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养个鸡

    胡昭向来不插手政事, 从前是隐士,现在是清官,即便前段时间被刘意拉出来主持考试, 结束后照样整理典籍, 对谁都爱理不理。今日主动坐到刘意对面,想必荀彧花了不少口舌功夫。

    做了别驾还有时间和人闲聊, 看来是真的闲。

    刘意一面心里咬牙切齿, 一面微笑坐下, 还没等胡昭开口, 刘意先发制人, “孔明先生近来如何”

    胡昭小日子过得其实挺不错的, 毕竟他是刘意专门请来的,又和他人没有竞争关系,谁见了他都是笑眯眯, 除了刘意。

    刘意这会也是笑着的。

    领导问你有没有吃好喝好, 下属自然是说好, 胡昭感动之余对自己所做之事更为看重,神情颇为严肃, “别驾已经同我说了。”

    刘意

    见刘意一脸懵逼,胡昭叹气,“昭不敢以大家自居,对于论史只敢说略知皮毛,还望长公主莫要介意。”

    荀彧说了, 长公主好像自家叔叔伯伯记不清,劳烦孔明先生给长公主补补课。

    寻常人家记不清叔叔伯伯, 顶多挨一顿板子, 刘意要是记不清, 那问题就丢大发了。回头要是被有心人拿去做文章,损失是整个冀州的利益。因此胡昭不但接下来了,还做了不少备案,打算给刘意查漏补缺。

    刘意她哪敢对胡昭指手画脚,忙说道,“先生严重了,先生学识远在我之上。”

    后半句刘意那几乎是哭着说的,“能有先生为我讲史,意三生有幸。”

    荀彧你给我等着

    日子是痛并快乐,或许是良心发现,在刘意声讨过后,荀彧主动接手了一部分事务。好让刘意好好补习一下自家祖宗的情史发家史。

    不过该办的事务一概不拉,自打邺城官员知晓自家长公主沉迷农务后,几乎是变着花样给刘意献宝。

    从前是种田,前几天是荫户,好不容易办了件正事,刘意又沉迷到养猪中了。

    总感觉哪里不对。

    不过农为国家根本,刘意关心农事是好事,总比隔壁徐州某几位沉迷拜佛兴造寺庙好多了。因此当刘意下达找寻养猪匠时,大伙只是迟疑了一会,便遵照命令去找人了。

    按理来说上头下达命令,下面跟着做就是。但接到命令的那位掌畜令并未按图索骥,他犹豫了会,写表上奏,阐述养猪种种不便。

    简单来说,就是养猪不及养羊划算。荀彧在看过以后,这位掌畜令连带着他写的表奏,一起被打包送到刘意手上。

    掌畜令这个官职顾名思义就是管蓄业的,不过主要还是管马政,马作为六畜之首,同时也是军事重要物资,在这个年头,尤为重要。

    至于猪,谁管那么多。

    刘意的养猪大业被打回,主要原因是掌畜令认为过多的猪会占据马的位置。

    这年头的猪是放养的,和马搁一个山谷里,猪多了,马自然会少。

    而且马养好了是用来打仗的,猪养好了非要吃肉你吃羊肉也行啊。

    这位掌畜令表奏是写的格外激昂,阐述养猪种种不便,好似刘意是胡作非为,不知世事,胡乱下令,等见到刘意真人时,大夏天别人冒热汗,他冒冷汗。

    刘意这几天被胡昭抓着复习自高祖以来种种大事迹,掌畜令站到自己面前时,她第一反应就是这在上演哪件历史事件

    待看完掌畜令的表奏,刘意大致明白了,“足下之意,是认为养猪会影响来年军事”

    这位年过半百的掌畜令战战兢兢回复,“属下不敢。”

    刘意好笑不已,指了个位置让他坐下,闲聊起来,“冀州六畜皆是官办吗”

    掌畜令回道,“大多如此,先帝时还有些平民养马,后来战乱,便不再见了。”

    荀彧在边上给刘意科普,“西北边郡多牧马。武帝时马匹多达三十万,更有果下马。”

    果下马是难得的马种,身形矮小,骑着它能从果树下经过,因此得名。

    冀州靠近北方一带,自然也有马场设置,不过说的再漂亮,它们也随战乱毁去了大半。

    邺城官员都知晓,刘意有讨伐幽州之意,她花大力气改良新的种田法,更是动了军营,种种迹象都是为了来年的大战。马匹这种特殊物资,不说增多,保持原数总要的吧。

    结果刘意现在要拿猪和马抢位置。

    瞧着掌畜令的神色,刘意多少有些好笑,“既然担忧马匹被抢了位置,我又要见猪,为何不让百姓去养”

    掌畜令略有吃惊,很快回道,“可放逐野外,必然会”

    “那就圈养起来。”刘意还纳闷为啥这年头的猪是自由奔放呢,敢情是没被关起来。

    她见掌畜令还要说,直接把后话说满了,“要是容易生病,就想法子预防,此事交于你,寻些人来慢慢摸索,上回记录小麦的官员还在否”

    刚种完田又去养猪,这倒真是与民同乐了。荀彧还没开口,刘意便笑道,“教好了皆授于民,养好了过年杀猪吃。”

