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有人生小孩

小说:急诊120 作者:金面佛
    年轻警察直接将他们丢在了公交车站, 招呼道:“从早上自己先坐车去镇上, 然后再从镇上转车回市里吧。不跟你们讲了, 我们得走了。”

    一下车,急救小组就冻得瑟瑟发抖。

    妈呀,雨后降温可不是盖的。先前他们淋了雨, 湿了衣服,现在冷风一吹, 所有人都忍不住要打喷嚏。

    陶师傅骂了句娘,抱怨道:“狗日的,好歹把我们带到镇上去啊。这不要冻死我们嘛。”

    叶颂叹气:“咱们得罪他们了呗,我看他们不痛快的很。”

    贺勇冒了句:“还是别跟他们车了,万一把我们直接带现场去。那边已经打得一塌糊涂, 我们又什么东西都没带。人家看我们身上穿的衣服, 肯定不会放我们走。”

    这倒是事实。

    几人哆哆嗦嗦站在公交站牌下头。

    贺勇看了眼蹦蹦跳跳试图能够释放点儿热能的叶颂, 认真地建议道:“你蹲下来吧, 减少散热面积。蹲这边, 别对着风口子。”

    顾钊也点头:“蹲着吧, 蹲着舒服点儿。”

    陶师傅叹气:“我的个天哪,我们要等到什么时候啊?”

    “那可没个准,村上的车子时间是最不准的。”

    叶颂哆哆嗦嗦地问自己的老师:“顾博, 为什么你这么肯定这回医改还是会失败?”

    “你知不知道我们现在的医保报销模式是什么?”

    叶颂缩在贺勇身后:“单病种呗,不是说这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模式吗?”

    “那你认为它成功吗?”

    “嘿嘿嘿,不成功。”

    为什么不成功?简单点儿讲,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的单病种报销模式是按照第一诊断进行报销。比方说一个人有骨折, 糖尿病,高血压三种情况,但是如果第1诊断是骨折的话,它就只按照骨折的治疗费用原则进行报销。至于后面两种产生的费用,自行解决。

    这也是国家在没办法的情况下的办法,医保基金有限,那只能满足最基本的需求。

    “不仅仅是这个,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个反而不是大问题。最起码可以从细节调整上来解决。这个模式最大的问题是它在国内水土不服。”

    顾钊笑了笑,“单病种报销模式如果分类的话,应该属于叫做按疾病种类进行报销。我们引进的是原型DRGs,Diagnosis Related Groups,也就是诊断相关分组。

    DRGs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住院时间、临床诊断、疾病症状、手术情况、疾病的严重程度,合并症与并发症及转归等一系列因素把病人分入500-600 个诊断相关组,然后在分级上进行科学测算,并给予定额预付款。

    简单点儿讲,DRGs就是医疗保险机构与医院在按病种付费标准上达成的协议,医疗机构收有医保的病人,医保机构按照这种疾病的预付费标准向医院支付费用,少花钱医院就赚了,多花钱就由医院自己承担。”

    陶师傅笑了起来:“听着不错呀,这样子不就控制住了医疗费用了嘛。”

    贺勇眼睛看着顾钊,摇头道:“这招肯定不行,国内医院跟国外医院不一样。”

    陶师傅倒是一时间没反应过来:“怎么就不一样了?我们水平也没很差吧。我看仁济医院就有不少老外过来看病,还看的挺高兴的呀。”

    顾钊笑了笑:“勇哥说的没错,从一开始就不对。DRGs是医院高度商业化的产物,或者再换种说法,它是资本主义的产物。”

    陶师傅的眉毛都要飞上天了:“这还能两个主义呀。”

    “那当然。”顾钊点点头,“咱们国家占主体地位的是不是公立医院?公立医院是不是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的特点是什么?”

    这下子陶师傅反应过来了:“旱涝保收,闲人一堆。”

    “没错,忙的忙死,闲的闲死,这是普遍现象,不止医院一家。就这一点便可以决定单病种报销模式在国内行不通。为什么?这种模式的前提是医院里的每一个人都能够为医院产生经济效益。换而言之一句话,你要求事业单位的每一个职工都为单位挣钱,这可能吗?这不是医院能够解决的事也不是卫生管理部门能够解决的事,这是整个国家层面上的事。这种医改可能成功吗?”

