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稍晚一步得知消息的钱货郎, 欣然接受了这一光荣而又伟大的使命。
他还庆幸呢,得亏他没跟着一起去省城,不然这个家里还能依靠谁呢靠谱的都离开了, 甚至连二狗子这种极为不靠谱的都不在, 剩下的不是妇道人家,就是傻子了。
赵爸斜眼看着他。
假如眼神能够杀死人,那么此时的钱货郎身上一定已经不知道被杀死多少回了。
可惜, 除了用杀气腾腾的眼神来表现不满之外, 赵爸并没有其他的举动。甚至他觉得大舅哥跑了就跑了吧,还挺好的, 起码没人再跑来他跟前碍眼, 并在他耳边叨叨着距离下一次乡试还有多少多少日子了。
请问距离乡试还有多久,跟他有关系吗他又不是秀才
然而,还是那句话, 赵爸敢怒不敢言。
没过几日,钱货郎飘然离去。
他还是跟着赵家的商队走的,横竖隔三差五就要往各个县城去。当然,赵家的商队已经不会特地往孝义镇去了,自打周生生将家当处理掉之后,连书铺都转手了, 倒是给赵家省事儿了。而那个书铺,如今倒也仍在营业, 除了售卖赵家的教辅书之外,还兼卖各种科举用具等等, 只是进货多了一步, 要定时往县城去拉货而已。
而钱货郎这一趟回去, 却没捎带上任何人。
孝义镇另外两家的家主, 特地大老远的跑了这么一趟,怎么可能在什么事情都没有办妥的情况下,就直接打道回府呢更别提他们还在府城待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他们决定找机会跟周大姑奶奶好好聊一聊,看能不能开拓一下其他的事业。别的不说,那天在官衙门,听那个读书人提到的水泥
水泥是什么东西
两人私底下商量了一下,毕竟这个名字还是挺直白的。水泥水泥,这又是水又是泥的,如今的读书人这是怎么了难不成这是府城最新的潮流时尚
尽管商量到最后,他俩也没弄懂水泥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但出于生意人的敏感,他俩还是决定跟风。
很明显那个读书人身上的穿着打扮很是不一般,连这种人都喜欢的,还愿意出二百两银子买水泥,甚至愿意先付款再发货,可想而知,这种名为水泥的东西,一定是个好物件。
抱着这样的想法,他俩又凑到了周生生跟前。
周生生本来是不想搭理这两人的,但有个问题,假如她一口回绝的话,那么这俩失去了希望,留在府城又没有其他的门路了,多待一天就是多花一天的钱。既如此,他俩肯定会选择立刻回镇上的。
这两人走不走的,跟她是没有关系,可这俩一走,周老爷一家四口不得立马跟上
那可不行,她还没把消息告诉钱货郎呢。
可要说两边谈合作,那确实是不太实际的,主要是档次差得太多了。甚至于,哪怕是如今的周生生好了,她也没资格跟赵闰土坐下来平等的谈生意。要说当个下游销售商倒是可以的,但合作
合作的首要条件就是实力相当啊
假如差距太大了,那就不是合作了,那叫扶贫。
很显然,赵闰土确实是在扶贫。又或者说,他对周家祖业能给他带来的利润是完全不在乎的,他在乎的是周生生这个人。等于说,周生生是以人才入股的。
但孝义镇的另外两家
不是周生生看不起他们好吧,那确实是看不起两边真没什么好谈的。
索性,周生生让他们参加了府城两日游。
参观地方包括但不限于赵家那些铺设了水泥地的商铺、游乐场、美食街、城郊的水泥厂部分区域等等。
一直到钱货郎从府城出发后,周生生才亲自见了他们。在这之前的两日游,都是由其他人带领的。
再看到他俩时,两人已经傻了。
府城果然不一般
“你俩想好联手了吗”趁着这两天的时间,周生生也略微的思考了一下跟他们的合作方案,但好像只有一个办法,“如果你俩能合作,倒是可以将孝义镇的那条主要的商业街进行大改造。我呢,可以为你们水泥原材料,当然这些可以不收钱,但必须给我三股分红。”
