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第 66 章

小说:我力能扛鼎 作者:宣蓝田
    院里摆了一地的竹子, 唐大虎带着几个家丁拿板斧把竹子砍成小段,再劈出篾条来,劈得细细的, 用来做灯笼骨架。

    只瞧了一眼,叶三峰立马蹿上去了,“我来你们这劈得不地道, 竹篾条要从头一劈到尾, 粗细厚薄都得匀称。你们这大头小肚的,这是什么呀,做出来的灯笼也成不了型”

    护院们笑着唤他一声“叶先生”,都凑过去看他怎么劈了。

    他们几人围着篾条转, 府里的老仆和丫鬟们都围着大少爷。

    院里支开了一张八仙大桌,上好的宣纸长长铺展开, 几乎要垂到地上去。唐厚孜站在人堆里写字, 也不知写了什么,一停笔, 周围一片喝彩声。

    “写得好”

    “少爷真不愧是御笔圈的神童”

    仆役们哗啦啦鼓掌。

    灯笼纸用的是挺贵的净皮纸,这种纸里加的檀皮和胶量略重, 纸张也更柔韧,风吹都不容易破,拿来糊灯笼最合适了。

    唐荼荼才刚跨进门,唐夫人眼尖地看着了她, 拉着她到二门训话。

    “荼荼啊, 昨儿出门前怎么不跟娘知会一声傍晚吃饭时找不着你人,叫我吓一大跳,拉来福丫问了半天,那妮子闭着嘴死活不说, 还是华家的下人来递口信儿,我才知道你去华家了。”

    唐荼荼无言,福丫这傻孩子,大概是把“替小姐隐瞒做生意的事儿”和“隐瞒小姐的去向”给混为一谈了。

    “您别担心,我好好的,我以后出门前一定跟您知会。”

    唐荼荼打了包票。心说不是怕您多心么,她瞧母亲脸上并无不睦,一副心平气和的样子,放下了那层悬着的心。

    家里老爷不在,一天没人絮叨,唐夫人总算找着个能说话的,拉着荼荼低声埋怨。

    “半晌午,武侯吏就挨家挨户敲门,让各家做几十盏灯笼,把坊道上和街门都挂满。”

    “娘一听就傻眼了做灯笼娘只知道过节要往院门前挂灯笼的,还从来不知道住进这十二坊里,连坊道和街门都得咱们自己布置又闹了个笑话。”

    “左右一问,才知道别人家都早早备好竹篾和灯笼纸了,连忙带

    人出去采买。”

    唐家是年后过了元宵节才搬过来的,压根不知道还有这一茬,匆忙准备,书坊里的纸都卖上了贵价。

    “过个万寿节,京城纸都比往时贵一倍。”

    唐夫人拣着小事唠叨,唐荼荼听得不认真,拖过张椅子扶她坐下,“母亲坐这儿歇歇,我过去看看哥哥。”

    她钻进人堆,把福丫扒拉成侧站,挤在福丫旁边看哥哥写字。

    一摞一摞的宣纸都裁成一尺正方,方便灯笼做好后往上贴。唐厚孜负着左手站在桌前,沉身提笔,又一气呵成地写了一首诗。

    幼童描红,少年摹字,摹久了自有锋芒,他这字有几分铁画银钩的妙处。

    唐厚孜又是平实的性子,往灯笼纸上题诗也不卖弄文藻,专挑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句往上写。

    后院的丫鬟都识过字,前院的家丁实在听不懂的,管家伯就给没读过书的他们释义。

    一群人也不管听懂听不懂,通通夸“少爷写得好”。

    唐厚孜被他们夸得面红耳赤,兴致起来了,还自己作了几句诗,牧先生夸得更有理有据“少爷文思泉涌,属这句最妙”

    唐大虎道“少爷再给我写一幅,我大伯家的儿子明年也要下场了,托我好几回了,求少爷给写个一鸣惊人,保佑他高中”

    唐厚孜也不推辞,提笔就写。

    “我也要我也要,少爷给我写个长命百岁吧,我拿回去给老娘贴房里。”

    “少爷给我写个今年觅得良缘”

    “哎呀,你不害臊”

    唐夫人坐在边上,听着一院儿人的夸奖,别提多得意。

    唐老爷平时讲究“慈母多败儿”,叫夫人白天别老往义山书房去送吃送喝,饿不着他的。

    唐夫人被念叨得耳朵起茧了,索性离义山的书房远远的。天天饭桌上听他们父子俩唠叨学业,她自己却很少能亲眼看到儿子学问到底如何了。

    这是她一手抱大的孩子出息了,成材了,成了人人张嘴就夸的神童子了

    唐厚孜一连写了十几份,直写得酣畅淋漓,被人夸得出了一脖子汗,忙摆摆手不再写了。

    他挤出人堆,把手上沾的残墨洗净,一抬头

    ,愣了一下唐荼荼站在水盆架子旁,冲他笑得脸颊圆圆。

    唐厚孜被妹妹盯的,自己也笑起来“回来啦,娘和姥爷可好”

