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第 143 章

    康熙耳朵里听着大臣们七嘴八舌的讨论, 眼睛却一直看着站在一旁的大阿哥和胤祐。

    大阿哥发表完意见,康熙的目光最终落在了小儿子脸上。

    胤祐却一直盯着那副地图没眨过眼,也没有移开过视线。

    他的侧脸很好看,饱满的额头, 大大的眼睛, 浓密的睫毛, 高挺的鼻梁, 偏薄的嘴唇以及挺翘的下巴。

    他的身上综合了满人、汉人以及蒙古人的血统。康熙怎么看都觉得他长得更像自己,但也像皇贵妃。

    说不上来,反正他和表妹长得也有几分相似。

    乌兰布通之战之后,裕亲王、佟国纲、佟国维都曾经对康熙说过,胤祐是个难得的军事奇才,若能悉心培养, 假以时日,定能成为领兵打仗的将才。

    康熙思来想去,把致仕在家的靖逆将军张勇请来宫里,专门教授他领兵打仗。

    这一晃五年过去了, 儿子也长大成年, 都到了该封爵建府,结婚生子的年纪,是该到了老父亲验收教学成果的时候。

    皇上这么一发话, 在场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索额图在心里嘀咕“谁不知道这七阿哥还没断奶, 他除了有点花拳绣腿,出趟门一路都在闯祸,还能说出什么来”

    七阿哥确实还没断奶, 每天一起床先喝一碗牛乳, 雷打不动。

    明珠自从被康熙革职抄家之后, 早已不复往日明相风光,在康熙跟前的信任程度更是远不及伊桑阿、陈廷敬和李光地等人。

    虽然他也惊讶于康熙对七阿哥的偏爱,那份偏爱甚至比起太子和大阿哥,有过之而无不及,但他却不敢表现出来。

    佟国维心里比他们都要纠结,他一向四个小心谨慎的人,看着胤祐,既为他长成如今的模样而欣喜,又觉得他该收敛锋芒,不该太招摇才是。

    但总的来说,还是高兴的。

    胤祐转过神来的时候脸上有一瞬的茫然,而后他扬起唇角露出个浅笑,以掩饰刚才自己的走神。

    “回皇父,儿臣有一个问题。”他从大阿哥身边走出来,走到那副挂着的地图前面,站在康熙的对面。

    “问。”

    胤祐忽然问了个让众人都难以回答的问题“这地图是怎么画出来的”

    这就是一副战略大地图,除了行军打仗,老百姓也用不上,真正上了战场,还有沙盘。

    这上面主要就是标出了区域内的山川、河流、丛林等等,在什么方位,距离多少。

    这个距离也只是个大致的里数,以及步行或者骑行需要多少天,并没有准确的等高线,或者比例尺,准确性极低。

    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胤祐便不再纠结,而继续说道“刚才听皇父与诸位大臣商议的分兵为东路派遣盛京官兵二千、宁古塔官兵一千,由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统领。再派科尔沁部官兵四千,令定期会合沿克鲁伦进剿噶尔丹。”

    “西路徵调各处官兵四万六千,总辖于费扬古将军,由归化、宁夏进剿。”

    “中路以京城每位佐领下所余预备兵、及火器营兵等三万六千,与费扬古将军请奏的宣化府绿旗兵绿营,令其发往西路。三路皆定为中路进剿。”清史稿

    其他人都没有说话,只有康熙回复他“没错。”

    胤祐转过身去看地图“归化在这儿,宁夏在这儿,如果儿臣没有看错的话,这里是有沙漠,他们要穿越沙漠才能到达会合地点。”

    众人听了半天,没太明白七阿哥究竟想说什么。他要不是皇子,并且是皇上叫来商议发兵大事的皇子,没有人有这个耐性听他在这里发问。

    大阿哥眯了眯眼,似乎也看出了些端倪,却又说不上来问题出在哪里“小七,你究竟想说什么”

    “这地图儿臣看不出具体距离,但儿臣认为他们这个补给线未免太长,且太过艰难了。”

