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第 83 章

小说:我力能扛鼎 作者:宣蓝田
    前脚, 唐荼荼豪横地讲着“有多少要多少”,叫卖花椒的通事俩眼睛晶亮, 差点从摊位上跳起来。

    后脚,听那通事说他家的花椒“总共五万斤”,唐荼荼立马萎了。

    怎么能有商人驮着五万斤的花椒从山西过来五万斤,这得要多少辆车、多少匹马、多少商人才能驼过来

    她咳一声“看看货,来一车吧”

    通事被逗弄了一通,也不恼,知道是小姑娘嘴上没数,说大话闪了舌头,跟傅九两一起哈哈大笑, 叫力夫去扛麻袋了。

    刘二随手破开一袋子,碾起几粒花椒来摸了摸, 淡淡道“成色不错。”

    那通事瞧他们几个是外行, 伸手抓了一把花椒,讲自家花椒的好“您几位不知道, 这花椒不光是看成色好不好,还得看籽粒饱不饱、皮儿厚不厚,手指揉搓不能碎, 臼子碾了不能有渣,椒味还得浓。”

    他拿起个石臼来,几臼子下去把花椒碾碎,自己凑上去闻了一鼻子“咳, 您闻这呛的这花椒在我们当地叫大红袍,是最好的花椒了。”

    他又叫傅九两上前来闻,傅九两摆手说“我不懂这个”,站着没动, 唐荼荼上前闻了。

    椒末轻盈,稍有点风就朝着人鼻子扑,唐荼荼捂着鼻子打了个喷嚏。

    她认真听着,学着通事的样子,像模像样地闻过、揉过了,隔着手套捏起一撮花椒面儿捻了捻,也不见有渣。唐荼荼心里暗暗点头,她一个外行都能看出花椒确实是不错。

    最关键的这小小的花椒有潜在的销路。娘不是说了么,市场上存在的缺漏处,往往就是商机所在南边不种花椒,苏浙菜味道淡,当地人吃一辈子的淡口菜能不腻么麻辣口的调味品应该会有销路的。

    不能说十成把握,唐荼荼起码有了六七成,渐渐定了心只是要买多少斤

    她回头看傅九两,傅九两摇头“作料生意我不懂,给你拿不了主意。”

    刘大刘二半晌不吭声,有点迟疑,一万斤的花椒是有些少了。左右华家的摊位也在这条街上,于是

    让下人请了华琼过来。

    华琼才是真正的豪横,只瞧了几眼,便道“拿上两万斤罢,梅雨季都过了,路上淋不了雨的。要是一时半会儿卖不完,娘就托给当地的朋友慢慢卖还有酒楼食肆,南边也有川陕菜馆的,少不了麻辣菜。这是今年的新花椒,放一年也没事。”

    唐荼荼眼睛贼亮“娘也觉得这门生意可行”

    华琼道“行不行总得试试看。”

    花椒卖得不贵,一斤三十五文,唐荼荼还有四百两银子,能收下一万斤,再多就不行了。

    华琼笑道“不过是几百两的小钱,娘借给你,等你回了本再还我。”

    唐荼荼“万一回不了本呢”

    华琼凉凉睇她一眼“咱家缺的人手多,掌柜、账房、通事、文书、跑堂,样样都缺人,多的是叫你还债的法子。”

    一旁的刘大刘二、傅九两都哧哧直笑,看样子都是被这债主磋磨过的。

    这个时代,规模种植还没有推广开,花椒都是农民各家自己种的;商人从农民手里收上来,也是小本生意,满满一大箱只卖几两钱。唐荼荼没好意思再压价,跟市场上的散称价比了比,便宜了一倍不止,两边有商有量地抹了个零头。

    在唐荼荼眼中,这通事业务能力强,嘴皮子利索、还会来事儿,已经能甩自己十条街了,他态度恭谨却不谄媚,十分让人有好感。

    “客人住在哪儿”通事笑道“我让伙计给您送过去,好几十车呢。”

    华琼却道“不忙,清点好了再说。”

    她甚至不用吩咐,手底下的仆役就轻车熟路地开箱检查起花椒来了,一箱一箱挨着仔细查,掀开箱盖还不够,还要把手伸进箱底去,把最底下的花椒翻上来,看看有没有坏的,有没有好坏掺着卖。

    那通事目光闪了闪,依旧眉眼带笑,让下人给几位客人泡茶。

    可很快,有华家的仆役道“掌柜的过来看,这箱底下有潮气。”

