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章

    青河镇,是以这边一条流经附近好几个县城的清水河而命名,而在这几个县城中,又以青河镇最大。

    它位于清水河中间一段,连接周边十多个城镇,底下村庄众多,地势较平,良田多,镇上厂子也多,是这片发展最好的一座城镇,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镇上的机械厂。

    而位属于青河镇下的青河湾大队,就是唐婉歌爷爷特地托关系给她安排到的下乡插队的地方。

    不光是因为青河湾大队相比较其他插队的地方条件更好,更因为这里的大队长曾是她爷爷的老战友。

    自从几年前下达了那项命令开始,唐爷爷觉察到局势不对,直接辞了官职提前退休领着一家人低调保平安,却不想风头过半还是无法避免被人盯上。

    为了避免最糟糕的情况出现,唐爷爷想把孙子孙女都送走,趁着还能选择的时候寻个好些的去处。

    唐婉歌就这样急匆匆的赶着这批知青下乡的尾巴被安排到了青河湾大队。

    临走前爷爷还让她离开家以后不要给家里写信,最好就直接断了联系。

    从首都家里被送上火车开始,唐婉歌的心飘荡了几天,到这会儿,早就落了回去。

    她下了火车又转汽车到青河镇,顺利的遇到了来接她的赵家大伯和大哥。

    一路坐着牛拉的板车往青河湾大队而去。

    板车是赵家的,拉车的牛却是属于大队的,赵大伯和赵大哥轮换坐着赶牛,车上放着唐婉歌的行李。

    赵大伯两人轮换着下来走路,唐婉歌也不好意思一直坐在车上,但赵大伯却说路远,让她坐着就行。

    一路出了青河镇,沿途就能看到一侧闪着波光的清水河,宽阔的河面,清澈的河水,伴着微风漾出一层层波浪。

    河边开了很多耕地,一片片金灿灿的麦浪翻滚着,叶杆全黄了,沉甸甸的麦穗头都压弯了。

    不远不近的地方还有一个接一个的矮山,绿意葱葱的树丛爬满了山坡,再远处,就是看不到尽头的深山。

    唐婉歌静静看着四周跟她从小生活的地方完全不同的景色,手指无意识的卷着衣角。

    想到了比她还小三岁,今年刚满十五岁的小弟,自己走后他应该马上也要被安排下乡了,不知道爷爷还来不来的及给他找个好去处。

    还有身处漩涡中心的家人,也不知道他们能不能成功身退。

    “抓稳喽,马上下坡了。”

    走神间,赵大伯已经驱赶着牛车拐进了一条略窄的土路。

    这边前不久刚下了一场大雨,原本平坦的泥巴路被人踩出了一个个深深浅浅的脚印,太阳一晒干就成了坑坑洼洼的路面。

    颠簸中唐婉歌靠在行李上,两手抓稳板车两侧的架子,一抬头,看见了前方露出的一片连起的房屋。

    青河湾大队,到了。

    赵大伯一路赶着板车进村,没去村头的知青宿舍,径直往村中心赵家的方向走。

    虽说唐婉歌是借着知青的身份避难出来的,但赵老爷子早就做好准备,打算直接把人安排在自家好好照顾,一早就跟家里人说了。

    走到半路,赵家大哥要牵了牛往牛棚去,赵大伯就把板车带子套到自己肩膀上,带着唐婉歌继续往家走。

    村道旁树荫下坐着几个闲聊的村民,正在说地里成熟的庄稼。

    “呦,留新你这是从哪儿接回来的女娃娃呀?长得可真好看。”有人注意到了走来的两人,尤其唐婉歌这个生面孔。

    赵大伯全名叫赵留新,赵老爷子是大队长,他是公认的下一任队长,现在也就村里比他年长老人的会直接叫名字。

    “是咱们村这批下来的最后一个知青,三大爷你们忙着,我先领人回家去了。”顾不上细说,赵大伯拉了板车想先把人送回家。

    “那知青宿舍在村头呢,你咋把人往家带啊?”有人看方向不对直接问道,视线不住往他旁边的人身上打量。

    唐婉歌站在板车一侧,面上带笑,任人打量。

    赵大伯不得不又停下解释了一句:“我家老爷子的老战友家的,这不刚好知青宿舍那边挤的慌,先把人领家住着去。”

    唐婉歌真正下乡的原因赵大伯也不是很清楚,但赵老爷子在家是一家之主,他发了话,其他人照办就是。

    不过赵大伯他自己也观察了,这个之后可能就要在自家长住的女娃瞧着不像是那脾气大不好相处的,总之乖巧好看的女娃长辈都喜欢,他就当多个闺女养了,也没啥意见。

    赵大伯不再管村民,招呼一声唐婉歌这才又继续往家走。

    那头正等着他把人带回来的赵家,门口站着一个正在往路上张望的年轻女孩,梳着两条长辫子,上身一件花布褂子,正是赵大伯的亲闺女,赵芳芳。

    远远的,看到了她爹低头拉板车的身影,被太阳晒得微黄的脸上露出一抹灿烂的笑容,赵芳芳转头就冲自家院子里喊了声:“奶奶,我爹把人接回来啦!”

