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第九十五章

    初平二年十一月, 糜荏清点今年朝廷财务。

    先前糜荏出兵,荀彧在朝中推广表格,这会送到糜荏手中的就都是这样的账簿。简单清晰,一目了然。

    糖、茶、酒等货品是专门供给士族的, 卖的不算多, 不过利润极高;占财务大头的还是盐, 大半年都抵得上往常三年税收。

    这还是怕百姓被半价盐冲昏头脑, 一次性抢购太多,又为了防止盐贩倒买倒卖,因而要求买主登记姓名、限购之后的结果。

    大半年下来,百姓基本相信朝廷会一直售卖这样的盐, 放宽心不会抢购。

    糜荏便撤销限购令,恢复正常买卖。

    今年粮食产粮不佳,但这部分从士族手中收回的钱财着实可观, 可以做不少事。

    他先给丁原、卢植各自拨了一点款项,令两人在州中增开学院, 培养人才。至于学校的模式, 主要参照徐州儒经书院。

    前期由朝廷扶持建造,征聘各科目老师。等到设备齐全之后, 再收学生与束脩, 慢慢行成自营的良性循环。

    其次,因为军库不足, 糜荏下令削减宫中用度。将每月用于天子开销的三千万钱,减至两千万。其余一千万,尽数充入军库。

    花费在天子身上的钱财, 向来随皇宫人数而定。先帝时后宫充盈, 他又荒唐耽于享乐, 每月至少花费五千钱,多时高达八千万。

    于是偌大国库,不堪负重。

    当今天子刘协只是个七岁孩童,出生时生母逝世,董卓入宫后抚养他的董太后重病而亡,没有什么亲人。他父亲的后宫早被董卓祸害,后来糜荏入长安,遣散她们时每人给了一笔钱。

    有官吏反对,认为这是祖制,不应一下子削减这么多。

    糜荏便反问道“诸位可还记得,今年军饷发的是什么。”

    百官面面相觑。

    杨彪道“是盐,棉花。”

    “不错,是盐与棉花。”糜荏淡道。“盐是我拿出方子令朝廷制作,棉花是我令麾下种植。”

    “仗是我带人打的,军队的军饷亦是我所发。”他冷冷道,“那么,朝廷在其中又有什么作用”

    “这个朝廷姓的是糜吗”

    此话如雷贯耳,震得百官羞愧掩面,讷讷不言。

    成功颁布这两项政策之后,糜荏又以五年前张机张仲景在洛阳时,以“曾用五石散治愈三千伤寒疫病患者”为由,尊其为“医圣”,封为涅阳侯,食邑七百。

    收到诏书的张仲景整个人都懵了。

    他年轻医术高,这几年就被时常随军作为军医。几年下来,不但医治好数以万计的伤员,更带出好些名军医,如今就在军中领医官一职。

    想不到现在居然会被糜荏尊为“医圣”,封为侯爵

    他又惊又喜,既感激于糜荏的照拂,又觉得自己根本不配这一头衔应当给自己老师才是

    便亲自拜访糜荏,请求收回成令。

    糜荏笑了“仲景先生可还记得你我第一次相见时,我对你的承诺”

    张仲景当然记得。

    糜荏说他会令医术发扬光大,会为天下有德行的医师正名这些年来,也确实在做这些事

    “医圣之称,我认为仲景先生当得;百官没有反驳,亦同意这一观点。仲景何必妄自菲薄呢”糜荏微笑道,“毕竟杀三千人轻而易举,救三千人却是难若登天。”

    其实朝臣是有反对的,认为即便拯救三千伤寒疫者,张仲景的奖励也实在太过了。不过封爵并不在“九品中正制”中,糜荏直接无视他们的反对。

    张仲景信以为真,激动地半晌说不出话来。

    糜荏道“更何况这只是开始。”

    “给先生封爵,不过是吸引天下有才医师的手段,告诉他们学好医亦能光宗耀祖。”

    他直言道“这只是第一步,往后我还会有更多的动作。”

