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你们很熟?

    江景瑜回到家里的时候, 就看到江景翔跟隔壁邻居白三婶的儿子白大苗飞奔着出去,一副急切的样子。

    “你们这是要去哪”她问了一句。

    江景翔边跑边回答“姐姐,哥哥和别人去掏蜜蜂窝了, 有蜂蜜可以吃了, 我要去看看”

    一听到这个, 江景瑜就起了兴趣“在哪里,我也去。”

    听到她也去,江景翔和小伙伴的脚步没有停顿, 还是往前冲, 江景瑜跟在后面, 然后来到了一处她没有来过的山里, 在前面山坡有一棵树上吊着一个蜜蜂窝。

    但是这个蜜蜂窝已经只剩下一点点残骸, 其余的已经被人割走了。

    江景瑜看了看痕迹,“不是这里吧, 这已经被割了有段时间了。”

    就连那些蜜蜂都不在,也不知道是被废弃还是说那一窝蜜蜂已经都被烟熏死了。

    江景翔呆了一下,反复在周围查看“哥哥明明说是这里的”

    那要么他说错,要么撒谎, 江景瑜倾向于江景腾撒谎了,这蜜蜂凶, 可不是小孩子可以凑热闹的, 所以说了个别的地方岔开。

    江景翔也想到了这个,有些沮丧“哥哥是不是没说对啊。”

    把他哄到了这里, 那哥哥是在哪里

    江景瑜这个时候也不着急了, 刚刚也是看着这里没有蜜蜂才会这样带着他们过来, 要是真的惹怒了蜂群, 就是不带毒的, 那尾巴尖也不是好惹的。

    说起来这事,本来江景腾也没有告诉谁,只是他在准备东西烟熏蜜蜂巢的时候被白大苗给看到了。

    然后这个小伙伴就眼巴巴的过来找江景翔了,想要一起去看热闹,如果能够分到一块蜂蜜就更好了。

    甜甜的蜂蜜谁不喜欢呢

    江景瑜摸了摸江景翔的小脑袋“行了,回去吧。”

    回去等了一会儿,江景腾用蕉叶包了半个蜂巢回来,这个蜂巢不大,他的同伴一起去,两人一人一半,分到手差不多半斤的样子。

    江景瑜拿出一个空罐子出来“我已经清洗干净了,水也擦干了。”蜂蜜可以直接往里面装。

    江景腾“还有些蜂蛹,我没要。”不多,不够一盆菜的,还不如都给小伙伴让他泡酒。

    江景瑜掂量了一下这个蜂巢,脸上带笑“也可以冲泡一阵蜂蜜水喝了。”

    她看了又看,这是野生蜂蜜,纯野生

    在后世想要遇到这样的可不容易。

    看到了眼巴巴的江景翔和白大苗,江景腾愣了一下,然后给白大苗掰了一块,用蕉叶包好“这个给你,这事不能说出去的,明白吧”

    他一副郑重的语气叮嘱小朋友“能不能保守秘密就看你的了”

    白大苗使命感爆发“保证完成任务”

    等到白大苗欢喜的离开了,江元同就提着个茶壶过来“今天大家都泡一碗喝了甜甜嘴。”这件事情到底有别人知道,所以他们家也没有节省。

    有什么好东西就先吃到嘴里,这样就跑不掉了。

    他们家七口人,每个人泡一碗蜂蜜水喝了,数量就去了不少。

    江景翔看着还剩下的,不舍溢于言表,还不停的舔嘴巴,他们这些小孩哪里有那么多零嘴呢。

    这个时候要说零嘴,就是红薯干、炒豆子,还有外面摘到的野果子。

    蜂蜜这种好东西,没多少机会可以喝到。

    江景瑜“回头姐姐工资发了,就给你买糖吃。”