    在场诸位有一个算一个,包括康熙在内,谁都没去过西北,也并不了解那边的地形情况。

    只有胤祐的军事老师张勇,驻守于此地二十年,对那里的地形了如指掌,并且经常在课堂上同他说起,他虽然没去过,但5听得太多,早已经记在了心里。

    其实就算他提出这个关键的问题,诸位议政大臣中,依然有人没能理解他的意思。

    于是,胤祐只能把话说得更明白一些“四万六千人,每天需要多少粮草。他们穿越沙漠长途跋涉去到漠北,一旦补给跟不上,他们吃什么如何保证作战能力”

    “”

    这时候,有人说了一句“费扬古将军参与过平定三藩之乱,有着极其丰富的作战经验,这个问题,他自然是能解决的。”

    胤祐回头望过去,说话的人是索额图“那索大人认为应该如何解决”

    “这”

    索额图一向知道,这个从小看起来软软乎乎跟个包子一样的七阿哥,说出来的话,总是能把人气死。

    他没想到胤祐会当着康熙的面,问出这样让他下不来台的问题。

    于是,他转头看了一眼太子,后者却并没有看他。

    于是,索额图只能硬着头皮回答“臣并不了解西北那边的情况,暂时给不出解决方案。”

    “你看,你都说自己没去过,给不出解决方案,凭什么就敢肯定费扬古将军一定能解决或许西北的地形比咱们在地图上看到的更复杂,更艰难呢”

    索额图毕竟是宦海沉浮许多年的老臣,又是索尼的儿子,怎么会在口舌之争上面输给一个半大孩子立刻就顺着他的话问道“那七阿哥可有解决方案”

    他此言一出,佟国维、太子、大阿哥几人的目光就投了过来。

    一旁裕亲王、恭亲王、伊桑阿、李光地和陈廷敬看向康熙。

    明珠谁也不看,低着头准备看戏。

    康熙看向索额图,眼神中颇有几分责备之意。

    众人也都看到了,皇上的眼神分明在说“朕的宝贝也轮得到你来质疑”

    但他看向胤祐的时候,眼神中还是带了几分期待。

    胤祐风轻云淡的点了点头“有的。”

    “”

    众人属实没想到,他还真有办法,于是众人的目光全都集中在了他的身上。

    太子的嘴角甚至浮现出一丝笑意,心里想“让你们瞧瞧,我家小团子长大之后就是个天才。”

    胤祐看向康熙,说道“这办法也很简单,就是减兵。把四万六千人减为一万五千左右的精锐部队,其他人就作为补给兵,专门为他们粮草补给。”

    “”

    别说诸位议政大臣,连他的两位兄长,以及老父亲听了这话都有些坐不住了。

    索额图脸上差点就不由自主露出个嘲讽的笑容,幸好他还知道自己身处何地,忍住了。但是心中的鄙夷却无论如何压不住。

    就这还想和太子比,就算皇贵妃入主中宫当了皇后又怎么样,七阿哥比起太子还差得远呢。

    好家伙,他直接帮着费扬古将军减了三分之二还多的兵力,这要是和噶尔丹的三万骑兵正面遭遇,不够人家一波推的。

    虽然心里也多少觉得儿子这个建议有点不靠谱,但胤祐毕竟还小,没有实战经验,这不怪他,多学习学习,跟着阿玛到战场上去看看就知道了。

    况且,康熙举全国上下之力才集结出十万兵力,就是为了一举歼灭噶尔丹永绝后患。

    少带一人,对于康熙以及这帮大臣而言都觉得亏了,更何况减兵三万多。

    于是,这件事情就这么暂时搁下了。

    从乾清宫出来,胤祐走在太子和大阿哥中间。远远地看到索额图正在与佟国维说着什么。

    索相满面春风,不无得意之色。

    太子微皱了一下眉头,随后转过身来,拍了拍胤祐的肩膀“我觉得你今日表现得不错,能提出意见就很好了。”

