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晋江文学城独家发表
林宥虽然是穿越过来的, 但他穿越前是个孤儿,从未享受过父母无私的疼爱,穿越之后他是个六岁的小孩子, 林母年轻守寡却不离不弃每天刺绣干活的养他,供他念书,在生活中无微不至的照顾他。
这份沉甸甸的母爱让林宥十分珍惜,所以他是个很孝顺的孩子, 最大的愿望就是出人头地给林母带来荣华富贵。
本来科举是最好最公平的一个晋身阶梯,这次被人陷害算计,他变成了残废,再也没有可能参加科举了。
林母找来府城, 不知道去哪里找儿子, 就去儿子念书的白鹿书院寻找。
白鹿书院如今陷入了舆论的漩涡中,一开始真相没有查出来的时候, 林宥作为白鹿书院的学生, 还是得到院长看重的优等生, 居然科举舞弊,这对白鹿书院的名声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后来林宥被还了清白,原来他是被人陷害的,他并没有科举舞弊,但陷害他的人王寅也是白鹿书院的学生,白鹿书院教出这种心思恶毒陷害同窗的学生,无疑是白鹿书院很大的污点。
白鹿书院的学生们面对这出现了反转的科举舞弊案, 那些谩骂林宥的人都纷纷哑口无言, 对王寅这种因嫉妒他人做出陷害同窗科举舞弊一事的人, 不由得心惊胆寒, 唾弃王寅的恶毒卑鄙。
面对找上白鹿书院的林宥母亲, 白鹿书院的学生们都有些愧疚的不敢跟林母对视,更不知该怎么跟林母提起林宥的事情。
还是白鹿书院的院长告诉林母,林宥被三皇子救走了,他亲自带着林母来求见三皇子。
白鹿书院的院长并不是什么高风亮节不慕名利的大儒,他想收徒林宥,就是看中了他天赋出众,将来在官场上必有一番作为,想收他为徒将来可以作为他儿孙的臂助。
若他真只是单纯看中了林宥的天赋才学,不在乎林宥能不能科举入仕,那么他就不会对林宥说出“待你中举便收你为徒”这种话了,因为他觉得林宥若是无法中举,就算再才华横溢,也无法进入官场给他带来什么帮助,收了也没用。
所以白鹿书院院长在得知林宥很可能会残疾,与科举无缘后,就绝口不提收徒的事了。
这次他会亲自带林母来寻林宥,也是心里对林宥有些愧疚,王寅陷害林宥的原因他已经知晓了,就因为王寅想拜入他门下,他却不肯收下王寅,转头又对林宥许诺中了举就收徒,王寅对林宥心生嫉恨,才算计陷害林宥的。
若非他那句“待你中举便收你为徒”的话,王寅或许不会嫉恨得陷害林宥科举舞弊,林宥也不会在被翻案前杖责五十大板毁掉了身子骨。
尚有良知的白鹿书院院长心里对林宥有愧疚,所以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还是愿意帮助林宥的。
当然也不乏他刚刚得知林宥竟是三皇子母家林氏族人这个消息,有心与三皇子拉近关系的原因在其中。
“三殿下,白鹿书院院长带一妇人求见,那妇人是林宥之母。”一个侍卫前来禀报。
俞珏闻言,点头道“带他们进来吧。”
很快得到允许的白鹿书院院长带着林母进来了,两人对俞珏行礼之后,俞珏见林母一脸掩盖不住的疲惫担忧之色,便也不多说什么,只道“本殿下带你们去见林宥吧。”
在往林宥养伤的院子走去的途中,俞珏对林母宽慰道“本殿下派人去京城请了两个御医过来,老夫人放心,林宥日后还是可以下地行走的,不会瘫痪的。”
