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探儿承祖中榜

    时间一晃,到了李承祖要考试的日子。

    经过两个多月的突击训练,外加李姝整日监督,李承祖的字有了很大改观,用李穆川的话说,“能见人了。”

    得了二叔一句夸奖,李承祖喜不自胜。

    至于刑狱知识,李承祖苦学两个月,只了解些大概流程,实际运用还不甚明了,属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地。各类案例,他看过了也就看过了,一些案例记得案例情况,如何判决,但让他说说自己的看法,又说不出个所以然,只能讷讷道“侄儿觉得判得很合理。”

    张氏等人见他这样,心里担忧。

    李穆川安慰家里人“原就是去做衙役,又不做堂官,这个样子也够了。只一条,学个什么样就答个什么样,切莫自作聪明。”

    李承祖忙躬身答是。

    考试当天,李穆川亲自把他送到刑部。

    到了刑部,只见挤挤挨挨全是考生,放眼望去,大略有二三百人,十取一的概率,难度也不低。

    李穆川嘱咐李承祖,“好好做自己的题,莫要东张西望,更不能夹带纸条。考官让如何就如何,莫要顶撞。”

    李承祖到了这里,本就有些紧张,哪里还敢有小动作,忙点头应了“二叔放心,侄儿只老老实实考试,旁的一概不管。”

    李穆川点点头,让他进去了。

    因只是招录衙役,并无科举那般严格。虽不用搜身,但考场门口也有人逐一查看考生是否人证合一。所谓的人证合一,也就是看看大致的长相和报名时的文字描述是否一致。

    李承祖顺利通过检验,进入考场。

    因报考人多,刑部没有那么大的考场,故考试公分两批,李承祖幸运,考的是第一批,不用在外面再等两个时辰。

    招录衙役和招录书吏不在一起考,报考书吏的,都是些科举无望的读书人,报考衙役的,都是略认得几个字的年轻人,第一条件是身体要壮实,否则报名都报不上。

    自古读书费钞,贫寒人家的子弟少有识字的,这来这里的考生,皆是小门小户人家,最不济家里也是温饱不愁的,也有豪门贵族的偏远族人,想着通过这个先进入衙门,后面再想办法往上升。

    李穆川把侄子送到考场,自己又去衙门了。

    李承祖一个人在刑部,小心翼翼地答题。试卷发下来,他仔细看了看。题目都不是太难。有默写题,有普通公文撰写,难一些的是案例分析。默写题大多是千字文之类的启蒙书,公文撰写考的是实际运用能力,案例分析看的就是个人悟性了。

    默写题难不倒李承祖,他好歹也读过几年书,写时文他不会,背一些简单的他还是没问题。公文撰写考得教简单,书写一篇不同衙门之间案犯交接的的文书,李承祖照之前李穆川教他的,一板一眼的写。案例分析他就有些犯难了,这个案件他看过类似的,难道要照本宣科要不要加一些个人想法李承祖为难了半天,还是决定按照二叔给的案例上写去,他只是考衙役,又不是做官,不需要有太多个人想法。那些案例,想必考官们也是知道的,他老实听话,上官们至少不会讨厌他。

    磨磨蹭蹭了一个多时辰,李承祖答完了考卷。考场上的人已走了近大半,他检查两遍,索性也把试卷交了。

    出了考场,李承祖感觉浑身轻松。可算不用再整日苦学了,就是不知考的如何,他已经尽全力了,若能有个好结果,也对得起一家人的期盼。

    回去的路李承祖认得,况且他都成亲了,不需要人来接。他一路晃悠悠往回走,路上还给张氏等女眷买了些小零嘴。

    付钱的时候,李承祖又想,倘若自己能考中,以后有个正经差事,也不用再靠二叔养着。想到这里,他顿时心里又有了压力。

    李承祖一路纠结一路感叹,很快到了家里。

    张氏郑氏等人见他回来了,赶紧迎上来。

    郑氏第一个开口“大郎,考得如何”

    张氏还没等李承祖回答,立即对郑氏说道“老大媳妇,大郎才回来,让他歇歇。况且,考得如何还得看考官们判呢,大郎近些日子苦学,不管考得如何,他也尽力了,咱们一起等消息就是了。英娘,去给你男人打盆水,洗洗这一身的尘土。”

    是的,李姝在一边暗暗吐槽,京城的路,很多还是土路,一路走过来,再漂亮的裙子都会粘上尘土。

    郑氏听婆母这样说,也不好再问儿子考得如何。英娘忙去打热水。

    李姝笑眯眯跟李承祖打招呼“大哥,你考过试了,我这先生也做不成了。”