    “都很好,姥爷还让我给你带了补脑的干果。”唐荼荼捡着几句寒暄完,“哥,商量个事儿行么”

    “你直说就是了,跟哥哥还商量什么”唐厚孜失笑。

    唐荼荼便把自己想做生意的事儿提了提,唐厚孜还没听明白,一头雾水呢,便被荼荼拉着去找叶先生了。

    唐荼荼道“叶先生,趁着万寿节热闹,倘若咱们往街上支个摊,就做神童题字让哥哥给人往灯笼上题字,写两句吉祥话,一幅字不用贵了,卖一百文钱,再送点剪纸啊福字结啊之类的小玩意,能赚着钱么”

    叶三峰个儿高,正抱着根竹子忙活,垂眸各睨了他俩一眼,目光停在唐厚孜身上,“少爷乐意在街市上抛头露面”

    说起来,叶三峰打心眼里,是有点瞧不上少爷的做派的。

    十四岁的少年郎,放寻常人家已经能撑起半个门户了,少爷却还在家里的荫庇下。

    读书人晓事儿慢,慢一点也没什么。

    可少爷捧着一屋子书读了十年,已经有了书呆子的样儿了,他学问做得好,那是毋庸置疑的,可书读到家了,读到滚瓜烂熟了,竟拿着孔孟大道理当自己的路了,守着些屁用没有的文人风骨,已不知柴米油盐贵

    这就是着了相了。

    在街市上摆摊卖字,少爷自个儿不嫌丢人么

    可出乎叶三峰意料的是,唐厚孜没怎么犹豫“若真能摆个摊儿出去,写写字就能赚钱,我自然是愿意的。”

    他望了一眼唐夫人,轻声道“这回鹿鸣宴,娘那头出了二百两银子,母亲这边也出了百多两银子,是咱家两个月的花用了。入秋一交束脩,家里就更紧了,全家供我一个念书,我心里也着急的,能赚一点算一点,抛头露面算什么”

    叶三峰笑得手都哆嗦了,一条竹篾子差点劈手上。他把板斧丢一旁,大喇喇坐在石桌上。

    “好好好少爷有这想头就好,二姑娘这点子想得也好。”叶三峰笑道

    “端看老爷愿不愿意了。”

    唐厚孜问“可万寿节,街上让摆摊么”

    “这少爷放心,官家巴不得京城热闹得欢腾起来。咱们摆摊儿就往东市摆,今年东市是重头戏,宫里贵人全移驾兴庆宫,要与民同乐的。”

    他给两人讲着这回万寿宴跟往常灯节的不同之处。

    家丁劈篾条,丫鬟仆妇糊灯笼,不一会儿就做成了几盏直架灯笼,剩下的弧面灯笼,要等竹篾泡水后、用火烤出曲度,才能用作灯骨的。

    唐夫人在院里招呼“再画上几幅带画的吧,别人家的灯笼都有字有画儿,咱家的灯笼太素净了也不好看呐”

    又吩咐仆妇去取了丹砂、藤黄、扁青、铜绿几种颜色来。

    家里会写字的还能挑出不少来,会画画的真没几个。唐夫人自己也执了笔,叮嘱几人。

    “画点喜庆的,花也好,鸟也好,义山要是画山水,可不能画凄凉景儿,五谷丰登、国泰民安随你画,不喜庆的,咱们可不敢挂出去。”

    国泰民安啊

    唐荼荼抽了张纸,表情深沉,待笔尖的墨都干得差不多了,她才徐徐落笔。

    尖尖头,两个大翅膀,支棱开的三角尾翼又蘸水填墨,涂了大片的浅灰。

    “姐,你画的这是什么鸟儿啊,怎么长得这样怪异”珠珠探过个脑袋来,吃吃直笑“怎么尾巴这样大这是杜鹃还是灰鸽子呀”

    “不是杜鹃,不是鸽子。”唐荼荼深沉道“是我梦里的神鸟。”

    如果江队在这儿的话,肯定能认得出来,画的可不就是战机么,还是搭载了一排导弹发射架的牛逼哄哄“歼”字头。

    珠珠哈哈大笑“人家都是梦凤凰、梦雄鹰,再不济也得梦个杜鹃喜鹊,姐姐你怎么梦了这么只丑鸟啊”