    其实他本意是想摸摸胤祐的脑袋,不过如今的小团子已经长得跟他一般高了,摸脑袋显然不合适,那就拍拍肩膀。

    胤祐眯起眼睛笑了笑,问道“真的吗”

    “真的。”

    “那太子哥哥觉得我的办法可行吗”

    “这”太子看了眼另一边,巧妙的把这个问题抛了出去,“行军打仗方面我是外行,问问你大哥吧。”

    听到这话,大阿哥立刻翻了个白眼“你不好意思回答的问题,就丢给我来做这个坏人”

    胤祐嘟起嘴“那大哥是觉得我的办法不可行咯”

    大阿哥看他嘟嘴,还是想小时候那么可爱。忍不住捏了捏他的脸“你也知道,咱们对蒙古地形不熟,但噶尔丹长期在那一带活动。天时地利我们都不占优势,人数上再吃苦,这一仗还有什么胜算”

    胤祐吐了吐舌头,继续卖萌装可爱,但也没说什么。

    接下来大阿哥和太子都还有政务要忙,胤祐也该回去接着上课。

    于是,兄弟三人在乾清宫广场分别,胤祐往西边去,太子走东边,大阿哥径直出了宫门。

    回去之后,胤祐就把这事儿跟傅先生说了说“师父,你觉得我的办法可行吗”

    傅先生正在写字,再过两年他就九十岁了,须发皆白,但背脊依旧板正。

    听到胤祐的问话,他头也不抬的答道“为师认为不妥。”

    “啊”刚才在南书房,那么多人对他提出的意见表示质疑,胤祐心里都没有动摇,一直坚信自己提出的方案是最优解,若非如此,他们一定会在此次战役中吃大亏。

    可是现在连师父也说不妥,胤祐心里才真的开始有些自我怀疑,连这么显而易见的问题都看不透,难道自己这几年的兵法都白学了

    但他还是有些不服气,负手站在书桌旁,追问道“哪里不妥”

    “少了。”

    胤祐咬了咬下唇,更加不高兴了“你也认为减兵之后我们会在人数上处于劣势”

    傅先生抬起头来瞪了他一眼“我说减兵的人数少了,作战兵力减到一万人足以,其他人都改为辅助兵,去运送粮草和辎重。”

    这个更狠,四万六千人直接减到近八成。

    胤祐听到这话,脸上立刻就展开一个笑容。绕过桌子,走到傅先生跟前,一把挽住了他的胳膊“我就知道,师父想得跟我一样。”

    傅先生赶紧抽出自己的手臂“走开走开,别影响我写字。”

    这时候,张勇将军从门外走进来“噶尔丹的蒙古兵骁勇善战,对于漠西漠北一代地形非常熟悉,一万人还是少了一些。”

    他在书桌前坐下,笑道“一万三千人,不能更多了。”

    两位师傅的话无疑都证明了胤祐的想法是对的。对于战争而言,人数占多自然是很大的优势,但这也不能一概而论,得根据具体情况,随时做出调整。

    后来,胤祐回承乾宫看望皇贵妃,恰巧碰到康熙也在。胤祐还想跟阿玛提一下,其实,他认为中路的补给线也很长,同样应该适当减兵。

    康熙却只是拉着他下棋,并没有再提此事,胤祐也只得作罢。

    十一月的时候,康熙带着儿子们到南苑大阅兵。

    这次,康熙把所有年纪稍大的皇子都带上了,从大阿哥到八阿哥,连太子也跟着一起前往。

    当日,康熙就在阅兵仪式上说道“用兵之道,以赏罚为要。今日大阅,朕将将敕,以昭示劝惩。”

    下面开阔的空地上列八旗官兵枪炮为三队。第一队,以汉军火器营鸟枪步军居中,炮位排列左右,满洲火器营鸟枪骑军列于炮位两侧。

    第二队,以前锋兵居中,八旗护军分列两侧。

    第三队,排列八旗护军,两翼设立应援军。

    康熙率领皇太子,以及诸皇子全部身着甲胄,前张黄盖。内大臣、御前侍卫、大学士以及兵部诸位大臣也都穿着甲胄扈从。而后是貂尾枪侍卫随行,枪后立两面大旗。上三旗侍卫,全都穿着盔甲整肃。

