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赵凤一骂成名

    赵凤还真给李存勖分享了几个年纪超过十五的青年才俊,并一一说出这几个人的优劣,李存勖连连点头,打算回去也找人查查,等下次回后宫报给太后,让太后仔细挑挑。

    最后,李存勖拍了拍赵凤的肩膀,投桃报李的说:“朕看冯道那长子就很不错,冯道为人忠厚,没什么花花肠子,也从没纳妾蓄姬,他儿子有这个老子照着,想必长大了也是个正人君子。”

    赵凤本来就看中冯家家风清正,点点头,“陛下既然也觉得好,臣等冯道回来就和他提提这事。”

    “要是真成了,朕到时让皇儿们去喝喜酒。”李存勖笑呵呵的说。

    这是给冯道赵凤面子,赵凤忙谢恩。

    “好了,既然以后可能是亲家了,冯道父母的追封就你亲自写吧,冯道的父亲赐从四品秘书少监,追封三品尚书侍郎,其母追封三品郡夫人,赐号‘魏国’,你拟好旨亲自去宣,替朕送送冯道。”

    “是,臣这就去拟旨,臣正好也要去送送可道。”

    ……

    赵凤带着李愚捧着圣旨找到冯道时,冯道已经在洛阳城外三十里的驿站了。

    驿站的驿长一看到天使来(天子使臣),忙要准备香案,打算迎圣旨,却被赵凤拦下。

    赵凤直接走到冯道面前,一把握住冯道的双手,然后把圣旨放到他手里,“可道,这是陛下送你的。”

    冯道打开圣旨,只看了一眼,眼睛就湿润了。

    陛下……居然在按制追封之前,先给他父亲赐了官……

    按惯例,朝廷官员有大功者,一般会连带对其已故的父母的追封,以示恩典,可李存勖不仅给他父母追封,更是在追封之前,先给冯父赐了官,这就意味着冯父生前就已经是四品秘书少监,也就是说,李存勖抹掉了冯父昔日逃官的身份。

    虽然当年冯父做逃官是情非得已,可这世上只有错的臣子,没有错的皇帝,如果真有人追究起来,按照大唐律法,逃官是要赐死的,冯父依然难逃一劫,所以这么多年,冯道宁愿称自己是农家子,都没透过其父曾当过官。

    而这一道诏书,让冯父这一生,再没一点污点。

    冯道望着洛阳的方向,突然手捧诏书,行叩拜大礼。

    “陛下待道,待道父,恩比天重!”冯道伏在地上,失声痛哭。

    赵凤忙上前扶起冯道,安慰说,“你家里的事,陛下都知道了,陛下让我劝你别太过伤心,小心伤了身子,老先生的事大家都很悲痛,不过老先生今年已经六十七的高寿了,听说走也很安详,并未受苦。老先生去时你虽未在身边,可你的儿子们都在,你如今又身居高位,老先生想必也没什么遗憾,你也要振作起来,千万别让老先生在地下为你担心。”

    冯道缓了缓,“让陛下和你们费心了,你们放心,我没事的。”

    赵凤看着冯道虽然还是一脸悲戚,却没晌午时的疯狂,松了一口气,也知道这丧父之痛不是几句话能安慰的,用力拍了拍冯道的肩,“那你一定要自己保重。”

    冯道点点头,又问起翰林院的安排。

    赵凤知道冯道突然甩手翰林院,放心不下,更确切的是放心不下陛下,就据实以告,“陛下让卢使君回来,兼翰林院承旨,掌翰林院。”

    冯道听到是卢质,放下心来,不过还是嘱咐了一句,“卢质什么都好,就是性子太过洒脱,一不顺心容易搁挑子,要真有事,你记得一定多劝劝他。”

    赵凤点点头表示记住了,只是却没大放在心上。

    卢质也曾是陛下的掌书记,还能不知道轻重。

    不过没多久赵凤就悔的肠子都青了,方知冯道真是金玉良言。

    冯道又嘱咐了李愚和刘昫两句,让他们好好和睦相处,千万别因一时置气耽搁了大事。

    两人嫌弃的相互看看,勉强应承下来。

    最后,冯道看着和凝,“我送你进翰林院,却没能教导你什么,你以后要有什么疑问,多向他们三个问问。”

