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3章 开海

小说:崇祯十五年 作者:韭菜东南生
    文华殿。

    新君隆武帝清朗的声音,在殿中回荡。

    “盐政之事,内阁领衔督办。”

    “另,左懋第为长芦盐运使,政绩卓越,着即进为户部侍郎,加右都御史,赐尚方宝剑,巡视两淮,专职负责盐政改制,但有贪官污吏,不法盐商,聚众闹事,阻挠盐政,左懋第可便宜行事”

    这不是商议,而是命令。

    崇祯十五年时,朱慈烺就已经将盐政改革的具体方案和目标提出,到现在两年了,试行新盐政的长芦和山东,盐价下将三分之二,但两地交来的盐税,却是翻了一番,而在扬州募款之时,朱慈烺更是扫平扬州八大盐商,惩治盐官和南京勋贵,整个两淮盐业的利益结构体,受到了重大打击。在领教了太子的手段,而太子现在又继位成为大明皇帝之后,盐商盐官应该没有胆子,抵制朝廷的新政了。

    但朱慈烺还是不敢大意,因此在内阁督促之外,他决定任命左懋第为盐政钦差,专门到两淮督办此事。

    有一次失败的教训,又有两年的盐运使和盐场锻炼,知道其中的猫腻和利弊,左懋第这一次一定能很好的完成这个任务。

    没有任何异议,面对威望正隆的新君,群臣都是行礼“陛下英明”

    诏书发出,天下人都知道了新君图治求强的急切之心。

    第二日,户部郎中沈廷扬、左中允李明睿等一批朝中开明官员,联名疏,请求开放海禁。

    “请开市舶,易私贩为公贩,利国利民”

    消息一出,朝中立刻轰动。

    海禁乃是大明朝的祖制,虽然隆庆开关开了一道缝,设了泉州月牙港,成为大明唯一的通商口岸,前年,为了因应战事,在隆武帝的努力下,朝廷海禁的大门,又稍微松动了一点,不过整体,依然是封禁大于开放。

    其中原因,不止是因为祖制,也不止是既得利益者的反对,就是那些心忧天下的清流,也存着大疑虑,担心一旦开放海禁,会惹来海外的红夷人,佛郎机人,致使原本安宁的大明东南出现动乱。

    沈廷扬等人的奏疏送到通政使司,隆武帝阅罢,立刻令内阁和户部研议。

    对于隆武帝的心思,内阁五辅都已经了解和过往的内阁辅臣不同,现在的五辅,李邦华蒋德璟和袁继咸都是开明派,范景文略有保守,首辅周延儒则是战战兢兢,对隆武帝的心思不敢违抗,因此,只是一番简单的讨论,内阁就达成了一致。

    三日后,午朝之。

    隆武帝清朗坚定的声音在殿中回荡。

    “我朝初立之时,海盗贼猖獗,更有张士诚余党滋扰,沿海不宁,因此,太祖高皇帝下令海禁,后随着倭寇之患,海禁政策愈加严格。”

    “穆宗皇帝时,倭寇渐渐平息,体察沿海明清,朝廷遂开放福建漳州府月港,准许中外贸易进行。”

    “到今日,已经快要八十年了。”

    “这中间,不断有先进之士,提出全面开放海禁,准许百姓入海捕鱼,解决生计,又或者驾船出海,进行贸易,但朝廷一直都没有准许,担心的,就是海的红夷人、弗朗机人。”

    “但朕以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且已经过时了。去年,朝廷向红夷人的东印度公司,租借了大型船舰,并准许他们在天津岸,和我大明商人直接面对面的交易。大型船舰对我大明跨海攻击,袭击辽南的作用朕不多说,也不说红夷人、佛郎机人,从印度吕宋等地,为我大明运来了大批粮食,解决了京师的燃眉之急,也不说他们缴纳的船舶税,只说他们岸交易,雇佣百姓为他们搬取货物,就解决了数千青壮和他们身后数万家庭的生计啊。””

    “红夷人用银子、粮食、火器换我们的瓷器和丝绸,岂不是好至于香料等奢侈品,扣以重税就可以了。”

    “朕以为,开放海禁,中外贸易,实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你们中间肯定有人会说,红夷人狼子野心,不可相交。这种都是弱者心态。但是我大明强盛,又岂会怕区区的红夷人”

