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幸福的大宋

    130

    神佑元年开始。

    对于整个大宋生活的百姓来说, 那就真的是天堂级别的开端。

    肉眼可见的光明未来就这么铺垫在你的脚下了。

    燕云十六州拿回来了。

    大辽的威胁犹在,有天险可守,兵力投入就没那么急迫了。

    武治上的钱财消耗预算,可以挪一大部分转向国内民生发展了。

    再加上战争赔款。

    从天而降的一大笔钱, 让户部尚书老泪纵横, 差点人就这么厥过去了。

    兵荒马乱抢救之后, 户部尚书面对官家和家人委婉劝退。

    抱着自己的官印坚决不辞。

    “老臣知道自己老了, 眼睛花了,身体也不硬朗了,可千万要让老臣主持一次减赋啊”

    对于明君来说,在自己的任期能够减赋, 是名垂千古的功绩。

    对于名臣来说也是。

    户部尚书还有一句话没说出来“穷”了一辈子了,请务必让他使劲花一次钱。

    官家好,好吧。

    于是百姓们就幸福的捧着手里多出来的钱和粮。

    不敢置信的听着自家父母官在那里宣布。

    我们这里要建官学, 建水渠,建粮仓, 修路等等等等。

    什么徭役

    呵呵。

    给钱的

    看着百姓们震惊不敢置信的眼神, 县令们也不卖关子。

    “谁家农闲、有手艺的,人有多的, 到时候来衙门报名。价格本官保证, 有这个数。”