    她知道的,她顿顿有肉,而有的平民过年都吃不到一顿肉。

    掌畜令此时放松不少,带了些无奈的语气,“长公主有所不知,猪肉膻味重,莫说我等,一般百姓也不吃此物。”

    刘意点头,“我知,因为不曾阉过。是人手不足的原因吗”

    掌畜令说是又不是,“确实如此,骟匠多是骟马,或骟牛。”

    他还想劝刘意几句,让她放弃这个想法。毕竟实施起来太麻烦了,刘意只有一句,“让他们练,练好了下乡,替百姓骟猪。”

    “诚然养猪暂时于军事上无用,在农事上也不见好,可它能使百姓饱腹,多花些功夫也无所谓。”

    猪肉多好,阉了以后长得又快又胖,想到红烧肉她都要流口水了。

    刘意还在想猪肉的一百零八种做法,那头掌畜令突然痛哭流涕起来,“冀州能有长公主,是我等的福气啊。”

    刘意没懂这位哭什么,她转头想问荀彧原因,荀彧坐那笑。

    一个哭一个笑的,不知道这群人脑袋瓜在想什么,刘意执了笔,把自己对于猪肉的种种看法全部写下来,转手交于掌畜令。

    “我居高位,有时不知民生,其中种种若有不足之处,还请掌畜令一一点出。”

    她记忆里的猪是大白猪,而这里的猪是黑的。

    刘意写下得养猪法子很多是浮于表面,亦或者是前者已经有的经验。比如上头的挑选种猪,这与培育战马一样的道理,掌畜令早就烂熟于心。但身为冀州最高执政官,刘意能写出这份资料,足以说明她对此事的重视。

    掌畜令泣道,“长公主居高位而怜民,纵有不足之处又何妨。”

    这话刘意不爱听,“养猪是交于民的,你我有错,如简上洇墨,以刀刮去便可。但于民,则是在玉石上雕刻,一刀出错,整件毁矣。”

    说到这刘意缓和了语气,“此事慢慢来不急,先在邺城试验,待完善后再尽数交于民。”

    不过这样一来,士兵又要有一段时间吃不着肉了,说起来有什么牲畜长得快还产量大呢

    刘意的目光在荀彧和掌畜令之间徘徊,她先是问,“文若上次所说的农家,可有善懂家禽者”

    荀彧找来的农家士人,其实属于懂一部分农事的儒生。就像崔林,自己种田附带自学,最后成才。他们可能懂春种秋收,可要他们理解母猪产后护理的好处,这就有点难度了。

    但荀彧明白,他要是说没有,刘意很有可能会自己去摸索操作。

    “有一二者知。”

    是哪两个要回归田园生活的士人,荀彧暂时没说。

    刘意也没多想,她只是在纸上大致勾勒了个想法,和掌畜令聊起来,“我记得,牛粪可以取暖”

    这倒是让掌畜令刮目相看,要知道刘意早年大多在宫内,和北方搭不上边,能知道说明刘意确实关注民生,就是距离远了些。“有胡人会用此法取暖。”

    “那便试试。”说到这里刘意有些激动,“以牛粪孵化家禽,或者煤炭也行。”

    如果能人工孵化家禽,生产力直接往上翻一层。吃饱喝足的士兵那便是真正的虎狼之师。

    说到这里屋内两人有些安静,掌畜令见荀彧没说话,只得干巴巴接话,“长公主,家禽一般都是生子者抱孵。”

    现在说什么卵生胎生毫无意义,刘意摆出她该有的公主架子,蛮横无理,“那些抱窝的鸟不就是靠肚子孵化的吗,既然它们行,凭什么我就不行。还是你掌畜令在取笑我异想天开。”

    官大一级压死人,掌畜令也不敢反驳。横竖就几枚蛋,糟蹋就糟蹋了,他唯唯诺诺应下,临走时对上荀彧的眼神,仿佛看到了荀别驾的无奈。

    哎,长公主什么都好,就是有时候过于天真。

    废了一天功夫,刘意安置好了养猪小组和养鸭小组,并撂下话来,她会经常过来查看情况。

    好不容易忙完,踏上回去的路时,刘意是叹气连连,侍女见了问,“长公主有何忧”

    刘意抽了份竹简在车上临时抱佛脚,“我并无忧,而是该喜。毕竟孔明先生愿意教导我”

    刘意说不下去了,她甚至考虑要不要把荀彧丢过去养猪。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荀彧读书很快乐,她也该乐呵呵吗

    大约知晓刘意政务繁忙,今日胡昭没给刘意讲经,而是挑了班固写的地理志给刘意放松,“上郡,秦置,高帝元年更为翟国”

    这种干巴巴念文言文没有丝毫乐趣,刘意半死不活听着。

    “有盐官。定阳,高奴,有洧水,可燃。莽曰利平。”

    说到这刘意纳闷了,“先生,何为洧水”

    上郡这有盐湖,因此有盐官也不奇怪。可洧水这东西她怎么没听过。

    胡昭停下来思考了会,“是脂水,又称石漆,颜色漆黑,遇火可燃,胡人用此照明。”

    胡昭还没说完,刘意忽然站起来,一转刚才散漫的态度,“去请麹将军来。”

    她找到了攻打公孙瓒的方法。

    用石油。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