    赵家是青河湾大队少有的一座青砖瓦房,院里还打了水泥地面,洒了水打扫的干干净净。

    堂屋门口的屋檐下,头发花白的赵奶奶端着簸箕正在挑拣花生种,听到孙女报信麻利的站起身,把手上的簸箕往凳子上一放,起身就往院门口走,边走边冲厨房道:“金花,赶紧把荷包蛋打上,再去把柜子里的白糖拿出来,冲两碗糖水,记得多放两勺糖。”

    “哎,知道了娘。”厨房里应声回了句,柳金花打开橱柜,里头有赵奶奶一早放进去的十个鸡蛋,都是自家养的鸡下的,端着鸡蛋她眼里肉疼一闪而过,但她可不敢扣下两个,手脚麻利的磕了蛋壳,十个鸡蛋全下进去,沸腾的水瞬间烫熟了鸡蛋,白嫩的荷包蛋就出锅了。

    这么会儿的功夫,赵大伯已经领着人进门了,赵奶奶笑的呲着豁口的牙花子,上前一把揽过了唐婉歌。

    “哎哟哟,这就是唐家丫头吧,看这模样长得可是俊呦,以后在奶奶家奶奶疼你,就把这当自己家,啊。”

    赵奶奶是个慈祥健朗的老太太,亲亲热热的把唐婉歌揽在怀里,松开一点,上上下下打量一通,嘴里不住夸赞。

    唐婉歌面上一红,被夸的不好意思, “赵奶奶好,我叫唐婉歌。”

    “哎,好好,你家里人是不是都喊你糖糖的?奶奶以后也这样喊你好不好?”

    把唐婉歌托付给老战友前,唐家和赵家就没断过来往,还因为一桩事,信里没少提到过唐婉歌。

    赵芳芳站在一旁偷偷打量家里新来的漂亮姐姐,一面有些惊讶的看着她亲奶奶。

    倒不是吃醋奶奶对外人亲热什么的,她就是好奇,怎么以前从来没听爷爷奶奶提起过唐婉歌。

    “哎呦,娘,你这怎么把人堵院子里了,赶紧把人领进屋坐着呀。”

    唐婉歌抬头,正看到柳金花探身出了厨房,赵奶奶拉了她的手介绍道:“这是你大伯家的,先喊,喊婶子吧。”

    赵奶奶说到称呼时稍微停顿了下,唐婉歌眸光轻闪,倒知道是因为什么。

    “这是你大伯最小的闺女,叫芳芳,你俩年纪差不多,她比你小半岁,以后让芳芳带你出去玩认识人。”

    今天是她第一次见赵家人,其他的先不提,唐婉歌点头应下,乖巧喊人:“婶子,芳芳妹妹。”

    “哎!”柳金花笑眯眯的应了一声,眼睛盯着唐婉歌身上,上下打量了一圈,从她身上的白衬衣,到手腕上带的女士手表,再到脚上的皮鞋,笑容越发灿烂。

    乖乖,这还真是城里来的大小姐,瞧这一身行头,再看那一大堆东西,柳金花偷摸瞅着,不禁眼热的很。

    “奶奶,你看是不是先找人去把爷爷喊回来?”

    几人说话时,院子东侧边的东屋门不知道什么时候开了,门口站着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年轻女人,面容清秀,留着到下巴长到短发,看着温温柔柔的,她抚一把耳边的碎发,没看到自己家那位。

    “这是老大的媳妇,叫李兰兰,老大就是早上跟你大伯一起去接你的那个,还记得吧?”

    唐婉歌点头,又看向李兰兰,喊:“兰兰嫂子。”

    “不用找人了,我让卫国去了,等会儿就一起回来了。”赵大伯把板车拉进院子里停稳,转回身说了一句。

    李兰兰知道了自家丈夫的去处,就没再说什么,扶着腰也跟着众人进了堂屋。

    赵家一共九口人,分家单过的不算,有赵奶奶老两口,赵大伯柳金花夫妻俩,还有赵大伯的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其中老大赵卫国已经结婚娶了李兰兰,老二赵卫家当兵常年不在家,还有老三赵卫安去年刚进了机械厂,也不常在家住,最下面的就是才十七岁的赵芳芳,算起来,经常在家的也就八口人。

    赵奶奶揽着人进屋,坐下时也没松开唐婉歌的手,直到赵伯母端着几碗糖水蛋进屋,她给唐婉歌端了一碗。

    “咱乡下没什么好东西,这糖水蛋糖糖你可别嫌弃,吃完了奶奶再给你盛。”

    唐婉歌没多推辞,举止大方的接过碗,“谢谢赵奶奶。”

    “吃吧,先垫垫肚子,等会儿晌午奶奶再给你做好吃的。”

    赵奶奶乐呵呵的,提起家里其他人, “你赵爷爷是个闲不住的,地里待的时间比在家还长,等会儿就……”

    “人接回来啦?”

    说曹操曹操到,赵奶奶话音还没落,赵爷爷就一把掀开帘子进了屋,眼睛一扫,就落到了唐婉歌身上。

    “唐家丫头?路上还顺利吗?”

    唐婉歌放下碗,先站起来喊了声赵爷爷,才回道:“顺利,刚出站就碰到赵大伯他们了。”

    “哎,到家就好,到家就好。”赵老爷子平常话不多,是个非常严肃的人,小辈们都怕他,瞧着老战友家娇滴滴的小孙女,他本想说两句软和话却又不知道怎么开口。

    “嘁!”赵奶奶嫌弃的瞥他一眼,伸手拉过唐婉歌,还得帮他解释,“别怕他,你赵爷爷就老爱绷着个脸,心里是喜欢你的,啊。”

    唐婉歌点点头,她并不怕赵爷爷,相反觉得他很亲切,因为她亲爷爷也是总端着严肃的架子,一副摆冷脸,其实爷爷最关心疼爱她,不然也不会老早就替她做打算,宁愿豁出去面子不要,四处去求人。

    屋里相谈甚欢,外头的院门又被人推开,两个年轻人推着自行车走了进来。

    “奶奶,我把斌哥带回来啦!”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