    众人都笑“做先生还上瘾的。”

    夜里,李穆川回来后,仔细问了李承祖考试的情况。

    看过侄儿的答案后,李穆川点点头,向父母禀道“这个样子也可以了,咱们静等消息吧。”

    至此,郑氏和英娘每日仍旧如往常一般,内心却异常煎熬,一个担心儿子考不上以后要怎么办一个担心丈夫考不上她回娘家了要如何跟父母说。自从李承祖开始备考,英娘就没有回过娘家,娘家人也眼巴巴等着好消息呢。

    李承业和赵世简见到李家众女眷强颜欢笑的样子,顿时心里压力倍增。他们考科举,耗时久,难度大,不知道家里人要如何焦虑。若考不上,岂不误人误己。二人更加发奋苦读,立誓明年至少要过了的县试。

    李穆川见两个孩子愈加用功,内心十分满意,但仍旧十分挑剔,吝于表扬。李承业是亲儿子,知道父亲一向是心里越满意嘴上越挑剔。赵世简却愈加担忧,担忧李叔父是不是不喜欢自己还是自己确实学的不好

    李姝私下里偷偷和赵世简说小话“你莫要担忧,我阿爹就是嘴上挑剔。你想,你好歹和我家有些香火情,我爹都能这样挑剔你的文章。若是考官,只怕会更挑剔。要是整天夸你好,那才是不负责任呢。”

    赵世简被姝娘柔声安慰,心里好受了些,仍旧勤学不辍。

    这边厢,吴氏也在和丈夫商议“官人,二郎去李家有些日子了,也不知如何了。我们可要把他接回来这孩子长这么大,还是头一回离开我这么久呢。”

    赵书良一边看兵书一边有一搭没一搭的回答吴氏“让他去李家,一来离开父母打磨打磨他,二来也是让李家人多看看他,天长日久的,情分就出来了。只是我们得时常去看看,你明儿再备些礼,晚上我们一起去。”

    吴氏答应了。

    第二天晚上,吃过晚饭后,赵书良夫妇带上赵崇简和慧娘,四人一起去了李家。

    到了李家,李家人除了李泗新夫妇,其余人皆起身相迎。

    李穆川拱手“赵大人。”

    赵书良忙拱手鞠躬“李大人好。”李穆川如今官阶比他高两级,又是文官,自来平级文官更大,更别说比他高了,故赵书良态度相当谦卑,拿出对待上级的态度与李穆川说话。

    李穆川也不是摆架子的人,见他如此多礼,也不好太冷淡。

    赵书良夫妇又给李泗新夫妇行李,“见过李叔父李婶子,二郎近来劳烦叔父婶子们照看了。”

    李泗新摆摆手,张氏道“简哥儿是个好孩子。”

    一时女眷们又相互见礼,赵家兄妹二人给诸位长辈见礼,平辈间也要见礼,寒暄了半天,才分宾主坐下。

    肖氏见赵大郎来了,李姝姐妹不好总待在这里,吩咐豆娘,“把妹妹们带去房里玩吧。”

    四个女娘一起进了西屋,人一多,西屋顿时显得有些拥挤。

    慧娘最小,李姝姐妹都让着她,拿果子给她吃,端热茶给她喝,又拿小玩意给她玩。

    慧娘羡慕道“姐姐们在家可以作伴,我家里只有我一个人。”说罢她看向李姝,见李姝和她年纪差不多,也不知何时能嫁到她家里去。

    李姝回答她“你得闲了就过来,我们都盼着你呢。只是我家里人多,有些挤。”

    慧娘道“人多热闹,我家里白日就我和阿娘,还有帮佣的费妈妈。”

    姐妹四个嘁嘁喳喳越说越热闹。

    正堂里,赵书良再次向李穆川拱手,“赵大人教子有方,令郎看着就气度不凡。”

    李穆川摸了摸胡须“赵大人过誉了,二郎还小呢。简哥儿也很不错,近来做的文章越来越像样,再努力努力,想来总是有希望的。”

    吴氏双眼发亮,但男人们说话,她不好插嘴。赵书良听说儿子有所进益,心里也高兴,忙又起身向李穆川拱手“多谢李大人厚爱,若不是李大人,我哪里给他寻个好师傅呢。”

    李穆川耳朵根子软,见他这样谦虚,又道“赵大人客气了,你们把简哥儿教的很好。”

    一时又冷了场子。

    张氏主动发话“赵大人和赵太太来,是有什么事情”

