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 纪墨猜测,这况氏之音的凤凰引其实有三种可能。
一种可能是凤凰引其实不存在,就好像世人都说盘古开天, 又有几个真的看到盘古开天了, 这种传说一样的事迹,最是难辨真假, 容易以讹传讹。
又或者真的有此绝妙一乐,却并不能真的引来凤凰。
凤凰是何等神鸟, 哪里能够各个都见过,说不得就是羽毛绚丽的鸟成群飞来,飞翔之中,分辨不清, 乍看上去,或也有百鸟朝凤之景。
当然,众人不会是瞎子,鸟类的羽毛花色能够搞混,毕竟很多种鸟的雌雄不同, 活似两个种类一样, 但, 鸟类的大小,总也不至于看不清楚。
凤凰怎么也是要比百鸟大的。
那么,所谓的凤凰是否真的是凤凰, 或者干脆是神似凤凰的孔雀呢
又或者,孔雀这种鸟,在古代就是被称作凤凰的
这种猜测与故事真假有关, 与技艺的关系不大。
另一种可能就是的确有凤凰引, 也的确已经失传。
这就是肯定了故事的真, 从而判断这项最高技艺的下落,哪怕是失传,想来被系统认定为乐师之中第一人的况远也足以复原出来,所以才有纪墨拜他为师的任务要求,最后所学的最高难度的曲子,必然就是这凤凰引了。
还有一种可能,是那凤凰引从未失传,其实就在况远手中,只不过出于某种缘由,况远希望这凤凰引在世人眼中是失传的状态,或者有敝帚自珍之嫌,并不想这凤凰引现世。
这里面也有几种考量,当年能够引来凤凰的凤凰引,若是现在引不来凤凰,那还能称作凤凰引吗
便是能够再次引来凤凰,这种喧哗炫耀之事,非特殊时刻,做来真的对况家有什么好处吗
或者说对况远有什么好处吗
况远如今的境况就像是在隐居,纪墨成长至今,不曾再见况远之外的况家人,是有,还是没有
若是有,为何不来相见
古代聚族而居,同姓同族之人,通常都不会特意远离,一个家中若能几世同堂方才算是美名,这等情况下,一个人离群索居,实在是少有,除非真的况家只剩况远一人,或者就是有什么类似除族之类的事情,让他不得不远离家族。
再不然,就是有什么特殊的缘故被放逐,总之,不是那么正常。
这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纪墨不是来探究根由的,只在学习之余思考了一下,之后就没再理会过了,从一个孩子的印象来说,他自小接触的就是这样少有家人的情况,也就不会对从未见过的家人众多抱有什么希望幻想,所以,况远不说,纪墨也不好开口询问。
一个孩子,若从不知道什么是父母,是不会问身边人有没有父母的。
纪墨受限于一个孩子的身份,努力要扮演一张白纸,就只能记得况远在纸上所描绘的东西,超出描绘部分的,哪怕是常识,却也是他不应该知道的空白点才是。
何况,这些任务之外的“知识点”,知与不知,对纪墨如今影响很小。
他就好像是那被精心养育在花盆之中的花朵,花盆只有这么大,他的所知也就只有这么大,外面的园子什么的,从未见过,如何向往呢
况远从来不对他提外面的事,教他学琴,也教的“天地之音”“天人感应”,并不会说什么世情之烟火,俗世之繁杂。
纪墨弹奏之时,也会忘怀那些,不至于让琴音之中出现“杂音”。
忘怀是很容易的,他的经历本就特殊,并不是一定要在世俗之中打滚炼就红尘心才能奏乐,他的乐声,超脱之时,便如考试之时那袅袅冉冉,灵魂上升之意。
这种意境最难把握,偏偏于纪墨而言,还算“平常”。
“不想你学琴竟是快速。”
况远有些讶然,在教授纪墨笛子的时候是怎样的进度,虽然乐器不同,不可同类而论,但有那等“笨拙”打底,再看如今的速度,难免让人惊讶。
纪墨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笛子那是真的没有接触过,上面的音准什么的拿捏不好,但琴的话,早在制琴匠那一世,他就曾经接触过,对上面的每一根琴弦的了解恐怕还要更甚于况远,奏乐上差一些,却也不至于摸不清音准,简单的曲子,曾经学过的,如今也能轻松奏来。
令况远惊叹的速度,其实还是纪墨稍稍放缓了的结果。