什么都不管,直接收取三成分红,周生生啊,终于也成为了她最讨厌的那种黑心资本家。
但两人却猛点头。
在这两天里,他俩终于弄清楚了之前那位在官府里见过的郭十六郎是什么人了。确实不是一般的读书人,郭家、日禄书院,那是在府城都是赫赫有名的。假如连这样的人都要找周生生帮忙才能弄到水泥,他们是何德何能才能摊上这种好事儿呢
然而事实上
赵闰土没那么不要脸,他这人确实是个生意人,但他一贯都对员工和合作伙伴很好的,再说人家日禄书院也不是不给钱。
真实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首先,日禄书院所有的室内以及部分室外场地,都由赵家出一切材料和人工费,铺设了水泥地。时间还是在去年年末一直到年初才弄好,因为日禄书院过年是放长假的,完全没必要像当初赵家那么着急,这才会一直拖到正月过了元宵才弄好。
天知道当那些完全不知情的先生和学生回来时,看到这一幕有多震惊。
其次,郭家自个儿的祖宅部分,这些赵闰土也让人去弄了,时间要更晚一些,郭家人还不敢催,差不多一直陆陆续续的折腾到上个月月底才办完。
这一部分是要收费的,材料可以走出厂价,人工费是由郭家给的。另外,做工期间郭家为那些工人包吃包住。
所以问题来了,郭十六郎这是在干啥呢
答案很简单。
谁还没个亲朋好友呢
郭家是上百年不曾分家了,但还有其他的亲戚,比如姻亲之类的。再就是,郭十六郎还有同窗好友,能读得起日禄书院的,多半都是非富即贵的。当然像官衙门那边,赵闰土早就派人接洽过了,但府城多少人呢,都知道赵家免费给日禄书院铺设了水泥地,不得求到郭家头上来
当然,没人敢直接跑去郭山长跟前,但大家都敢去郭十六郎面前说。
如今的水泥厂正在扩建中,等产量完全提高后,再购买就很容易了。但这么一来,他们的面子往哪里搁
水泥啊
这可是这个夏天最火热的东西,绝对的c位主角
在了解到了郭十六郎那边的情况后,周生生也帮他安排了。卖给谁不是卖呢况且他们现在只有厂子,没有实体店,确实销售要靠口口相传。
说到没有实体店这个事儿,赵家有很多铺子,就算租赁出去了不少,留在自家手里的也还是有很多,随便收回来一家简单收拾一下就可以用了。
但有个问题
亲,您见过卖水泥的实体店吗
但凡是硬装用的材料,搁在他们上辈子都是要去建材市场里批发的。当然某宝也行,但这个现实吗
而建材市场又是出了名的脏乱差,甭管什么东西,往那边一搁
好家伙,瞬间身价暴跌
可现实的情况是,水泥确实没办法做成高大上的商品,哪怕装修的再好,门口搁俩水泥袋子,里头堆个小山一样的水泥袋子,再来各种工具
要知道,赵家的店铺几乎都是在繁华的商业街。周围不是绸缎铺子就是高档酒楼,还有银楼古董铺。
赵闰土无论如何也下不了决心在闹市开一家卖水泥的店铺,他光是想想就觉得牙疼。
万幸的是,前期赵家铺子的宣传广告做得相当不错。尤其那些铺子本身就是对外营业的,直到如今,每天还是会有不少人去铺子里看西洋镜。
你看,正常来购物的人是眼神平视前方的,而但凡发现某些从一进门就低着头仿佛在地上找金子一样的人,那就是从外头赶来凑热闹的。
更巧合的是,本来要是赵闰土开了水泥店铺,可能大家也就不稀罕了,因为你都开店出售了,是不是代表但凡来个人给了钱就能弄到手了那还有啥稀罕的
可正因为赵闰土怎么都没办法说服自己在闹市街上开这么个玩意儿,阴差阳错的反而给水泥变相得涨了身价。
还有郭十六郎弄得那一出
反正在如今的府城上流社会里,就流传着一个传说,据说只有跟赵闰土关系极好的人,才能弄到一小袋水泥。
甚至于,这些富贵人家在各家的宴请上碰面后,互相之间打招呼都用那句话。
今天,你弄到水泥了吗
偏生,赵闰土还跑了,大家还不能怪他,因为他是被公主传召到身边的。