    江景翔立刻笑开了花。

    江元同看着姐弟和睦的样子笑了笑,心里欣慰又惦记。

    在和孙女谈起两个女儿的事情之后,到底是放心不下,就分别写了一封信寄了过去。

    二女儿是在海城。

    大女婿是涧城。

    应该收到信了吧

    但是却让江元同有些意外,他先收到了大外孙郑乐海发来的电报,电报说他妹妹成了知青,他走了关系让对方来到了上庄村,请他多照顾,在后面还奉上了火车的班次。

    因为电报贵,费用按字来算的,事情的经过江元同还糊涂着,不知道为什么外孙女会成为知青,但关键信息他是知道了,也就是说很快外孙女就要来这里了

    而二女儿那边的包裹后脚也到了。

    包裹很大,不重,拿回家,打开信之后江元同沉默了。

    在那里有三双给他做的鞋,还有一件有八成新的军大衣,十分厚实,冬天穿上它肯定就不冷了。

    江元同按照女儿信上说的,拆开三双鞋,在厚厚的鞋垫里找到了她藏在这里的钱和票。

    在那件军大衣硬硬的边角也藏了一些,看到这些,江元同还有什么不知道的。

    二女儿那边的情况怕是不好。

    信上说委托他们到时候帮忙照顾她的小儿子,会有人帮忙带过来。

    这点是没问题,但是他们自己呢,还有外孙呢

    想到即将到来的外孙女,江元同眉头紧皱。

    要是实在不行让二女儿的大儿子来这也可以,他们这里不能说有多出息,但好歹吃喝不愁,能把日子过下去。

    想到这里,他立刻发了电报过去。

    如果这些事情被江翘知道了,她又会瞠目结舌,因为上辈子并没有这些事发生。

    在她的认知里,二姑姑是风光,但也就风光了这些年,她很快就要进农场改造,然后没几年就死在农场了。

    她那个已经上了大学却又停课的大儿子也没有到他们这里来当知青,而是在海城当一个工人,但是因为父母的情况一直被排挤,还有批dou,有一次也不知道怎么的,瞎了一只眼,下场好不到哪里去。

    大姑姑那边,这个表妹她是愤怒之下把自己的名字报上去的,被分去了东北那边,她一个小姑娘之前哪吃过这种苦,生了一场大病后就没了。

    涧城到他们这里没有直达火车,要在中途中转,具体时间不知道,但他们这里有知情要来,大队长肯定是知道的,因为上面安排到的话会通知大队长去接人。

    江元同让江景翔和江景瑜一起去接他们表妹,“你们表妹今年十五岁,刚初中毕业,之前也没怎么吃过苦,一路过来也辛苦了,你们去接一接她。”

    至于房间也好办,她就不去住知青大院了,在他们家就能住得下。

    他们家现在是江元同张流云一个房间,江明智叶红秀一个房间,江景瑜单独住,江景腾江景翔一个房间。

    除了这些房间,另外还有一个堆放杂物的杂物间,现在里面堆了很多做木工用的工具,以及用不上的木材。

    现在就把那个工具室的房间腾了出来,本来江元同说是表姐妹一起住,也够宽敞,但是江景瑜直接表示了,“我去住工具间,这间房给表妹住。”

    她有那么多的秘密,要是连自己单独房间都不行,那她在家里就一点隐私空间都没有,不能进游戏了。

    她估算自己快十级了,很快她的游戏又有新变化,到时候还不知道怎么样,跟人合住,太不方便了。

    顾虑到她需要工作,所以就把那工具间收拾了出来给外孙女住,这两间房也是差不多的,只是朝向没那么好。

    那些工具就找其他空着的地方堆,这些一清出来,房间空荡荡的,只有一张旧的木架床。

    江明智“床还结实,可以继续用,柜子箱子我给她打一个就好了。”

    自己家就是做家具的,缺什么自己做起来也快。

    顾向恒在知道他们两个有表妹要来这边下乡,想要和他一起去接人,多看了他们一眼,这是巧合,这也太巧了

    他更相信是走了关系。

    在这点许多地方还是比较宽松的,有的选择可以随他们选,这样有目标的话,走走关系就可以去想去的地方。

    看样子这个叫郑乐英的知青来这里投奔她的外祖家,不会像其他知青那样不适应了。

    对这些知青的到来,顾向恒是欢迎的。

    因为代表着新鲜血液,而且这些知青要是用的好了也好用,比如他想改进一下大家一些不好的坏习惯,需要外力的推动,还有想让大家知道更多别的地方的生活,开阔眼界,眼界广了,心胸也会跟着更广大。

