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第三十四章处罚通告

    “咚——咚——”清晨,钟楼的大被敲响起,还呆在床上的学子们纷纷起床,这钟声听起来和往常不同,比往常多敲了几下。

    钟楼的大钟此刻是由王世玉亲自走上去敲响的,说明王世玉很严肃地在看待这件事。一个学子衣服都还没穿好,他急急忙忙地从寝室里跑出来,疑惑道:“奇怪!怎么这个时候敲钟?我实在太困了!”今日钟声敲早了一刻钟。但是,钟声如此敲响,就代表着学校里有什么事情交代,或者朝廷有什么法度要颁布。

    一个学子已经着好衣衫,之前他伸伸懒腰,随手抓住旁边走过来的一个学子提出疑问道:“这个时候敲钟声要求学子们集合,到底有什么事发生呢?”

    那个比较早起床的学子是这么答复的:“我也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但我知道是山长亲自敲的钟,肯定发生什么大事了!”他一向起得早,今日准备先去教室,走到半路就听到钟响,他第一时间就注意到了钟楼上的山长王世玉,这才急匆匆地跑过来通知同窗们。

    学子们都疑惑着发生什么事,唯有王蓝田脸色不虞地站在空阔的空地上,他不知道山长会给他一个什么样的处置。他寄给家中求助的家书还没有回信。昨日,他已经被山长语重心长地训了一顿。

    大家都统统赶到布告栏那边,大伙都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只见布告栏上贴着一张白色的宣纸,上面墨字写着:“学子王蓝田,由于违反书院规矩,伤害同窗,记大过一次,以儆效尤。”布告栏左边有王世玉的一句对王蓝田以及众多学子的敦敦告诫,只见上面写道:“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王世玉不愧是当代大儒,他的话,句句饱含着对学子的殷殷期望。

    布告栏右边还有王世玉的另一句话,也是对众学子的告诫,上面说道:“人必自悔然后人悔之,家必自毁然后人毁之,国必自伐然后人伐之。”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学子们都有学过的,郭明月也被陈子俊点名解释过此句话,因此学子们对此句话的感受非常深刻。

    更何况,记大过可不是一件好事,来书院读书的学子如果被记三次大过,就终身不得踏入书院。如有严重的犯罪情节,甚至可直接逐出书院,永不录入书院。

    昨日,王蓝田在山长的询问下抵死不承认自己想要害祝英台的性命,他避重就轻地说他只是看不惯祝英台,想要作弄作弄她而已,没想到这事情会这么严重。王蓝田很聪明地躲避了谋害同窗的罪名,所以这次他的罪责变轻了。但不管如何,这王蓝田有了这次大过,他大概与他想要的高阶官位无缘了。

    也有不知详情的学子疑惑着:这王蓝田究竟做了什么坏事呢?与王蓝田走得比较近的学子则表示不怎么清楚王蓝田做了什么事?也有些知情的学子选择缄默无言,不言谈此事,避免太原王氏事后追究。

    但,若有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坏事做了,总会有蛛丝马迹留下的,也总会有人知晓的。

    不过,王蓝田还有一条罪状还未写出来:经过郭明月的实地取证,郭明月发现王蓝田前几天早上偷偷摸摸进去过兵器库拿到长弓和羽箭,并在晚上蒙面射伤祝英台的手臂。而王蓝田在郭明月面前得意的反应已经说明了这条线索的真实性。但是,没有学子愿意出面作证,所以很遗憾,这条罪状没能写进去王蓝田的档案里。

    最后还有知情人透露,一旦被记大过,学年的品状排名王蓝田是会受到影响的。

    王蓝田咬牙切齿:不只是这一学年的品状排名没机会名列前茅吧!有了这一条伤害同窗的犯法记录之后,他还有机会登上品状排名吗?不过现在木已成舟,太原王家也没法帮到王蓝田什么了,王蓝田只好灰溜溜地夹着尾巴离开了布告栏。

    祝英台几个人站在布告栏外围,身着一身蓝色的衣袍,腰系一根腰带,在王蓝田看来看起来这一行人十分意气风发。王蓝田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然后离开了这个让他觉得窘迫的,让他丢光了面子的场所。

    等到王蓝田远离他们的视线,荀巨伯才拍手称快道:“好极了,这小子终于得到教训了!”荀巨伯这回真的佩服郭明远了。

    梁山伯略有担忧地说:“我就怕他贼心不死,卷土从来!”这是梁山伯说的最重的一句话,这说明梁山伯对王蓝田的狠毒还是心有余悸。因为梁山伯昨日看过祝英台手臂上的伤口,实在是触目惊心很深,这让他头一回意识到王蓝田此人的狠厉无情。

    宋聪附和道:“是的,我害怕他因为没有退路、无所顾忌,出起手来更狠!”宋聪此话不无道理。最可怕的是,宋聪是和王蓝田同间寝室,所以他害怕王蓝田会率先对他出手。

    方家渊如此说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们且看吧!”方家渊对王蓝田不看好。

    祝英台则是环视着四周,他疑惑道:“咦,这明远去哪了?书院这么大的事,他怎么还没出现呢呢?”祝英台的话得到梁山伯等人的赞同。最大的功臣怎么能不见呢?

    郭明月到底哪去了呢?为什么没来布告栏这边呢?

    原来郭明早晨炼完毕后身处于教室,正等待着陈子俊陈夫子前来上课。整个教舍里就两个人——郭明月和马文才,他们两人难得在教舍独处。

    郭明月和马文才坐在一起,他们两个同一张桌子。

    马文才翻开搁在书桌上的《诗经》,状似不经意地说道“你当真不想去看布告栏的信息?你不关心?”教舍很安静,因此马文才说出口的话语显得特别清晰。

    郭明月听了马文才的话笑道:“你说……我要是出现在王蓝田面前,王蓝田会不会跳脚大骂!”郭明月实事求是,她可不想看到这样的场景,也不愿痛打落水之人。郭明月反问马文才道:“你……也不关心?”

    “呵!”马文才一笑,算是转移了话题。但郭明月知晓,马文才确实是不怎么关心王蓝田此人的结局的。王蓝田只是跟在马文才身后的小跟班,马文才根本看不起王蓝田这些混日子的士族弟子。

    这对话一结束,两人都缄默不语,各自专注地看着自己的课本。

    过不了一会,学子们陆陆续续地走进教室,等到学子们快要到齐之时,陈子俊也走进了教室。

    王蓝田紧跟其后,他垂头丧气,无精打采地走进教舍。

    陈子俊用饱含深意的眼神看了郭明月一眼,然后再郭明月抬头之时转开了视线,只见他拿起一本书,这本书是《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和经验的结晶,在文学史和文化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还有一句:“诗三百,思无邪。”郭明月在余秋雨的现代文学小说中读过一句话:《诗经》,使中国文学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稻麦香和虫鸟声。这种香气和声音,将散布久远,至今还闻到、听到。

    郭明月喜欢《诗经》这本古典名著,所以她期待陈夫子要怎么讲解《诗经》。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