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文安之面圣(第一更,求推荐票支持啊!)

小说:南明第一狠人 作者:一袖乾坤
    ,

    没有高谈阔论,没有夸夸其谈。

    王贺年讲了许多很实在的东西。

    朱由榔不是学经济出身,但听了后也觉得王贺年说的很有道理。

    在皇商这块他确实需要一个代言人,王贺年是个不错的选择。

    “陛下,臣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大殿之内许久的沉默令王贺年憋不住了,他鼓起勇气主动问道。

    “你说吧。”

    “陛下,臣自从加入锦衣卫之后还没有接到任务。虽然是暗卫,是不是也应该有所作为”

    从加入锦衣卫的那刻起,王贺年便觉得自己的人生发生了重要改变。

    可这么多天过去了,他并没有接到所谓的任务。

    “这个你不用操心,朕已经吩咐下去了,到了时间会有人主动联系你的。”

    朱由榔淡淡说道。

    呃

    王贺年没有问出个所以然来,心中直是感慨不已,陛下真是深不可测啊。

    “没有其他的事情就先退下吧,朕和文阁老还有些话要讲。”

    听天子如是说,王贺年立刻识趣的退出殿去。

    天子和内阁首辅的对话可不是他这个小人物能够旁听的。

    却说王贺年走后,文安之应召入宫。

    此次他是带着皇明日报的样报来的。

    作为皇明日报的总编纂官,文安之对报纸的所有内容负责。

    他既要保证报纸的内容能够体现朝廷收复失地光复天下的决心,也要摆出事实来。

    譬如前不久的昆明之战,重庆之战就值得大书特书。至于东虏的暴虐统治,倒行逆施,可以作为反面例子进行对比。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两相对比下谁正谁邪就一目了然了。

    “给文阁老赐座。”

    朱由榔见到文安之手中拿着的报纸,就知道皇明日报的初稿已经做出来了。

    “谢陛下恩典。”

    文安之拱了拱手,端坐在了大殿中央的锦墩之上。

    韩淼看着文安之露出了羡慕不已的神情。在大明能得天子亲自称呼阁老的恐怕也只有文安之一人了。

    “文阁老手中拿的可是皇明日报。”

    “陛下英明,此为老臣刚刚编纂出来的样报,还请陛下过目。”

    皇明日报是朝廷的官报,是朝廷的喉舌,自然要代表朝廷的利益。

    作为皇明的掌舵人,朱由榔自然要保证报纸的内容符合朝廷的利益。

    韩淼从文安之手中接过报纸,恭敬的交到天子手中。

    朱由榔展开来看,一目扫去排版十分精美整洁。

    不愧是文安之编纂出来的东西,美观度是不需要质疑的。

    再细看内容。

    报纸的头版头条就是朝廷奇袭重庆,收复西南重镇。

    文章洋洋洒洒写了数百字,可谓是鞭辟入里。

    最关键的是文章还从侧面写出了重庆百姓如何欢迎王师的,这彰显了皇明深得人心。

    也许大明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但在和东虏作对比的时候,百姓们还是会毫不犹豫的站在大明这一边。

    “这篇文章写得极好,深得朕意。”

    朱由榔夸赞道“看文风,应该是文阁老的手笔吧”

    文安之那可是崇祯年间做过祭酒的。

    祭酒是什么那是大明官立大学的校长啊。

    能够做到这个位置上的人,文笔自然是没得说。

    朱由榔甚至觉得文安之来写这篇文章有些杀鸡用牛刀了。

    不过万事开头难,文安之应该也是想要皇明日报有个好的开始,这才亲自执笔。

    等一切步入正轨,趋于稳定之后,估计文安之就要退居二线,让年轻人接棒了吧

    毕竟总编纂只需要负责大局,具体的版块可以给后生们去做。

    若是事事亲力亲为,以文安之这个年纪真得累坏了不可。

    “陛下谬赞了,老臣不过是信手偶得之。”

    文安之还是很谦虚的,和声解释道。

    朱由榔接着去看,有一些版块讲了朝廷一些政策。

    譬如迁都成都,鼓励百姓到四川定居。对来四川定居的百姓给予免除赋税一年,以及按照人数分发田地。

    至于盐政等等也有提及。

    朱由榔微微颔首。

    对于报纸的内容他很满意。

    有了政策宣传,朝廷的意思便能让更多的人知晓。

    越来越多的人向四川迁移,朱由榔的目的便达到了。

    至于皇明日报的内容有些过于严肃,朱由榔倒认为问题不大。

    既然是朝廷官报,就要有个官报的样子。

    过于关注那些花边事件,反而会降低报纸的权威性和形象。

    “文阁老,这报纸很好,就照这版本刊印吧。”

    “老臣遵旨。”

    文安之拱手领旨道。

    稍顿了片刻,文安之接道“老臣此来还有一事。”

    “请讲。”

    朱由榔对文安之很是客气。

    “老臣想去做太子殿下的老师。”

    额,这个

    这个朱由榔还真是没有想到。

    照理说皇明太子应该接受最好的教育。

    不过太子朱慈煊却是个例外。

    由于出生在乱世,朱慈煊一直跟着朱由榔跑路,根本没有时间认真系统的进行学习。

    也就是李定国拥护朱由榔进驻云南之后,才勉强得到两年喘息之机。

    朱由榔拥有部分记忆,文安之这么一提就全都记起来了。

    这么看来,朱由榔这个父亲确实有些不太称职。

    往大了说,这是没有尽到天子的职责。

    太子是皇储,是未来大明唯一的合法皇位继承人。

    虽说如今朱由榔正值春秋鼎盛,但总有老去的那一天。

    到了那时接班人的素质如何变显得尤为重要。

    以太子现如今的素质,显然不太合适。

    “这个确实是朕欠考虑了。”

    虽说朱由榔有强行背锅的成分,但既然代入了角色便要适应全套。

    朱慈煊这个便宜儿子还是要好好培养一番的。

    只是朱由榔有些担心文安之的身体。

    毕竟文安之已经七十余岁了,除了担任内阁首辅外,还要兼任皇明日报的总编纂官,若是再加上个太子老师的工作,会不会太累了一些

    s第一更送到,求推荐票啊下周极为关键,求大伙儿推老坤一把拿到三江啊第二更要下午或者晚上才能写出来。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