    比如他近段时间就有在构思村里的扫盲。

    1950年,召开全国农农教育会议,确定扫盲,在五十年代,村里搞过不少,但是成效不是很让人满意。

    小孩子学习都不定性,难道大人就会喜欢学习了

    更别说大家下地辛苦一天,本来就身心疲惫,对学习更是不感兴趣,所以扫盲活动一度停滞。

    顾向恒现在想要重新做起来。

    不说学富五车,能认出常用字,会签名,就很好了。

    要是有人顺带着被激起了好学之心,就更好了。

    而且扫盲了,学普通话也更顺理成章,不会有外地人来了,就无法交流。

    有些知青觉得自己受到了排挤针对,这是误会,他们这里真没有这样的事,换成本地村民也是一样的,语言不通,而且很多年纪大了,更不会一门新的语言,双方都听不懂,这怎么跟知青交流只有这些知情学会了本地话,才能跟大部分村民无碍沟通。

    要是知青当老师,他们来自五湖四海,自带的谈资就能吸引大家的注意。

    因为要接人,不知道他们带了多少行李,顾向恒驾驶牛车过去,江景瑜江景腾搭了顺风车。

    三人一起坐着牛车,一边有一搭没一搭的说话。

    顾向恒跟江景瑜取起了经,说起了扫盲的计划。

    这是好事,江景瑜是支持的。

    顾向恒问江景瑜“有没有兴趣当扫盲老师,有空过去讲一节课,你可以讲你连载的那些连环画上面的故事,也可以讲其他故事,我希望能够趁机教会大家用更多的字,知道更多外面的世界,开阔眼界。”

    他的话语里不乏惋惜“很多人一辈子没有离开过这个地方,最远的就是县城,去县城来来回回就走那几条街,他们没有上过学,不认识字,接触的不是自己家的,就是本生产大队的,认识被局限了。”

    这是事实。

    就像叶红秀,她是细柳村的,嫁到了上庄村,迄今为止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县城,除此之外,她还去过王家坳走亲,然后就没了。

    她的大半辈子,都在这片土地打转。

    像江景腾不到二十,去了一趟海城,这是很少见的,这么久了,还时不时有人问他一路的见闻。

    江景瑜问了时间频率,顾向恒沉吟了一下,“这件事,我还要看看这回新来的知青性格特长,按照我的想法是请七个人,每一天都有一个人扫盲给大家上课。”

    “要是今天没空,明天去,明天没空,后天去,只要有空了总有人在给大家上课的。”

    怎么留住这些扫盲的人,传授知识,就要看扫盲老师的功底了。

    江景腾“请怎么请”

    顾向恒“扫盲老师不能白出力,给工分。”

    这下不怕那些知青不乐意。

    江景瑜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这样的才能,她画的漫画也是说故事,但这是在用纸和笔说故事,换成人口头来表达,那是不一样的。

    既然厢没有想好,她也不急,“我仔细考虑一下。”

    江景腾蛮有兴趣的,“我觉得可行,晚上大家伙也没什么事干,要是有人讲故事,大人不好说,那些小孩子要乐疯了。”

    顾向恒“小孩更要学。”他想了想村里入学的孩子,心里叹息。

    一个个才那么点大就要忙里忙外,家里舍得供去上学、有本事供去上学的比例真不高。

    还是要大家都富裕起来,观念也要跟上来。

    江景腾“还有一个是要让大家别老是那么重男轻女,都说妇女能顶半边天了,送上小学的女孩子才多少,一眼看去大半都是男的,有些人家里穷了没办法不能上学,想要学认字,我们扫盲班也可以教,但是在有条件的那些就看不过去,这是观念需要改变。”

    顾向恒有些意外和惊喜,他们的想法是一样的。

    江景瑜补充“还有些人家不像话,仗着是男人有体力优势,喜欢对家里女人动手,大队长,我觉得这点你也注意一下。”

    江景瑜对这点很不满,她是恰好遇见过一次,看到她对方就收手了,然后当做没事人一般走了。

    这样的事,就算在后世也不好管,但是现在这个时候的女人更缺乏反抗意识。

    顾向恒认真的听了,对这对年纪不大的姐弟生出了赞赏,受限于时代,很多想法局限于这个时代,越显得他们难能可贵。

    一路上三个人嘴巴没停过,对彼此的认知也发生了改变,都产生了惊喜感。

    说到后面,说话熟稔,俨然已经是朋友了。

    比之前食客和厨师的关系迈进了一大步。

    他们在火车站接人,顾向恒带了个牌子,写着上庄生产大队,站在出站口举着牌子,离开的人都能看见,知青也不例外。

    牛车不能开进来,在外面由江景腾看着,江景瑜站在顾向恒旁边,看着人群。

    等了一会儿,一伙人过来了,他们年纪都不大,脸上还有稚气。

    粗略数一数,有十几个。

    这当然不是都分到上庄村的。

    上庄村这回分到的只有三个,但他们是同一波分到易水县的。

    这一伙人有人眼尖,看到出站口有个牌子,写着上庄生产大队,指了指这里,“看那里,是上庄生产大队的,朱文你不就是被分去上庄生产大队的吗”

