刻想起来了,官员俸禄的这个事情,如今既然开始反腐了,那也要给他们提一提才行。此时,他的脑海中,就闪过了朱元璋定下的各级官员俸禄。

    大明朝的一品官员,每月俸禄是八十七石,毛估估算是八十七两,相当于后世的四万多块钱。这个钱,听着好像很多,可一品官员家有多少佣人,还有妻妾子女的?这么算起来,就真是不多了。

    地方知府,正五品,每月俸禄是十六石,相当于后世的八千块钱。就这点工资,估计也就够一家三口生活了吧,还得紧巴巴地。可是,地方知府会是三口之家么?

    然后是县令,正七品,每月俸禄是七石五斗,就相当于后世的三千七百五十块钱而已。这点钱,都不用说了吧!

    主管户籍、缉捕、文书办理事务的主簿,才正九品,每月俸禄是五石五斗,相当于后世的两千七百五十块钱。手握这么大的权力,却只有这么一点俸禄,生活压力下,哪怕极少数清廉得很,会自己种地养活,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后果可想而知。

    因此,对于大明官员的俸禄,还是非常有必要提下俸禄的。至少要让那些清廉为官的没有后顾之忧。至于多少,还得和群臣商量定下一个基本标准。

    另外,锦衣卫和东厂这两个衙门太过特殊,权力没有制约,很容易会依仗手中权力去捞钱。因此,他们的经济来源,就绝对不能有多种形式。哪怕是给他们发奖金的形式,也好过让他们像刑部大牢那边一般去赚钱。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便摇摇头道:“不行,还是移交给刑部那边去吧!”

    曹化淳听了,心中不由得微微有点失望。要是这事做成了的话,他在东厂的声望就会更高一分了。

    虽是如此,可在表面上,他还是立刻躬身领旨道:“是奴婢糊涂了,奴婢这就去移交谋逆主犯。”

    崇祯皇帝见了,却是微微一笑叫住他说道:“不过大伴倒是提醒了朕,不管是东厂番役还是锦衣卫校尉,都是朕的耳目,自然也不能亏待他们。朕准备把俸禄提一下,另外,每年年终,凡表现不错的东厂番役或者锦衣卫校尉,另有奖赏。这些是额外的,不涉及因功提拔。”

    “陛下仁慈,奴婢替他们先行谢过陛下恩典。”曹化淳一听,不由得大喜,连忙跪地谢恩。

    这次京师查抄了好多府邸,加上之前勋贵的银子,光白银就有五百万两多,其他有价值的田产商铺更是不少。除去勤王军的赏赐之外,崇祯皇帝目前在手头上还有四百万两左右,相当于国库一年收入还多。另外,八大晋商以及其他次一等晋商那边,估计也能抄出上亿白银,这又是一大笔钱。

    崇祯皇帝想着这些钱,感觉已经可以理顺很多事情了。至少,给厂卫涨俸禄是没问题的。还有对京师以及全国各地的官员,严打和增加俸禄也要同步进行。

    当然了,这些钱的来源,都是一棍子的买卖,必须要能钱生钱才行。大明皇家银行是一个,可这远远不够。幸运的是,还记得后世的一些知识,可以在这个时代成为来钱的活水。

    不过事情太多,必须要一步一步地做起来。

    如今最为紧要的,一个是难民的安置,另外一个,就是尽快强化三大营的战斗力。

    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匠制度的改革,必须要先做起来,可以说,这其实是国之根本!

    于是,京师百姓都在等着天子劲旅押解八大晋商回京师,而崇祯皇帝则在思考着工匠体系地革新。

    与此同时,在福建安平镇,这个郑芝龙自己修筑的城池内,有一年轻人,看着沉稳,快步走入郑府后院的大堂,看到主位上坐着的那人,便喊了一声道:“大哥,您找我?”

