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第 573 章

    “为僧, 为佛理,为传经于人,经文之意, 人皆可释 ”

    “每日修行, 不在经文多寡, 念经千遍, 心中可有一言谨记”

    “佛理存世间, 经文释其义, 有不懂之处, 当多读经文,其中道理,或可参详 ”

    真正论起来, 纪墨有太多不符合这个时代的所谓离经叛道的思想, 他并不以自己的思想来禁锢同济, 只让他从经文之中学习,善行,恶行, 度人, 度己 万卷经书早有言, 只看世人能够开悟。

    和尚这个职业,也不过是更容易接触这些道理。

    佛家所谓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不是真的让屠夫都去当佛祖,而是讲述其中开悟的道理,一旦有所悟, 便是身处红尘之中, 亦可为佛。

    和尚在这一点上并没有足够的优先级, 如果自己不努力,终究还是要沦为凡人之选,无甚特殊。

    而以古代的环境来说,能够当和尚,还是很幸福的,清规戒律有什么可怕的,能够吃饱饭,心安乐,是多少人想求而求不来的。

    看看那些烧香拜佛的施主,他们是真的指望着佛祖能够解决眼下的困境吗多半还是求一个心安,再者,就是求一个机会了。

    佛家广开方便之门,在一些寺庙,不仅是商队聚会联络买卖的好场所,连和尚都做中人之事,帮忙牵线搭桥完成交易。

    更有寺庙几乎要成为后宅女眷的交际场所之一,来往的施主说是暂居禅房,但彼此往来联络,也是便宜至极。

    作为场所的和尚们,自然也能得到一些好处费之类的赏钱。

    想着这些,纪墨在教同济的时候不得不多说两句,“戒浮躁,世事繁华,过眼云烟,勿要被此所动,当恒心于 ”

    同济闻言点头,多有恭敬之意,被纪墨收为弟子,实际的好处就是摆脱了那一帮室友,每日轻松了很多,不再有那么多繁杂之事,守着藏经阁,天天默背经文即可。

    如往常一样,这一日同济受教离去之后,纪墨闷闷地咳嗽了两声,他的身体也不是太好了,这样的话

    第一阶段学习结束,是否接受考试

    “是。”

    第一阶段理论考试,时间三十分钟请简述传经的意义。

    “传经啊 ”

    平铺在面前的试卷,莹莹若有层微光,此光恍似能够照彻人心,让所有知识在刹那间涌动,无数的细细的丝线牵扯在知识云海之中,每一根丝线都带着微光,最终汇聚在一起,形成那如同卵子的大日,煌煌而耀。

    “我传经文于世人,承上启下释佛义。”

    传经的意义,第一条,就是传了一种思想,一种道理。

    暂且不必深究这种思想的对与错,这种道理的正确与否,传承下来才有探讨的可能,才有后续研究的可能,否则,不过是历史长河之中的昙花一现,萤火之光难与日月争辉,甚至完全淹没在月影之中,不复再见。

    有没有意义,传了才知道,这,就是传经的意义。

    第二条,就是传了一段故事一段历史,这种应该算是附加值了,所有的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有叶必有枝,有枝必有干,有干必有根,有根必有源,有源则有万物之始,始终之变。

    经文本身所记载的东西是一方面,经文存在就代表的东西是另一方面,两者的意义有的时候是不可分割的。

    第三条,就是自身了。

    传经人的一生该是怎样的呢

    皓首穷经,埋没在故纸堆中,执着地守着,等着每一个打开这些经书的人吗可以有,同样,也该是修行。

    生活之中,衣食住行都是修行,同样,所做出的选择,坚持的操守,同样是修行。

    “能够修出什么样的结果,我恐怕也不知道,但对自身的好处,总是有的,未必那么清晰,但,终究不是让自己成为自己都厌恶的样子。”

    笔下的字,一个个跃然纸上,因那纸上的荧荧之光,每一个文字也多了几分微芒,像是多了些思想渗透进去的晶莹璀璨,又像是那本身就代表着精神力延伸过去的灿烂。

    生命有多坚定,思想有多耀眼,那光芒就会有多恒定。

    纪墨没有在意这些,他按照自己的所思所想去答,问题早有预测,这个闭卷考试便也好像是开卷考试一样,更不用说此前还有近乎同类的护道人,相关的问题也是意义,护道非传经,传经却可护道。

    有些东西,其中的本质未必完全相同,却总有一种同质暗蕴其中,成为普世的“标准答案”。

    如此笔耕不辍,三十分钟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看到试卷写满,心中也多出了一种满足感,纪墨轻轻呼出一口气,也没准备修改,直接交卷了。

