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第 81 章

小说:长宁将军 作者:蓬莱客
    冬十一月末, 这一日,长安先是下了场冻雨,随后夹着冰雹,又满天扬起了雪。向晚, 雹雪非但没有转小, 反而越发见大,路人天未黑便尽数归了家, 街道上空无一人。

    云霾压城。执勤在城北的门吏终于守候到了皇宫方向隐隐传来的鼓声, 立刻命手下关闭城门。两个门卒更是急着进去烤火,呵着冻得发麻的手指, 匆匆就要闭拢城门,这时,远处疾驰来了一队人马,马蹄踏溅起道上那掺杂着污水和湿泥的冰雪, 很快到了近前。

    门吏看见马匹的鞍辔和骑马人露在蓑衣外的腰刀上,都挂满了冰渣和积雪。

    这像是一支来自北边的长途行旅,并且, 虽都常服装扮,但既然人人腰带佩刀, 显然是支公干的人马。

    因摄政王刚结束南巡, 数月前就又马不停蹄地去了北方督战,至今未归,皇宫里隔三差五地有交通往来的人也发往北方,门吏不敢懈怠, 却也不能轻易放人入城, 便照制, 要求出示路牌。一名戴笠的随行递上。门吏看了一眼, 猛地抬头,奔出去,就着头顶这一天末的最后一点黯淡暮光,终于认出了队列中间那个正静静停坐在马背上的人。他也头戴斗笠,身着蓑衣,周身上下,积满雹雪。

    门吏立刻回头,大声喝令开门,又带着人避退到了城门的两旁,行叩拜之礼。

    束慎徽冒着今岁比往年要早的冬寒,踏着满道的雨雪和泥泞,于年末的这日傍晚,终于回到了长安。

    束戬比他早半个月前平安归京,是在一个深夜里,经由贤王安排入的皇宫。归来三天后,宫内传出消息,说皇帝的体疾经过这段时日的休养,终于逐渐康复,已能见人。

    关于皇帝接连几月养病不能露面的这桩事,虽然朝廷上下人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猜测,但明面上,自从摄政王在南巡归来的那夜于宣政殿疾言厉色地斥了一番大臣之后,谁也不敢再多提半句了。皇帝养病的这件事,在公开的场合,俨然已成一个禁言的话题。如今宫里却忽然放出这样的好消息,众人便知,人应当是回了,心照不宣。先是那些三品以上的重臣随贤王和方清入宫拜望少帝,隔着帘说了几句话,说的无非都是为皇帝陛下的康复而倍感欢欣之类的内容。再过几天,四品以上的官员也陆续得以进宫拜贺。到了现在,少帝虽还不能像从前那样完全恢复朝会,但已开始在宫中处理政务,秩序在有条不紊地恢复当中。

    除此,另外也有一个消息最近传达。为八部战事而亲自赶赴北边督战的摄政王,不日也将归来。

    都是好事。等到摄政王归来了,想必到时,少帝也就完全康复。朝堂的一切,都将恢复原本的样貌。

    束慎徽入城后,没有去往皇宫。着人将自己回来的消息通报给贤王和宫里的少帝,径直回了王府。

    他想休息一夜,好好休息,收拾起这一路归来之时缠着他的种种心事,等到明天,再去做那些他当做的事。

    这座王府,已是将近半年没有主人踏入。随着他的不期而归,原本寂若死水的这个地方,才又活了回来。灯一路燃点,王府上下的人都动了起来。

    他不在的这段时日,李祥春出了宫,张宝也跟着留在王府里。今日眼见天气恶劣,天寒地冻,没什么盼头,吃了饭,正要去钻被窝,忽然获悉摄政王归来,兴奋万分,立刻奔了出来。

    王府知事将摄政王迎入昭格堂。张宝送上热茶。他没看见王妃的身影。虽早就知道她不会和摄政王一道回,但心里难免有些遗憾。

    王府知事说道“饭食稍后便好,殿下稍候。涧月轩也在收拾了。等殿下用完饭,便可休息。”

    涧月轩是他居住了多年的寝堂,就在距此间不远的后面,几步路便到。

    束慎徽一顿,望了眼外面漆黑一片的夜色,道“我去繁祉堂吧。”