    “老四,来,过来,有件事要你替大哥去跑一趟。”主位上这人也是正当壮年,不过一看就知道是个精明人,看到来人,便带着点严肃说道。

    这个人,自然是郑府的主人,大明东南沿海的霸主郑芝龙了。

    而这个老四,就是郑芝龙的四弟,原名郑芝凤,考武进士时改名郑鸿逵。

    此时,郑鸿逵一听郑芝龙的话,便连忙说道:“什么事情,大哥吩咐便是,该不会是哪家商船又不想缴银子?”

    “不是,那些自有底下人去做。”郑芝龙听了,当即摇头,看着郑鸿逵道,“是中丞大人派人来说,有事情要和我商量……”

    听到这话,郑鸿逵不由得有点诧异地说道:“大哥,我们郑家虽然和这个新任中丞大人关系不咋的,可也不至于为难大哥吧,要不然,他这个官就当到头了!”

    在福建,是郑家的一亩三分地,敢得罪郑家的,都不会有好下场。

    郑芝龙听了摇头道:“是有天使到了,而后才有中丞大人派人传话。大哥估摸着,该不会是谁嘴快,让朝廷知道我们赚了点钱,看上我们的家财了吧?这种事情,大哥不好当面拒绝,你就替大哥走一趟,就说我出海不在,看中丞大人那边是个什么意思?先探探口风再说。”

    福建到处都是他的人,自然能对巡抚那边情况知道得清楚。以郑芝龙的精明,一下就猜到巡抚找他去,十之**和圣旨有关系。而如今的北方,辽东建虏肆虐,朝廷必定急缺钱。郑芝龙就猜了这么一个原因出来。

    听到这话,郑鸿逵答应一声,不过又犹豫了一下道:“大哥,既然要钱的话,那就随便给点便是,我们又不缺这点钱!”

    一听这话,郑芝龙的眉头一皱,当即训道:“我们钱多么?难道手下那么多兄弟不要养了?如果皇帝开口的话,难道几十两银子能打发么?不要啰嗦了,去探探口风再说!”

    很显然,他其实并不想给钱。在原本的历史上,他的钱财,很大一部分都便宜了满清。在满清攻入福建之后,他想当个富贵侯爷,不听儿子郑成功的劝,投降了满清。结果满清直接纵兵洗劫了安平镇,还把他媳妇,郑成功的娘也逼得自杀。再到后来,连他本人也被满清一刀“咔嚓”了。

    此时,郑鸿逵听郑芝龙这么说了,便只能是答应下来,赶往福建巡抚府去了。而郑芝龙自己,则还是在喝着茶,想着事情。

    原来的福建巡抚熊文灿,是招降他的恩主,两人关系非常融洽。都到了朝廷想升熊文灿的官,结果熊文灿还提出了“五难四不可”的理由,反正就是不想升官,只想待在福建。

    这其中的原因,郑芝龙自然清楚,不是因为两人的感情深厚,而是他郑芝龙在逢年过节全都会给熊文灿送上重礼。反正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然而,最终还是皇帝下了旨意,熊文灿没法抗旨不遵,只好升官调任。而新任福建巡抚萧奕辅,做事风格却和熊文灿不一样。特别是他到任之后,知道郑芝龙在福建的势力,还有在海上的势力很庞大时,就对他有了戒心。对于郑芝龙的送礼,一概不收。由此,两人的关系并不和睦。

    郑芝龙就猜着,该不会是萧奕辅密奏皇帝,把这边的情况捅上去了。因此,刚好北方缺钱,就派人来要钱了。

    他正在想着,不知道什么时候,听到外面传来动静,闻声一看,却是郑鸿逵回来了。

    “大哥,你猜错了!”郑鸿逵刚一进门,就大声对郑芝龙说道:“没提要我们家财的事情。而是要给大哥你升官呢!”

    一听这话,郑芝龙不由得一愣。可他内心,却隐隐感觉到不安,便皱着眉头问道:“先不要高兴,把具体情况,都一五一十地给我说说!”

    郑鸿逵一听,当即兴奋地点点头,然后就把他代替郑芝龙去见巡抚的细节都说了一遍。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