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贼窝乎?此桃源也!】

小说: 作者:王梓钧
    “轰隆隆”

    如今已是初夏,终于痛痛快快来一场雨。

    费如兰趴在赵瀚胸口,痴痴望着窗外的大雨。她终于知道什么叫如胶似漆,总想跟枕边人腻在一起,惜月都已经喊了两次,还是不情愿起床吃饭。

    “夫君,想什么呢”费如兰挪了挪身体,脑袋枕着赵瀚的手臂。

    赵瀚叹息道“这场雨下得,真他娘一言难尽。”

    费如兰好奇问“不是一直春旱吗难道下雨还不好”

    赵瀚解释说“去年遭了一场兵灾,许多冬小麦都是补种的,如今正值开花授粉,碰到下雨肯定要减产。而及时播种的小麦,再过些天又该收割了,这大风大雨,容易让成熟的麦子倒伏。希望别一连下雨好几天,否则今年的夏粮至少歉收三四成。”

    “你这反贼做得可真累,旱也担忧,雨也担忧。”费如兰叹息道。

    赵瀚无奈道“以前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现在手下好几万人,我得为他们的肚子着想。”

    南方也是要种小麦的,特别是赵瀚的地盘,有许多旱田存在,小麦属于主要的夏粮作物。

    见赵瀚躺在床不安生,费如兰坐起来说“快起床吃饭吧。”

    “亲一个就起来。”赵瀚突然嬉皮笑脸。

    “不亲。”费如兰又躺下去,翻身背对着赵瀚,眼睛都笑成了月牙。

    赵瀚扑过去啃了半天,终于腻腻歪歪起床,手拉着手出去吃饭。

    一连下雨三天,河里落下的水位,全部都涨回来了,而且还漫到岸。

    接下来几日,都是阴雨天气。

    雨也不大,却总要撒几颗,把赵瀚愁得掉头发。

    将高层人员都叫来,一番开会讨论,赵瀚颁布命令“村民回乡补种的小麦,今年肯定大面积歉收。李先生,费纯,粮行那边要做好准备,困难村民的借粮,可以暂时不用偿还。从六月到秋粮收获,这几个月间,借粮全部免息地主那里,存粮利息照给,宁愿咱们亏一些。”

    “明白”李邦华和费纯立即应道。

    赵瀚又说道“茂生的宣教团,大善左孝良的农会,天晴之后立即开始宣传组织。先抢收因风雨倒伏的麦子,能抢回多少是多少”

    古代小麦,没有抗倒伏的良种,成熟之后遇到大风大雨,很可能成片倒地导致歉收。

    左孝良说道“总镇放心,农会早就行动起来了。这些天,已经动员各村镇百姓,互相帮助把倒下的麦子扶起。大家插下竹竿,用篾条编简易篱笆,发现倒伏就立即扶起来绑住。”

    “做得很好,记你们农会一功”赵瀚非常高兴。

    欧阳蒸举手说“春耕之后,我组织村民挖了四口蓄水塘。那边的路不好走,特别是山路,我想再组织村民修路。”

    赵瀚说道“等农忙过后,让农会协助你做事。”

    把农业和基建方面的事情讲完,萧焕突然说“据留在府城的探子来报,吉安知府、庐陵知县,前几天已经陆续到任。”

    “吉安知府是谁”赵瀚问道。

    萧焕回答道“杨兆升,天启二年的三榜进士,此人具体如何尚不知晓。”

    赵瀚问李邦华“李先生可知此人”

    李邦华摇头“没听说过。”

    既然没听说过,那就肯定是小角色,众人都没放在心。

    萧焕又说“新任知县叫王调鼎,好像是崇祯四年进士,具体为人如何也不清楚。”

    新任巡抚,是个混日子的。

    新任知县,却是个真正的好官。

    王调鼎之前担任献县知县,非但不贪污,居然捐钱修筑城墙。不但捐了俸禄,还捐出自己从家里带来的银子。

    当时献县民不聊生、遍地匪寇,王调鼎只用三年时间,就让盗贼绝迹,百姓得以生息。

    此时此刻,王调鼎正在探访民情。

    由于赵瀚把县衙官员杀个干净,王调鼎不用再整顿官吏,也不怕被手下官吏给架空。

    他带着几个随从,把各乡都巡视一遍,终于来到泸水岸边。

    “对面便是反贼窃据的地盘”王调鼎问道。

    一个皂吏回答“正是。”

    王调鼎踱步朝渡口走去,边走边说“且过河看看。”

    “县尊,万万不可”

    “县尊,那赵贼杀人不眨眼,咱们恐有去无回啊”

    “县尊难道忘了,赵贼去年屠尽了府县官员”

    “”

    随从们连忙追,抱胳膊扯大腿,生生将王调鼎拉住。

    王调鼎笑道“赵贼据府城而不掠街市,又主动归还城池而走,他定不愿再跟官府冲突。只要我不募兵剿贼,赵贼肯定不会擅杀知县。诸君且放手,随我去一探敌情。”