    繁祉堂虽是年初他成婚时的新房,但地方空阔,便是立刻起火,寝堂里一时怕也没这边暖和。

    但他这么说了,知事便也照办,立刻改叫人去收拾,预备摄政王入住。

    束慎徽随意用过送上的晚饭,便就起身,道今夜天气不便,各人都去歇下,不必跟来。张宝随李祥春一道,伴他入了繁祉堂。

    寝堂里已燃起灯,也烧了取暖的火,但空气里的冷意,一时仍是难以驱尽,又逢如此冬夜,雨雪霏霏,偌大一间寝堂,愈发透着冷清之感。

    方才在那边,束慎徽已换了身干衣。回到这里预备沐浴,脱衣时,张宝才发现,原来他内中的衣裳竟也被雨雪侵潮了,一层紧紧地贴在肩背之上。

    “老天爷这是不叫人好过,又是冻雨,又是下雪。殿下这一年,半数都是在外奔波,如今终于回来了,还碰到这天气。苦了殿下了。好在总算是过去了,往后不用再如此辛苦。”

    张宝服侍他入浴,嘴里抱怨起了鬼老天。

    束慎徽笑了笑,热水将他疲乏而冰冷的身体全部包裹住,暖意终于令他感到了些许的舒适。他闭上眼,想好好放松自己,什么都不用去想,但却控制不住,一静下来,脑海里便又浮现出了和她共处的那几个日夜,那一场他原本毫无预备但却美妙异常的亲密,还有临别前她应他之问,向他做的那一番坦诚的回答。

    回来的路上,他已无数次地反复回想过她说的那几句话了。她十三岁时遇见了一个少年,一面之缘,少年便就落入她心,再也不曾离开。

    那一年他在哪里他恰也去过雁门。

    他记得她曾对他说过,在他去雁门的那段时日,她不在,去了别的营地。

    会不会就是那个时候,他终日忙忙碌碌巡视边地,而十三岁的她,在另外一个他不知道的地方,遇到了她生命中的那个少年

    那深深的遗憾之感,再次如影随形,又笼罩在了他的心上。

    如果那个时候,她没去别地,也在雁门大营,见到了他,那将会是如何

    他当然不至于那般自信,觉得她也能对他一见倾心,但是至少,令她留下一个不错的深刻印象,应该还是有可能的吧

    倘若伴她长大的那个始终停在她心里的少年人,不是别人,就是他自己的话,那又该会是一桩何等奇妙而美好的事

    水里的热气慢慢散去,水温渐渐凉下。束慎徽感到了一丝冷意,散漫宛如游丝的思绪也跟着收了回来。

    他决定不再胡思乱想了。

    真正去接受一切,就像当日他想的那样,来日方才,他们还有将来。

    再这样想下去,他怕自己会原形毕露,嫉妒得恨不得立刻就去把那少年从她的心里给挖出来。什么别的事,他都无心去做了。

    好好休息吧。回来了,在他能够抽身再走之前,仍有无数的事在等着他。

    他出来,张宝迎上,说被衾已烘暖,仿佛怕他又要转往书房似的,不住地催他上榻。

    他环顾这间如今只剩他一人的寝堂,又想起了自己当初成婚之时将洞房设在此处的那一点心思。

    当时如何能够想到,这间阔屋,如今会变成他心下最好的一处所在。

    他依了张宝的催促,待要上榻,没想到老太监忽然来叩门,道陈伦求见。

    他刚回,陈伦便连夜赶来见他,是因为发生了一件极是不好的意外之事。

    半个月前,少帝秘密归来之后,贤王便发现,少帝和从前相比,真的是大不相同了。

    在他出走之前,他也表现过对政务的勤勉。但那种督促之下为完成职责的一举一动与如今的自发之举,完全是两回事。这种变化,足以用脱胎换骨来形容。

    仿佛为了弥补此前的过失,少帝于政事极是用心。虽仍未恢复上朝,但回来后,他便一头扑到了政务上,亲批奏折,常到深夜。

    然而在宫外,对于少年皇帝的私下非议,并未因他的“病愈”而得到彻底的平息,相反,因为他最近的现身,又引发了一波议论。

    就在昨天,有人密告到御史中丞那里,称当朝一位大员的儿子和女婿在私宴上妄论少帝荒唐,前些时候也不知出宫去哪里走了一趟,如今方回,非明君之相,还不如摄政王借势上位,人心所向,有利天下。