    唐荼荼点点头,确实画得挺丑的,哥哥那边已经勾勒出一片山水写意图了,她这头儿只以墨黑色的线条,画了个这么玩意。

    只是突然想起来了。

    国泰民安,少不得军备戍疆。

    这些每天轰隆隆盘旋在基地上方的小可爱们,是唐荼荼刚穿来时天天梦到的东西。

    可惜后头那些年里没有民用客机了,只有用于巡航侦察、

    物资运输、歼击的战机,军用载人机也只负责基地间人才转移。

    唐荼荼不记得更早以前的民用客机长什么样子了。

    要是她记得的话,大概就不用画这么一只丑鸟,就能画一只好看的、身纤体长的“漂亮鸟儿”了。

    她画完这么一张,也不再讨人嘲笑了,挤去笔中水分,正儿八经地开始画画。

    她画过七年的图,写字虽写得歪七扭八,总是握不好这根毛笔,可换个执笔方法,画的线条却从来没有歪过一毫,简笔白描,画什么是什么,夺走了哥哥一半的夸奖声。

    当天晚上,唐家做出来的灯笼就全挂到外边去了,从大门前向两边延伸,挂满了好几排麻绳,却还差三分之二的灯笼才能全挂满。

    一听还得做几十盏,阖府都哀声连连的,只得点着灯熬夜糊灯笼。

    可第二天一早,管家就发现挂在灯绳上的几十盏灯笼少了一盏,是贴墙边挂着的一个很不起眼的灯笼,消失不见了。

    四处瞭了瞭,也没见地上掉着。

    嗐,通宵糊灯笼都来不迭,竟还有贼蹲着管家伯啐了一口,朝着左右邻家大声斥道。

    “哪个想要我家少爷的题字,进门来讨就行了少爷好性儿,又不是不给你们写,何苦要做贼呢”

    左邻右舍家的护院听着了,都奇怪地望来一眼,张嘴问“唐管家怎么啦”。

    老管家哼一声,两家护院都一头雾水地看着他气呼呼地关上了院门。

    没半个时辰,灯绳上空着的地方补上了一盏大肚饱满的红灯笼又招了管家一通骂,确信是贼无疑了。

    初三以后,唐老爷所在的礼部开始轮轴转,上官吃住都在衙门,下官们也成了两日回一趟家了,中间不回家的那一晚上要绕着兴庆宫,还有内城每一座坊市挨个查验。

    查各条街上的武侯铺夜里够不够警醒、水缸里有没有备足水、要是走水了该如何疏散百姓,再查商户有没有染了恶疾的,有没有闭门谢客的

    闭门谢客也不行,主街主市上的各家铺子都得敞着门,子正以后才能关,以彰显天朝气象。

    每年都有这么几个兴师动众的节日

    ,往年是元宵和中秋,今年因为太后寿诞,要从七月初九一直热闹到过完中秋,全城的百姓都疯了似的热闹,直把礼部、京兆府和五城兵马司这些衙门累得喘不上气儿。

    初五傍晚,唐老爷才吊着俩大眼袋,灰头土脸地进了门。

    唐荼荼撺掇着哥哥动了摆摊的心思,两人合计了一下午,琢磨好了怎么说服爹爹。

    理由还都没用上,只不过是听他们三言两语说完,唐老爷一摆手。

    “去罢去罢。别说你们了,尚书大人府上都在做仕女花灯了,想要赢那一百两的花灯奖大人一边痛斥着奇巧淫技,一边奈何不了他夫人和闺女们贪玩。”

    唐老爷又道“什么抛头露面,咱这样的小门小户哪有那么多讲究义山也大了,知道知道钱财不易得,也好。”

    “再说庆贺太后娘娘圣寿,也是给你自己攒福气的事儿,来年你就要下春闱场了,坊间多留点名声也好。”

    唐厚孜愣愣听完,忙道“爹,我明年不下场啊,我还打算”

    他话没说完,便见爹爹仰在椅背上睡过去了,呼噜声由小及大,很快震天响了。

    “我还打算再学三年呢”唐厚孜没说完的话,只得揭过不提。

    “老爷老爷”

    唐夫人又好笑又心疼,让人把老爷背回房里,自己去安排府里一应琐事。

    挂着的灯笼每晚必须得盯紧了,万万不能走了水,不仅盯自家的,也得盯着街头巷尾每一家,谁家灯笼着火了就赶紧去拍门提醒。

    全京城热闹着忙活着,初九正诞日便到了。

    作者有话要说收到鼓励啦,已满血复活,明天继续二更

    仙女们晚安  请牢记:,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