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月和祝英台沿着杭州熙熙攘攘的集市行走,很快就走出了杭州。他们骑马行走了半个时辰,也该让马匹歇息一下了。正好此时郭明月刚出了了吴兴郡辖下的钱塘县(杭州),沿着河道往吴兴郡的方向行走。
沿着官道行走,途经一个集市,郭明月和祝英台便在一间茶馆中喝口茶,也让马匹歇息。茶馆只是一个茶棚子,坐在茶棚子里,眼可毫无障碍地观四方。官道上偶尔走过几辆马车,偶尔走过几个行人。
祝英台突然来了精神,她看向官道上扛着两个大大木箱的老伯,看着他身上满是汗水,祝英台十分忧心道:“明远,你瞧那个老伯,扛着这么重的东西,有这么累,我们帮帮他吧!”
祝英台心善,郭明月也是一个善良之人,在力所能及之下,她会伸出援手的。祝英台这话很快就获得了郭明月的赞同。郭明月把手上的茶一饮而尽,随即对祝英台道:“既然如此,英台,还不跟上!”
祝英台一笑:“走!”
隔壁桌子的两个贼头贼脑的人交换了一个眼神,准备跟着郭明月俩人出去。不怪贼子盯上了她们俩人,实在是因为她们看起来就像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柔弱书生。
郭明月和祝英台身着尼山书院的衣衫,能上书院的学子都是家中富贵之人,难得碰上家中富贵又未出社会打拼的肥羊,能不宰吗?
肯定不能!所以两名贼子马上跟了上去。
郭明月早就发现了这两名贼子的不对劲,她随手抄过茶馆的一张长凳子,在两名贼子迎上来之时把凳子横在他们俩人面前,然后使用内劲把长凳子推出去,那两名贼人立马就跌了一个四脚朝天。
随即拿起筷子朝他们投掷出去,那俩人被吓得胆子都掉了。只见筷子插入地面,离他们的的脑袋只有一厘米的距离,差一点就到眼睛了。俩人被吓破了胆,连滚带爬地跑出茶馆。
这一切那名扛着木箱的老夫子看在眼里,他不住地点头。他看起来可不像是一个普通的乡村农夫呀,但从他手上的茧子,腿脚的长裤的泥点来看,他又的确是一个普通的乡村农夫。奇怪!奇怪!
郭明月习惯观察,但也没有想这么多。她走过去关切地问道:“老伯,请问你扛着这些东西要往何处呀?”
老伯很是善谈,他对郭明月道:“在离这不远的临平湖湖边的一个小庄子。”老伯问郭明月,“这个时间书院不是有课吗?你们俩个小家伙没有在书院,这是准备要去哪里呀?”
祝英台说道:“老伯,我们是奉山长的吩咐下山来寻找大诗人陶渊明的,我们准备请他来我们书院教授我们课程。”祝英台继续说道,“老伯你知道这个人吗?他很有名的。”
老伯身着麻布衣衫,用很是无赖的口气说道:“陶渊明呀?这人是谁呀?这世上根本没有五柳先生这个人的?”他语气之间对陶渊明很不尊重。
所以祝英台马上对老伯解释道:“大叔,你在市井生活,不知道五柳先生陶渊明的诗文品性,是很让人尊敬的。”祝英台对陶渊明很是敬重,所以她不想任何人误会误解陶渊明。
老伯却丝毫不领情,语气更刻薄地道:“那姓陶的自己说自己叫五柳先生,那你们上哪去找去呀!”
听着老伯的话,祝英台有些生气。她甚至觉得刚才自己对老伯生起的好心是庸人自扰之,自己瞎找的麻烦。但祝英台毕竟是祝英台,虽然生气,但她念在老伯生在市井,年纪也较大。还是想要帮助老伯。
郭明月也一样,她对老伯说:“老伯,您给我们指你家的方向,我和英台帮你把这两个木箱扛回家吧!”郭明月一点没有身为女子的自觉,说是英台和她帮着老伯,实际上是她不顾老伯的坚持一人扛起了两个木箱。两个木箱是用一根扁担连在一起的,郭明月扛得很稳当。
祝英台虽说学了些武学的技术,但是没有太大的力量。所以祝英台想要帮忙,郭明月没让她接手。
老伯见不能从郭明月手中接过扁担,只好走在前方给她们两人指路。
走了一会,终于到了那个庄子了。此时三人正站在庄子的大门门前。
郭明月突然诗兴大发,想要开口吟诵,她对祝英台说道:“英台,我突然想起了一篇文章。”
祝英台说道:“哦,说来听听!”
郭明月放下扁担,走上前去,看着庄子,她道:“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郭明月吟诵得很大声。“英台,你瞧这不活生生是陶先生笔下的桃花源吗?”
只见庄子里栽满一棵棵盛开的粉色桃花树,桃花树已有年头,没棵桃树都根深叶茂,树干十分高大粗壮。远远一望,桃花随风纷落,不似在人间。
没等祝英台回答,郭明月又跟老伯说道“老伯,你说呢?”
老伯说道:“我可不懂这么多,这桃林乃是原先主人家留下来的。我瞧着漂亮,也就放任不管了。”
老伯这活说出来,祝英台惊喜道::“郭明月,该不会?”该不会原先主人家就是陶渊明,陶先生吧!
郭明月笑而不答,把目光投向老伯,眼含笑意道:“那老伯认不认识五柳先生陶渊明呢?”
老伯继续刻薄道:“五柳先生呀!算了,我也不骗你了!你们要找的那个人就是这个庄子原先的那个主人,那个脾气古怪的老家伙。”
祝英台也顾不得老伯此刻对陶渊明陶先生的不敬,连忙问道::“那老伯,您知道陶先生现在在哪吗?”此时得到了这个消息,对祝英台来说是意外之喜。
郭明月随口接过祝英台的话道:“还是说,老伯……您就是五柳先生陶渊明陶先生呢?”郭明月从一开始就怀疑了这件事了,因为祝英台只说了陶先生的名字,老伯竟然能说出五柳先生这个称号,这说明老伯知道陶先生此人。
见老伯虽衣衫简朴,但行为举止却不像一般农夫。不是一般农夫,又对陶渊明此人这么嫌弃,按理说郭明月应该认为此人是讨厌陶渊明此人的。
但郭明月又注意到了一个细节,老伯说着嫌弃陶渊明的话,语气虽然刻薄,但眼底却没有厌弃和敌意,仿佛陶渊明这个名字就只是普普通通的一个人,不足为奇,也不足为傲。
然后行至此庄,又看见了一个活生生的桃花源,只在文章里出现过的桃花源!
此老伯,不是陶渊明,又能是谁呢?
祝英台登时目瞪口呆:是呀,她怎么没想到这种可能性。
两人的眼睛紧紧地盯着老伯,被两双如此清澈的眼睛如此凝神地看着,老伯……有些局促……
“什么陶渊明,什么五柳先生……我这里没有这个人。”老伯连他的扁担都不顾了,就这么不管不顾地走进庄子。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