    康熙继续说道“本朝用兵以来,所向无敌。野战则胜,攻城则克,所向披靡”

    他洋洋洒洒说了一大篇鼓舞士气的话,而后又说到阵亡者的抚恤问题,家里的老弱妇孺都照顾得妥妥帖帖,让将士们没有后顾之忧。

    这是胤祐第一次身穿盔甲,黄底镶红边,代表镶黄旗的颜色。

    头盔上的盔枪虽然短而粗壮,头一次戴上多少有些不习惯,重心不稳就容易前后左右移动。胤祐要拼命保持一个站姿,才能确保不被头盔遮挡视线,

    有这种烦恼的不止他一个人,除了大阿哥,剩下几人多多少少都有这样的困扰。

    好不容易等到康熙讲话完毕,接下来就正式进入阅兵阶段。

    大家从高台上下去,分别骑马,跟在皇父身后,立于骑兵之前。随后鹿角战鼓齐名,众兵齐进,鸣金而止。接下来,枪炮齐发,如此九次,在第十次时连发大炮,声势撼天动地。

    这一系列阅兵流程走下来,确实振奋人心,别说一个噶尔丹,这样的阵势,就算说他们要远征欧洲,胤祐都信。

    而后,康熙又带领皇太子、诸皇子,大臣侍卫骑射和步射,皆中靶,射箭完毕之后,赐宴众官兵。

    这一天的行程总算完毕。诸位皇子第一次穿着几十斤的铠甲,一开始还挺新鲜。经过这一整天,又是骑马又是射箭,到了晚上,个个都有点支撑不住,换上常服。

    大阿哥看着弟弟们“连盔甲都穿不住,你们还想上战场”

    兄弟们心想“谁要上战场打仗了,这么多将军,哪儿轮得到咱们上”

    胤祐倒是觉得还好,别说几十斤,就算上百斤的重量穿在他身上,他也觉得跟穿了件薄纱没什么区别。

    于是兄弟们也发现了,大家都累得半死,只有胤祐,没事儿人似的,精神的很。还有精力去招惹大阿哥,吵着要跟大哥切磋武艺。

    大阿哥也累啊,挥了挥手驱赶他“别闹赶紧回去休息,你不累吗”

    胤祐笑道“大概我天生就是要上战场的,一点也不觉得累。”

    这话说得,他一个养尊处优的皇子,衣服布料稍微次一点都要唧唧歪歪半天,这也不舒服,那也不舒服,非得换更柔软舒适的上品绸缎才肯罢休。

    现在怎么就成了天生要上战场的

    时间已经临近十二月,康熙得抓紧时间,把年后出征的事情安排妥当。

    于是,回宫之后,立刻诏兵部觐见,颁布军令。诸皇子以及大臣也被要求站在一旁听着。

    在宣布军令之前,他还宣布了一个消息“朕决定率领诸位皇子亲征噶尔丹。”

    “”

    大臣们和皇子们都很惊讶,皇上怎么如此热衷于亲自上战场打仗

    大臣们极力劝阻,认为皇上就应该坐镇京师,怎么能亲自远征

    关键,康熙出生在京师的紫禁城,与他的先祖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一直领兵打仗不同,他到现在四十岁,还没有亲自打过仗。

    这这

    虽然谁也不敢提,但是心里却忍不住要想,明英宗的土木堡之变就是前车之鉴,皇上的安危重于一切。

    大概只有胤祐一个人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颇为兴奋。他之前还有些担忧,阿玛会不会同意让他跟着出征。

    现在可算放下心来,阿玛不但自己打算亲征噶尔丹,还要把他们几个都带上

    从澹宁居出来,他就迫不及待的将这个消息告诉给了策棱,策棱听后比他还高兴。

    时隔五年,他总算等来了这一天,终于可以回到漠北收复故土。他一定要手刃噶尔丹,以报灭族之仇。

    那天在南书房,胤祐已经将那副地图上的每一个地点都记在了脑子里。

    他凭着印象复制了一份,但对于距离这个东西实在掌握不好,他总觉得这个很重要,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好好研究一番。

