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心念之所驻

小说:须尽欢 作者:易临安
    经历了多日的直言进谏无果之后, 御史台再也受不了皇帝的装聋作哑了。

    正逢早朝刚结束, 一年轻御史与同僚交谈今日之事后, 将笏板掷惯于地上,愤慨道:“圣上不欲虚心纳谏,有眼如盲,有耳不用,形同眢井瞽人。吾不忍见百姓因国家动乱离苦, 今日一行, 必达天听!”随后拿着自己的写好的劝谏折子,直接跑到了通往内宫的左翼门前, 打开自己的奏折, 大声朗读起来。

    还未离开的群臣们, 见他如此大胆,被激起了热血来, 一呼百应, 同仇敌忾。随后近一百多名的大臣跪在了那年轻的御史后头,求皇上回头是岸,声震阙庭。更有甚者,撼门大哭,如丧考妣, 试图以这种方式使吕蒙收回要做圣君的成命。

    吕蒙坐在议事殿内, 五指拧拳,把牙绷的咯咯作响,若是旁人不知缘由, 还以为今日他要驾崩了呢。

    他强压着怒火,命左淮传谕令大臣们退朝,自己则拂袖而去,通过另外的阙门回到内宫。

    御书房内,九王正在等着自己的父皇下朝。

    吕蒙一进御书房,他就上前行礼,吕蒙视若无睹,阴沉着脸,径直走过了九王面前。

    “你可听见外头的嚎哭声了吗?”吕蒙将大袖一挥,落身于龙座问。

    不等吕演回答,他痛骂道:“那些庸臣,竟以为这样天真的行为,能阻止朕做事,何等狂妄!”

    九王垂着头,微微勾起一侧嘴角:“这些大臣的确不知好歹,父皇想如何应对他们?”

    这时左淮回来了,明言那些大臣百般想劝,都不肯离去。

    吕蒙更是气急败坏,看到案头展开的折子里,也全都是对自己劝谏之语,心思浮动,反而问吕演道:“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九王揣摩其话里的意味,道:“那些大臣都不懂父皇的深明大义。父皇分明是为了天下的万民,才不辞劳苦追求不老。试想这天下,谁能够如父皇这般英明神武,更适合做天下之主?就算吾等父皇的子嗣,能力也未及父皇万分之一。这天下唯有父皇才能完全驾驭如流。”言辞间,又暗讽了一次太子。

    他并不是在拍马,只是把吕蒙心底真实的想法说出来罢了。

    吕蒙心里受用,面色稍晴,乌云渐散,叹了一句:“还是道衍识得大体,深得朕心。倘若这些不识相的大臣们,有你一半眼见,父皇就不会动辄被气怒了。”

    他将眼前的奏折一把抓起,抛到地上去,责令道:“都拿去烧了,朕不想见到这些胡言乱语!”

    左淮畏畏缩缩,道一声准旨。

    “父皇,息怒。不可为了这些佞臣,气坏了自己的身体。若是他们真的不愿意走,天威不容侵犯,儿臣请皇上轻饶他们的短浅之罪。”九王伏地请道。明面上相劝,暗中却在煽风点火。

    吕蒙发出阵阵冷笑,九子说的有道理,天威不容侵犯。如是他退让了,日后这些大胆的臣子眼中,还会有他吗?

    一次不加以严惩,下次再有他们见不得的事,故伎重演,逼他寸步不能,他不如将这皇位拱手让给令他们满意的人好了!

    是时候出手震慑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臣子了,以免他们忘了规矩是谁定下的。

    他怒火冲天的拍案,用力之大,几乎要震碎整个案面,朝外吼道:“金吾卫何在?给朕拿下外头哭闹的为首者们,下诏狱,以儆效尤!”

    太平的日子过的太久了,大臣们都忘了他们所反对的帝王,并不是从父辈手中轻易接过皇位的继任仁君,而是也曾上过沙场,双手杀人如麻的开国之君。

    吕蒙绝不容许他们的计策成功。

    金吾卫来到左翼门前,宣读了吕蒙口谕,然后当场拉走了带头的五六个人,其中包括最先发难的那个年轻御史。

    剩余的大臣们面色皆变,却未曾有惧怕之意,反而更为激动。

    当中有一年迈老臣,老而弥坚,巍巍站起,舞袖高呼:“国家养士十余年,坚守节操大义而死,就在今日!”

    此话一出,作用就如同战鼓般,昔日乖巧如兔子的朝臣愤怒迭起,一声声泣血大喊道:“圣上,圣明之君故能够得到上天庇佑,是因其时刻知道自己作为天子的责任,应体恤百姓,亲近贤臣!”

    “即便忠言逆耳,一个英明的君王也应该要听得进谏言!”

    “圣上身边有奸佞蒙蔽,臣等不惜生命,也要让圣上清醒过来!”声嘶力竭,哭声震天。

    比之前更盛的呐喊,瞬间就传到了御书房里,吕蒙刚消退下去的怒气,又沸腾了去来,须发隐隐颤抖,再次下令道:“外头五品以下官员下狱拷讯,四品以上官员停职待罪。全给朕抓下去!”

