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五十二

小说:大秦相国夫人 作者:红姜花
    052

    平原君的死讯, 从邯郸离开,晃晃悠悠把个月,终于来到了咸阳。

    听到这个消息, 直至第二天, 赵维桢依旧感觉有些恍惚, 她感到了一种荒唐的割裂感。

    一则, 平原君身为自家长辈,赵维桢肯定是不想让他离开。

    二则, 来自未来, 她知道人的寿命有极限, 这些历史人物总是要死的。

    复杂情绪交织, 搞得赵维桢既难过,又感慨。

    并且, 她还得安抚父亲的情绪。

    赵梁与平原君自幼结识, 后又称为平原君的府中门客。也许赵梁没做出过什么功绩,但与平原君的友谊却是实打实的深厚。

    听到这个消息,父亲哭得犹如无法自控的孩子。

    “夫人。”

    魏兴手脚麻利地搬来一坛子蒸酒和酒器“东西拿来了。”

    赵维桢轻轻颔首“给我吧。”

    她斟两杯酒, 一杯送到父亲手中。赵梁哭得头脑发懵,接过酒来还是一愣一愣的。赵维桢握住老父的手掌,宽慰道“阿父, 若非平原君协助,你我留在邯郸,恐已遭杀身之祸。”

    说着,她抬手示意邯郸的方向。

    “人逝入土, 这赵国的土地与秦国的土地, 总归是一整块庞然的大地。就让我们以土代人, 再敬平原君几杯吧。”赵维桢竭力维持面上的平静, 开口。

    赵梁心中悲痛欲裂,但见女儿眼底含泪,却是绷住心神,多少也受到了感染。

    他擦了擦眼泪“好。”

    赵维桢轻轻笑了一下,对着邯郸的方向举起酒器。

    “第一杯敬阿父与平原君的友谊。”她坦荡道“幼时相识,多年陪伴,比不得那伯牙子期,也是做到了人生无憾。”

    一杯酒倾洒地面,魏兴立刻上前斟酒,第二杯则直接一饮而尽。

    如此,也算作与平原君敬酒了。

    “第二杯,就敬君上送你我离开邯郸。”

    赵梁哽咽接下女儿的话“到底是护了我与维桢周全。”

    又是一次敬酒。赵维桢安抚性地捏了捏父亲的掌心,后者挥了挥手,表示自己的情绪已经冷静了下来。

    赵维桢暗地长舒口气。

    她知道父亲悲伤,但也不想父亲因为过度悲伤而伤害到身体。赵维桢接过魏兴递来的第三杯酒“第三杯,就敬君上为赵国操劳奔走,解邯郸之围,于赵有大功,既无愧于心,亦名留青史。”

    赵维桢说到后面,赵梁终于止住眼泪。

    他随着赵维桢,敬了平原君最后一杯好酒。

    待到父亲收拾好情绪,魏兴带走酒坛、酒器,赵维桢才继续说道“阿父可后悔随维桢来到咸阳,没见平原君最后一面”

    赵梁在赵维桢的搀扶下坐下来,一声叹气。

    “我既是见了他最后一面又如何”赵梁说“我非为医师,也不是神仙,救不了病重之人。眼睁睁看着友人离世,岂不是更为难过。人总是要死的,君上如此,我亦如此,这天底下的公卿百姓皆如此。”

    听到父亲这么说,赵维桢就彻底放下心来。

    父女二人又相互宽慰几句,直至离开的魏兴又匆忙上前。

    “夫人”魏兴开口“子楚公子来了,说秦王请夫人入宫面见。”

    这可叫赵梁吃了一惊,连悲痛都顾不得了,直接站起来“要维桢入宫”

    “阿父莫慌。”她温言安抚“并非秦王发难,是好事。”

    “这”

    赵梁困惑扭头“维桢怎么知道的”

    赵维桢“维桢就是知道。”

    她知道做出水力机械后,秦王肯定会有所动作。

    但当今老秦王的病还没好呢,赵维桢没想到他会这么快。

    倒是个急性子。

    虽然有请,但赵维桢不着急,她回自己屋里,拿出来几乎很少穿的深色华服,拾掇干净整洁。

    来到前院,嬴子楚已经等候多时了。

    嬴子楚对赵维桢客气行礼“恭喜夫人。”