    他拿着这份地图,每天拉着策棱研究,让他事无巨细的给自己介绍漠北这个地方。

    但是漠北那么大,策棱离家的时候也不过是个十来岁的少年,哪里知道那么多。

    他只能回家请教祖父,进宫之后再向胤祐转述。

    胤祐觉得这还不够,他又自己去翻阅了许多古籍资料,每天都在抱着书,研究地形和兵法,将脑子里想的在图上画出来,而后拿去和傅先生、张将军讨论。

    张勇跟他开玩笑“以七阿哥如今的本事,在我账下当个副将绰绰有余。”

    傅先生不服“我的徒儿,怎么能只当个副将,那必须是个冲锋陷阵的将军。”

    胤祐在一旁点头“没错,是个以一敌百的将军”

    “那是自然。”

    兄弟们都觉得很奇怪,就算皇父要带着他们远征,他们也就是在大后方配合各位将军处理一些后勤工作。皇父怎么可能真的派他们上前线打仗。

    胤祐收起书本,咧着嘴冲他们笑“那是你们,我不一样。”

    “你有什么不一样”六阿哥跟他开玩笑,“你更不能去了,阿玛一定会让你留在他身边,把你看得紧紧地,一步也不许你离开。”

    五阿哥也凑过来笑道“就是,说不定一个不留神,你这小崽子又擅自跑去战场,照我说,就应该军法处置,狠狠地打一顿屁股。”

    “去你的”胤祐推他一把,“你家军法打屁股”

    保泰凑个脑袋过来“我阿玛说了,可以用军棍打屁股。”

    这么说起来,大家倒是很期待七阿哥被军棍打屁股的场景。

    胤祐生辰那天,皇贵妃一早起来给他准备做生日蛋糕的材料。哪知道小崽子一早跑来,说自己都十六了,还吃什么生日蛋糕,华而不实,不如给他多下两碗长寿面吃吃。

    皇贵妃歪着头看他,有些愣神“都十六岁了”

    “嗯”胤祐挑了挑眉毛,“虚岁十六,成年了。”

    皇贵妃捧着他的脸“怎么那么快”她又比划了一下,“昨天你不是才这么大一点吗”

    胤祐拉着额娘的手“你是不是舍不得我长大”

    皇贵妃眼底忽然闪动着晶莹的光泽,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他,像是怎么也看不够“不是说好了,永远做我怀里的小宝宝。怎么一转眼,就十六岁了”

    胤祐搂着她的肩膀哄她“现在也是你怀里的小宝宝,永远都是。”

    皇贵妃看了看两人肩膀的差距,大概明年这个时候,自己就得仰着头看他了。

    她笑着把头转向另一边,不让儿子看到自己眼角滑落的一滴泪水“哪有你这么大的小宝宝”

    “有的有的”胤祐又跑到她的另一边,要屈膝才能将头靠在额娘肩膀上,“你记不记得,我曾经说过。我从生下来就开始爱你,我会爱你一辈子。”

    听闻此言,皇贵妃再也忍不住,泪水汹涌而出“小崽子”

    胤祐拿过手帕,替她擦干泪水“我要吃长寿面。”

    “这就让人给你煮一碗。”

    胤祐伸出两根手指“两碗。”

    “行”

    “再加两个鸡蛋。”

    “加”

    面还没上桌,康熙过来了。看到胤祐十分高兴“朕还想着下午召你去澹宁居,没想到在这儿遇上了。”

    他看到皇贵妃脸上的泪痕,立刻敛了神色,质问胤祐“又惹你额娘生气了”

    胤祐仿佛受了莫大的冤枉“没有又,我从不惹她生气。”

    “那她哭什么”康熙想了想,能看到表妹落泪的时候不多,仅有的那么几次,都是为了这小崽子。

    胤祐笑道“她舍不得我长大。”