    叶颂默然,的确没希望。机关事业单位的改革进行了多少年了?到今天一个同工同酬都实现不了,遑论其他。

    “除此以外,公立医院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公益性。医院不可以因为钱的原因拒绝救助病人,但是这个钱又常常要求医院自己消化。私立医院可以将挣不到钱的病人推走,公立医院却不能这样做。这就好比民办学校跟公办学校的生源的道理一样。前者把能挣钱的病人都挑走了,剩下的由你公立医院来兜底,那经济效益可想而知。”

    陶师傅砸嘴:“哎哟哟,那肯定不行哦。羊毛出在羊身上,到时候吃亏的还是老百姓。”

    顾钊点头:“没错,这种医改就是双输模式。所有不考虑从业者利益,把从业者当成罪犯仇敌的改革,终将都会失败。”

    陶师傅呲牙:“领导怎么就想不到这些了?”

    叶颂笑了:“领导不用纯属看不起病的苦啊。”

    贺勇摇摇头:“我估计他们也心里头有数。但是现在的医疗矛盾这么大,老百姓的意见又这么强烈,肯定得采取措施呀。即便晓得这个措施会失败,也得硬着头皮做下去,不然他们的处境更难看。”

    顾钊笑着点头:“没错啊,磨几年呗。一任就那么长时间,磨光了也就糊弄过去了。等下一届过来,再想别的招呗。反正医改已经失败这么多回了,老百姓的期待值没那么高,再失败一次也没什么大不了。”

    叶颂突然间笑得厉害:“大不了再改个名字呗。卫生部改成了卫计委,卫计委改成了卫建委,后面再改成卫康委。”

    她叹了口气,“卫健委也怪可怜的,同样是背锅侠。根本就不是他们的层面能够解决的问题。”

    陶师傅敲额头的时候,顾钊的电话响了,他赶紧停止交谈,接起来电话:“啊?120,对,我们下车了,正在这边等公交车回来。什么?还要我们去接人?”

    陶师傅火了,直接要过顾钊的手机,对着电话那头就是一顿吼:“你们开什么玩笑?我们怎么接人啊?车子被扣着啊。”

    指挥中心也崩溃的不行:“没得车子,那边社区卫生中心有个孕妇要转院,月份小,没办法生,必须得赶紧转走。孕妇啊,两条命。城西那边有个厂集体食物中毒,所有的车真的都派出去了。你们试试看行不?”

    电话挂掉了,急救小组面面相觑。怎么办?不管孕妇也是不行的,母婴生存率很重要,各个地方都卡得很死。

    可他们的车子还在村民手上呢,他们怎么要去?

    “打电话,给刚才的警察。让他们帮忙想办法。”

    陶师傅也拿起了手机,直接拨打先前要车的村民号码,直截了当:“那个,师傅,我们是120的。现在有个事情,我们真的是没办法。大肚子啊,要生了,情况不好,社区卫生院解决不了,得转大医院去。”

    大家一个电话,接着一个电话,最后居然是卫生院里头要车孕妇的丈夫直接跟这边的村民车上的关系。他外婆家就在这个村上,家里头还有好几个老亲。

    乡间人情有自己的特点,扯上亲缘关系了,凡事就好讲了。

    那头村民终于松了口,勉强同意他们先把救护车开去社区卫生院。只不过得他们自己去开车。

    那头社区卫生院一直在催,大家都急得不行。可凭借两条腿,他们要走到猴年马月啊。

    好在这时有辆私家车经过,众人赶紧拦住车,表明了身份,请求对方帮忙把他们送到村里头去。

    上车的时候,叶颂打了个大大的喷嚏,捂着鼻子道:“我还以为我们得坐拖拉机过去了。”

    司机忍不住笑了起来,认真地强调:“你是扶贫剧看多了吧?现在农村的小轿车可比拖拉机多多了。”

    四个轮子可比两条腿好使多了,小轿车很快将他们带到了救护车旁。

    车子旁边还围着村民,不知道在讨论什么。

    急救小组的人下了车,赶紧摆低姿态,谁都不敢吱声,只想赶紧上救护车走了。

    没想到叶颂要爬车的时候,那边村民又改了主意:“不行,车子能走,人不能走了。必须得留个人下来,事情总归要有说法的。”

    陶师傅立刻反对:“我们谁都不能留下,我们每个人都有事情做的。离开哪个都不行。”

    “就留下这个女的。”老太的女儿直接点着叶颂,“开机器哪个都会开,之前我妈的时候她不也没下车吗?”