    随从们无法阻拦,只能硬着头皮跟随知县过河。

    他们属于微服私访,并没有穿官差服装,更似来乡间踏青旅游的。

    王调鼎踩在田埂,走着走着,突然蹲下查看稻穗,赞叹说“这稻子长得真好,反贼的地盘没有春旱”

    “不晓得。”随从们纷纷摇头。

    继续行走一阵,总算看到个背柴的农民。

    王调鼎拱手说“兄台,我是外来客商,你们这里稻子长势喜人,就没有遇到春旱吗”

    农民非常得意“旱了,有农会带头,你帮我,我帮你。赵先生说了,只要河里还有水,田里就不怕旱着。”

    “农会又是什么”王调鼎问道。

    农民说道“农会就是乡里乡亲,你帮我,我帮你,天下大同。”

    “天下大同”王调鼎心中震惊,江西果然文风鼎盛,一个农民都知道天下大同。

    农民笑呵呵说“天下大同,就是人人有田耕,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赵先生说了,想要天下大同,就要办农会,你帮我,我帮你。”

    怎么感觉哪里不对,又似乎很有道理的样子

    王调鼎追问道“农会怎么个帮法”

    “就是你帮我,我帮你,你这后生怎听不懂”农民的语气里充满鄙视。

    王调鼎确实是后生,已做了三年知县,如今还年轻得很。

    他神童试出身,不但考取秀才,而且还是廪生。

    十一岁的廪生

    正因为科举道路畅通无阻,家里也有钱不愁吃穿,一直保持着赤子之心。他年纪轻轻做官,怀着满腔热血,居然不贪银子,还把家里带来的银子捐出去筑城。

    这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官员。

    反复追问,农民也说不出个所以然,王调鼎只能继续往前走。

    沿途所见,百姓安乐,稻麦丰硕。

    王调鼎瞠目结舌道“这里竟是贼窝”

    一个随从说“县尊,这里就是贼窝。庐陵县有八个乡,西边的四个乡都是贼窝。”

    王调鼎自嘲苦笑“若这里是贼窝,之前巡视的村镇,本官治下的乡里,却是连贼窝都远远不如。此间赵贼,真奇人也”

    众人继续往前走,终于来到丘陵地带。

    这里的水田很少,八成都是旱地,多数种着麦子,也有少数其他杂粮。

    只见一块麦地里,居然有二十多人在收割,甚至有几个小孩在捡拾麦穗。

    山坡插着一面旗帜,很常见的靛蓝色棉布,跟大同子弟兵的军旗一样,不过此旗绣了个“农”字。

    又有人挑着茶水过来,分与收麦者解渴,趁机说道“乡亲们再加把劲,先收倒伏的麦子,再收没倒的麦子。争取下一场雨来以前,把麦子都晒干了进仓”

    “刘相公放心,保证收得完。”

    “一块地二十几个人,三两下就完事了。”

    “这里收完了,明天该去哪家”

    “”

    那些农民一边说话,一边喝茶解渴。

    喝茶之后,也不用谁催促,就立即回去割麦子。

    又有农民把麦秆捆扎好,挑着下坡前往打谷场,王调鼎立即跟去。

    却见打谷场更热闹,而且乱中有序。

    这里被分成好几个区域,男人们正在用连枷脱粒,女人们则在用木耙翻晒麦子。

    劳动一阵,有宣教官喊休息,大家就聚在树荫下喝茶聊天。

    都是廉价茶沫子泡的茶,早就泡白了,跟喝开水没有两样。但大家就是喝得起劲,还有个颇具姿色的女人,趁着休息给众人唱小曲。

    “好”

    “再来一个”

    一曲唱罢,齐声喝彩欢呼。

    那个唱小曲的,本是府城妓女,自愿从贼来此。

    她也分到了三亩地,但没有能力耕种,只得佃给有余力的农户。平时跟随宣教官,拿着一份工资,专门唱曲活跃气氛。

    王调鼎默然不语,朝着下一个村镇走去,结果发现到处都差不多。

    他望着欢腾收麦的百姓,突然眼眶湿润道“这哪里是贼窝,这分明是桃源。”

    王调鼎转身问随从们“这里是贼窝吗”

    众皆不语,不敢乱说。

    突然,有个皂吏大着胆子说“他们都分田了,听说赋税也不重,给自己收粮食怎不欢喜”

    “你们不懂,你们不懂”王调鼎连连摇头。

    这岂是分田就说得通的,那么多农民亲如一家,互相帮着收麦晾晒。非但没有看到纠纷,而且一片和谐景象,这种组织力太恐怖了。

    甚至,可直接编民为军

    一路打听前行,王调鼎居然直奔总兵府,拱手对门卫说“烦请通报赵先生,庐陵知县王调鼎求见。”

    求月票。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