    赵维桢收敛了悲伤情绪,面上作若无其事地问道“不知公子恭喜我什么”

    嬴子楚抬头,与赵维桢对视片刻。

    二人心照不宣地扬起笑容。

    同一时间,章台宫内。

    吕不韦站在群臣当中,低眉垂首,竭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在秦廷最上方,秦王缓缓落座。

    即使抱病召集群臣,也不见得秦王示弱几分。他依旧威严肃穆,冕旒遮住面孔,看起来与平日没什么两样。

    这甚至让诸多臣子有些嘀咕王上是真的病了,还是年纪大了一时偷懒

    老秦王坐稳之后,直入正题“今日召见大家,是因为太子亲自上书,寡人欲叫大家听听太子的意思。”

    说完他看向左列最前方的太子安国君。

    “太子。”秦王说道“请为列位讲一讲你的意思。”

    “是,父王。”

    太子安国君,今年亦五十有余,头发、胡子亦是花白。

    他出列向前,先行行礼,而后坦然开口。

    “昔年献公,苦秦国弱小,向天下颁布求贤令。”安国君侃侃出言“献公云,能强秦者,来秦献策,献公愿尊官且分土。历代秦王,效献公之贤,用人从不看出身,不看品性,只看学识与才能。正因如此,列国贤士纷纷来到秦国,为秦国做事,我秦国才得以强大。”

    陈述之后,安国君抬首看向秦王。

    “父王。”他郑重道“孟隗夫人来秦,已有一年。她屡次建功,却得不到与之匹配的封赏,这样的行为违背了秦国的传统,亦与秦国强大的理由相悖。所以儿臣恳请父王能赐予孟隗夫人,与功绩相匹配的赏赐。”

    太子安国君的陈述完毕,群臣立刻开始小声议论。

    吕不韦混在其中,感受到明里暗里的无数视线投射到他身上。

    其中不乏嫉妒、羡慕,还有揶揄意味,但吕不韦的目光动也不动,权当是没看见。

    座上秦王闻言,轻轻地“嗯”了一声。

    “那太子觉得,怎样的赏赐才算匹配得上功绩”秦王问。

    “近日孟隗夫人与墨家钜子联手制作水力机械,儿臣亲自去看过。”安国君接下问题“那水硙、水碓与水排,不用人力,可借水力自行运转,此等奇观,儿臣是头一回见。”

    秦王感兴趣道“自行运转,那岂不是能省不少力气”

    太子笑道“回父王,正是如此。钜子说,但凡有水的地方,便可安置水车,若是举国推行使用,一则提升粮草处理之速,二则可腾出更多人力。”

    秦王“也是利国利民的物事。”

    太子颔首“确实如此。可现在,墨家钜子因这钻研,已领得应有的赏赐,但孟隗夫人的赏赐,却是迟迟未定。”

    “迟迟未定,是因为还在商议当中。”

    群臣中有负责的官员出列禀告“商议结束后,会上书王上,为孟隗夫人请求赏赐。”

    太子转身“这还需要商议么”

    他冷淡反问,叫出言的臣工为之一愣。

    “王上,孟隗夫人三献图纸,于战于耕,都有大功。再加之护送质子归秦,这样的功绩,在我秦国。”安国君一字一顿,掷地有声“理应封君”

    “万万不可”

    太子话语落地,又是一阵熙熙攘攘的议论。

    在议论之中,有人不假思索地站了出来“王上,万万不可,女子怎能封君历朝历代,从来没有这样的先例”

    吕不韦稍稍抬起眼皮,看到站出来的,是一名嬴姓公子。

    这便是代表秦国的老派贵族,出来反驳了。毕竟维桢若是得势,吃亏的还是他们。

    还敢出来找事,是觉得秦王稷看你们还不够偏见么吕不韦心中暗自好笑。

    毋须他出面辩驳,阳泉君先行站了出来。

    “话是这么说。”阳泉君开口“可历朝历代,也无女子做出此等贡献。”

    “阳泉君为楚人,自是不明白中原的历史。”

