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第069章

小说:古代群穿生活 作者:寒小期
    第069章

    周家啊, 搁在赵桂枝上辈子,那就是卡家的直播秀

    别看他们经常性的没啥大消息,可冷不丁的就给人来这么一出大的,让人不由的瞠目结舌, 甚至还能引发关于人性的思考。

    总之, 这么搞了一出后, 别说过年前, 搞不好正月里大家伙儿还在聊周家的事儿呢。

    这些倒是跟江家人没什么关系,但江家这边也没少捞到好处。

    吃了三天的席面暂且不提,光是从周家得来的喜糖礼盒, 就卖了个好价钱。毕竟, 他们是拿了请帖去周家大宅吃席的,拿的是中高档的礼盒。这些跟随意散给外人的低档硬纸糖盒完全不同, 精美的雕花木盒, 里头全是包装漂亮的什锦糖果, 高档的礼盒里甚至还带有定做的小银勺。

    最开始, 江母是打算将糖果卖了,小银勺拿回家的。

    不过这个做法遭到了赵桂枝的反驳,要知道, 高档糖果礼盒和中档的区别,不就是多了个定做的小银勺吗当然包装盒还是不同的,但那就是个盒子, 能值几个钱呢

    “你要卖就全卖了,光糖果值什么要是觉得白赠个小银勺亏了,那就把银勺子的钱算进去。”

    在赵桂枝的指点下, 江母把自家人拿到了中高档糖果礼盒, 一个不留的全卖了。

    还真别说, 这做法看着好像是有些不地道,可拿到手的钱却是实实在在的。算下来,都够买两头大肥猪的了

    江母没买猪,倒是托人打听了消息,准备开年买头小牛犊子回来,到时候仔细养上一两年,再碰上春耕秋收时,家里人可就轻松太多了。

    又说江家这边,赵桂枝做了不少糖,考虑到周家的喜糖是精致版本的,那些做出来的瑕疵或者残次品,就没送到镇上去,全留在了家里。

    这些瑕疵的糖果里头,又以长条糖的数量最多。这个也是没办法的,长条糖就是冬瓜糖,这玩意儿本身就是以低廉为卖点的,因此卖相就不可能太好。加上熬煮和制作过程用的都是大铁锅,就难免磕磕碰碰的。

    反正,长条糖做得最多,但卖相好的却是最少的,高档糖果礼盒里,索性就舍去了长条糖,只因真的放到里头,绝对会造成颜值拉胯的。

    用周大姑娘的话来说,谁家喜糖也不单是图个味道的,不得看卖相啊

    也因此,旁的糖果好处理,剩下的长条糖

    其实也不难处理,降价销售就成了。

    赵桂枝这次就没折腾自家人,她冲着亲戚们下了手。

    吃完喜宴回到村里后的第二天,她就喊了江大伯娘过来,宣布要选经销商。周家那边还要继续销售,但他们走的是精品路线,主要的客户也都是那些有钱人家。因此,江家这边无论如何都不会影响到他们的销售。

    因为江家的目标客户是乡下赶集的人。

    “这都腊月中了,眼瞅着就要过年了,就算是再抠的人家,也会买几块糖回家甜甜嘴儿的。我是这么想的,咱们家人手少,我大嫂这随时都可能要生产,身边完全不能离了人。所以,大伯娘你打算挣这个钱吗我低价打包卖给你,你呢,可能让大堂嫂二堂嫂她们去年集上摆摊,也可以让丰收满仓他们学周家的赘婿钱货郎那样,挑个担儿去各个村里卖糖。”

    江大伯娘又不傻,她跟江母当了这些年的妯娌,两人的感情还十分得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俩真的挺像的。

    回想着先前在镇上看到的各色喜糖礼盒,她稍稍一寻思,先问道“那我能拿周家的喜宴来说事儿吗”

    “可以。”反正中低档喜糖礼盒里,确实是有冬瓜糖的。

    “那成啊,现如今这十里八乡的,谁还能不知道周家大姑娘娶夫婿的事儿啊只要扯上她,保准卖得掉”

    赵桂枝心说,你就算不扯她,这糖也不难卖。

    江大伯娘喜气洋洋的包下了这些长条糖,也搭配一些其它糖果,当然价格肯定是不同的。她拿得略便宜,毕竟是包圆的,但也不是一口气全拿走了,而是先拿一部分,卖光了再继续过来拿。

    年前的集市多,尤其是从腊月中到小年的这些日子里,几乎天天都有集市。

    大堂嫂几个就见天的往集市上赶,糖果的份量是实打实的,她们就推着小推车往别的村子去。而丰收满仓几个壮小伙儿,倒是用不上手推车了,他们挑着担子背着箩筐,挨个儿村子推销糖果,还专门往村口的热闹处去。

    知道他们的售卖方法后,赵桂枝给他们量身定做了缺德招数。

    她建议丰收满仓带上扁担和板凳几个孩子,可以一个壮小伙带一个熊孩子,也不需要孩子干啥,就是吃呗。当着别个村里的别个孩子的面,大吃特吃,要吃得特别香,把其他孩子馋死。

    想想看,这大过年的

    这话的杀伤力堪比“来都来了”,也因此,除了极个别特别抠的,一般来说当爹娘的还是会给自家娃儿买点儿糖块甜嘴儿的。

    见赵桂枝出了个缺德招儿,江母也不甘示弱,她建议江大伯娘可以允许用粮食换糖块。这去赶集的多半都是妇道人家,这些人习惯了扣扣索索的,一下子让她们掏钱,不一定就舍得。可如果是拿粮食换呢或者拿鸡蛋换也是可以的,这不比直接掏钱舒服吗

