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后院起火

小说:海上升明帝 作者:木子蓝色
    <sript><sript>

    “殿下,李遇春让臣把银子带来了,希望能给他个收条。”

    朱以海倒没想到李遇春还款这么积极,“这李贼搞钱的本事倒是挺厉害的,看来没少搜刮地皮啊。”

    “眼看着博洛就要班师,他是怕在这节骨眼上殿下旁生枝节,他的小命可全在殿下手中攥着呢,所以提前把银子送来了。他手上还有不少银子,殿下要不要再要点?”严我公对李遇春的那点家底一清二楚。

    “李贼还给我分了不少,我也都一起运来了。”

    “孤最近兵马扩充较快,确实挺缺银子的,严卿这是雪中送炭了,记大功一件。”

    北伐军现在扩编到五十二营人马了,虽一营战兵才五百,长夫一百八,可加起来也是三万多人,还有许多马骡,这人吃马嚼花费巨大,而朱以海孤军深入敌后,又想厚饷养兵以维持军纪,增强战斗力。

    现在一个营头,每月光饷银就得差不多三千两,哪怕发半饷,一月也得一千五百两,五十二个营头,那也是七万多两,这还没算军中的军粮、盐菜还有马料,以及军服、旗帜、帐篷等等。

    都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这不掌军也一样不晓得军费耗费巨大。

    而朱以海之前给士兵们还发了安家银,上次又开始给士兵们娶亲结婚,又拿彩礼又给陪嫁的,每次战斗过后,士兵伤亡的抚恤金更是一大笔。

    现在每个月军费开支得十多万两银子了。

    刚过海时,兵还少,手中银子不少,倒没什么问题,现在天天银子如流水的花出去,他又得维持自己的承诺,不能在地方征粮派饷,不能拉壮丁做役,买卖还得依照市价公平。

    这样做的好处立竿见影,北伐军虽然扩编迅速,但士气一直挺高,军纪也维持的不错,且越来越好,骚扰百姓的事很少。

    朱以海的北伐军在嘉兴各地,也很受士绅百姓的拥护,如今大家也不怕这些兵了,甚至主动的来接触,有送粮助饷的,也有过来做生意的,甚至听说朱提督给士兵们娶亲,还有穷人家带女儿过来挑女婿。

    这年头江南虽富裕,但穷苦百姓一样很多,遇到水旱灾情,兵荒马乱的,典妻卖女也是没办法的事,相比起把女儿卖入青楼或是卖给大户人家为奴,嫁给朱提督的兵做妻子,既能为女儿寻个出路,也能得笔银子救急,总是不错的。

    大明江南提督朱武和麾下北伐军的名气越来越响,不过这庞大的军费也确实一直压在头上。

    负责粮台的虞大复现在已经添了许多丝白发,粮台要负责全军几万人马的粮饷器械后勤,压力山大,虽然朱以海也不断给他在地方招募士人、书吏等充实粮台帮助业务,又开始在整个嘉兴健全厘金局,以厘金取代旧税制,但也一时远水难解近渴。

    绍兴行在那边,已经送了三批钱粮过海来助军,但也是勒紧裤腰带挤出来的,毕竟浙东就那几府地方,如今钱塘江前线,从十八路义军到现在数十路义军,又加上还有王之仁、方国安等的正规军,各路兵马营头加起来已经号称十几万人马。

    张国维、于颖等现在都很头痛,他们根本无法做到跟朱以海的兵马一样的粮饷标准,只能是勉强划地分饷。

    各路兵马各划给一块防区辖地,然后就地食粮,划哪块守哪块,所需钱粮也直接从那块地方征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总的来说,比较混乱。

    而方国安却仗着自己是官军正兵,把严州的税赋钱粮全都拿走,一点不给其它义兵们,他带兵到钱塘江上游驻防,又把当地划给其它各营义军的钱粮给拿走,搞出来正兵和义军之间的争地争饷事件,甚至矛盾闹的很大。

    张国维、朱大典、于颖等尽量调和,可也效果不大。

    台州行在如今根本无法供给这十几万人马的钱粮,只能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而所谓的分地分饷方案,最终也还是各凭实力,实力强的根本不顾划界,经常捞过界,实力弱的义营只能被欺负,连饭都吃不上。

    那边上奏,已经有十几支义军因为吃不饱饭,最后自行解散回家去了。

    方国安现在倒是成了钱塘防线最强的一支兵马,本来被朱以海寄以厚望的王之仁,因为最近舟山的黄斌卿实力大涨后,小动作不断,不得不抽调了宁波台州的人马防范,正跟黄斌卿小规模的交战,根本也顾及不上钱塘江这边。

    朱以海设立的厘金,在绍兴那边也并不是推行太顺利,好在首辅宋之普奏报朱以海,说如今湖广督师何腾蛟、两广总督丁魁楚、福建总督郑芝龙都已经上表拥立绍兴鲁监国,并派出了地方军队北上勤王,同时也押送来第一批钱粮。

    勤王军和钱粮也许不多,但行在留守众臣非常振奋,因为这代表着鲁监国朝廷,现在基本上已经得到大明臣子们的拥护了。

    而何腾蛟成功的招抚了原闯贼余部十三营,更让形势变的明朗起来。

    留守内阁甚至在方国安的劝说下,在考虑是不是要对杭州发起一波反攻,一举收复杭州。

    谷&ltspa&gt  这个想法奏到朱以海面前,他十分生气,当着沈宸荃和徐石麒两位随驾大学士的面,痛骂留守内阁,甚至说张国维这个督师失职,没能镇住方国安,一个帅怎么能任一个将影响?

