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四平八稳

小说:开更 作者:祈祷君
    在卢毅架空的历史里,陆秀才的时代因为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改革了造纸技术和印刷技术,书籍开始被大量普及,知识也不再是被特权阶级垄断的产物,即使是最普通的百姓也能买得起书。

    但买得起书,不代表就有书可买,因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缘故,市面上流通的书籍,大部分还是经史子集的圣贤文章。

    传统书籍被大量传播,普通老百姓日益迫切的阅读需要却无法被满足,因为虽然书籍普及了,但阅读却是有门槛的。

    于是通俗易懂的“话本”应运而生。

    就像戏剧有剧本一样,话本是供说书人讲故事的“稿本”,既然是给说书人和普通人阅读的,用的当然是市井语言,讲的也是百姓喜闻乐见的各种故事。

    此时,话本刚刚兴起,写话本的却没有几个正经的读书人。

    举凡名士大儒都在著书立传,秀才举人又为了投身官场而奔波,就算刚刚学业有成的童生都瞧不起这样“低等”的工作,宁愿去做账房先生或书记,所以写话本的,不是迫于生计的落魄文人,就是喜欢听戏听书的浪荡之人。

    陆秀才是话本文人里的异类。

    他从小学的是圣贤文章,写的文章是四平八稳,起承转合讲究的是“格局”,他在诗词歌赋上颇有天赋,引经据典也信手拈来,写的话本就自带“逼格”,一眼就能看出底蕴深厚。

    以前陆秀才写文章,总是被老师可惜少了那么点“灵光”。

    如今他写话本,为了害怕被株连,用的是化名,他腹中又有一腔戾气,自然是怎么痛快怎么写,怎么直接怎么来,“灵光”却开始闪现。

    再加上他又屡试不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那话本子里“普通学子”想要获得成功需要付出的努力和不平事被写得活灵活现,更是将那些被“圣贤之言”包裹的遮羞布一举扯下,引起了不少读书人和供养学子之普通人家的共鸣。

    陆秀才的第一本话本求官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成功后,陆秀才察觉到自己的话本风格正好填补了市场的空白,于是再接再厉,笔耕不辍,又连续写了两三个披着历史故事的皮却痛斥时弊的故事。

    因陆秀才是正经文人出身,故而文辞犀利而冷厉,有文人的风骨。可他写东西却没什么文人的架子,故事新颖有趣,用词通俗易懂,哪怕是没读过书的老头老太太也能听懂,所以他的话本是出一本热销一本,颇有“洛阳纸贵”的架势,很快就风靡当朝。

    一时间,街头巷尾的茶馆酒肆里,那些说书人如果不能说两段陆秀才话本里的故事,都会被人笑话“不合时宜”。

    坊间的说书人要说陆秀才的话本,那是要给抽成的。无论是打赏还是茶水费,陆秀才都能分得一杯羹。

    很多听了书的听者不知道下文如何分解,却抓耳挠腮地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只好去书局买一本陆秀才的话本自己寻找答案。

    于是陆秀才的话本加印了一次又一次,看他书的人越来越多,每本话本还未结束,就有忠实的读者在书局催促预定下一本了。

    陆秀才供书的书局把他奉为上宾,很多其他的书局也斥巨资来邀稿,邀请陆秀才去他们书局。

    水涨船高的陆秀才,荷包渐渐丰厚起来,很多事情也在悄悄发生着改变。

    在写话本之前,陆秀才只是松江府里一个普通的读书人,拿着一份可以养家糊口却绝不可能大富大贵的月钱。

    谁料无心栽柳柳成荫,一走上写话本的路子,顿时转了个盆满钵满。

    拿到第一笔润笔费时,陆秀才将这笔钱捎给了自家娘子。

    原本,因为陆秀才不肯再参加乡试,陆家娘子和陆秀才已经冷战了好几个月,就差收拾东西回娘家了。

    收到润笔费的第二天,陆家娘子把已经收拾好的东西又悄悄塞了回去,决定再观望一阵。

    有了第一笔润笔费,就有第二笔、第三笔、第四笔,随着陆秀才的名气越来越大,看他话本的人越来越多,润笔费也越来越丰厚。

    陆家娘子不但没回自己娘家,还把已经习惯在茶馆写作的陆秀才叫回了家,尽心尽力的照顾起陆秀才的话本子事业。

    从此以后,陆秀才除了写话本养家,不需要再操心任何事情。他的贤内助和他供书的书局,把他的一切内外事务都理的顺顺当当。

    陆秀才和陆家娘子又重新琴瑟和鸣起来。

    又过了没多久,本朝最大的戏班子看上陆秀才的话本,想要以它其中的一幕为基础,改一出大戏。

    陆秀才允了。

    本朝最大的戏班子是被各种达官贵人捧着的,出手也阔绰,见陆秀才答应的干脆,一出手就是三千两银子的“谢仪”,抵得上陆秀才五年的润笔费。

    此戏一出,大获成功,每到大戏上演之时,可谓是万人云集。

    如此一来,原本没看过陆秀才话本的人也纷纷蜂拥而至,将书局里仅剩的话本一扫而空。

    这一年,陆秀才托书局的关系,上下奔波,终于办妥了所有的文书,用这几年的积攒在松江府买了一处宅院,有了户籍。

    第二年,陆秀才和陆家娘子的孩子在新宅院里呱呱落地。

    有房子,有银子,有娘子,还有了孩子,人到中年,终于在松江府安身立命的陆秀才觉得自己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当浮一大白。

