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一百三十一

    再往后多年, 朱棣和徐琳琅在北平, 便只专注于过好自己的日子,专注于让北平的老百姓, 过上好日子。

    至于旁的事情, 朱棣是一概不过问的。

    北平离北境比应天离北境更近, 但是朱棣却再不过问北境的事情。

    不是不敢, 而是不能。

    谁都能看的出来,朱棣是颇有韬略的皇子, 兵权二字,对于朱棣来说,太过敏感。

    兵权是朱棣最不能触碰的东西。

    朱棣也曾对徐琳琅说,他必然不能成为朱标的心腹大患。

    朱棣对徐琳琅说, 只要是能和徐琳琅好好的过日子,陪着徐琳琅一同将几个子女养大成人便好。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 又过几年,太子朱标病逝,太子之位传给了吕氏的儿子朱允炆。

    朱允炆的性子和朱标很像, 温文尔雅,但是朱棣去过几次应天府回来之后却说,朱允炆是个好孩子,不过在韬略上,到底是不敌哥哥朱标。

    语罢,朱棣又道:“不过,比得上与否, 与我们都没有什么干系,只要我们一家人能够在一起,是大哥当皇帝还是允炆当皇帝,又有什么关系。”

    再往后,朱元璋过世,朱允炆即位,每当朱允炆颁布了什么政令,朱棣总是会彻夜研究。

    徐琳琅问他政令如何,朱棣只道,不能说不好,不过确是和自己想的很是不一样。

    原本,徐琳琅以为朱棣难酬的壮志会随着日子的流逝一日一日消失。

    直到朱允炆发出了削藩的政令。

    朱允炆雷厉风行的废了五个藩王的分封,谁都能想到,朱允炆的下一个目标,就是燕王朱棣。

    朱棣和徐琳琅说了自己未酬的壮志,对徐琳琅说了若是被削藩后他们一家将会面临的惨淡的下场。

    朱棣从来都是朱允炆最忌惮的藩王,别的藩王在被废后或许还能稍微过的好一些,但是朱棣绝对不会,等待他的,只有无边无际的囚禁。

    徐琳琅点了点头,告诉朱棣,无论他做什么样的决定,她都会支持他。

    若是事成,她们一家继续过现世安稳的日子。

    若是败,她们把儿女们送到没人认识的地方,徐琳琅会陪着他同归于尽。

    徐琳琅知道朱棣想说的是什么。

    他想要这江山。

    得了江山,他才能实现他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愿望。

    于是,朱棣调集兵马出征。

    徐琳琅和她们的儿子镇守北平。

    果然如徐琳琅所料,朱棣是最适合打仗的人,他带领的队伍,胜多败少,节节进逼应天府。

    徐琳琅的弟弟徐增寿为朱棣传递了不少应天府城内的消息,和朱棣里应外合,大大强大了朱棣的力量。

    曹国公之子李景隆见正面打战不行,绕到朱棣后方,带兵直逼北平。

    人人都知道,这世上,对朱棣最重要的,就是徐琳琅。

    若是能抓住徐琳琅,让徐琳琅做了俘虏,那么,便是让朱棣做什么朱棣就会做什么。

    朱棣可用的大将都被带走了,北平防守薄弱,攻下北平城,活捉徐琳琅,简直是易如反掌。

    李景隆已经看到了自己办成此事逼着朱棣投降之后,建文帝对自己的加官进爵,到时候,自己岂不是像徐达一样,成为大明第一大将了。

    他要让朱棣向他投向,他要看到朱棣投降的模样。

    年少时,徐琳琅何尝又不是他心心念念的姑娘,然而,却别朱棣那小子捷足先登了。

    他要让徐琳琅看看,他是比朱棣更聪慧、更会打仗的人。

    李景隆带着大军,跋山涉水,攻到了北平城下。

    李景隆早已派人打探过,北平城内的守备军力,不过一万,而他带了五十万大军。

    燕王的人就算是再有本事,也难以以一当五十。

    更何况,北平城内,并无可堪大用之将才。

    这招奇袭敌后,必然会彻底为皇帝解决燕王这个心腹大患。

    李景隆信心满满,带着大军在城外稍作休整,便下令攻城。

    然而,令李景隆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攻打北平城,根本不像是他想象中那样易如反掌。

    北平城上的士兵搭好了弓箭,源源不断的往下射着箭。

    这本也无大碍。

    可是要命的是,城墙之上,还有无数穿着布衣的百姓往来穿梭,他们都提着木桶,沿着城墙。城门处往下浇水。

    此时,正是数九寒冬的天气。滴水成冰。

    一桶桶水浇下去,很快,城墙上就结起了又光滑又厚的冰。

    攻城的云梯根本搭不在城墙上,侥幸搭上几个,城墙上的百姓,便只管朝着攻城的士兵浇水。

    这样的天气,被浇上水的衣服很快便结了冰,就算是再勇武的战士,也支撑不住了。

    李景隆带来的士兵,多是来自南地,哪里受的了北平冬天的冷,更受不了穿上结了冰的衣裳。

    兵家常用的法子是向城墙下扔火把,但火把要花不少银子,而且一旦不够,敌人便很快攻打上来。

    然而,用水攻,只需在城内的离城墙近的几处河边建起水车,把水吊道城墙之上即可,根本花不了多少银子,水更是用多少有多少。

    浇下去的水,不单能让攻城的士兵失去作战的力气,更能加固城墙。

    五十万大军,对北平城,久攻不下。

    良久,休战。

    李景隆远远看到城墙之上出现一个挽着高髻的妇人。

    尽管是一身妇人装束,那人也不过是二十来岁的样子。

    李景隆呆呆的望着那道身影,那便是他年少时候魂牵梦萦的身影。

    北平城的士兵用绳子放了使臣下去,给李景隆递了书信。

    李景隆打开书信,是徐琳琅的字迹:

