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四章平行

    酒楼中士人纷议,言语刺耳,祁元询与徐增寿很快就离开了酒楼。

    临走时,徐增寿还愤愤不平,想要派人获取这些人的姓名籍贯等信息。

    百姓无知也就罢了,儒生士子,不思为国效力,精诚读书,反倒妄议天家,贬损贵胄,真该论罪惩处!

    祁元询却拦住了他。

    倒不是他有多宽宏大量,而是这帮人,不见得能好过多久。

    天子宣武帝先设仪鸾司,后改置锦衣卫,目的便是为了驾驭群臣。

    锦衣卫的职司在一开始“守卫值宿”的基础上扩大许多,本职反倒成了最不起眼的,典诏狱、侦察逮捕他人,才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因威胁最大的元功宿将相继凋零,朝野物议又盛,天子才渐渐裁撤了锦衣卫。

    可是明面上裁撤,并不代表彻底废弃。

    不管是史书记载的前朝还是祁元询记忆中的前世历史,都有诸多的特务机构活跃其间。

    汉时的绣衣使者、三国时的校事、五代时的武德司、武德司发展到宋时改为的皇城司、粘杆处等,加上本朝的锦衣卫,其职责多有相似,为帝王刺探情报是顶重要的一条。

    若是某些朝代没有类似的机构,也不排除帝王有另外获取情报的途径。

    如武周,便是大开告密之门,祁元询记忆中的前世,也有朝廷帝王令各地官员“风闻奏事”,直接使各地官员充当耳目。

    祁元询敢保证,很快,这些人谈论的内容,将会出现在天子的案头。

    妄议天家,贬损贵胄,大庭广众之下便敢以轻蔑之言称呼赵王为“赵藩庶孽”,谁给他们的胆子?

    宣武帝最爱重嫡子嫡孙不错,但是,对其余子嗣也很是厚爱。

    天家龃龉是他们祁家自己的事,不是什么人都能置喙的。

    换想一下,就是普通人家,有外人随意谈论这家的家事,还用小崽子、小孽畜之类的词语称呼家主的儿子,就是脾气再好的人也忍不了啊!

    祁元询都不用下手,就可以等着看这些人怎么死了。

    这一次短暂的出门之后,祁元询就不再出王府了。

    他爹赵王还要一阵子就能回京了,到时候,不管是面对即将到来的狂风暴雨,还是提前做出反制,他都有了主心骨。

    他今年才十六岁,没成亲,在政治意义上就是未成年,还是小辈,随意对他出手,那就是坏了规矩。

    一众未成婚的堂兄弟里,在政治意义上成年了的,就只有皇太孙——这样的不同,是他天然的政治地位决定的。

    不出府,等爹来,并不代表祁元询什么都不做。

    他在思考。

    在书斋里待着的这些天,祁元询一直在理思路,有时想到重要的东西,还会拿笔记下来。

    等到理清思绪后,就会将这些字纸夹在习字的字纸里,放入焚字炉里烧掉。

    不论贫贱富贵,学文习字的时候,受到的顶重要的一个教育就是敬惜字纸。

    废弃的字纸不能随意丢弃,将这些字纸放入焚字炉是很常见的做法,只要烧得干净,就不用担心别人趁机收集情报,理由就更不用找了。

    天上的光幕文字,给出的信息是随机的,指定的对象也是随机的。

    也就是说,很难保证光幕下一次给出的信息是什么,对他、他们家有好处还是坏处。

    就算光幕给出的文字是夸赞他们的,放到现在,也保不齐会成为他们家的催命符。

    就比如那一段《周书·仁宗本纪》不出现的话,他现在身处的形势也不会那么尴尬。

    是以,祁元询出门回府后这几日思考,将光幕给出的信息的好坏可能性、造成的后果的可能性都罗列了一遍。

    大概是为了不辜负他做出的努力,光幕文字很快又更新了。

    祁元询:我有种不详的预感。

    最开始放出的这一段,和奉天殿大宴的当晚,出现的文字一般无二。

    但是光幕从来没有过重复放出文字的先例。

    很快,这段文字就被擦除了——这现象也是之前未有的——逐个逐个出现的方块字,记载的内容与前文全然不同。

    “昭成太子元询,太宗文皇帝长子,母仁孝文皇后……宣武口口年薨……”

    祁元询深吸一口气,这算什么,给他当场直播预告他的死因嘛?更过分的是,连什么时候死的都不说清楚。

    难不成下定决心要弄死他了,还没想好什么时候下手?