这让心中担忧儿子身体的林母确实松了口气,命保住了,腿也保住了,就是不幸中的大幸了,林母含泪对俞珏感激的道“多谢殿下,多谢殿下救了我儿子的命。”
在来见俞珏的路上,白鹿书院院长就告诉过她,本来林宥被人陷害,主考官何霖已经判了林宥的刑,林宥会被革除功名杖责五十大板后流放充军的,那么林宥在被打五十大板拖着重伤之身被流放,肯定会死在半路上。幸得三皇子殿下派人为林宥查清冤屈,洗清嫌疑,还了他清白,才得以脱罪保住性命。
所以林母是真心万分的感激俞珏。
俞珏叹道“老夫人不必多礼,我母妃也是林氏族人,好歹都是亲戚。”
林母愣了一会儿,才明白俞珏的意思,原来三皇子殿下的母妃林贵妃是林家在京城嫡一脉的,她和林宥是旁支中的旁支,除了族谱都一样,说实话他们母子俩所在的这一支跟嫡边差了十万八千里,要不是俞珏此刻提起,林母甚至都想不起来自家族里还有镇北将军府这么一门显赫亲戚。
林母有些局促,她不知该怎么接俞珏这话,毕竟她不想表现得很像是妄图与皇子攀亲戚的谄媚小人。
好在林宥养伤的院子已经到了,俞珏停下脚步,站在门口道“就是这里了,老夫人进去罢。”
林母心中念着受伤的儿子,匆匆对俞珏躬身一拜,就快步朝院子里走去了。
俞珏站在门口都能听见院子里突然爆发出来的嚎啕大哭声“宥儿,我的宥儿呀你怎么伤得这么重那个杀千刀畜生为什么要把你害成这样”
白鹿书院院长表情有点尴尬,毕竟杀千刀的王寅陷害林宥,根本原因还是为了成为他的弟子。
林宥十分平静的安慰着自己母亲“娘,我没事,三殿下仁厚,给我请了御医看诊,我慢慢就能好起来的。”他没说自己以后可能会成为一个跛子,怕林母接受不了。
林母一个寡妇能把儿子养这么大,虽然有儿子是个穿越男主从小懂事早熟的原因在其中,但她自身也是个坚韧不拔的性子,很快就整理好痛苦悲伤的心情,开始手脚麻利的照顾起了儿子。
虽然俞珏也有派小厮过来照顾林宥,但外人哪有自己母亲来得精心呢林宥有些难以启齿的需求,也不好意思让一个外人来帮忙,只能憋着。现在自己母亲来了,他也就红着脸好意思开口了。
俞珏见林母想留下来照顾林宥,就默认让林母留下来了,往后厨房那边给林宥院子里送饭菜都会多送一份。那个被指派来的小厮,依旧还留在院子里伺候,只是不再贴身伺候林宥,而是被林母指挥着干一些打扫劈柴生火烧水等粗活。
在林宥养伤的日子里,王寅被何霖判了流放,只是他更惨,流放之前杖责八十大板,被打得奄奄一息,还没来得及流放就断了气。
王寅已经死了的消息,被俞珏派人告诉了林宥。林宥先前还心里咬牙切齿的想着等自己伤养好了就狠狠的报复王寅这个罪魁祸首,结果还没等他养好伤,王寅就挂了。他心里又解气又有些茫然,只好把剩下对王寅的怨气都融入了对六皇子的怨恨中去,他总得有个复仇目标发泄他的怒火,否则遭遇不幸的他心中实在郁结。
等何霖解决了王寅,俞珏就神不知鬼不觉的引导六皇子发现何霖科举舞弊的线索。
六皇子本来就因为玉安府知府贪污案自己没捞到大功劳心里不高兴,现在意外发现了一个更大的功劳,顿时激动的顺藤摸瓜查下去。
有俞珏在暗中相助,六皇子的调查过程极为顺利,何霖毫无防备之下就被六皇子查了个底掉。
按理说六皇子掌握了何霖科举舞弊泄题的证据,应该揭发出来捞大功。