    这个世界上还有不少出名的医者,譬如华佗。华佗早年婉拒了他的请求,如今云游四方行医。听到这个消息,或许会回来找他。

    除此之外,他还打算请张仲景著书印刷成册,请张仲景远在家乡的老师培养更多的医生

    张仲景闻言热泪盈眶,顿首再拜。

    这年腊月的时候,长安之中雪下的很大。

    每逢下雪时,糜莜便在朐县支起摊子施粥与娇耳,赠与路人驱寒。

    今年也不例外。

    在征得糜荏的同意后,她便安排人在长安城的四个城门处支起了摊子。除了粥与娇耳,还额外用羊骨熬汤,以便进出城、抑或穷苦百姓,能在天寒地冻的冬天获取一些温暖。

    见自家小妹有赵云陪着,又有周管家跟着帮忙,糜荏便放心让她去做此事。

    正是休沐。

    送走糜莜之后,荀彧裹着披风烤着炭火坐在房中看书,心思却飘得遥远。

    糜荏看出来了,询问道“在想什么”

    荀彧这才回神,叹道“子苏,我在想安定平静的地方,或许有像阿莜这般心思纯善的人赈灾施粥,拯救本会冻死在路边的穷苦百姓;但是战乱频繁之地,还会有这样的人吗”

    这个答案,其实他心知肚明。

    战乱之地,就连士族都自顾不暇,哪里还会有人去管如同草芥般卑贱的百姓呢

    这并不是杞人忧天。

    五年前,他随荀爽回到家乡颍川,劝说当地士族迁族。结果多数人抱着与郭图一样的想法,认为颍川为四战之地,朝廷不会放弃,便不愿意迁搬。

    结果黄巾军残党起事,袁术霍乱,匈奴又乘机烧杀劫掠,整个颍川沦为人间炼狱。不说普通百姓的凄惨,就连士族都伤亡无数,被迫迁离故土。

    荀彧感慨不已。

    事情发生后,随荀氏一同迁族的士族唏嘘万分。不少人登门道谢,感激荀氏令他们免于灭族之灾。

    阳翟辛氏的辛毗、杜氏的杜袭等人前来投奔他,请求他出兵颍川平定战乱。但当时糜荏已领兵攻打匈奴,荀彧无能为力,只得安抚、并将几人推荐给糜荏,如今都在朝中为官。

    糜荏捏捏他的手指,然后询问他“不说这些,文若可有安排扬州刺史、益州牧的好法子”

    这是糜荏近来烦恼的事。

    他本想再等一等,却于前几日收到益州刺史郤俭贪污受贿、大肆敛财的消息。

    太常刘焉借此进言道“糜丞相,如今天下纷乱,各州刺史、太守趁势行贿买官,盘剥百姓,使得战乱又起。臣觉得,应当挑选清正廉明的官吏来担任各州、郡的长官,以此安定天下。”1

    语罢,更自请为交州牧。

    糜荏看得出,刘焉一则是为想做出贡献,二则是要躲避中原战乱。

    便应允此事。

    他不应不行,如今汉室微末,朝廷在推举州牧、刺史官吏时,会不自觉偏心汉室子弟。

    但糜荏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哪怕是不为自己考虑他身后有糜竺等人,以及跟随他的荀彧等人,他都不可能再退回朝臣之位,去尝那“飞鸟尽良弓藏”的凄惨境遇。

    势必要夺取刘氏江山,建立一个属于他们的新天下。

    交州暂且可以给出去,是因为它最为偏远,即便将来刘焉起兵也逼迫不到中原。但是益州、扬州,不行。

    可若是不让他们沾手,又能选择谁呢

    荀彧思索道“或许可以令蔡邕为扬州刺史,以皇甫嵩为益州牧。”

    正是一语一惊醒梦中。

    原先的益州刺史郤俭贪污受贿,势必要罢免。除此之外,益州十四郡天堑惊险,易守难攻。必须要派遣安分守己之人,以免将来据守而攻,成为糜荏的心腹大患。

    由此,新的州牧不仅要是德高望重之人,还需要有领兵打仗的能力。

    条件一一摆明,皇甫嵩自然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作为朝臣,皇甫嵩没有二心。他履历亦足够显眼,够得上一州长官之位。

    蔡邕稍微差些,但他早年为躲避党锢祸患,隐居江南二十余年。这么多年下来,哪怕他再沉默,他的才学、品德也已被当地士族知晓,获得对方的尊重。

    将他派往扬州,正好能与当地士族联合,开经立学、劝诫百姓农桑。

    糜荏豁然开朗。

    于是翌日回朝,糜荏下令皇甫嵩为益州牧,蔡邕为扬州刺史,待来年正月雪退后到任。

    又令荀攸、黄忠为从事,辅佐皇甫嵩;令钟繇、徐荣为从事,辅佐蔡邕。

    正如荀彧计算,百官对此勉强赞同。

    这也是很正常的事,皇甫嵩、蔡邕如今年迈,两人都已五十余岁,一人前往各自的州郡说不准会出什么问题。令而立之年的荀攸、钟繇督兵辅佐,很合适。

    荀攸、钟繇两人却很快反应过来,敏锐地发觉到其中的政治意义。

    皇甫嵩、蔡邕年纪大了,在州中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令他们同行,是为加深两人在当地士族权贵之中的声望。