    “那大明如何才能强盛不外乎六个字,使国富,使民强”

    “国如何富民如何强”

    “朕以为,当向唐宋学习,唐宋两代,兼容并蓄,海纳百川,集天下之财富于中原,这才是国天朝的所为啊。”

    “大明虽大,但在海的那一边,却还有一片更大的世界,我大明下,不可不视。”

    插一句,我最近在用的追书a, \\咪\\咪\\阅读\\a \\iiread\\ 缓存看书,离线朗读

    殿中群臣都是惊,连蒋德璟在内,都是惊讶的看着隆武帝,虽然他早就知道,隆武帝虽然年轻,但睿智聪慧,杀伐果决,非是常人,对开海十分支持,甚至是有点迫不及待,但今日这一番话,却还是他重新认识了隆武帝。

    “因此朕决定,开放泉州,广州,福州,松江府等四处为通商口岸。不管红夷人或者佛郎机人,都可以岸经商。从此不再限制人员和数量。但需要如实登记,遵守我大明的法律,违之,必严惩”

    “船舶税统归中央,所载货物,一分一毫,也需要清楚记载,但有藏匿,一律重罪。”

    “以,设海关御史以监督。”

    “船舶司主事,从今日起,改为四品。由户部郎中沈廷扬担任。”

    “户部侍郎王鳌永为钦差,和沈廷扬同往这四处,督促修建船舶司衙门,令两广总督沈犹龙,福建巡抚张肯堂,南直隶松江府即刻准备相关事宜。隆武元年元时,四处口岸,要准时开通”

    隆武帝站在大殿之,一口气将自己谋划了两年的开海之策说出,语气清楚而坚定。

    和盐政改制不同,对于开海,群臣其实是有不同意见的,最主要一个关键,海禁乃是祖制,虽然隆庆开海了一扇门,但只是一道小门,去年又小开了一点,但幅度依然不大,但现在隆武帝哗啦啦的,一下就开了四道大门,红夷人弗朗机人,堂而皇之的可以踏大明的土地,他们心中,不免有些担心。

    但在隆武帝的强大气场和内阁支持之下,开放海禁之事,最终还是通过了。

    消息传出。

    天下轰动。

    尤其是泉州,福州,广州和松江府四处。

    对于朝廷准许出海捕鱼,百姓们都是欢呼。

    等于在种田和做工之外,他们又多了一条生路。

    泉州。

    郑芝龙皱着眉头,摇头叹气的在花厅里踱步。

    开海,对泉州四地的百姓来说,实在是大好事一件,但对他这个泉州总兵兼水师提督,却未必了。

    一直以来,他郑家船队几乎是垄断了大明的对外贸易,但是泉州月牙港出去的船队,没有例外,清一色的都向他郑家买水,挂他郑家的旗帜,这样才能保证安全,不至于刚出了外海,就被海盗劫掠。

    即便是去年,在太子的建议下,朝廷海禁的大门,又稍微开了那么一点口子,但郑家的利益,也依然是可观,他郑家的买水银,并没有减少多少,虽然郑芝龙已经意识到,太子殿下虽然年纪小,但练达精明,不同于京师的那些迂腐文士,开放海禁怕是迟早的事情,但万万没有想到,竟然来的这么快,刚刚登基,就下令开海。

    这一来,可是令他措手不及。

    一下开了四个口子,船队全部都在福建的郑家,肯定是不能全面兼顾,这通商贸易的巨大利润,一定是要被别人瓜分了。

    这也就罢了。

    关键是和隆武帝的明诏一起到达,还有一道密旨。

    密旨里,隆武帝要求他这个泉州总兵水师提督,必须荡清大明周边海域所有海盗,保证海路的安全,绝不能使和大明通商的船舰和船队,受到海盗的骚扰大明周边的大队海寇,早已经被扫空,即便有小股海盗,巡抚张肯堂出面,给他发一个咨文就可以了,何用隆武帝的密旨

    所以郑芝龙立刻就明白,隆武帝明着是让他扫除海盗,其实是在警告他呢,你郑家船队假借海盗的名义,在海面肆虐的情况,朕都知道,现在该收敛一下了,以后不管船队有没有挂你郑家的旗帜,你都不能劫掠,如果你不改,影响到朕的开海大计,到时候可就不好看了。