    这名大员便是当朝的礼部尚书徐范。那个举报之人,是徐家的一个奴仆,当时就在外面伺候,全部听入耳中,因记恨此前受到的惩戒,偷偷检举。

    此事不但涉及到对皇帝的非议,还将摄政王也牵扯了进去,极是棘手。

    御史不敢直接上折到少帝的案前,也不敢当做什么都没发生,只能悄悄先将事情报到了贤王那里。

    陈伦说,徐范收到贤王的秘密质问后,查证为实,系二人酒后妄言。他知儿子和女婿犯下了大不敬的死罪,当引颈就戮,自己也有失察之过,更是无颜开口,但还是恳求,看在他往日为朝廷尽忠的份上,准许他自裁替罪,饶过儿子和女婿的性命。

    贤王一时还没想好如何处置,只能先尽力压着事,正好他回了,晚上一收到消息,立刻就派陈伦前来见他。

    “徐家的那个奴仆呢”束慎徽听完问道。

    “御史中丞将人暂时扣下,以备日后对质。或是恐惧,昨夜人解了裤带,自己悬索,上吊死了。”

    束慎徽默然。

    陈伦望着他烛火映照下的凝重脸容,心情极是沉重。

    徐范那里也就罢了。他身居高位,政敌环伺,却治家不严,儿婿口舌惹祸,按律处置,咎由自取。

    最大的问题,是这种议论若被摆上台面,叫少帝知道了,他将如何做想虽说少帝和摄政王向来亲密无间,但论到如此敏感的问题,绝非小事。这才是这个举报,最为可怕的地方。

    “我知晓了。你回吧,让贤王和御史中丞照制做事。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正当陈伦意乱之时,很快便听到束慎徽如此说道。

    他一怔,望向他,“殿下”

    “就这样吧。”

    他起了身,转头,望一眼窗外。

    此时这间繁祉堂的书房里寂静极了,连细小冰雹砸落在屋头檐瓦上发出的窸窣之声,都能清晰入耳。

    他回过头,望向自己的老友,面上露出笑容“天气实在不好,怕下半夜严寒更甚。你也早些回,多陪我阿姐。明日朝堂见。”

    这是结束会话的意思了。

    这件事,不管是纯粹的偶然,还是有人借机推动,虽然出了,但只要他想,也不是完全没有压不下去的可能。便如御史中丞,向来中正,以孤直胆敢死谏而闻名,收到如此举报,也是不敢直接上奏。可见摄政王于朝廷的影响力是何等之巨。

    退一万步说,即便此事当真是有人在后,那个指使了徐家奴仆的人不甘,过后再推动事端,但到了那时,摄政王有了准备,又岂会毫无应对。

    此刻,他却做了如此的决断。

    陈伦只能照办。

    当夜,贤王便与御史中丞叩开宫门,面见少帝,称昨日收到了如此的举报,查证过后,呈报御前,请皇帝圣裁。

    摄政王府的那间书房里,陈伦走后,束慎徽也要回寝堂歇了,走之前,他想取一册书,带到枕边睡前翻阅。他走到书格前,正寻着,视线落到了近旁的一口书缸上。那缸里收了些杂乱的等待处置的字纸,预备或收起,或废弃。但因他上半年便出了京,始终放着,府中下人便也不敢随意处置,这些杂纸便一直留了下来,如今上面已蒙了一层薄薄的灰尘。

    他看见当中有几张临帖的纸,抽出,看了看,不禁如获至宝。竟是她从前临他碑帖所留的几张习字。

    束慎徽就着灯火端详了一番她留的字,唇角忍不住微微上扬,指尖也循了她的墨迹,轻轻摩挲了几下,又吹去上面的蒙尘,最后带着回了寝堂,搁在枕畔,随即熄灯上榻,闭目,听着窗外的雨雪杂声,静待天亮。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