    如此这般,在江家堆积如山的长条糖,赶在年前,去了个七七八八。

    就这样,江大伯娘还不满意,特地过来跟赵桂枝说,年后再做一些,她打算正月里接着卖。

    “没冬瓜了。”赵桂枝摊了摊手,“长条糖旁的都好,就是太费冬瓜了。我家的你家的,咱们全村外加相邻几个村的冬瓜都没了。再远的话,光是大冬天的运输就是个大难题。而且成本价贵了,糖块也要跟着提价,划不来啊”

    江大伯娘顿时傻眼了。

    冬瓜啊

    他们家家户户都当是最寻常的蔬菜瓜果,几乎每家都会种一些,但谁家也不会特地种很多的。甚至于,农家集市上也有人会拿自家地里头出产的东西去卖,却极少有人会卖冬瓜的。

    别看这玩意儿份量重又容易储存,但实际上卖不上价的。

    “那、那”江大伯娘张口结舌的好一会儿,最终不得不放弃了,“那我明年多种一点儿。”

    “成啊”赵桂枝应得格外干脆利落,反正又不用她下地去种,她干嘛不答应因此只道,“只要有原材料,回头拿来给我做,做好了加钱卖给大伯娘,至于大伯娘你想干啥都成。”

    江大伯娘得了准话,哪怕心头还略有些遗憾,但到底还是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也不算是离开,她还有不少活儿要做呢。

    过年啊,都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托赵桂枝的福,不光江家自个儿得了一大笔收入,就连大伯娘家也是如此。别看只是个转手价,但百八十斤的批发价,跟一块两块的零售价,那是能比的

    大伯娘特地跟儿孙叮嘱了,十斤八斤的是客人,一斤半斤的也是客人,实在是没啥钱的,一文钱也能买一块长条糖,或者拿精细粮食和鸡蛋换,咋样都成。

    也因此,他们家今年注定是能过一个大肥年了。

    赶在年前,大房那头杀了一头大肥猪。而江家这边,开春捉的小猪崽到这会儿虽然也可以出栏了,但总归不大划算,他们准备再养几个月,等来年春耕结束了再卖,到时候肯定有人家要嫁娶,自家留一些,剩下的都能卖掉。

    当然,就算不杀猪,江家这边也不愁肉吃。

    因为先前周大姑娘送给江奶奶的寿礼里,就有两头大肥猪。尽管早在做猪油糖的时候,两头大肥猪就光荣了,但剩下的肉却留下了大半。

    卤的卤,熏的熏,还有做腊肉的,哪怕什么都不做,剁了馅儿还能包饺子,横竖外头已经到了滴水成冰的时候,怎么都放不坏的。

    江奶奶就很高兴,因为是她的寿礼,她还让送了一些去大房和镇上的二房。大房和二房自是不能白得,回过头又送了不少吃食过来。

    大房送的是一整袋足足一百斤的精细面粉,不光是年礼,还有江奶奶的吃喝开销。毕竟,他们已经看出来了,江奶奶爱极了赵桂枝的手艺,哪怕是连哄带骗的,也不可能把人哄走了。

    二房更实在,知晓乡下地头不差吃食,就送了料子和棉花,还有家里女眷做的厚棉鞋。

    不过,要说家里最高兴的人,却不是江奶奶,而是虎头。

    虎头太高兴了,他敢说他从出生到现在,再没有过过这么好的年。

    从腊月中旬,他就跟着丰收出去卖货了,到底是读过书的娃儿,丰收卖糖,他不单是跟在旁边吃吃吃,还能边吃边念叨几句诗词。乡下地头能供孩子念书的人家到底是少数,乍一看到这么个虎头虎脑的娃儿,穿着打扮很是喜气,样貌还端正得很,一张口就是诗词文章

    反正,在他的广告效应之下,丰收卖的糖块远胜于其他兄弟。

    其实大房的扁担书念得比虎头更好,但扁担属于那种坐得住的孩子,上课也认真听讲,回家还能反复学习的。但成绩好跟能叨逼真的不是一个概念,他就算会得再多,不好意思开口有什么用

    虎头就不同了,哪怕他学了一整年的光景,念来念去就只有那几段,可他们是挨个村子卖货的,就算重复了,人家又不知道的。

    年前糖果吃了个够,过年了家里全是各种好吃的,不止熏肉腊肉,赵桂枝为了犒劳自己,还折腾出了炸鸡。

    炸鸡烧烤,那才是永远的神。

    当然,在家里吃烧烤是要被江母骂的,赵桂枝就只做了炸鸡,另外还熬了个锅底,带领全家人吃起了麻辣火锅。

    大冬天的,哪怕屋里搁了炭盆,依旧还是冷飕飕的。但吃着火锅就不同了,那是浑身都直冒热气。

    吃着喝着

    薛氏生了。

    她生得其实都有些迟了,但因为大夫看过了,说问题不大,家里人也就只能小心再小心。好在,赶在大年三十晚间,她终于发动了。

    江母提前跟江大伯娘打了招呼,毕竟这大过年的,就算想去找稳婆都难。索性,薛氏是生过一个的,大房那头又跑来在江奶奶跟前过大年。发动时,大伯娘、大堂嫂等人把嘴儿一抹,就去帮忙了。

    赵桂枝和幼娘都没经历过这些,就跑去生火烧水了。

    没过多久,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虎头的弟弟虎脑出生了。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