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清志, 医师,淮阴未长县人,其祖为朝廷御医之列, 及父, 辞官乃归, 隐于乡野,不以祖辈为傲,苦研医术,术成著书 ”
“纪墨, 纪清志之子, 独此一子, 钟爱非常,其母早丧, 幼时便带于身边, 耳濡目染, 教授医术之道 四岁知悉千种药材特性,五岁炮制药材, 六岁学望诊, 七岁会切脉,八岁已随父踏遍南域诸城, 广研医理 十五岁,已有纪氏医谱初稿随行 一生未婚, 无子,养子有四, 分别为纪言, 纪念, 纪君, 纪安,传其医术,以广纪家门庭 ”
“其人行医数十载,后遇河阳王,医治其疾,得其嘉赏 是时,医术门庭,敝帚自珍,难以广传,纪氏有意兴医,传业天下,愿普世之人,未有因病而死者 更著养气功,可延天寿,立足于纪氏医谱脉经篇,通习经脉者,皆可习之,气感一生,诛邪难侵 ”
“其上,原有一师兄齐鹏,天锡魏县槐村人士,七岁因瘟疫逃亡,十三岁始入师门,少时于纪氏医馆安身,后 后再无所闻,未知下落如何,偶尔记起,叹息而已。”
“医者难医者,在心,在情,在意之所变,瞬间流转,难以定矣。”
“老梦将死,见后世之展厅列陈,知此书可传世三千余年,梦醒而笑,知寿终当在此日,遂做别篇,夹于书中,望后世有人观之,莫忘先辈 纪墨绝笔。”
这样一篇文字被翻译成现代语言,广而告之,不少人还在网络上热议其中种种,有人开始拿出家谱翻阅,表示自家就是那纪君所传,如何如何,更有人被最后一段文字所惊,庄周梦蝶之事,真耶,幻耶
若幻,又怎么如此精准算计,知道遗此一册呢
这篇文字,据说是夹在书册的夹层之中,寻常翻阅,几不可得,哪怕是现代的水平,能够从中取出来的文字也多有残损,即便如此,文字中的内容,也让很多人哗然。
“擦,这不是课本错了吗我还记得自己答过一题,问对医术传世贡献最大的人是谁,答案是河阳王。现在看来,应该是纪氏啊”
“河阳王也没错啊,若不是河阳王支持宣传,哪里能够传世,凭着一个普通大夫吗”
“什么普通大夫,分明是御医传承”
“就算是御医传承,也都是辞官之后了,能有多少名声,不是河阳王,怎能 ”
“可是,之前不还说是河阳王精研医术,方才有了那纪氏医谱吗以前我就奇怪,为什么叫纪氏,这不是说是姓纪的人的医谱吗果然,就是纪氏的。”
“就是,就是,还有人说什么河阳王是异姓王,真是歪理邪说”
数千年历史,能够名列其上的人名实在是少之又少,皇帝一脉,也并非所有人都能名列其上,更不要说一个相对偏远的宗室河阳王了,没有史官为之传记,青史上,也不过是一笔“河阳王献书”,便可略去此人了。
对政治变局没有什么贡献,不涉及历史大事件,最后能够留名的实在是少之又少,河阳王哪怕有医书一事,也只在野史之中又多了几笔而已。
“咳咳,你们都不好奇那养气功是怎样的吗”
“气功嘛,说不定又是那种欺世盗名的东西,脉经篇都没有了,咱们谁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啊”
“古人见识愚昧,说不得是夸张说法,咱们都知道运动能够促进新陈代谢,让身体更健康,说不定那纪墨就是哄着河阳王运动,这才让河阳王成了著名的长寿老人。”
“我看也是,哪里可能延寿呢”
“河阳王那样尊贵,医疗资源充足,说不定平时保养好,这才 ”
不知道多少人为了这篇文字之中提到的东西议论不休,网络上更是热闹,一个接着一个,不知道多少猜测出来,更有人对纪墨那夸张至极的自述而笑喷。
“古人还真会吹啊,四岁就知道药材药性了”
“还别说,我记得早年间也有小说是这样写的,哈哈,玛丽苏汤姆苏啥的,鼻祖啊”
“可不,鼻祖就在这里啊快来拜见”
“不至于吧,就算是有夸张美化,也不至于如此吧”
“弱弱地说一句,你们不觉得可能是真的吗”
“怎么可能,你还记得自己四岁的时候吗说不定还在玩泥巴 ”
“御医世家嘛,说不定真的可能呢”
本来对这册医书并没有多少关注的人,也因为这越来越热的话题而关注起来,他们更不相信的是这篇文字之中所言的成就,竟然那么早就有了解剖吗
相比于网上的热闹,还有那些外行人的喧嚣,一些内行人则都是沉默。
“这上面说的很有可能是真的。”
有些事情,可能当事人不说也就罢了,但他做了,那么从其他的方面就会找到一二印证,别的不说,纪氏弟子传承下来的医书就能说明一二了。