    皇贵妃去小厨房看看面煮好了没有,留他父子俩在屋里说话。

    康熙问儿子“成年了,今年想要什么礼物”

    小的时候收到的礼物都是玩具,长大一些就是文房用品或者书籍。

    这次胤祐想要一点不同的礼物,他问“我要了阿玛就会送给我吗”

    “说说看。”

    胤祐不肯说,反而开始撒娇“阿玛答应我,我才说。”

    “那不成,你阿玛也不是什么都能答应你。”

    胤祐得寸进尺的靠了过去“阿玛放心,一定是你能办到的,保证不让你为难。”

    “行行行,朕答应便是。”康熙推了推他,“你坐好,坐好”

    胤祐赶紧坐好,躬身抱拳“儿臣请求阿玛,给我一个机会。”

    “什么机会”

    “领兵出战的机会。”

    康熙一愣“朕不是说过,带你们兄弟几个一同出征”

    胤祐摇头“不是在后方,而是上前线。”

    “”

    这康熙可不敢答应,上面有太皇太后,这儿还有个皇贵妃,就算他自己内心,也舍不得让儿子去冒这个险。

    “噶尔丹的蒙古骑兵穷凶极恶,你要是遇险,让朕怎么和老祖宗还有皇贵妃交代”

    胤祐说道“上战场哪能没有危险,但我能保护好自己。”

    “你还小,朕不能让你去。”

    胤祐耸了耸肩“反正你刚才已经答应了,君无戏言。”

    “”

    这时候,皇贵妃带着宫女端了两碗面条进来。上面不仅有鸡蛋,还有鸡腿和牛肉。

    康熙刚才被儿子气得说不出话来,此时问道香味也饿了,于是,把另一碗据为己有。

    一碗面换来一个领兵打仗的机会,胤祐觉得值了。

    到了太皇太后那里,胤祐却丝毫不提上战场的事儿。乌库玛嬷操心他的安危,让他千万小心。

    胤祐笑着安慰她“阿玛怎么会让我们去前线,我们就在后方呆着,安全得很,乌库玛嬷放心吧。”

    太皇太后笑着伸出手,颤颤巍巍的点在他的脑门上“你是我养大的孩子,什么性子我还不了解”

    “想做什么,就去做,乌库玛嬷支持你”

    胤祐没想到,这竟然是从他乌库玛嬷嘴里说出来的话。

    要知道,他小的时候,磕着碰着,太皇太后都紧张得跟什么似的。

    前两年去一趟盛京,他肩膀被划了一道,太皇太后愣是不准他再骑马,让他做了一个月的马车。

    太皇太后拉着他的手“但你得答应我一件事。”

    胤祐伏在她膝头“答应,你说什么我都答应。”

    “不管怎么样,你得安然无恙的回来。我才八十多,还想多活两年。”

    胤祐眨了眨眼,将泪水强忍回去“一定”

    整个正月,胤祐都住在凝春堂。每日一睁眼,就去给太皇太后请安,陪着她讲经、礼佛,闲聊。

    年后,康熙又收到了费扬古将军的奏折,对方在折子里向他汇报了近来的军务以及备战情况,并且还上奏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康熙立刻召集诸位议政大臣到澹宁居,同时大阿哥、太子和胤祐也一并被他召了过去。

    费扬古将军在奏折中表示了对康熙亲征噶尔丹的支持,他认为皇上能够亲临是对军士们莫大的鼓舞,这是一件好事。

    康熙很开心也很欣慰,劝阻的话他听得太多了,甚至听烦了。

    也不知道是谁跑到皇太后跟前去说了这事儿,而后太皇太后也知道了。

    太皇太后倒是没说什么,皇太后却苦口婆心劝了他一顿。

    以至于亲征这事儿,搞得康熙不厌其烦。

    他还问过皇贵妃“他们都反对朕亲征噶尔丹,但朕就是咽不下这口气,朕恨不得能亲手生擒他。表妹你说,朕是不是真的不该御驾亲征”