    景隆兄,别来无恙。

    此战燕王殿下与我,

    已占三九节气之天时,

    城墙内河之地利,

    百姓拥护之人和,

    君已无胜之希冀。

    愿君惜士兵之命,

    若君执意围剿,

    唯有久攻不下之结果,

    再过两日,燕王领兵回杀,

    孰胜孰败,

    君心甚明。

    愿景隆兄思虑周全。

    另问令妹瑱瑱安。

    妹:徐琳琅。

    李景隆遥望城墙上的身影,知道这用水的法子,便是徐琳琅的主意了。

    李景隆写信塞给了使臣,让他带给了城墙之上的徐琳琅。

    李景隆说,朱棣哪有那么容易杀会来,他正在南地的战场和皇上的人缠斗,根本无法脱身。

    他只需带着大军等到春来冰消,攻下北平,易如反掌。

    徐琳琅看了信,嘴角扯出一抹笑。

    就算是李景隆带着五十万大军又何妨。

    五十万大军,不一定就能用的上五十万。

    今日着了水受了寒的士兵约莫十万有余。

    李景隆的粮草也撑不到春天。

    夜里,徐琳琅派人再北平城墙上唱起了南地各方的歌曲。

    在不远处扎营的南地士兵,饥寒交迫,听到歌声,一个一个,都思念起家乡来。

    第二日的晚上,有又诸多姑娘在城墙上一起念了一句诗,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第三日的夜里,又有人在城墙上唱起了“可怜白发送黑发,一将功成万骨枯。”

    李景隆的军队里,出现了不少逃兵。

    逃兵一多了起来,人心便溃散了。

    没有逃的兵,也开始琢磨。

    李景隆看着,不能继续耗下去了,再率大军攻城。

    然而,结果还是和上次一样。

    就是简简单单用水这一条,就足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朱棣得知北平被围之后,本是打算不记后果领兵回北平营救妻儿,可是刚准备下令,就得到消息,眼下,李景隆那五十万大军,根本攻不进北平去。

    燕王妃想出了用水浇城墙用水浇攻城的士兵的法子,李景隆现在就是狗啃刺猬无从下嘴。

    只有雪化冰融,李景隆的大军才能有所动作。

    可是,燕王妃还用了四面楚歌之法,用南地士兵家乡的哥,用引人情感的诗句,一点一点瓦解了李景隆大军的斗志。

    如此天寒地冻的天气,只会让跋山涉水到了北平的士兵愈有思乡之情。

    朱棣知道,徐琳琅已经算是解了北平的困境,自己要做的,便是把眼下的仗打好。

    徐琳琅正牢牢的守着他的大后方呢。

    朱棣一鼓作气,攻城拔寨。

    还没等朱棣大军杀回北平,李景隆的大军就从北平撤退了。

    一来是为支援在南地攻打朱棣的大军,

    二来是守在北平城外,成本实在太大,而且等到春来冰消,朱棣也确实就会杀回去了。

    所以,李景隆便是带着五十万大军,白白去北平城外受了半个月的冻。

    更得不偿失的是,五十万大军去北平的时候是精锐之师,从北平回来的时候,人心涣散,溃不成军,士气尽失。

    徐琳琅守住了北平城,为朱棣解决了最大的后顾之忧,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朱棣带领的大军,节节胜利,一步一步,攻进了应天府。

    所有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一时间,有人说燕王大逆不道谋反的,有说原本燕王就该当皇帝的。

    当然,还是骂燕王谋反的人更多。

    朱棣在做了决定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会面临什么样的骂名,但是这世上,有多少事情能够两全其美呢。

    他只有用这一生,去为天下苍生做更多的事情,才能弥补百姓。

    他只有像李世民那样,创造出一个盛世,才能百年后去黄泉之下见父皇。

    朱棣带着兵攻到了金銮殿,这个他的父皇曾经在这里接受百官朝拜的地方。

    他的侄子朱允炆穿着最隆重的皇帝朝服,坐在龙椅之上。

    朱棣没有拿剑指向朱允炆,他只是对他说:“允炆,往后,这世上,不会有人知道你是生是死。”

    朱允炆仰天大笑:“燕王好计谋,没有人知道我活着,就没有人去找我,没有人知道我死了,就没有人谴责你弑君。”

    朱棣看着年轻的朱允炆,道:“允炆,我毕竟,是你的叔父,你我一样,身上都流着老朱家的血。”

    这场号称“靖难”的战役,终究是以朱棣胜了告终。

    从此之后,没有人知道朱允炆是生是死,若生人在何处,若死尸在何处。

    这一年,朱棣登基,年号永乐。

    同年,朱棣封了燕王妃徐琳琅为皇后,封后大典极为隆重,古来能及者,寥寥无几。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0-03-27 21:52:30~2020-03-29 21:08:2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伟清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