    可惜好景不长,陆秀才就有了新的烦恼。

    卢毅新买的房子在魔都的核心地段,虽然只有一百二十平,但周边名校云集,下楼就是地铁和医院,生活极为便利。

    魔都房价高得可怕,为了买这套房子,即使卢毅这几年赚的版权费不少,也将家底掏空了大半。

    结婚之前,卢毅的工资就是全交给刘慧打理的。

    写书后,为了让妻子“回心转意”,卢毅的每一笔稿费都是到账就打给刘慧,之后刘慧生了孩子,做了全职妈妈,家里的内外大权更是刘慧一把抓了。

    眼见着买房花光了卢毅这几年的积累,孩子又马上要上幼儿园了,刘慧又开始着急起来。

    “你下本新书什么时候开”

    刘慧问。

    “最近没什么灵感,我想再查查资料,想想写什么题材。”

    大部分作者刚完结一本书的那段日子都属于“贤者时间”,一旦完结了,那几天就想躺着,什么都不相干。

    “网文圈的淘汰率那么高,再等一段日子,读者都把你忘了别想那么多了,先开更再说吧”

    刘慧又劝。

    “让我先歇一礼拜吧。”

    卢毅躺在沙发上,逗弄着儿子的小脚丫,懒洋洋地说。

    “就一个礼拜啊,不能闲太长时间。孩子还小,到处都需要用钱,不能坐吃山空”

    刘慧一边收拾着家里,一边提醒丈夫。

    说着说着,刘慧从茶几上翻出一封邀请函,看了眼日期,气不打一处来。

    “成都书展邀请你去当嘉宾,你为什么不去”

    “我不太想参加这种露脸的活动。”

    卢毅看到妻子的脸色,不自觉的紧张起来,“我是真不适应这种场合。之前几次去拿奖,要不是创梦的老总陪着我,我肯定都出丑了。”

    “谁一开始就适应这些的趁着你现在还红火,早点把名气打出去”

    刘慧一提到这个话题,就一肚子火。

    “你说你,又不是长得见不得人,为什么就是不愿意露脸呢你看看和你一样写历史题材的老马识途,天天一下子上这个采访,上那个节目,全国人民都认识了,谁提起来都说一声知名网络作家。再看看你”

    刘慧手里的邀请函往茶几上一摔,“文红人不红,不温不火的,再过几年,谁认识你”

    “我写的书有人看就行了。”

    对于这点,卢毅看得开,“花无百日红,我就是一写书的,又不是明星,到处抛头露面干嘛,耽误我写书。”

    “出名和你写书又没冲突我看你就是太懒了,才留不住读者你看看你微博,这礼拜又掉了几千粉你要不想懒得弄,手机给我,我帮你固粉”

    “我真没东西发,每天写个书脑细胞都死完了,谁有时间和读者聊天。”

    卢毅抱着儿子,想要中止这个话题。

    “能别聊这个”

    “你能不能上进点安逸的生活是作家的大敌”

    刘慧开始举例子,“你看看你们创梦那个李小白,人往那一站,自己就是品牌。别管他写什么,哪怕打一段乱码上去,都有人几千几万的给他打赏还有微博几百万粉丝的那个叫什么汉堡的大神,他书还一个字没写呢,就有公司把版权预定了,再看看你你为什么没到这个级别是你写的不够好吗不就是因为你不懂经营”

    听到妻子再一次老生常谈,抱着儿子的卢毅眼珠子开始乱转,想要找一个“逃跑”的地方。

    刘慧的危机意识比卢毅强的多。

    网文圈门槛低,写网文的作者前赴后继,多如恒河沙数,每年都会涌现一大堆天赋型选手、努力型选手、学习型选手,这个行业可谓是最能体现“大浪淘沙”的行业,,多少前浪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连个泡沫都没有。

    刘慧清楚的知道,卢毅能够成功,更多的是占了他出名早的优势。

    他写书那会儿,网文尤其是历史文还没那么多套路,质量也良莠不齐,在一大堆小白文里偶尔见一个像他那么“考究”的,当然是眼前一亮。

    网文界最不缺少的就是“学习型”选手。

    他这尊历史大神靠什么成名的被人一研究透了,“考究”的历史文顿时遍地开花,有些作者干脆就是学这个的,比卢毅这个业余选手更强。

    等大家写的都差不多时,还想要再“独占鳌头”,要么就是写的更好,要么就是名气更大。

    可卢毅创作的高峰期已经过去了。

    他当年憋着一股劲想要证明自己,写作激情极为旺盛,常常能一整天泡在图书馆里不回家,一天码一两万字也不吃力,文思如泉涌一般。

    现在吧,大概是觉得人生目标完成了大半,本身又是个小富即安的性子,卢毅已经没有了什么奋斗心,写书没有了当年那股“拼劲儿”,更新速度也慢,一本书常常写一年。

    “你不想出名也行,趁着现在大家都还认识你,多写几本”

    刘慧就恨他这种“温吞”性子,“我也认命,你就这么个连话都说不好的性子,要出名也难。不过我觉得,微博还是要经营起来的,你看看那个谁谁谁,现在也不写书了,就因为粉丝多,靠接广告”

    眼见着妻子又要开始长篇大论,卢毅的目光定格在自己的书房门上。

    在家里,只有一种情况下,他是绝对不会受到打扰的。

    “我突然来了灵感了”

    卢毅将还在牙牙学语的儿子轻轻放在沙发上,突然站了起来。

    “我得马上去码字,免得思路跑了”

    “那你赶快去”

    听到卢毅要写书,刚刚还喋喋不休的刘慧立刻住了嘴,甚至体贴的抱起了抓着爸爸衣角不放的儿子。

    卢毅如临大赦,快步钻进书房。

    书房的门一关,卢毅背靠着门,长长地吐出一口气。

    家并不是他的避风港。

    书房才是。

    他慢慢走到书桌前,打开了电脑,新建了个文档。

    然后,卢毅对着空白的文档,坐了一个下午。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