    只朝他下手没用,他爹照旧会当皇帝啊!

    很快,这段文字又被擦除,换上了一段新的文字。

    “赵王棣,太&祖第四子……宣武三十一年,子口口、口口、口口入觐,病卒……建文元年……时帝闻棣反,下诏暴其罪,告宗庙,废为庶人……”

    祁元询目瞪口呆,这招釜底抽薪太牛了吧!

    他和他弟连个姓名都不能拥有吗?而且死法是“病卒”什么的,是不是太敷衍了?

    没了继承人,再怎么英雄盖世,也会颓废的,碰上这种硬干的情况,他爹也只能自认倒霉。

    不过干出了这种破坏潜规则的事,这位建文帝,也别想坐稳皇位。

    很快,光幕记载又变。

    “赵昭王棣……子恭王元询嗣,靖成三年……”

    这条记载里,赵王一系没有继承皇位,但是,继位的也不是现在的太孙。

    以祁元询看,前一条记载里的“建文”更像他的太孙堂兄会用的年号,而后面的“靖成”,带着靖难功成的意思,不像是偏向文治、身兼正统的太孙会用的年号。

    不过,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不就代表着,觊觎太孙皇位,并且有能力付诸实践的,远远不只他爹一个嘛!

    啧,堂兄还真有点惨呢。

    看到了三种不同的未来人生,祁元询已经心如止水了。

    说起来,他还不知道,这上面记载的内容,到底会不会失真呢!

    要知道,作为一个穿越者,他明显有着与这个世界的人不同的见地,超越时代的知识储备,让他思考某些问题的时候,想的方面会更多。

    光幕上的史书记载,到底是单纯的只限定于土著祁元询,还是包括穿越者祁元询呢?

    有些事啊,就是不能多想。

    祁元询只是动念,上面的光幕又换了字。

    今天光幕的更新比前阵子加起来都多。

    作为上面内容的绝对主角,祁元询有预感,自己又要迎来一阵“引人瞩目”的日子了。

    就算他一直安分守己不出门,朝堂上的那些文官,也不见得会放过他。

    还不知道到时候会有多少人拿他做话头!

    “世祖章皇帝,讳惟秉,□□三世孙也。□□生世祖文皇帝,世祖生仁祖昭皇帝,仁祖生帝……——《后周书·世祖本纪》”

    这段记载很长,但是只显示了和祁元询有关的内容。

    上面大概讲述了世祖皇帝的奋斗史,分支藩王,受到天子一系的针对,祖父暴卒,继承王位的父亲被寻机贬为庶人甚至被流放。

    但也是在流放期间,依靠祖父留下来的忠仆,以及父亲的能力,发展出了不弱的势力,在外敌入侵、位于江南之地的京师失守的时候,举兵抗敌,收复失地。

    并以□□之孙、宗室英藩的身份登极践祚,也因为他们这一支并非嫡系,甚至受到天子一系的排斥,所以国号虽为周,但太庙之中所奉的天子,除了太&祖皇帝宣武帝之外,都是世祖章皇帝这一系的祖先。

    这史书里虽只有寥寥数语,但祁元询看到上面描述的超越时代的火器发明,就知道,这上面记载的,是作为穿越者的他。

    虽然这份记载里的他没活到本人自己当皇帝的时候,但是,亲儿子当皇帝,追封自己,也很香啊!

    祁元询默默地挺直了身板。

    光幕的记载还是可以的,他就说嘛,前头的记载是要放他们家的死因大全还是怎么滴,后头的这份,还是很中肯的。

    只不过,不知道光幕的史书收集是根据什么来的,很快,这份记载也消失了,最开始记录他成为仁宗昭皇帝的史书记录又重新出现。

    以他穿越者的脑洞来看,光幕的不同史书记载,前提条件都有一定的变化。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某些人做了不同的决定以后,会造成不同的后果,最后影响到全局呢?

    他穿越前的世界,有一句调侃的话,叫“遇事不决,量子力学;解释不通,穿越时空;脑洞不够,平行宇宙”,光幕记载在同一个人身上快速变更,很显然,是因为这个人身处的环境有变化。

    本来之前就有记载变更的例子可以参考,再加上今日的光幕变化,土生土长的人也未必猜不出来。

    那样的话,祁元询虽然又一次成为了被光幕宠爱的崽,不同事件线的生平被展示出来,但其他人的注意力,很大可能会另外放在分析不同的背景上。

    和对付一个活生生的人比起来,对付未知的灾难要难得多。

    最后的《后周书》记载的“京师失守”,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噩耗。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