    看透了隆武帝的意思,郑芝龙心中很是惊慌。

    如果是崇祯帝,他说不定还有搪塞的理由和办法。

    但面对隆武新君,他心中却不由升起了压力。

    和崇祯帝爱惜面子、守在深宫不同,隆武帝可是南征北战,通晓人情的,对他郑芝龙的事情,必然也是知道不少,如果他不听警告,继续妄为,很有可能会触怒隆武帝。

    如果他听了,偃旗息鼓,他郑家的财富和势力,必定会逐渐缩水。

    怎么办

    郑芝龙很是焦躁。

    脚步声响,郑鸿逵走了进来,双手捧着一份信笺“大哥,福松的信。”

    福松,郑森的小名。

    郑芝龙接过了,打开看。

    看完后,脸色阴沉。

    “怎么了大哥”

    见郑芝龙脸色不对,郑鸿逵关心的问。

    郑芝龙将信笺递给他“自己看吧”

    郑鸿逵看完之后,却没有太多意外,只叹道“福松劝咱们听皇帝的命令,海面的生意,不能再像过去那么搞了。这些事,福松原本是不太清楚的,信中却能说的这么真切,很有可能,怕是皇帝告诉他的。”

    郑芝龙脸色更凝重“是啊,看来皇帝已经秘密调查我们郑家很久了。对我们的不满,怕也是很久了。”

    “但这不通啊”郑鸿逵皱眉“如果皇帝对我们郑家不满,那不应该连续不断的赏赐提拔福松啊,刚二十一,福松就成了登州水师提督,这样年轻,这样的荣耀,大明朝可是从来没有啊。听说,皇帝陛下刚刚将佛郎机人送来的一匹神骏,送给了福松,福松奖赏将士们的奏疏,也统统照准,而福松名录的人,很多都是咱郑家的子弟啊。”

    “所以我也有一点搞不准了”

    郑芝龙咬牙想了一下,心不甘情不愿的说“不过,有一点是很清楚的,咱们这位新君,可不是先帝,怕不好糊弄。你去告诉兄弟们,海的生意,先停半年,半年后,风平浪静了,我们看情况再说。”

    “是。”

    “还有,船队仔细调查,但是否有奸细再多派人去城中搜查,看看是那些狗娘养的在暗中盯着咱们”

    “是”

    关于盐政和开海两件大事的诏书发出不久,关于作乱勋贵的处置也出来了。

    李守錡,张世泽,薛濂,蒋秉忠,孙永成,吴崇烈,王德化,加押解途中的朱国弼和骆养性,干犯大逆,抄家罚没,斩立决,李守錡和申世泰虽死,但亦要挫骨扬灰。

    其他勋贵,凡是在内阁值房闹事的,轻则革除爵位,迁出京师,重则抄没所有家产,全家流放,永世不得回京。总之,没有一人被放过,所有人都被重处了。

    判罚一出,勋贵哗然。

    虽然每个人都有预料,太子殿下对蚁附定王的勋贵,怕是不会轻饶,但谁也没有想到,竟然会这么重。要知道勋贵端的可是大明朝的铁饭碗,即便是作奸犯科,依照过往的惯例,也会从轻处置,想不到这一次,却是遭到了灭顶之灾。

    判罚一出,各处勋贵府邸,哭嚎一片。

    在这之前,他们中间很多人都心怀侥幸,以为主动请罪,罚没一些银子,最严重降一级爵位,朝廷总应该放过他们。

    他们的先祖为大明流过血,有功绩,他们也并没有像李守錡朱国弼那样,真正参与到定王的阴谋中,他们做所的,其实就是站在场边,为定王呐喊助威了几句。

    但想不到,新君如此决绝。

    如果是崇祯帝、天启帝之时,这些勋贵肯定会跑到皇宫门前去闹,但这一次却没有人有这样的胆子,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从新君回京的那一晚时,这些勋贵的府邸就已经被包围,勋贵本人都被提到了刑部,接受审理了,现在,他们想闹也闹不起来

    祝大家新春愉快,幸福美满,今年牛气冲天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