    皇贵妃只操心儿子的事情,对他的事情向来不怎么上心。却还是给出了自己中肯的意见“去与不去全凭皇上的想法,但皇上需时刻谨记一件事,您的安危就是天下的安危,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情。”

    有了太皇太后、皇贵妃的支持,现在费扬古将军也鼓励他亲征,别人的意见,他也不在乎了。

    这件事虽然令康熙很开心,但却不是他把群臣召来的重点。

    重点是,费扬古将军在心中还提到了一件事情他要减兵

    众人乍一听到这个消息,俱是震惊不已。所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的投向了胤祐。

    胤祐和太子以及大阿哥站在一旁,几乎没什么存在感。

    刚才他们聊了半天要不要御驾亲征的事情,胤祐都不关心。

    从乌兰布通之战,康熙连续几日反复高热还不肯回銮就不难看出,他阿玛这人不但自信还很任性。只要是他想干的事情,多少人劝他都没用。

    当康熙说出费扬古将军请求减兵的消息是,胤祐心里倒是有些小得意地,脸上却摆出一副“我早就猜到”的表情。

    于是,在场诸位谁还敢小瞧了这位年仅十六的小皇子。

    几个月前,他提出让西路军减兵,这些大臣全都持反对意见,索额图更是当众嘲笑他。

    而今,他的意见与费扬古将军不谋而合。

    费扬古在奏折中说道,他又派出探子沿路打探情况,发现此去须得穿越沙漠、丛林、山川、河流、草原千难万险。没人带八十日粮草根本不够,而补给线太长,四万六千人也根本补给不上,严重影响战力。

    于是,他揍请将减掉的兵士编入补给队,为精锐部队补给粮草。

    这又与胤祐当初提出的建议完全一致,更是狠狠地打了在场诸位名臣的老脸。

    他的两位叔伯都已经羞愧的低下了头,明珠索额图更是想不通,费扬古那是久经沙场的将军,也要探查过地形才能做出减兵的决定,这七阿哥怎么看看地图就知道了

    李光地、陈廷敬、伊桑阿看到康熙脸上的得意之色,立刻站出来,盛赞七阿哥年少有为,才智卓绝,恨不能当场吟一遍曹植的白马篇来夸他。

    胤祐并不关心各位大人的内心世界,他只问了康熙一个问题“请问皇父,费扬古将军打算留下多少精锐”

    他说一万五千人,傅先生说一万人,张将军说一万三千人。

    他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费扬古究竟与谁心有灵犀。

    康熙把奏折递给他“你自己看。”

    胤祐翻开快速阅览一遍,而后目光落到了其中的数字上一万三千人。

    众人看到七阿哥轻轻地摇了摇头,随即莞尔一笑。

    他生的极为好看,面若冠玉,目若朗星,笑起来更是让人挪不开眼。

    胤祐并没有因为和费扬古给出的数字有细微差异而感到沮丧。那是真正身经百战的人,才能预估出来的精确数字。

    他反而更加期待能够与噶尔丹一站,他觉得这是个不错的对手。

    战胜他,自己才能于实战经验这方面更加接近他所敬佩的几位将军。

    二月十五这日,是释释迦牟尼佛的涅槃日。

    太皇太后给了胤祐一个任务,让他在出征之前,替自己去大觉寺礼佛,求一张平安符。

    胤祐知道,这平安符其实是为自己求的。既然是乌库玛嬷安排的,他岂能不去。

    十五一大早,他就换上行服准备出门。

    陪着他一道去的,除了赵诚这个贴身近侍,还有他的哈哈珠子舜安颜。

    虽然已经是二月早春时节,但京城的天气仍然有些寒凉,风也很大。

    胤祐从马车上下来,披风被寒风吹得猎猎作响。

    定睛一看,今儿果然是佛祖的大日子,前来朝拜的香客络绎不绝。

    胤祐一边抬腿迈上石阶,一边催促舜安颜“快点,办完事回去了。”

    而就在此时,周围有好几个人齐齐往右侧看去,并发出此起彼伏的轻叹。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