但六皇子却犹豫了,因为他同样也发现,何霖是大皇子的人,这起科举泄题舞弊案中牵扯到的大部分官员都是大皇子的人。
若是他揭发此事,大皇子肯定会伤筋动骨,势力大损,而他这个揭发者肯定也会被大皇子记恨上。
他小胳膊小腿的,可经不起大皇子的报复,就算大皇子损失惨重,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那也不是他现在能招惹的。
六皇子犹豫了很久,犹豫到乡试都放了榜。
看着乡试榜上前几名全是因舞弊上去的,六皇子知道这些考生将来若是步入官场,必定都是大皇子阵营里的人。
同样觊觎储位的六皇子,不仅把三皇子当做他的竞争对手,大皇子同样是他的竞争对手。这么好的一个削弱大皇子的机会,他真舍不得放弃。
于是六皇子思忖良久,最终决定把证据交给俞珏,让俞珏同大皇子斗个你死我活,两败俱伤,他正好坐收渔翁之利。
至于功劳也会落入俞珏手里这一点虽然让六皇子心中有点不甘,但想到俞珏和大皇子两败俱伤后他能捞到的好处,这点不甘也就可以忍耐下去了。
俞珏正在查看玉安府往年的宗卷时,六皇子来寻他,笑吟吟的道“三哥,你看我给你带来了一个什么天大的好消息”
六皇子把自己查到的那些何霖泄题舞弊的证据放在俞珏面前的桌案上,期待的看着他。
俞珏对六皇子送来的东西是什么心知肚明,但还是装作一副很好奇的模样打开来看,随着他看的内容越来越多,脸色也越发阴沉了起来。
六皇子道“人证已经被我关了起来,他们的口供都是真实无误的。三哥,科举考试关乎到我们大周国本,我们绝对不能姑息何霖泄题舞弊的行为啊”
俞珏脸色冰冷的寒声道“当然不能放过何霖六弟,我给你拨一队人马,现在立刻去将何霖和一众同考官全都押入大牢,等候父皇发落”
六皇子激动的大声应道“是小弟我这就去办”
六皇子兴冲冲的带人去抓捕何霖等与舞弊有关的人,俞珏也开始写奏折上呈给京城的皇帝,他还在奏折中大肆夸奖六皇子的功劳,什么独自一人查出何霖科举泄题舞弊的真相后还半点不居功的将证据都交给了儿臣,这么好的六弟父皇你一定要大大褒奖啊,不能寒了功臣的心
俞珏写完后,看着奏折上的内容,十分满意的吹干墨迹。
他可真是一个丝毫不抢占弟弟功劳的好哥哥呀,他都快被自己感动到了。
俞珏命人把这封奏折送入京城,用正常上奏的渠道上奏给皇帝。
然后他又写了第二封奏折,上面把何霖科举舞弊的来龙去脉都描述得一清二楚,还附赠了一叠证人口供等证物,他把奏折和证物都放入一个锦盒里密封好,然后再派人秘密送入京城,私底下交给皇帝。
大皇子生母早逝,自幼养在皇后膝下,与皇后和承恩公府关系密切,承恩公府也是摆明车马的鼎力支持皇后养子大皇子。
皇后家世不凡,大皇子又占了半个嫡字和一个长子,一直在努力想办法让皇帝把他正式过继到皇后膝下,那么他就是名正言顺的嫡长子,太子之位非他莫属了。
大皇子的势力十分庞大,俞珏带着六皇子来玉安府办案,短短时间内就侦破玉安府知府的特大贪污案,引得大皇子对俞珏这边极为关注。
所以俞珏从正常渠道送入京城的奏折,就落入了大皇子手中。
大皇子一看奏折上面俞珏写的内容,顿时大惊失色“糊涂啊,何霖怎的如此糊涂,科举乃国之根本,他怎敢在科举上动手脚”
何霖等人科举泄题舞弊,乃是为了私利,并非大皇子授意的。只是何霖他们仗着自己背后有大皇子撑腰,行事肆无忌惮,无所顾忌罢了。