    听着耳边山呼海啸一般的欢呼。

    看着眼前一张张喜悦的脸。

    宣布这些福利的父母官们,无论是否清正廉明, 是否能干,都由衷感觉到了一种自豪感和幸福感。

    这一刻,无论是百姓, 官员, 还是差役, 脸上的笑容都是同样的。

    谁都希望日子更好过,不是吗

    然而减赋和政策许诺仅仅是开始。

    重点在后面呢

    巫鼎拿出来的粮食,经过一年的试种。

    已经能试推广了。

    官方对于新种的推行可以说是自信心爆棚。

    本就是优质高产的良种,还是山海界孕育过的。

    对于某产一两百斤就很满足的古代人来说。

    随便种种都是容易让人心梗的大丰收。

    目前的数量还不够全国铺开一次性替换。

    但是大规模试种已经是没问题的了。

    政令下达,每一个村庄都安排了至少一块地试种神赐良种。

    都不需要等种子完全成熟。

    光是出芽率,抽穗率,就足够有经验的老农们红红火火恍恍惚惚,感觉自己种得一辈子田都白种了。

    问,如果每亩田都种这样的良种,那么后果是什么

    朴实的老农们使劲的算了一下。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

    缴税后,他们剩下的粮食,足够他们全家每一顿都吃到撑,吃一整年都没问题,家里还能满一个谷仓

    吃到撑

    多么让人觉得幸福的词汇。

    这样的好事,明年,最多后年就能发生了

    每家每户都会有这样的神种

    每家每户都能吃饱吗

    脑子动得快的人已经在考虑自家田产将来的分配问题了。

    既然亩产那么多,那么所有的田地也不用都用上,可以留一部分种点瓜果蔬菜,桑麻,和马草。

    人吃饱后,可不就是想要吃的好,以及穿得暖吗

    吃饱、穿暖、农闲的时候去县里找个伙计干点短工,或者做点小买卖。

    攒点钱,买个房,再买些地。

    将来还能供家里的娃娃去读书或者习武。

    这是多么好的日子啊。

    美好的日子就在眼前,幸福的而未来就在不久之后。

    整个大宋一下子精气神就不一样了。

    哪怕目前的日子还算是清苦,可疲惫绝望无奈痛苦的神色却一扫而空。

    然而,就这

    依旧还不是结束

    水泥路的消息不胫而走。

    土水泥的大致配方,巫鼎早就给了。

    工部一直在派人调试各种配比。

    修路的,修桥的,修墙的。

    甚至不同的气候也需要考虑进去。

    尤其是修路,不同的气候,不同的泥土,不同的用途都需要考虑进去。

    不仅仅是要考虑热胀冷缩。更要考虑到承压能力。

    在没有现代测试工具的帮助下。

    大宋工部只能用最土的办法。

    用锤子砸以及用车马实体碾压已经铺好的水泥路。

    每天被不同的重量的马车来回碾压,历经数月,至少要挺过夏冬两季,才能算是勉强合格。

    目前为止,工部已经拿出了至少五个道路版本的水泥配方了。

    但是距离推广还有相当一段的距离。

    除了对质量的谨慎外,产量还不能跟上,以及费用都是问题。

    说到费用

    大宋朝堂上的老狐狸小狐狸们眼睛一眯。

    世家、豪强、富商们一个哆嗦。

    地主家也没余粮不是吗国库刚刚丰盈,修路烧钱可不比打仗低到哪儿去。

    既然答应了百姓是福利

    那么羊毛就老规矩,还是薅原来那只吧。

    什么有意见

    这路修好了,百姓没车没马能走多远用的最多的还不是你们

    不肯给

    那行,反正修路是有个先后的,水泥产量目前也上不来,我们从肯给钱的开始。

    官方甚至没有多催促。

    只是在皇家的园林里建造了几条这个路,然后把人招过来体验一把。

    体验过水泥路的世家富商们好吧,真香。

    他们都能想象,自己不肯出钱之后。

    人家的车马速度比自己快一倍,舒适程度高十倍,下车后神清气爽。

    哪怕策马奔腾都是衣冠整洁纤尘不染。

    这路,你修不修

    钱,给不给

    很好,给钱了

    嗯,那学堂的钱一起给了吧。

    若是出钱多优先级,你们懂的。

    回忆着之前颁布政令的时候一大堆福利。

    各家的钱袋子都在滴血。

    正是这这血淋淋的铜钱声响让还没影的水泥路,和眼前的神种齐名了。

    老百姓们前脚还围坐在“神种田”边畅想丰衣足食的未来。

    后脚又听到这么一个大瓜。

    乖乖隆地洞。

    平得和镜子一样的路没有一丝尘土的路很容易就能修出来的路。

    吹的吧。

    什么xx世家已经掏钱了

    又是一件近在眼前的好事

    几百年都不一定遇到一回的好事,全部都集中在了一起。

    强烈的不真实感,让人觉得好像真的有老天爷在保佑一样。

    基于皇家要做点什么事情。

    总是喜欢扯上“上天示警”“天降祥瑞”“神明庇佑”。

    老百姓们都淳朴的听听就可以了。

    认真程度还比不上,隔壁老王半夜上茅厕看到了一片飘过的白衣。

    可这次不一样啊

    田里实打实的东西种着呢

    这么好的种子,总不见得去西夏和辽国抢来的。

    也不可能是谁藏着掖着的。

    官家说“神赐”,那这回是真的吧

    守着田里的良种,看着青葱的苗苗。

    本就已经相信神明恩赐的百姓们被“水泥路”的传言再度冲击到实锤。

    现在的问题就一个。

    到底是哪个神明赐下的啊。

    他们是该拜三清道尊还是如来佛祖

    是玉皇大帝还是九天玄女

    是女娲娘娘还是炎帝神农

    甚至已经有人开始写万民书,万民伞进行请愿了。

    面对如此沸腾的民愿,一无所知的底层官员只能蹭蹭上报。

    而知道真相的高层憋得好难受,但是不能说。

    是的,不能说。

    在耶律门罗死后,巫鼎特地回了一趟汴京。

    重点叮嘱的就是他的身份,不准说。

    谁拿出来的种子,不能说。

    整个大宋高层差点没被这个要求给噎得岔气。

    巫鼎的良种从西夏运回来后。

    整个大宋就憋着这口气呢。

    等粮食种了一茬,有确凿证据了。

    挑个良辰吉日,对全天下公布巫鼎的善举。

    并为其著书立传,建庙立碑,塑造金身。

    “是我们做得哪里不够好吗”

    为什么拒绝我们的感谢

    为什么拒绝我们的供奉

    我们做错什么了甚至不配传送您的恩德

    因为他并没有付出二十年寿命和仙籍。

    他拿出来只是自己的金手指。

    帝台的建造已经足够算作谢礼了。

    剩下的内心感谢就够了。

    真要是被这个世界顶礼膜拜他怕折寿。

    真要谢我,那就等我拯救了世界之后。

    现在嘛。

    真不用,真不用。

    巫鼎也明白,之前为了增加可信度,把代价说得重了点。

    现在他只能说

    “不公布,不传扬,对我有好处。”

    仁宗转头问专业人士真的吗

    国师不,不知道。

    其他修士不,不知道

    真不知道啊,他们又没有飞升过。

    他们怎么知道上头是什么规矩。

    巫鼎已经没了仙籍说不定还能再飞升呢

    说不定他这回死后,能以普通人的身份居住在仙界呢

    说不定巫鼎还留了什么后门呢

    所以他们不能用任何方式感谢恩人

    只能憋着

    巫鼎无情的点头是的,憋着。

    憋着的后果就是,帝台的建造,越发奢华了。

    大宋以前对自己有多抠,这一次对帝台的建设就有多奢侈。

    哪怕巫鼎了大量的核心材料。借口抢来的

    大宋这边对于帝台的建造依旧倾注了最多的心血。

    所有工匠都要招最好的,全国招。

    所有需要他们的材料都要最好的。

    所有工期都先紧着帝台。

    听说皇帝打开了私库和国库,所有奇珍异宝任凭取用。

    听说太后抠了自己的一顶凤冠上的珍珠,装点帝台中一个小小的木雕。

    听说这个帝台有很多修仙者主动帮忙。

    在高层憋着不说真相的情况下。

    这轰轰烈烈的工程仿佛就是再明显不过的暗示。

    这个建造在蓟州的帝台。

    还在建造中,就引来了周边百姓的焚香祭拜。

    逐渐的,吸引来的人就更多了。

    大宋我可什么都没说

    两年后,这个精益求精的帝台终于完工。

    完工当天,彩霞满天,龙凤虚影飞上天空,齐鸣歌唱,整个帝台大放光彩美轮美奂。

    在这奇景之后,帝台隐匿的阵法启动,消失在了普通人的视线之中。

    百姓们高兴的见证了神迹。

    而修士们发现,巫鼎不见了。

    帝台中没有他,整个大宋没有他。

    隔壁西夏也没有他。

    对面大辽也没有他。

    回仙界

    不可能,这么修士看在眼里呢。

    他就像来的时候一样神秘之中。

    倒也不是完全不告而别。

    几乎熟悉的朋友,都收到了巫鼎的留信。

    相约着不久之后的重逢。

    “不久之后那得是多久以后”李励不满的看着自己的信。

    就怕巫鼎说是失踪实际上是诀别。

    “他有说会来参加定北的婚礼。”许仙夫妇的信件格外不一样一点。

    所有人目光火辣辣的盯住了白素贞怀里才两岁的奶娃娃。

    婚礼啊。

    汉武帝十一岁成婚。

    有时候效仿一下古人也不是不可以的

    对不对,许定北。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