    之后就有三个人率先向他们这边走来,其他人落后一步也跟着过来。

    顾向恒“是分去上庄生产大队的知青吗,我是大队长。”

    一个少年应答“是,我是朱文,这是郭雪莲,郑乐英,我们三个都是上庄生产大队的。”

    顾向恒点头,旁边就有人问““我是被分去王家坳的,不知道王家坳是哪里”

    “我是被分去细柳生产大队的。”

    “我是被分去牛山生产大队的”

    顾向恒举了举手,示意大家听他说,“别的生产大队不要急,我刚刚进来的时候,看到有的生产大队在外面,你们都跟着我出去。”

    江景瑜在旁边看着,这些人年纪最大的不超过十八,初中毕业、高中毕业的都有。

    初中毕业的才多少岁,最小的十五岁。

    对这些半大的小伙子小姑娘到来,有些生产大队是不欢迎的,因为虽然说是上山下乡辅助大家建设农村,但是这么大的孩子自己都还是个孩子,需要别人教。

    他们干活还是新手,速度慢,做不了多少活,一个疏忽大意,就把作物的苗苗给当成杂草给除掉了,让村民十分头疼。

    而且他们的口粮也是生产队出的,对于有些实在是出产不丰的生产大队来说,他们的到来就是分薄他们村自己村民的口粮。

    江景瑜打量着郑乐英,三人中年纪最小,看着有些面善,这个人就是她没有见过的表妹了。

    说来也是没有办法,涧城太远了,本身这个大姑姑就是军队的医疗兵,没那么多时间。

    在原主小时候,大姑姑带着大姑父和表哥回来过娘家,之后就再也没有来了。

    朱文三人不停的看着顾向恒,这就是生产大队的大队长吗

    真的好年轻,不过年轻归年轻,看着是挺可靠的,而且郑乐英还在他身上发现了军人气息,这种气息她很熟悉。

    在郑乐英打量顾向恒的时候,江景瑜走到郑乐英身边跟她搭话。

    朱文和郭雪莲还以为这也是知青,结果一听才知道不是。

    江景瑜“你就是小表妹啊,初次见面,我是江景瑜,你的行李很重吗,给我拿吧。”她上手接过一个比较有分量的包裹。

    其他两个人都愣了,看着郑乐英,居然在这里有亲戚

    郑乐英呆了下,很快就回过神来“表姐你好,我是,麻烦你了。”

    江景瑜笑着,尽情表现自己的友好“你外公收到了你大哥的电报我们才知道的,然后就让我和你表哥在这里接你,一路上辛苦了。”

    郑乐英脸红了,她长得白,脸一红就很明显“表姐”她不知道该说什么。

    一伙人走到外面空地处,已经稀稀拉拉的来了其他生产队的人了。

    顾向恒看了一圈“有的大队还没来,同志们先在这里等等。”

    看到顾向恒领着人出来,有的生产大队开始喊人“王家坳生产大队的在哪里过来这里,叫什么名字”

    他们要对着名单核对。

    有人念到的,赶紧过去,没有的,就在原地站着,在这些年轻的脸上可以看到朝气蓬勃,也可以看到意气风发,还可以看到惊慌不定。

    有些人是顺循着口号下乡,有的是不得不下乡。

    这么多年这么多知青下乡,很多想尽各种办法都回不去,大家都知道。

    但却没有办法,只是有些人性子还是小孩子,知道了也不上心,不当回事儿。

    不把这些听说来的辛苦放在心里。

    郑乐英就是这样。

    看着这个场景发呆。

    事实上她在报名的时候就有些后悔了,只是拉不下脸来,后面听到哥哥说她分到的地方是外公家,让她跟外公好好相处,她才松了一口气。

    江景瑜给她介绍江景腾,“这是我双胞胞弟弟江景腾,也是你表哥。”

