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初入京

    姑苏城外寒山寺……妙玉倒不是住在什么寒山寺里,她原本不是这一方世界之人,这是她第二次穿越。

    从后世穿到修真界,又从修真界穿到红楼世界。妙玉在修真界原本是神算门的弟子,这一门派精通天文测算,他们门派算命都要钱的。

    上天既然让他们能算出来一些事情,那便是能改变的事情。神算门不同于其他测算天机的门派,他们不信什么五弊三缺,而是信奉《易经》里的‘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

    人能够改变命运,而不是一层不变。知道了既定的悲惨命运,就在哪里哀哀怨怨地等着?说什么天机,说什么不肯说,说什么五弊三缺,但看是如何做的。

    “姑娘,东西都收拾好了,明儿就能启程。”丫鬟跟妙玉汇报,“大少爷他们正在京城等您呢。”

    “又不住家里。”妙玉好笑的道。

    妙玉不过十二三岁,前些日子才知道自己穿进红楼,只因她让人建的学堂里竟有一个邢岫烟在读书学习,她便也见了邢岫烟几次。

    她原以为自己不过就是同红楼里的妙玉同名,她之所以带发出家,一来是有人给她算的命,二来是她自己想要带发出家,想要安心修炼。不成想,竟然穿进了红楼。

    别看她年岁小,附近的村民却十分敬重她。

    妙玉时常下山,看心情给遇见的有缘人算命,算得极准,又搭救过不少人。那些村民自然敬重她,多送她瓜果,还有那官宦权贵之家到蟠香寺添香油钱,只为让她算上一卦。

    她算卦全看心情,不见得人家添香油钱多就给算。

    即便如此,妙玉在这一带依旧很火,那些人都称呼她为姑姑。

    早些年,妙玉家里出事,也是她自己救的。

    如今,兄长年纪轻轻便考上探花郎,去了翰林院。父亲也升了官,一家子去了京城,就妙玉还在蟠香寺。家人一再写信让她去京城,说是要待就待京城的寺庙,也能见一见。

    妙玉想想,便觉得也好。至于租住在寺庙里的邢岫烟,这不是问题。妙玉早前让人在寺庙附近搭建了学堂,女子和男子分开学,都能进学堂。束脩倒是没有那么要紧,还是看那些学生有没有天赋。

    只不过多数村民都是让家中男子去学习,少有让女儿去学习的。

    那一日,妙玉出门时,邢岫烟特意来送。

    “姑姑。”邢岫烟跟其他人一同叫妙玉姑姑。

    这姑姑带有敬重之意,仙姑,厉害之人。

    邢岫烟红着眼睛,不大舍得,她虽然没有在妙玉跟前多学习,却也见过好几次,得了妙玉称赞了几句。正因为妙玉的几句称赞,她的日子也好过不少,寺庙里的尼姑,那些村民、学子、夫子等人都她的态度都还好。

    邢岫烟的父母在学堂做一些打杂之事,日子也没那么难过。

    “往后,用心读书。”妙玉便是如此跟邢岫烟说,倒也没有什么可宽慰的话。

    她总不能说邢岫烟以后会嫁给薛蝌,两个人能过上幸福美好的事情。这又不是什么困苦之事,没有什么好说的,况且邢岫烟还小,若是说了,那邢岫烟还学习什么?努力什么?只等着嫁人便好了。

    因此,在不该说那些话的时候,妙玉便不说。

    此时,林如海正托贾雨村送林黛玉进京,贾敏亡故,岳母多次来信,让林黛玉进京。林如海自知身体不适,许是坚持不了多少日子,倒不如让女儿先去荣国府,也好跟贾老夫人等培养感情,以后也好些。

    林家一脉单传,如今,没了儿子,只剩下一女。

    林如海更是心疼林黛玉,在贾敏亡故之后,他就没有想着续弦。他想着他这个年纪,便是续弦了,怕是也没有儿子缘,倒不如就这样过了。若是续弦,也怕林黛玉不好过,怕女儿忧心不适。

    “内兄贾政是荣国府之人,有他举荐,便也能谋事。”林如海不认为这样写信举荐有何不可,官场便是如此的。但凡原本就有学识,又科考过的,举荐又不是收买贿赂,便也是可成的。

    贾雨村在林家这一段时间表现善可,林如海自是不可能去想对方是不是一个忘恩负义之人,便想着对方也有些学识,推荐一番也是使得的。坏人脸面上人也不可能写着坏人,有的人面如君子,内心小人,加上这些人在身份高的人面前又小心谨慎,就更不容易发现。

