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八章 浮出水面

小说:国潮1980 作者:镶黄旗
    经过了这么多年,马家花园犹如一块残缺蒙尘的珠玉,一直淹没在市井胡同之中而鲜为人知。

    但即使正经的花园子主入口被砖头给封死了。

    里面的园林遭到了相当程度的破坏,景色变得很糟糕。

    山石仅余三成左右,水池被填,雕塑亡佚,植株也损折近半。

    现存建筑大多油漆剥落,门窗破损,甚至花园里还冒出了不少私搭乱建的小房。

    一眼望去多了太多杂七杂八的玩意。

    可总的来说,由于大多数房屋仍在,全园的整体构架和山形脉络仍基本保持完整。

    这里仍然能让康术德触景生情,通过回忆,清晰地复苏当年的往事。

    所以自打进入这个花园子的一刻开始,他就忍不住滔滔不绝的把当年的事儿讲述给宁卫民听。

    不过也得说,完全有别于今早宁卫民带他看东四四条五号院时纯粹的炫耀目的。

    老爷子只是把宁卫民当成了自己最近最亲的人,想要把这么多年沉闷在心中的往事一吐为快罢了。

    “哎呀,原本的汽车房没了,这太可惜了。今天这个入口的位置,有好几间房,就是专门停放汽车的地方。想当年,在七七事变之前,全京城的私家轿车也就百辆,而马家一家就买了七辆轿车。你想想这京城首富有多富。有四辆常年停在这里,都是好车,最便宜的是一辆福特,还花了两千七百大洋呢”

    “啊,对了,这汽车房当年还有一辆日本尼桑,我们都叫土豆车。那倒是马家的房客江启铭江先生的。和宋先生一样,江先生一家人也租住在马家花园。他们住的院子和宋先生的紧挨着”

    “这边这一溜儿三间房看见没有,这都是门房,这门房朝北,哎,住人倒是不错,谁分这房子住可合适了。就是这玻璃窗户肯定是后安的,这也太难看了。过去有窗棂,都是带吉祥图案的,糊着高丽纸”

    康术德说着说着忍不住走过去,拉开门来看。

    可多少个春夏秋冬过去,里面自然也变了,早已经没有了建国前的影子。

    那墙体是用大白抹上的,天棚和墙面好些地方都凑合用旧报纸糊着。

    甚至能看出居民搬走时,墙上贴过照片、挂历、或是奖状的痕迹,都是上一个住户留下的。

    康术德便摇摇头,索然无味的又关上门退出来,继续向东走。

    宁卫民则亦步亦趋的继续跟上。

    “门房往东边过去就是大门,看看,就那儿,那个被封上的马家花园大门,过去从早上六点钟到晚上十点之间,这大门一直会开着。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所以马家的门房人也多,至少十个人见天守在这儿,以肖武、李庆、杨德明几个老家人为首,轮换领班”

    “哎,其实那肖五爷对我最好了。他儿子肖忠和我岁数差不多,我们是朋友。后来肖忠在马家的帮助下成了一名警察巡官,比巡长还官儿大点,就负责这几条胡同。可惜短命,1943年日本人在天坛神乐署做细菌实验。他运气不好,传上了虎烈拉霍乱,被日本人给弄走了,再没回来。否则建国后,他差不多也是个派出所的副所长了”

    “李庆的儿子叫李立,那小子好戏,是我另一个朋友。但他嗓子不够好,只能学里子老生戏,后来放弃了改学开汽车了,他成了马家孙少爷的专用司机。我跟宋先生学会了拉胡琴,在他学戏的时候,常被他拉到花园子里头给他合戏。不过这小子特坏,我刚来的时候,他就爱作弄我,老借着数数儿骂我。我王一,你王二”一直数到我王七,你王八。我当时根本不知奇数和偶数之别,屡屡上他的当”

    “大门再往东这几间就是账房了。当年马家有为账房先生叫夏金元,曾在刻字铺干过,善写隶书,善刻图章。因为他爱逗蛐蛐儿,我又会捉鸣虫,我们成了忘年交。我常捉蛐蛐儿给他,他便在闲暇时教我练大字。顺带着,他刻章的本事也教了我十之七八”

    “你看那边,就是花园子的东头了,再往南边走就是马家花园的大厨房了。过去大厨房的院里常年摆着几张桌子条凳,是园内仆人的用餐之所。我和宋先生有时候外头办事回来晚了,如果没在外吃,也懒得回家动炊火,就过去图个便利,给大厨房交俩钱,凑合一顿。”