    江景腾露出一口大白牙,“表妹你好,坐火车这么久,累了吧,来,上牛车,这两位知青同志,也上牛车。”

    他们三个的行李放上去还有两个空位,就让郭雪莲和郑乐英上去坐着,其他人跟着走回去。

    顾向恒“我们回生产大队了,这里距离并不远,半个小时多一些就到了。”

    牛车的速度不快,走快一点能跟上,江景瑜就在郑乐英身边走,边走边说话。

    介绍这里的建筑“看到那边那个白色的屋角了吗那边转过去就是邮局,你们以后想要寄信寄东西回家来这里寄。”

    “邮局前面直走就是我们县城最大的供销社,那里的东西是最全的。”

    “供销社后面那里是医院”

    不仅仅是郑乐英听的认真,另外两个人也是,用心记下。

    这些地方他们肯定要找机会去看看的。

    介绍完了,走出县城,就是乡路。

    这个时候就是闲聊了。

    聊他们从哪里来,聊上庄村有什么出产。

    郭雪莲和朱文对这个地方的认知增加了,偶尔视线看到身边的郑乐英,有些羡慕。

    他们在这里人生地不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但是这个同伴她却是能直接住到她外公家里去。

    有一大家子在这里。

    要说起来郑乐英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她是听得懂这边的话,也会说一些简单的。

    而另外两个人就不一样了,如果顾向恒江景瑜不讲普通话,他们就相当于聋子。

    语言是道坎,他们想要在这里更好的活下去,就必须得要学当地的语言,不然没法跟其他不懂普通话的村民交流。

    在村民中,不懂普通话的,是绝大多数。

    顾向恒也知道他们会担心,给他们介绍,“我会送你们去知青大院,房间已经收拾出来了,你们铺上铺盖就能住,在知青大院还有四个老知青,比你们早来,有什么不懂的问他们。”

    知青大院里面的房子还是不错的,以前是大户人家的房子,挺结实。

    不过就是没有自己单独的房间,要和其他的知青混住,不过现在好就好在他们现在男女都是单数,去到就是自己一个人住。

    朱文和郭雪莲不知道房间环境怎么样,又担心老知青是什么性格,好不好相处。

    郑乐英听着,也担心,她担心外公他们会不欢迎她,或者外公欢迎,舅舅不欢迎她。

    很快就要到了,答案也要揭晓了。

    进了村子,在一个路口兵分两路,江景瑜和江景腾拿着行李待着郑乐英往右边走,而大队长要带着朱文和郭雪莲往左边走。

    江景腾“你外公在等你,见到你肯定会很高兴,你是今年初中毕业的是吗”

    郑乐英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我是今年毕业的。”她家里还有一章旧照片,那里有外公年轻时的样子,但是现在不知道外公变化有多大。

    走到家门口这一条路的时候,郑乐英看着这附近房子样式风格一致,有些惊奇“这是大家商量好的吗”

    这也没什么不能说的。

    江景腾解释“不是,以前,很久以前,这一片都是我们家祖上建的,后来家里败落了,这里就拆分了卖了出去,我们现在住的,是最开始的祖宅,本来祖宅也被人夺了去的,后来不是时局变好了,又还给我们了,一开始这一片都是房子,那里是小花园,现在这里变成了路,花园变成了菜园子自留地。”

    郑乐英啊了一声,有些震撼。

    她之前听谁说过外公家以前是大户人家,她以为是假的,现在看来,是真的啊

    江景瑜“到了,这就是我们家了。”

    郑乐英瞬间忘了刚刚的震撼,只剩下忐忑。

    江景瑜“大家都很好相处的。”

    已经去,看到郑乐英,江元同的眼眶就红了“你长大了,长大后更像你妈妈了,你妈妈看到了肯定很高兴。”

    这话听的小表妹下意识的摸了摸自己的脸。

    妈妈去世的时候她七八岁大,那么久过去了,脑海中妈妈的印象已经不深了。

    她长得像妈妈这句话,外公并不是第一个这样说的人,她爸、她哥哥都有说过。

    她看照片,觉得照片上的妈妈又熟悉又陌生。

    如果妈妈没有死,那么就不会有后妈,不会有后妈,就不会有杜双那个讨厌鬼。

    想到后妈进门后她受的那些委屈,郑乐英眼泪就流了下来“外公呜呜”