再看赵家这些人,赵老太太年事已高,好多年前就已经不管事儿了,别说自家的生意了,听说她连府内的中馈都是撂开手不管的。
赵闰土还有个堂妹,最可惜的就是已经嫁人了,不然赵家的门槛都能被踏平了。嫁人也没啥,关键是她还怀孕了,月份还蛮大了,这连登门拜访都很难,尤其赵桂枝压根就不是在府城长大的,她连个闺中密友都没有。
至于赵爸
不好意思,赵家一直没有正式对外宣布他的身份。
从未有过官宣的赵爸,身份格外得尴尬,当然不可能有人给他难堪的,但也确实没人找他谈正事儿。主要是,假如承认赵爸的身份了,那么哪怕赵闰土仍然是赵家的继承人,但凡赵爸再娶妻生子,仍是可以获得家产的。甚至他本人就可以啊
于是,脑补过多的富贵人家们,都认为赵闰土是故意不对外正式宣布赵爸的身份。
赵家二老爷人家在二十多年前就没了。
现在那位不想得罪赵家大少爷,我劝你最好说话前先过下脑子。
天知道赵闰土只是没意识到这个事儿,说白了,他之所以在两年前公开承认了赵桂枝的身份,其根本原因在于赵桂枝她不是赵家的人啊
因为不是,所以要官宣。
换成了赵爸,原身就是赵家的二老爷,所以官宣个鬼哟
关键是,赵家在府城是有朋友,却没有那种特别知心什么话都敢说的朋友。也因此,这些流言从未出现在赵家人的耳中,大家更热衷于讨论怎么样才能尽早的弄到水泥。
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找周生生。
周大姑奶奶手里有水泥
周大姑奶奶是赵闰土特别信任的人
周大姑奶奶她绝对跟赵家大少爷有一腿
啊这
只能说,人类的想象力是非常好的,幸好人类的求生欲也很强。
反正周生生很快就成了府城里的头号风云人物,在赵闰土不在府城的这段时间里,她出够了风头,也顺便忽悠瘸了孝义镇的那两位家主。
等她琢磨着时间差不多了,就把这两位忽悠走了。
还特地拜托他俩在走的时候记得捎带上周老爷一家四口,她虽然已经跟周老爷断绝了父女关系,但也不希望听到周老爷一家出事的消息。
两位家主顿时对她肃然起敬,并表示一定会让周老爷他们安全的回到孝义镇的。
“哦对了,你们是什么时候到的”分别前,周生生随口问了一句。
就是因为这句话,三郎老惨了
甚至周生生都不用亲自对付三郎,她只是跑去江奶奶跟前一顿哭诉,江奶奶就帮她做主了。
“生生这丫头多可怜呢打小就没了娘,有个亲爹还不如没有,在后娘手底下吃尽了苦头”以下省略几百字。
江奶奶用实力证明,她果然是江母的婆婆,婆媳俩真的是一样的能叨叨。
当然,假如单论战斗力,她肯定是不如江母的。
这里头还有黄氏的事儿。
黄氏怀孕要比赵桂枝还早,自然她的月份更大,平常如果幼娘不去前院,她就会跟幼娘待在一块儿。假如是前两月,她还会去幼儿园帮忙。但因为她如今的月份太大了,已经不再出院子了,就算要走动,也是在抄手游廊里慢慢走的。
江奶奶则陪着她。
今个儿,江奶奶特地将三郎唤到跟前,好一通的数落。黄氏生怕江奶奶气坏了身子骨,忙唤了个仆妇去前头找江母,让她赶紧回来一趟。
那江母又不知道仅仅是发生了奶奶痛骂孙子的事儿,她还以为黄氏提前发动了呢
急急忙忙的赶过来一看
江母差点儿没被气傻了。
她真的很想叉腰骂黄氏这个啥世面都没见过的倒霉儿媳妇,不就是当奶奶的骂了孙子吗别说只是骂了,就算打了又咋样多大回事儿呢那是亲奶奶,还能把你男人打死不成吗
当然,黄氏只是担心江奶奶被三郎气坏了,可惜江母不知道。
可黄氏是最后一个进门的,她的性子又偏软,如今更是身怀六甲,就快要临盆了。哪怕江母脾气再坏,她能怪黄氏小题大做吗那必然是不能的。
再看那边正在数落三郎的江奶奶,江母也不敢真的跟婆婆怼上。
那咋办呢
只能说,虎头啊,你为啥不来府城啊
知道后续的周生生相当得心满意足,哪怕她从头到尾没骂过三郎,这口气还是痛快的出了。