    和凝忙说是。

    冯道犹豫了一下,还是提了一句,“当初京兆尹那案子,我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只是还没来得及查,我听说你善于查案子,不妨查一下,要真有故意离间皇帝和功臣,居心叵测之人,还是早点除了的好。”

    和凝点点头,表示一定会回去问问孔循。

    冯道嘱咐完,对众人拱手,“道此次丁忧回乡,陛下和朝中诸事就托付给各位了,大家保重。”

    赵凤刘昫李愚和凝拱手,“可道一路保重!”

    *

    冯道走后,和凝虽然觉得冯道有些过度敏感,可想到自己既然应承下来,还是亲自跑京兆府找孔循问了问长恒县的案子。

    结果这一问,还真让他问出事来。

    长恒县县令自从被郭崇韬丢到京兆府后,知道没了靠山,立马一行鼻涕两行泪的把一切事都说了,那软蛋的样子,让一向软蛋的孔循都觉得他丢人。

    不过在长恒县县令交代事情中,孔循注意到了一个疑点,长恒县县令多次提到了自己的一个师爷,可让孔循奇怪的是,当初石主簿奉命拘来了长恒县所有的主簿、从事、师爷、衙役,当中却没有这个人。

    更让孔循注意的是,随着他的审问,他发现长恒县县令对这位师爷简直言听计从,更确切的说,这个白痴县令一直在自己没察觉的情况下,被那个师爷牵着走。

    孔循当即派衙役去抓那个师爷。

    可惜衙役却扑了个空。

    和凝来时,孔循正为抓不到那个师爷愁的掉头发。

    和凝没想到这里面还真有人故意捣鬼,只可惜捣鬼的人跑了。

    不过好在长恒县县令知道那人长什么样,孔循已经让人按照长恒县县令说的画了人头像,发布海捕文书,下发到各地通缉了。

    和凝虽然扑了空,不过想着既然有通缉令,想必很快就能抓到那个师爷,就回去等消息了。

    结果等了一个月,没等到孔循抓到人,却等到一个消息,孔循被调到了汴州做刺史。

    据说是郭崇韬受了夫人哭诉,看孔循不爽,就贬了孔循半级,把他丢出京了。

    和凝得到消息就立刻去了郭府一趟,希望能说和一下。

    只可惜和凝不是冯道,郭崇韬连面都没露,借口自己忙,就让自己儿子把和凝打发了。

    和凝对此很是愧疚,他死了的岳父和孔循是故交,孔循又一直很是照顾他,他却一点忙都没帮上。

    孔循倒十分看的开,汴京离京城不算远,虽然品级低一些,可汴京是交通要地,地富民安,还不用在京城看权贵眼色,所以孔循反倒安慰了和凝两句,高高兴兴的带着石主簿和李从事赴任去了。

    和凝憋着一肚子怨气回了翰林院。

    谁想到没过两天,和凝这口气还没消,整个翰林院上下居然因为郭崇韬,被皇帝的生母,当朝老太后,指着鼻子骂了一顿。

    原来郭崇韬不见和凝倒不是借口,而是他真的忙。

    他忙着筹划劝皇帝立刘妃当皇后!

    本来皇帝立谁当皇后,和郭崇韬这个掌兵权的枢密使一文钱的关系也没有,可郭崇韬最近也不知道得罪了谁,老有人在皇帝身边说他坏话。

    郭崇韬虽然自觉身正不怕影子斜,可听得多了,郭崇韬自己都有点心虚,觉得自己是不是真权倾朝野碍皇帝眼了。

    郭崇韬当即就闭门在家,什么人都不见,甚至开始称病,想求皇帝给他个节度使的位子,回去养老。

    可谁想到李存勖生性自负,压根就没想过郭崇韬能功高震主,对于谣言更是当个笑话,自然不明白郭崇韬心里的苦,反而觉得郭崇韬无病呻吟,偷懒磨滑,直接把郭崇韬叫来训斥一番,责令他快滚去枢密院上班。