现在大皇子突然得知此事,勃然大怒,恨不得亲手弄死给三皇子递把柄的何霖等人,但偏偏因为何霖这个兵部左侍郎的位置十分关键,是他废了好大的劲儿才把何霖安插进兵部,是他招揽勋贵武将、插手军权的探路棋子。
何霖这颗棋子很重要,还没发挥出他的重要性,大皇子无论再怎么暴跳如雷,也舍不得舍弃自己费尽心思安插好将来能派上大用场的棋子。而且他也不能容忍三皇子抓住自己这么大一个把柄。
虽然何霖等人科举舞弊一事大皇子并不知情,但说出去谁会信掺和进科举舞弊案里的人大多数都是他的门人,说没有他这个大皇子在背后指使,只怕谁也不信。
因此何霖等人大皇子必须保下来,这么大一股力量他无法舍弃。
大皇子决定先把人保下来,再好好教训教训这群肆无忌惮没有分寸给他惹来大麻烦的混账东西。
大皇子目光阴冷的盯着奏折上俞珏大肆夸赞六皇子功绩的内容,尤其是那一句“幸得六弟机敏,查出真相,若无六弟,儿臣定会毫无察觉,惭愧惭愧”。
大皇子咬牙切齿的道“老六还真是小瞧了你的本事”
若非老六这个搅事精,老三肯定是查完贪污案就放松了警惕,待玉安府新任知府就任后,他肯定就直接回京城了,根本不会去查什么何霖科举舞弊一事,自己也不会陷入这样大的麻烦当中。
大皇子把六皇子给恨得牙痒痒,但山高水远的暂时又奈何不了六皇子,只好憋着怒火,召集自己麾下幕僚谋士,商议该如何解决这个火烧眉毛的麻烦。
“诸位先生还请尽快给本殿下拿个主意出来,这奏折本殿下也只能扣留一段时间,不可太久,定要尽快送到父皇手中去的。”大皇子着急的来回踱步,看着那些陆续看完奏折内容的幕僚们说道。
幕僚们也觉得这个麻烦很伤脑筋,六皇子已经查出了何霖泄题舞弊的事,何霖已经暴露了,这捂盖子也捂不住了,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何霖舍弃掉,尽量保住那些明面上就是大皇子阵营里的官员,撇清何霖与大皇子的关系。
反正何霖只是大皇子安插的一个暗子,明面上很少有人知道何霖是大皇子的人,所以大皇子想要弃车保帅还是不难的。
但问题是,何霖这颗棋子的身份不一般,他是大皇子把手伸向军权的第一步关键性棋子,若是舍弃了他,那么大皇子想再把手伸到兵部和军中,就极为困难了,三皇子的人必定会死守基本盘,绝不给大皇子再安插人手的机会。
幕僚们也看得出来,大皇子想要保住何霖,又想撇清科举舞弊的关系。这无疑是非常难的。
终于有一个幕僚开口说道“为今之计,只有一个办法,想保住何霖,就只能让何霖从主谋变成不知情的无辜之人。殿下,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先将那些知情人证全部都灭口”
因为俞珏没把六皇子搜集到的证据在第一份奏折中提起,只是大肆夸赞六皇子怎么厉害如何根据蛛丝马迹顺藤摸瓜查到了何霖科举舞弊一事,让看到奏折的人,第一反应就是,何霖舞弊暴露全是六皇子的功劳,跟他这个三皇子毫无关系。
所以大皇子等人把仇恨值都聚集在多管闲事的六皇子身上,又误以为俞珏和六皇子还没有抓到足以将何霖定罪的人证和物证才上奏皇帝请求支援。
于是这个幕僚就出了一个馊主意
大皇子一边派人去玉安府通知何霖事情暴露了,叫他把知情人灭口,一边在京城这边做好准备等着哭着喊冤叫屈。