    林如海见贾雨村便是如此,只觉得这人有学识有规矩,便写信给贾政推荐一番。

    “多谢。”贾雨村原本推辞,但是听到荣国府,便应了。

    贾雨村哪里可能去当什么闲云野鹤,当然是想当官的。多少文人墨客说隐居,多半也是因为仕途不顺,上不去,那便去隐居,还能得一个隐士清名。

    林黛玉不大愿意去京城,想继续待在扬州。偏偏她父亲说外祖母多次来信,不好推辞,让林黛玉代替贾敏多孝顺孝顺老太太。

    林如海到底是男子,不是女子,哪里可能安排得那么妥帖。他给林黛玉安排的丫鬟婆子不多,老的老,小的小,原是想小的能陪着林黛玉解解闷,老的更明白事理,能带好林黛玉。

    作为父亲,他的想法没错,可惜他不知道荣国府的具体情况。

    现在的荣国府跟他当初娶贾敏的时候的荣国府不一样,当家人不一样,内里的丫鬟婆子都换了不少。

    林黛玉和贾雨村等人走的水路,而妙玉走的是陆路。

    妙玉想要看看沿路的风光,也看看不同地方的人和物。

    当他们快到京城的时候,遇见了一名穿着不错的老妇人。那名妇人犯了病,一旁的奴仆焦急不已,正巧妙玉看外面的风景瞧见,便让停下马车。

    “瞧瞧吧。”妙玉穿着居士道服,走上前去,本是想给老妇人瞧瞧,却被一旁的老奴婢阻止。

    “不可上前。”那位老奴婢道。

    “我这里有瓶护心丹,让她吃下一粒吧。”妙玉退下手上的佛珠手串给那位老奴婢,“算了,你们瞧着办吧。”

    “我家姑娘……”

    妙玉自知年纪轻轻,不好多说什么,也阻止自己的丫鬟。人生地不熟的,不必多说她在姑苏的成就。

    换成任何一个人,都很难相信一个年纪轻轻的姑娘有那么大的能耐的。妙玉便把东西放下,药不好看出如何,这佛珠手串带有灵气,又跟着她多年,要是那老妇人戴上佛珠手串,便也能缓一缓。

    就这样,妙玉带着丫鬟上马车,重新上去。

    “主子。”那位老奴婢不敢给老妇人服药,却觉得手里的那串佛珠手串感觉极为不同,便让递给老妇人瞧瞧。

    老妇人身体极为不舒服,脸色苍白,触碰到佛珠手串之后,缓和不少。她见过不少好物件,一触碰到佛珠手串,她便知这不是寻常物件。

    大约一盏茶的功夫,就有大夫过来,好在老妇人还坚持着没出大事。大夫打开药瓶,拿出一粒药丸仔细查看,又嗅了嗅,可再嗅,一时间也分辨不出是好是坏。

    老妇人的身体不好,哪里可能等得了,便服了药。

    妙玉带着丫鬟到了京城地界之后,没有去找家人,而是先去落脚的寺庙。她不知道原著的里的妙玉是在哪里落脚的,她落脚的寺庙也是之前就选好的,家人也去寺庙打点过。

    马车停在了翠云庵的门口,翠云庵地处京城郊外,虽然香火不是最为旺盛的,却也有些香油钱。翠云庵离那些村落也有些距离,周围还算安静,树木成林,环境不错。

    “姑娘,到了。”丫鬟搀扶妙玉下马车。

    “翠云。”妙玉看着牌匾上的字,在原著里,那妙玉住在荣国府里的栊翠庵,而自己现在住翠云庵,也是使得的。

    荣国府的大观园还没有建的,那栊翠庵也不存在。妙玉想自己是不可能去荣国府住什么栊翠庵了,便在这翠云庵便可。

    荣国府,林黛玉已经到了荣庆堂,贾老夫人拉着外孙女少不得一番哭诉。

    “几个孩子,我原是最疼你母亲的。”贾老夫人想着女儿的好,想着女儿这些年在外,没能见女儿几面,女儿就那么没了。

    前些年,女儿生了一个男孩,贾老夫人也为女儿高兴,谁能想到那男孩身体孱弱,竟然撑不住。孩子就是母亲的心肝肉,没了这一块肉,心痛难忍,加上女儿身体原本就不好,可不就跟着去了。

    “外祖母。”林黛玉才来荣国府,跟这些人也不熟,哪里敢说那么多话。

    这一段时日,林黛玉没有少落泪,便是在船上也落了不少泪水。她那时就想着外祖母会是如何,舅舅舅母他们又如何,她该如何跟他们相处。

    初来乍到,林黛玉便只能多看看,多听听。她听了老太太的那些话,想到故去的母亲,也跟着伤心起来。

    聊了一会儿贾敏的事情,便是认亲,林黛玉认人喊人,有大海上漂泊的人抓住了稻草的感觉,也有浮萍四处漂泊的感觉。

    既来之,则安之,林黛玉也只能走下去。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