    “我还记得那大厨房师父姓常,过去在东兴楼干过。因为瘸了腿,不能日常应灶,就转而来了马家,图个轻省。有个杂役小郑,比我大三岁,却比我晚来两年,刚来的时候切熟肉都油汤外渗,谁都说他没上灶的天赋。哪知人家不服气,心里暗暗使劲苦练,那股子愣劲儿被灶头常师傅看上了,收了徒弟。几十年后父传子业。到我买下马家花园的时候,这里已经有了郑家厨房的美誉,听说后来父子俩都去了大单位的食堂”

    “哎,你看,原来这有棵香椿树的上面还缠着紫藤,可惜了,如今就剩下这光秃秃的花墙了。难看,难看。好在这脚下的石子甬路和假山山石尚在。你可别小觑这些装饰性的东西。我跟你讲,这种两侧是石子,中间铺方砖的甬路,和颐和园的一模一样。满京城的私家花园,只有这里才有。这里的造景重点就是山石,大多数都是从已经荒废的圆明园中运来的上好湖石和青石,尤其是湖石,这园子里头有数款带有乾隆御笔题款的佳品,也不知今日还在不在了”

    康术德边走边指着沿途所见,给宁卫民叙述着过去的往事。

    在这种身临其境之下,老爷子的人生经历,就如同浮出水面一样的凸现在宁卫民眼前。

    听着,看着,宁卫民不但被深深的吸引了,而且还忽然发现。

    当年营造了这个大花园子的马家,一点也不像他想象中的京城首富做派。

    比方说,成天大门紧闭,自己躲在家闷得儿蜜。

    没事儿就娶小老婆,买花不棱登的大丫鬟。

    组织私人武装,为富不仁,苛待下人。

    相反,住这里的人,似乎无论身份高低,几乎都能活得如鱼得水、自得其乐。

    这就让历史现实和他的想象形成了相当大的反差。

    对这点他怎么都想不明白,忍不住开口问道。

    “老爷子,这马家当年干嘛要把自家的房租给别人啊他们家不是京城首富吗那绝不会因为缺这几个钱啊这么好的花园,让外人住,难道就不觉得亏吗”

    结果没想到康术德的回答是那么的顺理成章。

    “当然不会是缺钱,一是当时风气使然。当年的人流动性很强,即使是有失身份的人,也不能到一处就买房,尤其是当官的,调任是随时的事儿。所以租房住是常态。”

    “二是马家是商人啊。需要的是人脉,缺的是实权。尤其是根基就在京城商人。既然不能去别的地方发展,那最讲究的就是和气了。所以这就是马家精明的地方,他把多余的房子,租给有权势的人,或者是能和有权势的人挂上钩的人。”

    “这正是应了那句话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结交权贵,就是马家保证家族兴盛的不二法门。谁掌权,他都得跟人家攀上点交情。要不然,他们凭什么做到京城首富租房当然是一种很巧妙的方式。房东和房客也是很微妙的关系。”

    “你想想看,不以牟利为目的,平日以贵客相待,客客气气的往来,自然能积累些香火缘分。子弟之间如果能通过日常相处,生活玩乐都在一起,对马家更是有莫大好处的。”

    “你别忘了,宋先生虽然只是古玩铺子的东家,可他也是在日本上的大学,不但有日籍的同学。而且还娶了个日本太太,娶的还不是一般人,是日本的大家闺秀,名门望族之后。”

    “那个江先生也是海外归国的工程师,搞西洋建筑的。不但和马家在业务上能够互相辅助,对马家造园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北平沦陷前,江先生除了在燕京大学任教,还是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的顾问,是能够跟国民政府的京城市长称兄道弟的人。”

    “过去,这儿花园子里甚至还住过戴笠呢。1945年戴笠在北平光复后来京公干,他就在花园子最南边,马辉堂过去住过的南书房住下了。直至后来马家又帮戴笠买下与南书房相邻的什锦花园19号院,然后修得焕然一新。戴笠才搬走。否则,就凭当年马家把伪北平市长的千金娶进门,又怎么没遭骚扰和清算”

    “实际上,就连马家的戏楼都经常外借,供当权的大人物们办堂会,办庆典。那善缘结交的多了。马家是在谦和好客的外表下,隐藏着商人特有的精明和实在。”

    听到此处,宁卫民心中的疑惑已经尽除,不禁频频点头。,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