    叶颂脑袋瓜子都要炸了,开什么玩笑?她留下来!

    他们想干什么呀?

    “你们想干什么?你们开什么玩笑?”贺勇满脸严肃,“你们知道她是谁吗?她是妇产科的,我们现在就去接大肚子。把她留下来的话,大肚子在车上要生了怎么办?”

    老太太儿女像在菜市场一样挑挑拣拣了半天,终于选定了顾钊:“那就你留下来。”

    “不可能!他是博士是专家,你们要车的时候,我们特地去找他一块来,就是想尽可能挽救生命的。现在人家大肚子怀里头还揣着一个呢,你没想到是什么情况吗?说留下就留下,到时候一尸两命,你们对得起亲戚吗?”

    这边家属不肯松口,急救小组急得不行。

    还是陶师傅经验丰富,立刻打电话给那头要车的家属:“我们看到车子了,这边又不让我们人走了。”

    那边家属直接吼了起来:“各位叔叔伯伯,我老婆小孩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死到你们村口上来!我吊死在你们家门口!”

    一个人显然不可能死在村口,又吊死在别人家门口。但人家话已经说到这份上了,这头不好在拦着,可算是让救护车上了路。

    哪知道这边拉锯战的功夫,天上的雨又下了起来。

    叶颂都怀疑天破了个窟窿,雨哗啦啦地直往下倒。救护车行走在瀑布中,外头都是白茫茫的一片。

    车上的人都静声屏气,生怕打扰了陶师傅。在这种天气路况下开车,简直是对司机的最大考验。

    陶师傅也满脸严肃,眼睛一直盯着前头。

    大灯的照射下,前面路上白花花一片,导航仪突然间通知前方路段故障,让他掉头。

    大家都懵了,一时间不晓得发生了什么事。

    那边卫生院的电话又过来了,一个劲儿地催促:家属跟孕妇都很着急,希望救护车快点儿到。

    陶师傅崩溃了:“哪个不想快点儿,你看看外头的天,路都坏掉了。”

    说话的时候,叶颂借着大灯,看到了路边出现了一个骑摩托车的人,朝他们的车一个劲儿挥手。

    借着灯光,贺勇认出了人脸,是之前老太的儿子。前面一直拦着他们不让走的那位。

    大家都紧张不已,生怕他又改了主意,非得强行拦着车。如果他站在前面不肯走的话,劳师傅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直接压过去呀。

    “让我上车。”摩托车主直接过来敲窗户了,“你们不晓得路的,跟我走。”

    叶颂还在负隅顽抗:“我们有导航,我们跟着导航走。”

    “狗屁,导航就是这条路,前面的桥已经垮了。你们直接冲下水吧。”

    那边卫生院电话又来了,顾钊只好招手:“大哥,你上车吧。我们真要疯掉了,我们平常根本不跑这边的。”

    老太的儿子耿耿于怀:“狗日的县医院,他们车子去哪儿啦?以为是他们的私家车啊。”

    这问题没办法回答,他还是先带他们去社区卫生院吧。

    外头的雨哗哗下个不停,车子变成了船,行驶在白花花的河中。

    叶颂根本分不清方向,更别说看清楚外面的景物了。她感觉到处都是黑彤彤的一片,那树木花草房屋都是墨汁染开的,仿佛魑魅魍魉。

    车上静悄悄的,除了陶师傅偶尔会跟向导讨问一下行车路线外,什么声音都没有。

    叶颂捏紧了拳头,眼睛都不敢看窗户外面。这种天气在她看来根本就不应该开车,可是现在他们不仅得坐在车上,车子还得尽快赶到卫生院。

    贺勇伸手拍了下她的肩膀,示意她放松点儿。

    叶颂哪里放松的下来,只能不停地试图调整呼吸。

    向导的眼睛盯着窗户外头,却问了句叶颂:“你多大?怎么进的大医院啊?进大医院要花不少钱的吧?10万还是20万啊?”