至于三郎
他真的好后悔,他就应该在前阵子,跟钱货郎一起回乡下。
“你做梦你媳妇儿就快要生了,你还想跑哪儿去信不信老娘把你的腿打断,你哪儿都去不了”
三郎也没想到,他在不知不觉中将心里话说了出来。
于是,他又多挨了一顿骂。
挨骂这种事儿,多来几次总会习惯的。
比起三郎,显然周老爷要更惨。
返城的路上自是很辛苦的,但其实也还行,因为去府城也不轻松。唯一不同的点在于,去的时候他们是满怀希望的,而回来时更多的是聚在一起商讨接下来该怎么做。
一家四口在车里商量着。
二百两银票早在之前还在府城时,就被周老爷兑成了现银。主要是他不放心银票,只有真金白银捏在手里,他才能感到安心。
还有就是,孝义镇只有一个金银铺子,并没有钱庄。金银铺子并不能直接用银票兑换现银,只能用金子兑换成银子,或者铜板之类的。再说二百两银子,听着好像是挺多的,其实换成银子也没太多,一个小匣子就能装下了。
为了更保险一些,周老爷还兑换了一部分的金子。
此时的市价,是一金十银。因此,随身携带的细软确实不算重。
都说钱能壮人胆,即便周老爷这十几年来一直过着富贵日子,可饶是如此,他也从来没有一下子拿到过那么多钱。
说白了,周老太爷当年采取的是最稳妥低风险的投资方式,不是买地拿租子,就是买店铺收租金。还是后来周老爷开始鼓捣酒楼后,才陆续有现钱流入,但他急于扩张,留在手里的钱并不多。
一下子拿到了二百两银子,他是既兴奋又有些不安。
兴奋的是终于可以真正的当家做主了,不安的则是后续彻底没了依靠。
要知道,哪怕他对外自称那些酒楼饭馆是他一手创立的。但实际上,铺面是周老太爷挣下来的,掌柜的都是经过考察合格的,还有周家每年都有固定的地租房租入手,哪怕酒楼真的赔本了,也绝不会伤筋动骨。
这种创业是没有压力的。
而现在,才是真正的好坏都是自己的了。
行驶到半路上时,周老爷已经决定返回家乡了。当然是先回孝义镇周家拿到东西后,再带着大包小包的回家乡。
是的,周老爷其实并不是孝义镇的本地人,他是距离孝义镇不算近的青石镇人。曾经祖上也是小地主,小时候过得也是好日子,毕竟家里就他一个儿子。谁知运气不好摊上了这种乱世,他父亲和祖父不像周老太爷那么警醒,等意识到局势变坏时,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他们家的商队在路上出了事儿,家里的流动资金都给了商队,如今钱没了,货送不到。更要命的是,他爹就是跟队的人。
顶梁柱先走,老爷子后走,老太太也没能熬住,至于他娘到底是没了还是又改嫁了,他直到如今都不清楚。反正某一天醒来,家里已经空无一人了,连最后的老仆都卷了行李走人了。
还好族里的宗老还算靠谱,让他用自家的宅院做抵,总之好歹给了他一个栖身之地,让他好端端的长大了。
再然后他也出去闯荡了,就有人告诉他,他祖父曾经给他定过亲,对方是孝义镇人士
当初定亲时,两家的情况应该是差不多的,甚至很有可能周老爷家里的情况更好一些。毕竟正常情况下,都是高嫁女低娶媳的。
可如今,周家依然红红火火,他却落魄至此。
周老太爷倒是没有悔亲,但因为当年定亲时,他以为自己将来还会有其他儿女,因此将长女订出去,那是丁点儿都不曾犹豫的。可谁知,这些年过去了,他却一直没能生下别的儿女,独女再外嫁,要是高嫁也就算了,嫁给一个穷得连叮当都不会响的人
最终的结果就是,周老爷改姓入赘,但约定了三代还宗。
如今,三代还没到呢,他就可以先回去了。
想想已经很多年不曾回去的故土,周老爷那可是万千思绪涌上心头。
对了,在回去之前得先把姓氏该回来。
他对儿子说“以后你就不叫周富贵了,你叫贾富贵。”
突然被改名的贾富贵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