被大皇子扣留在手中的那本奏折也终于重新被送到了皇帝的御案上。
皇帝看着今日才出现在自己御案上的这封奏折,脸色阴沉难看,因为他早在两天前就收到了俞珏派人快马加鞭秘密送到他手上的第二封奏折和证据。
俞珏在第二封奏折里有提到第一封奏折已经提前送去京城了,这第二封奏折是在搜集完证据后才再送去京城的,因为证据事关重大,他才放入锦盒里一起秘密送给皇帝。
可想而知,先收到第二封奏折和证据的皇帝,在发现自己居然没有收到俞珏说早就提前送来的第一封奏折,派人一查,然后发现第一封奏折居然被大皇子截留在自己手里了,皇帝会怎么想
他不仅会想,何霖科举舞弊果然是大皇子指使的,否则事情暴露了,大皇子为什么要截留俞珏从玉安府送来的奏折大皇子在科举上舞弊是为了什么肯定是为了送自己人科举入仕,日后好占据大部分朝廷官位,将来逼他立大皇子为太子,朝堂上肯定是一呼百应。那么日后这朝廷是他这个皇帝说了算,还是大皇子说了算
且不提日后,只说现在,大皇子居然想截留奏折就能截留奏折,那岂不是代表着他这个皇帝看什么奏折,先要让大皇子过目一遍
皇帝高居皇宫龙椅之上,对全国各地的了解,全靠各地官员呈上的奏折。若是大皇子能随意截留奏折,那岂不是说,只要大皇子愿意,就能把他这个皇帝变成聋子瞎子外面叛军都快打到京城来了,大皇子把奏折换成歌颂太平盛世的内容欺骗他,他岂不是也傻乎乎的被蒙在鼓里
皇帝怎能容忍这种事情发生就算他再无能,对皇权本能的独占欲还是有的,他绝对无法容忍皇子沾染自己的皇权,蒙骗他这个君父。
皇帝对大皇子的怀疑忌惮猜疑达到了巅峰,他现在都怀疑大皇子是不是准备逼宫弑君造反了。
被自己脑补吓到的皇帝也顾不上自己还要留着大皇子与三皇子打擂台维系朝堂的平衡了,第二天早朝上就甩出俞珏送来的证据对大皇子发难。
关于大皇子截留奏折一事,皇帝没有拿到明面上提及,因为这很损坏他的皇帝威信,他就只拿着何霖等人是大皇子门人,他们科举舞弊必定是得了大皇子授意这件事发难,证据确凿,何霖等人被判抄家斩首,家眷流放,三代之内不得科举为官。
大皇子被盛怒中的皇帝给圈禁了。
大皇子之前和幕僚商量的计划,根本没来得及实施,就被皇帝一连串的旨意给打了个措手不及。
待尘埃落定后,大皇子被圈禁在自己的府邸中,他麾下势力,像何霖等人全部被皇帝连根拔起,承恩公府等势力倒是丝毫无损,却也暂时不敢冒头了。
二皇子和三皇子阵营的人都默契的暗戳戳打压起大皇子阵营里幸存的人,他们群龙无首,又遭逢皇帝的一波打击,此时正是虚弱的时候,被二皇子三皇子的人趁虚而入,又被抢走了大量政治资源,打压得他们抬不起头来。
大皇子一党就此沉寂了下去。
皇帝在盛怒之后冷静下来,意识到自己这么快把大皇子打压下去,岂不是让三皇子一家独大。
大皇子的势力主要集中在文臣方面,所谓文人造反三年不成,即使大皇子拉拢的文臣再多,皇帝也不是很担心,大不了他狠下心来血洗朝堂,又有几个文臣愿意跟着大皇子一条路走到黑呢。
原剧情中大皇子那很快就失败的逼宫造反正好证明了皇帝的这个想法是正确的,文人造反确实不成。
皇帝更忌惮的是受到勋贵武将支持的三皇子,尤其是三皇子的外祖父镇北将军林大将军,手握二十万大军的兵权。若是叫三皇子一家独大了,他却不肯立三皇子为太子,那林家未必不会帮三皇子做出逼宫造反的事情来。
三皇子逼宫造反的成功率可比大皇子大太多了。