    请选择考试作品。

    “又到了这个选择了啊”

    纪墨看着面前那万千光点,随意点了一个光点,那光点跃然眼前,放大,竟是一本经书模样,心中一动,即可翻阅。

    随意再点几个,都是如此。

    “果然,还是经书。”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传经人,只看名字就知道重点在“经”上头,也就是经书的传承必然是根本,如此,考试作品就只有经书可选了。

    这些经书,细细看去,都是纪墨完整默写全本的,在这方面,倒是不必多有疑虑,经书写完一本也是一种修行,中间哪怕因为某些事情短暂停止,也不会有别人来代笔,而是等到有空了再继续完成。

    而最好的默写经书的方法就是尽可能不要间隔时间太长,吃个饭喝个水睡个觉什么的,都可以,但若是因此直接间隔几天那就有些过分了,默写经书的那种“意”就会因此断掉,连接不上,失了修行的本意。

    这样的小要求,纪墨一向是严于律己的,所以,他的这些经书之中不会有半本的存在

    呃,不对,还是有一本的。

    纪墨想着,点开了一个距离大群光点比较遥远的、在边角的一个光点,光点打开,是一本无名经书,前半部分都是空白页,后半部分,才是文字。

    目光定在这本经书上,经书并非无名,这是广济所写的最后一本经书,他当时气力不支,书写起来颇为费力,每一个字,好似都要颤巍巍半天,才能写出不那么摇晃的字体来,哪怕这一本经书并不算厚,他却写了很久,也只写了半本,后面再也写不上了。

    是纪墨代为写完的。

    也只有这种情况,才能让人代写,认为不损其意,师父之意,弟子之意,仿佛借着这本经书连续在了一起,有一种传承之意。

    想到这里,习惯性地,经文已经在心中,默念至断续之处,看着自己所写的文字,继续念完了这本经书。

    书页翻到最后,有些惆怅,纪墨挥挥手,任由这个光点离开面前,回到原来的边缘位置上,那个位置,若有地图,应该就是广济圆寂的那个寺庙了,当时的这本经书就留在了那里。

    “不可选。”

    虽这本经书很有意义,对纪墨而言有些意义,但,并不适合作为选择。

    传经人,怎能不传多而传少呢

    目光汇聚在那一大堆几乎重叠的光点上,这些,就是纪墨在法华寺所默写出来的所有经文了。

    “不看不知道,原来我竟然默写了这么多经书吗”

    有些事情,天天做,日日做,都没觉得有什么特别,但现在看来,竟然也是个很宏伟的工程量了。

    若是一开始就告诉自己要默写这么多经文,恐怕天天叫苦,并不会觉得自己能够完成吧。

    “阿弥陀佛。”

    道了一声佛号,纪墨随意点中其中一个光点,看似随意,却也选了佛经之中的大部头,一部千册,便是有一二折损,剩下的,稍稍坚持,总还能够看到未来的景象。

    有的时候,纪墨还有些羡慕这些作品,人活百年少见,物存百年,却是可以期待的,更不用说有些能留存到千年之后的作品,当真是见识了主人家不曾见过的历史沧桑,当得起老古董的地位了。

    请选择时间,五十年,一百年,两百年,五百年

    “五十年。”

    经书藏在法华寺中,五十年,法华寺应该不会有什么变化,应该还都跟过去一样。

    身体如蝉蜕,灵魂脱壳出,袅袅升于青天之上,俯视下方大地,法华寺的金顶格外灿烂,正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似照耀一方天地,庇护一处田园。

    红墙金瓦,独成一景。

    些许光头和尚,仿佛在望,能够看到他们来往碌碌,各有事情,乍一看去,并无一人清闲。

    钟声再次响彻,像是向世人宣告一件重大的事情正在发生,又像是在向这人世告别。

    滚滚红尘不可恋,独去西天问真经。

    升也,升也,莫回,莫缓。

    前路漫漫,修行无归,可有金光铺地,令吾不履凡尘

    来是人间客,去是天上佛。

    一生来去无所求,度化,超脱。

    阿弥陀佛。

    一声佛号,若习惯,若自然,冥冥之中似在心底留念,纪墨若那放飞的风筝,被线牵扯着,再次落到下方,看着那僧舍院墙,恍若未变。

    一声声佛经,是谁在超度,又是在超度何人

    那燃起的烟中,是谁的尸骨已度

    不知不觉,纪墨也和了那梵呗之音,一同念起经文来。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