    郭崇韬自然不敢再装下去,只能接着当枢密使。

    就在郭崇韬忐忑不安时,也不知谁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联合朝中两个宰相向皇帝推荐刘妃为后。

    郭崇韬一听,顿时如获至宝。

    李存勖一直想立刘妃为后,只是太后他老人家不同意,李存勖又是孝子,所以李存勖向来不敢在朝中提这件事。

    郭崇韬天天跟在李存勖身边,自然知道李存勖心思,也知道,只要他提出,皇帝肯定高兴,刘妃更高兴,当然未来的太子,现在的大皇子自然更更高兴。

    这样他不仅能讨皇帝、皇后、太子开心,还能让皇后、太子以后帮忙吹吹枕边风,省得他天天受流言之苦。

    觉得此计百利而无一害的郭崇韬当即就联合两个宰相,在大朝会上举荐刘妃为后。

    李存勖瞌睡遇到了枕头,顿时大喜,册封了刘妃为刘后。

    于是,郭崇韬得到李存勖、刘后、太子宠信,开心了,李存勖立了自己最喜欢的女人当皇后,开心了,刘妃当了皇后,开心了,大皇子自己的生母当了皇后,自己的太子之位稳了,也开心了。

    可是,老太后不开心了!

    老太后一不开心了,就把翰林院的众人叫来骂了一顿。

    原因:诏书是翰林院写的!

    郭崇韬、宰相是外臣,老太后在宫里见不着,皇帝是亲儿子,老太后不舍得骂,刘后这小妖精老太后倒是想骂,可刘后多聪明啊,直接鼓动皇帝去行宫避暑,老太后知道时已经找不着人了。

    于是,在宫里的翰林院众人成了顶锅的了。

    当然翰林院也不是所有人都被骂,翰林院承旨卢质就没事,卢质原来是李克用的掌书记,又在李克用逝世后扶持当今皇帝,老太后的亲儿子李存勖继承了晋王之位,所以老太后对于自己丈夫的贴身秘书、自己儿子大恩人,那是相当客气。

    因此写圣旨的卢质没事,赵凤反而被骂了半死。

    赵凤欲哭无泪,他招谁惹谁了,他不就刚加了制诰头衔成了中书舍人么,立后的诏书虽然需要内诏和外诏,可他也是在卢质写了一份内诏书后,抄了一遍当成外诏书而已。

    不过骂人的是太后,赵凤有天大的理,有诸葛亮的口才,也只能憋着。

    可惜赵凤的霉还没倒完,皇帝领着新皇后去行宫转了一圈,又跑到大臣中书令张全义老爷子家去玩了。张全义老爷子虽然现在已经在养老,不问政事,可故旧遍布朝野,刘皇后一直以来自卑自己的出身,一见张全义老爷子有如此权势,当即非要认张全义老爷子为干爹。

    皇帝居然还准了。

    张全义老爷子不敢得罪皇帝,自然也只能同意。

    皇帝于是就叫赵凤来拟定两家走亲戚的礼仪。

    皇后的娘家,那就是国丈,逢年过节当然得好好走动,至于怎么走动,自然得有个章程礼仪。

    赵凤去了一听皇帝的要求,当即急眼了。

    他只是抄份诏书就被老太后骂的半死,他今天要是再写份章程礼仪,老太后回去还不扒了他的皮!

    赵凤和老太后没法讲理,可是对上皇帝,赵凤当即化身御史,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列了上百条这么做不合规矩的理由,直把李存勖和刘后喷的面无人色。

    李存勖和刘后哪里是靠耍嘴皮子吃饭的赵凤对手,只悻悻的能让赵凤回去了。

    不过刘后还是认了张全义为爹,虽然不受朝廷承认。

    而赵凤,因为力谏皇帝,大受老太后赞扬。

    赵凤因此一骂成名,成了朝中有名的谏臣。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