皇帝倒也没有后悔自己打压大皇子的行为,毕竟他是绝不会容忍大皇子截留奏折这种不敬君父的行为的。
皇帝开始考虑该抬举谁来继续跟三皇子打擂台,或者削弱三皇子的势力。
他的目光忽然落到上蹿下跳在朝堂上格外活跃的二皇子身上。
大皇子被圈禁在府中,三皇子还远在玉安府没有回京,四皇子五皇子都努力降低存在感,六皇子也不在京城,剩下更小的皇子还没有入朝参政,还在上书房读书,所以只有二皇子蹦跶得最欢快。
皇帝他一直表现得很宠爱二皇子母子的样子,目的就是为了制衡皇后林贵妃、大皇子三皇子。
三足鼎立才是最平稳的,他既要让大皇子和三皇子斗,又不能让他们斗得影响朝廷,抬举二皇子做第三只鼎足,正合适。
现在大皇子暂时沉寂了,三皇子一家独大,皇帝觉得有必要趁着三皇子还未回京之前把二皇子抬举起来。
于是皇帝越发宠爱二皇子和淑妃了,在后宫里,他甚至多次为了淑妃下林贵妃的面子,纵得淑妃渐渐嚣张跋扈了起来。
二皇子也觉得皇帝对自己宠爱越盛,是不是想要立他当太子了他越发肆无忌惮的招揽人手,扩张势力,还去挖大皇子的墙角。
大皇子因指使手下人科举舞弊而被圈禁,名声糟糕透了,眼看着是没有翻身希望了,于是大皇子麾下不少门人都转投了二皇子。
二皇子挖大皇子墙角挖得很顺利,让他产生一个错觉这些人都一样认为父皇属意他当太子,所以都愿意投入他的麾下为他效力。
他膨胀的又去挖俞珏的墙角。
俞珏刚刚用何霖科举舞弊扳倒了大皇子,正是他麾下门人对他最有信心的时候,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就能被二皇子挖走呢
不过还是有一些人,在俞珏暗中遥控指挥下,对二皇子的招揽三番欲拒还迎,最终盛情难却的接受了二皇子的招揽。
实际上他们是俞珏派过去的卧底,随时准备背刺二皇子的。
不管二皇子阵营里有多少随时准备背刺的卧底,反正明面上看起来二皇子声势浩大,势力初成,看似在朝堂上可以与三皇子分庭抗礼了。
皇帝很满意的继续宠爱淑妃和二皇子,给他们充分的与林贵妃三皇子作对的勇气。
二皇子很满意的继续上蹿下跳的扩张势力,谋划太子之位。
俞珏也很满意的叫那些卧底都低调点儿,别被发现了异样,多给二皇子挖挖坑,给大皇子的人放放水。
二皇子这么挖大皇子的根基,大皇子的那些死忠能放过二皇子
反正俞珏暂时不急着回京城,先让大皇子跟二皇子碰一波再说。
俞珏在玉安府处理何霖科举舞弊案,这次玉安府的乡试又要重新考,皇帝为了嘉奖六皇子,决定让六皇子当个副考官。
至于主考官,当然还是选择了俞珏这个三皇子。
二皇子在京城正是势力发展的关键期,皇帝希望把俞珏拖在玉安府,晚一点再回京城,给二皇子足够发育时间。
六皇子当然很高兴,当副考官可是拉拢考生学子的好机会,虽然只是个乡试的副考官,比不上俞珏这个主考官,但一向不受皇帝重用的六皇子已经十分高兴了。
俞珏也笑着恭喜他道“恭喜六弟了,也不枉为兄在父皇面前给你表功,六弟可要好好办差,争取多立功劳,将来为兄也好在父皇面前给你美言几句。”
六皇子正是高兴的时候,忽然听到俞珏说他为自己在皇帝面前表功,他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三哥你在父皇面前给我表什么功”