    吴氏忙起身行礼道“这些日子,承蒙阿叔婶子照看二郎,我与官人感激不尽。只是,过完年就要考试了,不知还要预备些什么,我们不大懂这些,想着阿叔婶子是懂的,李大人李太太更是比我们知道的多,特来请教。”

    张氏道“赵太太不必焦虑,二郎要预备什么,简哥儿也有的。只是报名还是需要赵大人亲自带着他去。”

    吴氏道“岂能让阿叔婶子破费。”

    张氏摆摆手“赵太太不必如此,我们都很喜欢简哥儿。”

    这边,赵崇简和李承祖也说上话了。二人年级相当,赵崇简已经当差,心思又活,听说李承祖才去刑部报考了衙役,忙把自己当差的一些经历说给他听。

    “李大哥以后虽说不和我在一个衙门,不过,这天下的事儿一通百通,想来上官们的想法都是一样的。我刚当差的时候,上官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过我就是个看城门的,李大哥以后当差的任务可比我复杂多了,小弟真是羡慕。”

    李承祖何曾见过这样的奉承,忙谦虚道“赵兄弟谦虚了,考试结果还没出来呢,我还要向兄弟你多请教。”

    郑氏见赵大郎活泛,又想让儿子跟他结交学些心眼,又怕儿子被这活泛小子欺负,一时心里纠结不已。

    赵世简自父母兄妹来了后,就忙着端茶倒水,好似他是主人似的。吴氏见儿子不像受委屈的样子,心里也放心了。

    两家人相互客气着、试探着,说了两箩筐的话。等夜深了,赵家夫妇留下厚礼,带着大儿子和小女儿回去了。

    过了两日,到了放榜的日子,李承祖一大早就出门了。李姝本来想跟着一起去,肖氏不让,“衙门口人挤人,又远,你一个小女娘还是不要去了。”

    李承祖到刑部大门口的时候,已经来了许多人,只见红榜张贴在大门左右两侧,左边是招衙役的,右边是招书吏的。

    李承祖挤到左边榜单下,他瞪大眼睛,一个个的看名字,越往后他的呼吸越重。榜单上共录取30人,名单分三列。等到看完第二列时,李承祖的心跳越来越快,他勉强镇定住自己的情绪,开始看第三列,好在第三列第一个名字就是他。

    李承祖仔细揉揉眼睛,再看一遍,果然是他,后面写着杨柳胡同呢。

    李承祖高兴地退出了人群,他跌跌撞撞地往回跑,鞋跟被人踩掉了都不知道。等他跑回家时,浑身尘土,拖着鞋,衣襟都跑乱了,只有双眼亮的发光。

    李家众女眷见他这样,忙过来问,“如何”

    李承祖来不及整理自己,靠着门框喊道“阿奶,阿娘,婶子,英娘,我考上了,第二十一名。”

    郑氏的眼泪当场就下来了,一边笑一边抹眼泪,“我儿争气,你阿爹在地下也能安心了。”

    张氏内心也是百味陈杂,大孙子的前程一直是她心里的结,衙役在豪门贵族眼里不算个什么,但对大孙子这样家境一般又失了父亲的孤儿来说,无异于是个好前程。

    英娘也高兴,丈夫有了衙门里的差事,她一辈子有依靠了。

    李姝姐妹们忙凑过来说吉祥话“恭喜阿奶,恭喜大娘,恭喜大哥,恭喜大嫂”

    连刘婆子和闵婆子也过来一同道喜。

    李家众人喜气洋洋,没过一会儿,胡同里各家各户都知道李大郎考上了刑部特招的衙役。李大郎全凭自己的本事考上的,不像往常的衙役,不是继承父辈的职业,就是托关系进去的。李承祖这一批的衙役,开了我朝第一次考试当衙役的先河。通过考试进去的,上官都不能随意罢免他们。

    陈氏听说后,心里更加忧虑。杨镇还在莫家附学,不知前程在哪里。

    过了两日,李家人请亲近亲朋们吃了酒席,庆贺李承祖有了正经差事。在听了李穆川一箩筐叮嘱的话后,李承祖正式去刑部报道了。

    恰好,分管他们的上官因与京兆衙门有公务往来,认识李穆川,日常比较照顾他,除了让他跟随大人们外出办事,还时常给他分派些文书类的工作。

    李承祖靠着自己的勤奋和忠厚,很快在衙门里有了自己的交际圈子。他又跟着外派,又干文书的活,渐渐开始多方向共同发展。

    作者有话要说  我当年接到录取通知书时,也是高兴的一路跑回家

    有共鸣的亲可以收藏哟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沈梦绮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大家记得收藏网址或牢记网址,网址  免费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