    嬴姓公子冷笑道“敢问帝尧之妻,娥皇女英,难道不够贤明连她们都不曾封君,孟隗夫人凭什么封君”

    “此话公子说的不对吧”

    武将那边,王龁率先出列“娥皇女英,乃上古之事,有没有这两个人,还有待商榷。你说不曾有女子封君的先例,可那商武丁的王后好,屡次率军征战四方,不仅活着有封赏,死后亦有庙号。这等事迹,连我这种粗人都知道。”

    王龁抛出反驳,持有不同意见的列臣,立刻开始叽叽喳喳辩驳起来。

    秦王也不着急。

    他等着台下的人吵吵闹闹,吵到最后,差不多都没词儿了,才又一抬手。

    太子安国君见状,立刻总结道“自秦国建立以来,确无女子封君的先例。但儿臣觉得,有没有先例,也得给孟隗夫人一个说法。若是诸位有其他合适的意见,尽管提出来。”

    他看向群臣,却是没人再敢说话。

    若是能有办法,他们还在这儿吵架干嘛

    见无人搭腔,安国君又道“虽无先例,但我秦国之所以强大,不就是因为懂得变通、屡开先例仅是昔年商君变法,就打破了多少所谓传统先例,因而拿祖上无先例为由阻挠,在秦国,儿臣认为说不通。”

    反驳的嬴姓公子,自知说不过,也深谙太子出言,肯定是得到了秦王的默许。

    但他也不愿眼睁睁看着外姓女子讨得好处,损害宗室利益。于是嬴姓公子仍然坚持道“还是请王上三思”

    “此事确实要慎重行事。”秦王说道,而后他微挪视线,在诸位臣工之中寻觅到吕不韦的影子“孟隗夫人乃不韦先生之妻,先生就不准备说些什么”

    秦王点了吕不韦的名字,他才慢吞吞出列。

    清隽郎君,态度虽恭敬,却也只是谦卑道“为秦做事,乃不韦与夫人的本分,全听王上安排。”

    “哦”

    秦王追问“先生当真一点想法都没有”

    吕不韦这才抬头,故作苦恼“夫人之事,不韦也说了不算。”

    秦王闻言一笑,而后揶揄道“先生可是真怕自家婆娘啊。”

    话一落地,大家又是不带恶意地笑了起来,刚刚的紧绷氛围一扫而空。

    吕不韦也不生气。

    他当然有话要说,只是这话决计不能通过他的口舌说出来。

    这政治来往,在吕不韦看来与做买卖无异若是商人接连称赞自己手中的珍宝昂贵奢侈,不仅不会让人觉得宝物真的优秀,反而会招惹买家警惕,觉得他一定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花言巧语。

    维桢是他的妻子,若是他亲自出言,在外人看来,无异于吕不韦是为自己讨要好处。

    所以,吕不韦把想说的话,在步入秦廷之前,悉数告知太子安国君。刚刚太子阐述的那番话,便是吕不韦提议如此诉说,如此反驳,如此坚定自己的说辞不要动摇。

    由太子滔滔不绝,便不会有立场问题。

    他提出此事,名义上不会有人觉得他偏颇,只会觉得他是为秦陈情。

    不仅如此,吕不韦还假模假样地出言劝阻“王上,此事事关重大。孟隗虽为不韦妻子,但不韦觉得,赏也好,不赏也罢,都要三思。”

    说点漂亮的场面话,也算是给秦王递了下一步的台阶。

    座上的老秦王当然明白吕不韦的意思。

    他也没揭穿,只是挥了挥手,接着身后的宦官就走了过来,凑到秦王面前低声说了几句话。

    秦王听得连连点头。

    “好,好。”

    他朗声道“你们在这里说三道四,好像为孟隗夫人定个封赏,就能捅了天一般,那就问问孟隗夫人自己怎么想吧。”