    内宫中的金吾卫倾巢出动,很快就让左翼门外恢复了平静。

    汉白玉石砖上大臣用额头磕出来的血迹犹在。也不知道是谁的官帽掉了,来不及捡起来,滚落在地,像极了碍眼的石头。

    被禁足东宫的太子听到百余名大臣因言获罪,被捕进了昭狱里面,心如火烧,想去替那些大臣在自己的父皇面前求饶,但他自己如今自身难保,束手无策,只能祈祷他父皇仅是一时的怒火,吓唬吓唬那些大臣们就放过他们。

    他说服了自己,然而心上依然像堵了一团棉花般,沉闷又憋屈,四肢有无力之感。

    舒殿合和宣城一路颠簸,晓行夜宿,紧赶慢赶,终于在二月末回到了京都。

    黄昏的光景中,马车队离京都越来越近。

    掀开碍眼的马车卷帘,舒殿合望着近在咫尺高大巍峨的城墙,心里暗叹一口气,感概万千。

    最终还是回到了这里。

    离开了这么久,如今再次面对这座曾经让她不想呆下去的城池,无了之前屡屡恐慌不安的情绪,竟也生出了怀念。

    果然心念所囚即是牢笼,心念所驻即是心安处。

    人一旦对出生地以外的城池,起了徘徊之意,那一定是因为那座城池里有她放下心上的人。

    而此时舒殿合的心上人,正在她的身后,一边收拾东西,一边念叨着要去见父皇,要去见皇兄皇嫂,忽得一拍额头,自言自语道:“对了,还要问问太子老兄,那块玉锁的来历。”

    舒殿合放下车帘,被她傻乎乎的模样逗笑,按住她的手道:“这些事都不急于一时。舟车劳顿,人马疲惫,公主先回去休息两天。等精力充沛了,再进宫问安也不迟。”

    宣城虽然根本不知道累字怎么写,整个人的精力都像源源不断涌动的泉水般充沛,但是她驸马都这样说了,她也就不逞强了,乖乖斜躺进舒殿合的怀里。

    她发现有时候服软,能够更快的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车队进入京都之后,舒殿合本想与宣城分道扬镳,让她先回公主府休息,但是宣城不愿,非要跟她一起去大理寺交接证物,两人再一同回去。

    所以,等她们回到公主府的时候,天色已经黑透,暮星初上。公主府的下人们收到传报,提前站在公主府门口等候,一看到马车来了,赶忙上前恭迎。

    舒殿合和宣城携手下车,楚嬷嬷见公主已然换成了妇人的打扮,心上一喜,还道是因缘际会,促使了公主和驸马关系突飞猛进,小公主、小驸马指日可待。

    棉儿久未见到公主,热泪盈眶,不顾尊卑礼仪,一上来就给公主一个大大的拥抱,呜的一声,道:“公主,棉儿好想你!还以为你再也不回来了。”

    “说什么傻话,本宫这不是回来了吗?”宣城摸着她的头,安抚着她道。

    棉儿搂着她的腰,愁眉苦脸道:“公主,你都瘦了。”

    楚嬷嬷忙分开两人,相劝道:“公主驸马千里迢迢回来,定是累坏了,热茶和饮食已备好,快快入内休息吧。”

    宣城扭头去寻舒殿合,牵住她的手,两人一同入内。

    棉儿想跟着进去,却被楚嬷嬷拉了回来,低声警告道:“以后可不能再对公主咋咋呼呼,动手动脚了,行事要小心一些,万不能撞到公主。”

    “为什么?”棉儿满脑袋都是疑惑。她之前和公主也是这样亲密无间,以前楚嬷嬷都没有说什么,为什么以后就不行了。

    “公主和驸马关系日益笃厚,万一公主此时肚子里暗怀珠胎。你要是大意的弄伤了一大一小,你可赎不起罪。”楚嬷嬷恨不懂事的戳了戳她的脑袋道。

    棉儿咯噔一声,茅塞顿开。原来是这样,那她以后一定要小心接触公主,绝不会像以前那样粗手粗脚!

    休息了一夜之后,舒殿合进宫回禀这次滇州赈灾的详情和成果,而宣城则去东宫,看望自己的太子老兄。

    虽然有禁足令在前,但是东宫的甲士哪个敢拦着这个祖宗,做做模样,就把宣城放进了东宫。

    宣城一进到东宫的大殿里,看到太子,就蹙眉问道:“我听说皇兄被父皇禁足了,怎么回事?”她的皇兄一向品行温顺,孝敬父皇,从来没有过惹怒父皇的举动。现在她不过是出去了一趟,到底发生了什么,竟会让父皇下旨禁足了皇兄。

    太子看到宣城现在的打扮,眼睛一亮,发现自己的妹妹从容貌,到仪态越长越像他们早已仙逝的母后了。今日她身上穿的裙装颜色,更是她们母后生前最喜欢的淡琥珀色。

    方才她徐徐朝自己走来,他还以为是…

    太子正想说话,猝然喉头发痒,连咳了几声。

    宣城再定睛一看,察觉太子脸黄如蜡烛,双唇黯淡无光,显然是病态…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