    益州奸险,需要计谋夺取;扬州平静,与士族交好即可。

    毕竟钟繇与蔡邕一样文采斐然,除通经史、善于辞赋,又精书法,这就是与蔡邕交好的扬州当地士族,联络的最佳方式。

    这样的夺权,换一个人心中可能会不悦,会忌惮,但皇甫嵩与蔡邕,决计不会。

    与好友卢植完全一样,皇甫嵩不喜争权夺势,多数时间极为沉默。先前他放过糜荏在家乡的亲人,被何进迁怒罢免;后来受董卓征召,又触怒董卓,差点死于狱中。

    还是糜荏入长安杀了董卓,释放的皇甫嵩。

    救命之恩无以为报,他不会为难荀攸与黄忠。反而会因为这两人是他麾下智囊与猛将,重用他们。

    至于蔡邕,就在不久之前糜荏刚从匈奴手中救回蔡文姬,送到安静的地方避难。蔡邕非但不会警惕于作为糜荏心腹的他,反而会对他信任有加。

    是以两人很明白,这是他们的主公在为他们铺路,给他们一个信号

    先各自前往州郡,隐忍谋夺。待几年后彻底收服这些州郡,而你们的上司老去,你们便是新的刺史州牧

    钟繇、荀攸心中激荡万分。

    他们这些谋士,为何要投身于主公帐下除了实现心中的理想,岂非也是为名声、为权势而奔波主公既然看得起他们,要他去收服扬州与益州,他们自是当仁不让

    见两人斗志昂扬,糜荏笑着拍拍钟繇的肩膀“保重,元常,我等你成功。”

    钟繇动容大拜。

    荀攸稍好一些,他惯来是谋士中最镇定之人。

    糜荏将人扶起,又对荀攸道,“此行奸险,万事小心,公达。”

    作为荀氏族人,他知道糜荏与荀彧的关系,猜得到糜荏是把他当做自家人,才令他去驻守益州,正了脸色肃然道“攸必不负主公所托。”

    “安危为重。”糜荏叹息。“无论如何,我与荀氏都会是你的退路。”

    依依不舍送走荀攸、钟繇、黄忠三人,糜荏数着麾下门客,不由感叹这几年薅的白菜,还是不够多啊

    即便麾下谋士族人中多有不凡,好几人跟着入朝为官。但对于整个朝廷的官吏而言,不过杯水车薪。

    糜荏私下里把玩着荀彧的手指“如今正是用人之际,我们可用之人却着实太少了”

    荀彧轻轻笑了下“此事我先前已有考虑。”

    糜荏看着他“哦”

    荀彧道“十月初时奉孝回朐县成亲,我已交待过他,要他请水镜先生帮忙推荐人才,想来年后又能到一些。”

    糜荏听得这话,将荀彧拉过来抱进怀里“我的文若不愧是王佐之才,只消一句话,便彻底解决我的烦恼”

    荀彧笑道“子苏不过是烦心之事过多,一时半会没想起来而已。”

    “这话说的听着真甜,”糜荏亲亲他,“让我看看,它的主人是不是一样甜。”

    很快便至新年。

    为了源源不断地从士族身上薅羊毛,今年朝廷年货又上架两款货品款式精美的青花瓷器、酸甜美味的山楂蜜饯。

    这个时代是有瓷器的,但是大规模使用的还是陶器,何况这上了釉色的青花瓷甫一上市便吸引百官目光,很快被一抢而空。

    一碟青瓷,半盏白酒,配几颗酸甜蜜饯,人生多么舒爽又惬意啊

    长安城中新年愉快,徐州朐县也不差。

    告假回乡的郭嘉这会已成过亲,与妻子你侬我侬地渡过新婚燕尔,只等年后便能带着妻子回到长安,带给好友赵云、糜莜,以及张辽一看。

    他这会正在处理荀彧交代的任务。

    先从书院筛选人才,年轻的暂且放着,长成的带回去。

    他看中的有两人崔琰与郗虑。

    除了这两人,他与远在九江郡的周瑜通了信,一起看中了一个人。

    鲁肃。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