    说完,秦王侧首,宦官立刻领命出殿领人进门。

    虽然秦廷并无在章台宫面见女子的先例,但秦廷却是曾经有女子出入的。因此仅是叫孟隗夫人进殿,倒是无人置喙。

    只是诸位出头的嬴姓公子,脸色却是不怎么好看。

    秦王这般安排,分明是早就与太子设计好的,只等今日走一个过场。

    议论的群臣沉寂下来,不出多时,嬴子楚领了命令,亲自带人步入正殿。

    而对于赵维桢来说

    踏入正殿的前一刻,赵维桢本以为自己会紧张的。

    之前在咸阳宫面见秦王,她都有些紧张。可到了真正入朝直面秦王与群臣时,她好像又没那么窘迫。

    赵维桢暗自提了口气。

    也不能紧张。

    她筹备这么久,为的就是这一刻。

    哪怕秦王给的结果并不满意,赵维桢也要体面的来,体面的离开。

    所以,她拿出了百分百的精力,根据原身的记忆,大大方方向前,大大方方行礼。

    “见过王上。”赵维桢稳声道。

    秦王上上下下打量她一番,见今日赵维桢穿了正式华服,仪态典雅,虽瞧着年轻又略显单薄,但端庄面孔却是一如既往的坚定清明。

    老秦王满意点头“孟隗可知,刚刚群臣在议论什么”

    赵维桢故作困惑地歪了歪头“诸位臣工交流,妾哪儿能知道王上这是故意为难妾呢。”

    秦王笑出声“他们在讨论,要不要给你封君。”

    赵维桢闻言双眼一亮“王上当真要送妾封邑”

    秦王“你这小妇人,倒是也不客气,我可没这么说。是太子提议要送你封邑,只是有些公卿不同意。”

    “不同意”

    赵维桢环视四周,把左右臣工看了个遍。

    “是哪位公卿不同意”她问。

    如此出言,竟然是要追责了。这般直白,让之前滔滔不绝提出反对意见的嬴姓公子都是愣上一愣,没敢搭茬。

    秦王忍俊不禁“你在家咄咄逼人就算了,在朝上给寡人安分点。”

    “哼。”

    赵维桢只得收回目光。

    言语之间,这根本不像是秦王与普通女子,反倒是像是寻常人家的祖孙二人家常话拌嘴。

    “有人不同意,妾还不稀罕呢。”赵维桢开口“妾要封邑有何用”

    她脆生生的话语落地,群臣皆是一惊,又是低声议论起来。

    但赵维桢可是说的实话。

    本身她作为现代人,对封地爵位这种东西就没什么兴趣。为什么要封爵因为这样不愁吃不愁喝有人供奉可以享受生活。但赵维桢现在就够有钱了,可以说她浑身上下除了钱什么都没有。

    赵维桢要的是实权。

    要做官,是为了拥有参政议政的权力

    她真不在乎爵位与否。

    再者,即使给了,到了小嬴政统一六国后,直接设立郡县制,当下满朝的奴隶制贵族还不是要丢了这块地。

    “哦”

    秦王摆出讶然的模样。

    虽然赵维桢早就对秦王表明过,他还是明知故问“当真不要”

    赵维桢不假思索“不要。倒是你们这群男子,为了一块破地殚精竭虑,没意思的很。”

    “你看看你。”

    秦王又是笑着训斥道“不韦先生如此温文有礼之人,怎就娶了你这么一个疯癫癫的妇人。”

    说完,他却是收敛笑意。

    “寡人早就说过,我要给封赏,你不要也得要。”老秦王也是置起气来了。

    一老一少,当朝唱双簧,把整个朝堂搅得气氛全无,两派臣工之间,也不再如此剑拔弩张。

    太子莞尔道“父王,赏是得赏,但孟隗不要,儿臣也就不再为之争执。不如赏点别的”

    秦王“你可有策”

    太子作思考状,片刻之后,出言提及“孟隗夫人有大才,对农耕、畜牧颇有心得,又曾在稷下学宫留过名声,想来治世经纶与辩才也是有的。秦廷客卿、游士来来往往,那好与不好,坏与不坏,并不好分辨。不如就让孟隗夫人今后从朝中旁听,也提我秦国把把关。”

    一听说不封爵了,诸多持反对意见的公卿,立刻松了半口气。

    之所以是半口,是因为太子留了个余地这不还是让孟隗夫人今后入朝么

    说是旁听,可她听了,就能知晓政事,她在场,就能发表意见。

    秦王认同地点了点头“太子之言,也好。列位觉得如何”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