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真的说起来, 隋和秦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比如都是二世而亡,比如秦始皇和隋炀帝的很多政策都是圣人之举, 却被说成了暴君。
不过史书上的话也非绝对都是错误, 从秦始皇帝到隋炀帝他们的举动,很大程度上给百姓造成了负担, 比如说修长城,比如说修运河, 这些都是造福整个后世的举动,但是在当时的百姓心里, 却是不堪重负的徭役。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时代太过落后, 经济不发达, 若是在现代社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的人力物力也很庞大,但是为什么却没有人反对, 反而一些建筑成了百姓心中的骄傲, 这就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好处,国家可以支付巨额的建筑费用, 百姓有钱可赚, 自然是好事。
但是在秦隋两朝却不一样,秦隋负担不起这么多服徭役的百姓, 所以这就造成了百姓的怨声载道,最后百姓受不住这样劳苦的徭役, 所以选择了反抗, 也就是每个王朝灭亡时必然出现的农民起义。
“于百姓而言, 许是昏君。”冯有作为执政者,最有眼光评判,最后道“但是于后世而言,却也是真正的明君,有为之君。”作为同样和士族对抗,同样变法的冯有来说,她对隋炀帝很有好感。
说完这句话后,冯有又道“但是,他失败了他亡了国,注定在史书上就是荒淫无道的暴君”
冯有这句话可以说是说到了点子上,不仅是薛夷光,懂政治的人都跟着点头。
班昭接着道“就像是冯有姐姐,因为冯有姐姐和魏文帝的变法成功了,所以冯有姐姐成了文明太后,但若是冯有姐姐失败了,在史书上冯有姐姐也绝对是和吕后一样的评价。”
这段话冯有并没有觉得不高兴,反而认同地点了点头道“当时我推行均田制的时候,朝中阻挠地厉害,甚至有些大臣在朝堂上指着鼻子骂我,可想而知,若是我最后失败了,等待我的将会是什么”
薛夷光在两人讨论完,又接着道“其实皇权和世家的争斗一直都存在,隋炀帝是为了遏制世家在朝中的势力,所以选择开科取士,同样,同为陇西贵族的李家在得了天下后,也一样选择对付世家,比如明明唐朝的史书上记载隋炀帝是昏君,却依旧选用昏君所开创的科举制度。”若是隋炀帝真的是昏君,那他的政策应当是不能用的才对,但是唐却沿用了科举制度,这就说隋炀帝绝非史书上的昏君,真正的昏君哪里能开创影响华夏甚至是整个世界的取士制度。
“其实,不只是隋,唐在对付世家上也有不少的争斗,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比如则天皇帝。”薛夷光道。
同昌公主听到薛夷光提起自己的长辈,心中更为好奇,催促道“群主快说。”其实大唐对武则天一直讳莫如深,毕竟被女子篡了朝,还成功的王朝就只有唐了,即便是到了唐中后期,李氏一族很多时候也不愿意提起武则天,毕竟当时武则天杀了不少李唐宗室。
“其实,唐高宗李治的时期,也是一场皇权和世家的争斗,则天皇帝其实就是唐高宗推出来遏制世家之人。”薛夷光说道,抛去李治和武则天的感情不谈,但是武则天之所以能够走上政治舞台,并且造成当时二圣临朝的场面,这和当时的政治斗争不无关系。比如说当时大权在握,身为李治舅父的长孙无忌,若不是长孙无忌,李治也不会让武则天临朝,当然这其中也有很多其他的因素,比如说李治的身体不好等等。
总之,武则天这位大佬,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走上朝堂的原因很负责,包括当时李治的废后,王皇后到底是无辜,武则天陷害,这其中的理由是什么样的没人关心,因为王皇后就是李治和世家较量中的牺牲品,李治选择将武则天推向朝堂,替自己和那群大臣争斗,就要给武则天一个合适的身份,而后宫摄政,没有比皇后的身份更符合朝堂了。
当然,李治会选择将武则天推向前朝,这和武则天本身的能力是分不开的,能被评价“政起开元治宏贞观”的女子又岂会没有能力,相反她是很多女子的骄傲。