    华琼呵笑了声,茶杯还没沾唇,她就放下了。

    那通事脸色讪然,尴尬地蹿上来,“客人且听我说。”

    华琼抬脚绕过他,自己去那车花椒前伸手

    试了试,果然,上层的花椒是红彤彤、干透了的好椒,底下的却受了潮,一伸手,凉意明显。

    那通事没料到他们查得这么仔细,张嘴就叫苦“商队过保定时下了两天雨,有一车花椒上头的油布没盖好,受了些雨,不妨事,花椒不霉不烂。”

    旁边一个奴仆又道“掌柜的,这车底下也有点潮。”

    华琼懒得动气“都受潮了,你还往车底下压,等着发霉长毛不成赶紧的拿出来晒晒,晒半月还能卖。你再歪缠,这批货我们也不敢收了。”

    “别我给您换了”那通事只好把那两车带潮的撤走,给他们全换成干花椒。

    雨水淋湿了一车花椒,他舍不得扔,分摊成两车,压在干花椒底下。外人别说是看出来了,但凡查货时手插得浅一点,都不知底下的花椒是半湿的。

    刘大跟他理论“都说无信不成商,您不仗义,这要是我们闭着眼睛收了货,等到了南边,这两车怕是都要发霉了。”

    唐荼荼看得瞠目结舌,她这辈子头一单大生意还没做成呢,就差点上了这么大个当,要是娘不在这,她自己查货,顶多是每箱都打开看一看,就合上了,一定发现不了箱底的蹊跷。

    唐荼荼征询地看她娘一眼,低声问“这还能买么”

    华琼不露声色地点点头“不妨事。奸商惯用的小伎俩罢了,花椒确实不错。”

    她也不管那通事站得远还是近,用平时的声量与荼荼讲道理。

    “南市上的生意都是一锤子买卖,都是外地客商,人家卖完了就走了,一经售出可是概不退换的。咱们自己收货时必须要睁大眼睛查清楚,要是受了骗,就只能自己认栽了。”

    直把一旁的通事说得满脸通红,连连拱手给他们赔不是。

    好在这桩生意是成了。

    两万斤花椒,好不容易清点好了,唐荼荼心算了半天,总觉得不对,又问她娘“两万斤,二舅能带得动么”

    二舅这次出门,商队拢共一百来人,他自己又有七成货,剩下的连马带车也带不了这许多。

    华琼道“让人再领一支商队就是了,直接走

    水路,比你舅舅那头快。他带的织毯轻便,轻巧上了路,带上你的花椒反而拖累人家行程,咱们自己走水路吧。”

    唐荼荼点头应是,她跟舅舅只见过一回,自认没熟络到那份儿上。能麻烦自家人的事,她不想去麻烦隔了房的长辈,欠了人情总归是难受的。

    找市署给双方签了契之后,一手交钱、一手收货,这笔买卖就算是谈成了。

    一排盛满了花椒的箱车贴着路边,朝着西市送去。花椒分量轻,两万斤足足装了七八十车,一排车马整着长长的队,迎着傍晚的万丈霞光走远了。

    唐荼荼心里有种难言的震撼。

    不管这笔买卖到了南方能不能成,这都是她的第一笔大生意,她站在街口望着车马,直到看不见了才收回视线。

    办妥了进货的事,辞别了娘和傅九两等人,唐荼荼紧绷了好几天的这口气才松懈下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可算是走出第一步了。

    她站在街头自言自语,嘴角快要咧到耳朵根了,笑得停不住。

    “姑娘,该回府啦,天儿不早啦,一会儿就要天黑了。”

    胡嬷嬷不知从何处钻出来的,她脸上一副“我全看在眼里”的欣慰笑容。唐荼荼知道这几天她一直在南市上猫着,暗中观察自己做生意,回了家给母亲报信。

    唐荼荼心里好笑,假装不知道,去通事那儿拿了自己的东西就要走。

    南市上人来人往,不准许畜牲经停,怕客人们踩一脚粪便。所以马车都是停在开明坊外的,离此处有一里地,得走出去才能坐上车。

    唐荼荼刚走出两步,胡嬷嬷便倒抽一口凉气,眼睛发直,压着声儿大惊失色“二姑娘怎的这个时候来月事了裤上头糊了一片。”

    唐荼荼“啊,我没留意”