    朱以海让沈宸荃给他拟旨留守内阁和张国维,让他们把方国安调回严州驻防,禁止他留在绍兴钱塘江防线,不许他再胡乱干涉江防。

    同时要求内阁和张国维、朱大典两位督师训斥方国安,不得再擅自征粮募饷,方国安所部必须限期上报将士名册,朱以海给方国安所部定下一万二千人的军额,以后他们的粮饷,由督师朱大典负责,行在再派一位粮台过去具体主持。

    这一招就是要断方国安自己征粮征税之路,也是为浙东正式开厘金之法铺路,不许方国安自己征钱粮,粮饷由朝廷供给,朝廷就能慢慢的控制方国安所部兵马,不再完全失控,同时也能减少方国安部扰民害民之举。

    朱以海的这个决定,被不少臣子劝谏,说现在方国安所部是浙东除王之仁外最强的一支兵马,相比起其它义军,他所部毕竟是朝廷正规军,方国安也是朝廷大将。

    可越如此,朱以海越是觉得该对方国安加笼头了,要不然任由他发展下去,他可能要绑架留守内阁,甚至是接管钱塘江防线的各路兵马军权。

    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所以明知现在这样改变,可能引发方国安的不满,甚至是更不好的事情出现,但朱以海也没法再坐视。

    这要是再养出一个左良玉来,那朱以海跑到三吴去开辟第二战场,结果自己后院却起火,到时岂不无家可归?

    吴越本就是唇齿相依,浙东是大本营,而三吴这边是牵制清军南下的重要战场,两者互依互凭,缺一不可。

    因为方国安现在搞出来的这些事,让朱以海终于决定对黄斌卿下手。

    他给王之仁下旨,让他汇集定海、石浦、海门、宁波等诸营,对舟山群岛发起总攻,他给过黄斌卿机会,几次示好,甚至还给封伯爵加水师提督衔,可黄斌卿对他这个监国爱理不理,甚至几次三番的派兵袭扰宁波沿海。

    朱以海也是耐心耗尽。

    他必须尽早解决这个隐患,只有解决了黄斌卿,王之仁这个心腹大将也才能腾出手,带兵前去绍兴钱塘江前线,接过前敌大将的重任,辅助督师张国维防御鞑子有可能的南下。

    王之仁过去后,还能对跋扈的方国安形成威慑。

    对付这些跋扈武夫,光是示好光是恩赏是不够的,越是赏赐丰厚,这些人越不知道天高地厚,越发难制,只要能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有收拾他的能力,他才可能听令。

    朱以海也想过回师浙东,先汇合王之仁灭了黄斌卿,夺回舟山群岛,在这里建兵工厂等后勤基地,然后再去钱塘江防线,把跋扈的方国安收拾服帖。

    不过仔细思虑再三,朱以海还是打消了回师的念头。

    毕竟如今杭州清军主力北返已经是既定事实,清军现阶段不太可能南下,他们下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肃清江南地区的反抗力量,以及对长江中上游的湖广江西地区扫荡。

    这两个地区没肃清之前,他们不会轻易的南下浙东福建和两广地区。

    所以朱以海带着北伐军南下,是错失宝贵战机,等鞑子真的肃清了江南后,浙东没了吴地义军帮忙牵制清军,也就危险了。到时朱以海可能就得被迫跟鞑子们在钱塘江打一起江防阵地战。

    而历史早就证明,这种想法大错特错,钱塘江根本防不住。

    必须得趁时机还在,主动北上吴地,要赶在清军灭亡吴地抵抗力量前,不仅要解救他们,还要发展壮大他们。

    至于说福建的郑家、湖广的何腾蛟、忠贞营,以及两广的丁魁楚等人,其实朱以海现在没抱太大希望,郑芝龙那就是群海贼,想趁乱把福建变成自家的独立王国。

    而何腾蛟虽是大明总督,可这人在南明史上评价非常差,是一个非常自私的人,一心视湖广为自己独立王国,根本不管南明朝廷的死活,这种人就是个军阀思想,指望他也难。

    而丁魁楚此人,据说本来已经在谋划着拥立桂王称帝,结果让朱以海抢先一步,因为如今形势所迫,也就没敢公然另立朝廷,但他的上表拥立,肯定也不是那么真心实意,也是三心二意的家伙,随时有可能在后面捅上一刀的。

    不管是摩擦不断的黄斌卿,还是嚣张跋扈的方国安,又或是三心二意的郑芝龙、何腾蛟、丁魁楚等人,都更加让朱以海明白一个道理,在如今事实进入南明的这么个烂世道,别对他人寄予太多希望,靠人不如靠已。

    尤其是必须得有一支真正属于自己的军队,才有可能不被这些人卖。

    <sript><sript>

    <sript><sript>

    。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