“许是第一次便见爹爹弹琴,对琴更多喜爱吧。”
纪墨这样解释,努力使自己这点儿天赋自然而然,不至过于突兀。
他是“做贼心虚”,况远却没想那么多,半点儿不曾怀疑,微微点头,夸了他一句,又说“既如此,你多用心练习,不使琴音空置。”
“是。”
纪墨如今的学习更见规律,上午被况远查过学习进度,是否能够奏乐,奏乐奏到什么样的程度,下午况远基本上不再管他,他要或去乐器房熟悉那些“十八般”乐器,要或自己练习已经学过的乐器。
或许以后乐器上有偏重,现在他却需要把所有的乐器都学一遍,如此才能知道更喜欢哪个,更适合哪个。
对这一点,况远并非强制要求,只是说,“乐器如十指,未必一样齐,却要有,否则,乐师何以为乐师”
纪墨明知故问“单一样乐器,不可为乐师”
“只一指,同为手,可做事多寡”
况远反问,对他的明知故问有些不悦,似觉得有几分故意挑衅,那天专门给纪墨留了功课,让他练习到很晚。
这种练习,并非是不停地弹奏,琴要弹,却也要思考,要感悟,要调整自身达到某种与自然相协的频率上去。
断断续续的琴音,有的时候一个音错了,就要从头再来,不可从中断续。
纪墨开始是不知道的,一个音错了,不代表下一个音还要错,哪怕断断续续,总有错谬,先把曲子顺一遍,也是很有必要的。
他是这样理解的,可况远把他的理解给否了。
“乐非断音,曲当连续,怎可如此悖逆”
况远面色严肃,当他摆出这种严师面孔的时候,那他所说的就是完全不能违背的真理。
最要命的是,这种真理也被系统所认可,还增加了一个专业知识点。
这种“认可”就很要命了,这种看起来很小的事情,为什么会这样呢
纪墨有些不明白,错了一个音就暂且放过,继续下面的音,在他看来,就好像是做卷子一样,这一道题不会,难道就要就此卡住,不再做下面的题了吗
通篇全部做一遍,不会的放过,拿不准的暂且搁下,等到第二遍的时候,再专攻这些不会的,拿不准的,不就可以了吗
反复练习,总有一遍,是不会再有任何不会或者拿不准的,那时,不也是乐成了吗
纪墨几世为人,却少于在人情世故上打转儿,为人便很有些单纯天真,心中想什么,不去刻意掩饰的时候,几乎都能直白地呈现在脸上。
况远又是最善体察人心的一个,据他说,优秀的乐师,不仅是能够从别人吹奏的乐曲上听出别人的心音,判断出别人的品行,还能从别人的话语之中,感受到这个人的人品如何。
只不过,那种感受就要模糊一层,不似乐曲所传递的那样清楚。
见到纪墨脸上的困惑不解,况远并未生气,他的教学态度一向严肃,但却少有对纪墨发怒的时候,可能也是因为每一次道理讲过,纪墨都不会再犯,会欣然从其所教,算是一个好弟子的典范。
“音误则乐断,乐断如人死,岂可复生不可续也。”
况远说出了第一层意思,便是这种比喻,听起来像是在说一种态度。
可他紧跟着说了第二层意思,却真的是在说某种态度了。
“乐以诚,诚如做人,一步错则步步错,不能往返。错一个音,后面的音都对了又如何这乐还是错的。反而若常怀侥幸,心有不诚,觉得旁人未必能够听得一音之误,以此交付天地,大谬矣。”
不知是不是想到什么事,况远一时说得远了,倒像是真的见过那种类似滥竽充数的人一样,以错音之乐博得满堂彩,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大有你等门外汉,竟是听不出来我的错音,真个明珠暗投,太蠢
以此骄矜自身,所得又是什么呢蠢人不会永远蠢下去,而夹杂在蠢人之中的聪明人,听到这样的乐,也只一笑,再不听闻。
没有人听你的乐,你还是乐师吗
乐师的要求,可不是懂得一二乐器,能够弹奏一二曲目就可为乐师的,这里面,同样有对做人的要求,对这个行业的标准。
“莫要自误。不可错一音。”
况远最后这样要求纪墨。
纪墨若有明悟,点头表示以后不会再错,他想到了抄录佛经时候的事情,若要示之以诚,同样错一字便是前文尽弃,要重新抄录,涂改是不成的,因为这并非简单的抄录,同样也是修行。
诚于己心,诚于天地。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