他们那一代,可能只是跟着纪墨的工具人,默默地做着一些事情,在纪墨名下,宛若阴影一般无人在意,可等到后来,有人成为御医了,开始传承这份医术,从中受益,追念祖宗的时候,就会做出记述。
这些记述在没有具体联系谁的时候,可能就是一个单薄的人名,“师从某某”的简单句子,可等到有了实际的文章出来,便能发现,这个某某说不定就是纪墨。
这般例子着实是不少,包括外界所不知道的河阳王的墓葬发掘,其中的陪葬物都能证明一二。
更不要说万医楼最开始赖以成名的依仗就是纪氏医谱,可以说纪氏是抹不掉的一笔。
只不过,比起默默如纪氏这等没有详细来龙去脉的医师,河阳王推广医术的功绩也是不能抹去的,将功绩归于他的名下,也没什么问题。
便是这篇文字之中也说了,若不是有河阳王的支持,根本不可能做到。
“大手笔啊,就算是在当时,这样用死囚的性命来验证药方,也是非常需要魄力的一件事啊若不是河阳王开明,恐怕也不会有纪氏医谱了,或者说不会有那样完备的纪氏医谱。”
残留的一册书并不意味着纪氏医谱失传,事实上,它的传承一直未曾断绝,无论是纪墨的那几个弟子,还是后来从事医疗的大夫们,都脱不开这本书的影响。
以前也曾有人提过,自家祖上是从纪氏医谱开始学医的,更有人罗列过当时的考题,如同现在厌考的学生一样于随笔上骂“纪氏可恶,非出此繁杂抬高门槛”让其不得医考而入。
可以说,当时很多在现在看来先进的东西,若是细寻根源,竟是都出自纪氏医谱,这就很离谱了。
“这不符合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一个专家提出自己的意见,他的眉头已经皱得死紧,这件事,真的很难让他理解。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应该是曲折向前的,可能会因一时的波折原地踏步,或者后退一二,但总的来说,总还是向前的。
被现代所抛弃在历史之中的技艺,未必是不好的,只是它可能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拖了发展的后腿。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雕漆,一件雕漆作品,需要铺设五百多层,花鸟鱼虫,飞龙彩凤,山水自然,成品看起来的确足够精美,所需要的工时也格外动人。
那等技艺,据说要一层干了才能弄下一层,五百多层,意味着多长的时间
而这样长时间所换来的价值,不是说卖不上高价,而是真正的高价很难落到手艺人的手里,得不偿失,总还有更赚钱的活计等着,穷则思变,最后就渐渐被废弃了。
现在想来,遗憾,但也不是不能理解的。
便好似让现代人坐下来绣花,所绣出来的东西,若硬要说比机器绣得灵性,那就实在是强行挽尊了。
不知道多少人经年苦练的手艺还比不上机器走的一趟线,最关键的是,机器忙而不乱,速度还快,比那等手艺不精,连返工都麻烦的人工来说,总是好了很多。
总的来说,发展总应该是阶梯向上的,可纪氏医谱呢出道即巅峰。
后续的确有人完善相关的东西,却也是在纪氏医谱的基础之上,真正论起来,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是在对方提出的范围之内研深,说是从未超越,也不为过。
这怎么可能
“这要是放出去,恐怕大家又会说这纪墨是穿越的了。”
一个专家状似轻松地玩笑着,今人观古,总能从古代找到一二智慧的光点,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大的那些就好像是过于超前,超前到像是现代人能够做出的事情。
便是小的那些,仿佛也是暗藏神秘,其中自有不可说之隐,等待后人深度挖掘。
文章被妥帖存放,跟书册放在一起,共同落户在一个展柜之中,这一次,展柜内的书册也可自动翻阅,以一种匀速的频率,让人看到那些文字记载,前面的小标签上也多了一个编码,扫了之后便能知道其中的具体翻译,方便有心之人阅读理解,知道史有明珠,未曾遗也。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