    本来有些陌生,但一说他们中间最亲密的那个人,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

    缓和了情绪之后,江元同和蔼的拉着她介绍“来,我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个是你外婆,这个是你三舅,三舅妈,这两个你认识了,你表姐表哥,这个是你小表弟,你另外两个舅舅他们不在这里,回头再认。”

    郑乐英乖乖叫人,她是知道的,外公和三舅一家一起住,另外两个舅舅独立分出去了。

    跟她血缘更近的却是大舅舅一家,只是听说他们父子有矛盾,所以没有住在一起。

    这是他们的私事,哥哥说她不要管这些,听她外公的话。

    叶红秀给她泡了一杯蜂蜜水,然后让她收拾衣服去洗个热水澡。

    从火车上下来,肯定是累了。

    江景瑜就带着她进房间“以后你住这个房间,我在你隔壁,这里之前是放我爸的工具,这里现在有点空,你把东西先放这里,他已经在给你打家具了,就是要过段时间才能用得上。”

    郑乐英打开最大的包裹,那里是她的被子。

    江景瑜拿出来抖了抖“我给你去外面晒晒。”

    江景瑜出去了,郑乐英打量这个房间,不算大,也不是很小,她一个人住够了,墙底是青砖、石头,上面是泥砖,摸一摸墙面,会往下掉泥灰。

    面前这个床铺了一层稻席,坐下去软软的。

    郑乐英突然有了一股真实感,她离开家了。

    来到乡下外公家里。

    比她之前想象的好。

    她拿出换洗的衣服放在一边,打开包裹,拿到外面“这个是我爸爸和大哥准备给大家的礼物。”

    江景瑜“一家人,不用这么客气。”

    郑乐英摇头“要的,这是礼貌,这个是给外公的,这个是三舅三舅妈的,这个给表哥表姐的,这个给表弟的。”

    人人有份。

    分完了礼物,郑乐英这才松了一口气,加上身上确实有味道了,立刻拿起衣服就去洗澡“表姐,在哪洗啊。”

    江景瑜“这里。”

    她去洗澡了,大家在厅里拆礼物。

    江元同张流云收到的是一件毛衣背心。

    江明智叶红秀收到的是两团羊毛线,可以自己织东西。

    江景瑜江景腾因为是适婚年龄,所以对方送的是红色布料。

    江景翔收到的是一个精致小书包。

    看着这些东西,叶红秀感叹“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什么送大家这些东西,不就是想着他们能帮着照应照应吗。

    江景翔很喜欢这个小书包,立刻就背上了“真的给我的吗,我能用吗”

    然后被叶红秀收了起来“等你上学再用。”现在用了等上学就旧了。

    江景腾有些佩服“我说怎么那么多行李,原来这些就这么多了。”

    江景瑜“也难为她一个人拿那么多东西。”

    江元同看着这些东西,哼了一声,看来那个女婿还是记着这个女儿的,不然也不会准备这些东西。

    不过外孙女到底是因为什么自己跑去报名下乡是不是受了什么委屈

    本来她接下来应该是上高中的。

    如果是女婿给了外孙女委屈受,这可没完。

    等郑乐英洗完澡出来,就是一碗鸡蛋羹,江元同“先吃点东西垫垫,吃完了去大队长那里办手续,再回来吃饭,景瑜,你带她去,也在大队长那里问问他们下地是怎么安排的。”

    江景瑜“好。”

    叶红秀从厨房出来,给了他几张钱“之前我拜托大队长帮我买锅,还没给钱,你帮忙给带过去。”

    锅很难买的锅

    她想要的锅

    江景瑜缓缓冒出一个问号“妈,你们这么熟了这锅还能再买吗”她也想要。

    叶红秀不解的看着她“什么再买,这是一口旧锅,你舅那边要的,新锅还买不起呢,也拿不出票,这刚刚好,至于熟不熟”她惋惜的看了一眼女儿,给了她一个眼神,可不是熟啊,打交道多了就熟了,熟到她喜欢的不行,恨不得这就是她女婿

    江景瑜“”

    她慢慢转移了视线,妈,我看不懂。

    旁边一脸懵的郑乐英“”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