俞珏笑眯眯的道“你查出何霖科举舞弊,这么大的功劳,三哥岂能占你便宜,当然要为你表功了。”
六皇子当了副考官的快乐一下子就消失了,他咽了咽口水,紧张的问道“那么,大皇兄他们知道我的功劳吗”
俞珏微笑道“应该是知道的。毕竟父皇想让你当玉安府乡试副考官,总会公布个理由,你立了大功,其实取代何霖成为主考官也是没问题的,当个副考官更是绰绰有余。”
实际上皇帝并没有明面上公布六皇子的功劳,毕竟他不想让大皇子阵营的利益集团记恨上六皇子这个揭穿何霖科举舞弊导致大皇子被圈禁的罪魁祸首。
皇帝觉得这是在保护六皇子,但实际上大皇子他们早就知道何霖科举舞弊被揭穿的大功臣是谁了。
于是六皇子在皇帝的保护下,把大皇子阵营的仇恨值拉得稳稳当当的,他的功劳却没有公之于众,也没有得到足够的嘉奖。
还不知道这一切的六皇子恳求的看着俞珏,哭丧着脸道“三哥,你要帮帮我呀,大皇兄知道是小弟我揭穿了何霖,坏了他的大事,大皇兄肯定会报复我的。”
俞珏满不在意的道“怎么可能呢,六弟你想多了,父皇都把大皇兄给圈禁起来了,他还怎么报复你而且是他的手下科举舞弊动摇国本在先,他怎么还有脸怪罪到你头上你别想太多了,大皇兄远在京城,又被圈禁,没那个本事来玉安府报复你的。”
六皇子心里还是惴惴不安的,毕竟大皇子风光了那么多年,就算被圈禁了,手底下肯定也有死忠追随者的,万一这些人为了帮大皇子报仇找他麻烦怎么办
不过他想到自己只是玉安府乡试的一个副考官,真正主考官是俞珏,乡试就算出了什么问题也有俞珏这个高个子在上头顶着,他心里也就放心多了。在玉安府应该是暂时没什么事,大皇兄就算要报复他,应该也是回京城之后的事了。
六皇子专心筹备乡试事宜去了。
因为玉安府科举舞弊案轰动整个大周,何霖等人全都人头落地,大皇子也因此被皇帝圈禁,那些买了试题考中了前几名的考生全都被革除功名充军流放了。
空出了许多个名额,这次玉安府乡试要重考,那些还没离开或者还没走远的考生们都心情激动的等待着乡试重考。
这一次主考官是当朝三皇子,副考官是六皇子,两位皇子监考,考题又是临时现出的,彻底杜绝了提前泄题的可能性。
重考的乡试十分顺利的结束了,刚刚因舞弊死了那么多人,重考后的考生没一个胆敢抱着侥幸心理携带小抄进考场的。
考完后人生百态,俞珏和六皇子还要关在考院里批阅卷子。
当阅卷结束,乡试名次也排了出来,张贴榜单之后,俞珏这个主考官也差不多解脱了。
他办了一场宴会,宴请了榜上有名的新晋举人,期间对排名前几的举人出题考较,展露出他很深的文学功底,叫这些道听途说以为三皇子是个武夫的举人们心中暗暗吃惊俞珏的才学出色。
俞珏表现得礼贤下士,温文尔雅,有天潢贵胄的高雅却又不倨傲,十分令人有好感,这些举人很快就被俞珏三言两语忽悠得对他敬仰起来。
跟着俞珏一起来的六皇子完全沦为了陪衬。
看着俞珏出口成章,引经据典,笑谈间脱口而出便是一句绝妙诗词,文学功底远不如他的六皇子只能呆坐在一旁,看着他想招揽的这些举人们一个个看着俞珏的目光变得敬佩仰慕起来。
六皇子心中嫉妒暗恨道可恶,要不是父皇对我不闻不问,也不给我请个大儒老师教导,此时我怎会在文采上输给这个莽夫
还在京城中为六皇子殚精竭虑的铺路的皇帝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