    叶颂有点儿懵,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问题。

    顾钊倒是比她冷静多了,随口接过话茬:“妇产科还好,硕士毕业通过考试就能进了。妇产科辛苦唉。”

    向导不以为意:“辛苦什么呀?再辛苦比得上我们老农民,一天到晚苦死了,也挣不到钱。你们在大医院里头挣的钱多的很唉。”

    “120没得钱的。”

    向导指着前面:“转弯转弯,往这边插过去,对对对,就是前头。”

    前面显出了灯火,他们已经抵达镇上,车子对着的方向就是社区卫生院。

    大家伙儿下车的时候,指路的农民还在嘀嘀咕咕:“有钱的很哦,我晓得咯。没有一二十万,哪个能进医院了。进了医院就能赚回头,哪个不挤破脑袋哦?”

    叶颂想要搓额头,要是20万就能进仁济医院,的确跟这位大叔说的一样,会有无数人挤破脑袋。这就是现状,大医院一位难求,偏远地区基层医院根本招不到人。

    可是哪有那么简单的事?现在外国语学校招自费生都要设分数门槛的,不是什么水平都能进。

    他们下了车,直接往妇产科去。

    这边的社区卫生院空荡荡的,叶颂眼睛扫过病房,都看不到几个人。

    相形之下,好歹还有病人在的妇产科已经算是热闹的了。虽然这孕妇也要马上转走。

    顾钊上去问:“什么情况?”

    “月份小,脐带绕颈,我们这儿没有新生儿科处理不了,得马上转院。”

    卫生院的大夫看到他们就眼睛发光,直接招呼他们把病人挪到担架床上。

    叶颂看着病历,有些疑惑,脐带绕颈一周,35周,见红肚子痛了,但痛的不厉害。

    这孕妇的情况并不着急呀。35周基本上已经近乎于足月,脐带绕颈一周也不是不能自己生的理由啊。为什么要在这种天气拼了命的要救护车?

    她本能地警觉起来,赶紧追问:“还有其他情况吗?”

    “没有了。”卫生院医生干净利落,“好了,你们赶紧去上面吧。”

    家属急得不得了,叶颂也不好再没完没了地问下去,只能摸摸鼻子,推着孕妇上救护车。

    一上车,顾钊赶紧给孕妇把氧气吸上。不管三七二十一,他们还是先把人安安稳稳送到医院再说吧。

    “你们打算去哪个医院?最近的应该是你们县医院。”

    其实县医院现在的名称是区医院,早十几年前这边就已经撤县划区了,但是本地老百姓都习惯于打它还是称之为县。

    夫妻俩都慌的不行,全都表示听医生的。

    孕妇的丈夫还看着叶颂强调:“大夫,你是大医院的,你说哪儿好就哪儿好。”

    叶颂差点儿没被自己的口水呛到,哎呀,她什么时候成了大医院的医生?

    可怜上班才几个月的新人支支吾吾:“那就去县医院吧,县医院的水平也不错。”

    车窗外的雨水像是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大概是夏天没发成洪水,秋天一定要补回头一样。

    陶师傅小心翼翼控制着车子,一路往前开。突然间车身一震,车子趴窝了,留在原地动不了了。

    大家都慌了,这算怎么回事?

    孕妇跟家属更是急得不得了,一直在催促:“大夫,什么时候到医院?”

    陶师傅忙了会儿,皱着眉毛摇头:“不行不行,车子动不了了,赶紧打电话喊他们派车子过来。”

    顾钊显出了崩溃的神色,谁碰上这种事情都要疯啊。车子早不垮晚不垮,偏偏这个时候垮,不是要人命吗?

    那头调度台倒是没含糊,痛快应承会尽快派车子过去。但现在外面的情况他们也清楚,车子什么时候能到不好讲。

    叶颂只得赶紧安抚孕妇:“你别着急,120又派车子过来了。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孕妇额头上冒着汗,小心翼翼道:“大夫,我想上厕所。”

    她丈夫下意识安慰妻子:“你现在忍忍吧,现在不好上厕所。”

    叶颂跟顾钊对视一眼,全都变了脸色。

    孕妇想大便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真的要大便,另外一种就是胎头下降压迫直肠造成的感觉。后者意味着这人很可能快要生了。

    完蛋了,她不会生在车上吧?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