所以说,每一个王朝都不安稳,看似一场后宫的争斗,其实牵扯到了整个朝局,一些史书只会告诉我们事实,其中的缘由和真相还需要后人慢慢解读,要是真的听信了史书上的评价,那真的会造成很多误会。
同昌公主对自己家族这段历史听得津津有味,冯有听到武则天的事迹,感叹道“我们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在临朝称制上我不如她。”冯有之所以说和武则天有相似之处,其实也不难理解,同样都是女子临朝,同样都和自己的子女针锋相对,刀戎相向,其实冯有觉得还是武则天在这个点上更可怜一些,她是个养子,不是亲子,还不是很伤心,但是武则天面对的却是自己的亲子。
但是,在临朝称制上,冯有始终都没有迈出这一步,在这点上,她确实不如武则天。
“她还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冯有说道“她说是任用武家人,李显处境艰难,但是却也始终没有废了李显。”
薛夷光对这句话还是赞同的,“我认为则天皇帝始终没有想要将皇位传给武家人的想法,总所周知,则天皇帝在入宫前,日子并不好过,和武家之间有很多的恩怨,甚至可以说得上是有仇。”其实,很多人都猜测,武则天是觉得自己几个孩子有猪队友的嫌疑,而且当时她登基的时候李唐宗室频繁有所动作,所以武则天任用武家人是为了压制李唐宗室,巩固自己的权力。
“所以你知道秦始皇到隋炀帝,从唐到武则天,这些事情告诉我们什么吗”冯有感叹完后回归正题,其实冯有在教育人上面还是很有自己的一套的,要不然魏文帝也不会被她养的如此孝顺,至于自己的养子,冯有只能说是人都会有失败的。大号废了的她,只能练小号。
薛夷光这两年受到了很多来自冯有的教育,因此也不介意答道“胜利者可以书写史书,而失败者注定要背负千古骂名。特别是对于变法者和改革者来说,失败的下场可能直接会导致王朝的灭亡,所以无论变革什么政策,都需要深思远虑,特别是要考虑百姓。”就像有句话叫作,越变法百姓越苦,这句话道出了百姓的苦楚,所以,薛夷光不希望他们的变法,也会让百姓更加痛苦。
所以想要变法真的对百姓好,不只是要站在百姓的立场上考虑,还应当到多地考察,看看百姓的实际日子究竟如何,不能只活在自己的想象中。
薛夷光本来今日想要给群里的大佬们普及一下科举,却没有想到会被上了一课,还多了很多感悟。之后薛夷光也不再说话了,她今日确实累了,便和群里的大佬们道了晚安,便睡了,她明日还要参加琼林宴呢。
琼林宴确切地说应该是叫作闻喜宴,自唐代开始闻喜宴出现,只不过到了宋朝的时候,闻喜宴在琼林苑中举行,所以闻喜宴又被叫作琼林宴。一开始的闻喜宴主要是新科进士们一起凑份子钱吃顿饭,但是到了宋朝以后,闻喜宴便成为了皇帝赐宴,新科进士们不再掏钱,大魏沿袭了宋朝的风俗,琼林宴也是由帝王赐下。
琼林宴,帝王并不亲自参加,但是赏赐却是有的,比如一些诗书,袍靴,笏和冰等等,比如薛夷光在这次的琼林宴上就收到了景祐帝赏赐的四书。当然除了皇帝赐宴赏赐外,大魏还沿袭了琼林宴其他的制度,比如簪花。
虽然听起来男子戴花有些维和之感,比如薛夷光就想不出来太子戴花是什么样子。但是这确实是存在的,琼林宴实行九盏制,以歇宴赐花为标志,实行前五盏、后四盏的行酒制度。也就是说,大家饮完前五盏以后,进入到了宴会间歇时刻,这个时候也就是赐花的时间段。“人赐宫花四朵,簪于幞头上,从人下吏皆得赐花。”众人簪花以后,“望阙位立定,谢花再拜”,然后各自归位,再行酒四次,宴会结束。
这就是琼林宴的整个流程,本来琼林宴对薛夷光来说很轻松,特别是宫人将她酒杯中的酒水全都换成了桃花酿,这是最适合女子饮用的酒水,其实说是酒水,度数非常低,和果汁差不多。
至于是谁帮她换的酒水,除了太子,不做他想。因为琼林宴是内庭局和礼部操办,除了太子,就是太后皇后都不会将手插进礼部。
比起鹿鸣宴来说,琼林宴的进士们更为热闹些,而且没有了裴邵,也没有人找她麻烦,作为状元她只需要将原本准备好的赴宴诗念出来就好,一切都很和谐。
但到了五盏过后,要赐花的时候,却没有想到来的不是景祐帝身边的内监,而是二皇子。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