    年初她这具身体才来了葵水,时间没准过一次,唐荼荼算了两回日子没算明白,索性不算了,她是随身装着月事带的。

    夏天太热,唐荼荼坐出一腿的汗,压根没知觉。

    两人以气音嘀咕半天,附近也没个卖衣裳的店铺,胡嬷嬷连忙叫丫鬟往远处

    走走,找找成衣铺,给二小姐买条披风来。

    她们主仆俩鬼鬼祟祟地一前一后走着,胡嬷嬷走在后边,借着身形遮挡着她,二人慌忙拐进了一条小巷中。

    南城异域人多、客商多,有大鼻子蓝眼睛、从海上飘来的洋鬼,还有一头卷毛、披麻袋的波斯传教士,有裹白袍、缠头巾的大食商人,还有三步一跪的天竺苦行僧,胡人开的瓦舍滋儿哇啦从早唱到晚,还有各种曲苑混迹其中

    不论见多少回,都是些奇奇怪怪的异族。

    在祖辈就在皇城根下的老京城人眼中,南城十二坊再热闹,也是个不入流的地方。住的多是贫民,还有不少乡户人家,刚进城,一时半会儿找不着好的落脚地,才会在城南暂住,一旦有点钱了,立马要往西城搬。

    是以,南城的住民往往来了又走,人口流动很快。尤其是临着大街、出行最方便的宅舍,清一水全是牙行预留下的商栈,住一半,空一半,有不少宅子都没住上人。

    唐荼荼奔着一户门庭冷落、门上只挂了锁的人家,敲敲门问“有人吗叨扰啦,能不能借你家茅厕一用”

    喊了两声,里边没人应,那就是没住人了。她摘下挂在门上的大锁,推门就进。

    胡嬷嬷在院子里等着,绕着院里环视一圈,嘀咕“搬得可真干净,满院子连个破板凳都没留下。”

    院子里一样家具都没留,也没什么灰土,前一任主家大约是最近才搬走的,想必是个讲究人,连茅厕都打扫得挺干净,并没有异味。

    茅厕在院后头,京城中但凡是个宅子,都建有自己的私茅,讲究的人家是从不用公厕的。

    唐荼荼换好月事带,半天没出去,要等着裤子干,顺便她还在脑子里勾勒了一幅南市地图,琢磨这地方的排污管道是怎么运作的。

    跟中城那十几座官坊不一样,民宅密集的地方,下水排污管道要复杂许多,唐荼荼还没研究过。

    据说古代的都城在建立之初,都有一套精妙的生活下水排污和垃圾填埋系统,后边随着年代越久,管道翻新跟不上了,脏污

    漫街,才会弃城迁都,留着旧城的污物慢慢清理。

    她正这么想着。

    啪嗒。

    头顶上落上了什么,唐荼荼愣了愣。茅厕的地方,想必是蜘蛛一类的玩意,唐荼荼头皮发麻,起了一身白毛汗。

    还不等抬头,又一滴,滴在她脖子上。

    唐荼荼愣怔地回手去摸,油腻腻的抹了一指头,指尖触感黏腻,不知道是什么东西,颜色微微发黑,搓揉开后泛着些红。

    唐荼荼仰起头去望。

    茅厕顶都是泥灰砌墙,上头铺油纸布,最上边再摆一层瓦片顶。这家大约是房顶上堆着什么漆料,好像是屋顶漏了,滴滴答答地往下掉。

    这东西味道刺鼻,像是民间粉刷家具时常用的大红漆。

    嗐,无妄之灾。

    唐荼荼拿手帕擦干净脖子和手指,她抬脚要离开,却忽然被这个味道牵出了一点熟悉。

    她抬起手指仔细闻了闻,好像不是大漆味道特别鲜明,熏得她闻一鼻子就要皱眉。

    唐荼荼渐渐变了脸色,她想起这是什么味道了。

    是桐油跟初九太后正诞那一夜,被火烧着的花楼是一个味道。

    作者有话要说每天搜集各种鸡零狗碎资料的时候,都会觉得,哇历史真的比教科书有趣多了。

    今天看了古代下水道和厕所的设计,城市下水道设计没大看懂。宋朝是有公用厕所的,分蹲坑和站坑,因为人们衣服太宽松,要脱掉外衣挂在竹竿上。厕所有隔板,还备有热水和皂荚,除了很多百姓用不起纸,xxx要用木简外,没别的毛病了

    另外还了解到一个小知识,所谓的“椒房独宠”,这个椒房听起来很高大上,其实是用花椒磨粉后和泥抹墙,一来是取花椒的特性,驱虫,味道辛辣、多闻闻可以驱寒;二来是花椒往往一串一串地长,象征多子。  请牢记:,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