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第 16 章

小说:如意宴 作者:鹊上心头
    此刻已是十月末,还有六七日才到十一月初,倒也不急安排度牒的事,如今沈怜雪想的却是如何让煎饼卖更多一些。

    她道“一会儿咱们尝尝芥辣瓜,大抵能试着做出来。”1

    芥辣瓜一打开陶罐,辛辣之味便扑面而来,沈如意忍不住打了个喷嚏,捏着鼻子说“好呛。”

    沈怜雪对味道很敏感,她取了一小块出来,先递给女儿,让她就着水吃,然后自己再取一块,放在嘴里细细品味。

    芥辣瓜的味道确实很冲,辛辣之味仿佛带着气,直窜鼻尖。

    坛子里除了辛辣之味,也有酸涩气息,应当加了醋调和,所以最终的味道丰富,辛辣酸爽,很是压口。

    沈怜雪忍者呛,又细细品了一根,这才算摸清做法。

    “明日便去问问香料摊,他们大抵知道如何做芥辣酱,待做得芥辣酱,这芥辣瓜就简单了。”

    她又想了想,呢喃道“不过,若是佐以煎饼,倒是不用那么冲,味道淡一些,起了压口解腻之用,便可。”

    如此说着,她就把这一小瓶芥辣瓜放起来,准备下回再做菜汤时用来佐餐。

    准备完次日的面糊,沈怜雪跟女儿早早便睡下。

    次日,沈怜雪四更便醒了,经过前头两日,她已经没那么胆怯,觉得可以自己出摊。

    她跟揉着眼睛的女儿道“团团,今日娘自己去吧,你在家小心些,不要碰炉子,若是饿了,再去寻娘。”

    此时已经是深秋,天气一日比一日寒冷,中午时还好一些,早晚若有寒风,都有些令人瑟缩。

    她之前已经给女儿准备好了夹袄和风帽,知道她不会冻着,却也心疼。

    沈如意摇了摇头,她翻身坐起来,自己穿衣“不行,团团要跟娘在一起,而且团团想吃汤包。”

    睡得早,早上便饿得早,沈怜雪斟酌一番,还是不放心把女儿独自放在家中,便点了头“好,但你得跟娘保证,若是累了就歇,不能勉强。”

    母女两个絮絮叨叨地出了门。

    经过前面两日,团团煎饼已经略有了些名气,并非如何引人流连忘返,夜不能寐,而是因其热乎和舒适,让人心中难以忘怀。

    今日刚一开张,便立即有人过来排队,还有同沈如意打招呼的“团团老板,早安。”

    沈如意响亮地说“早婶娘叔伯,恭喜发财。”

    她这一吆喝,把每个人的瞌睡虫都吓跑,馋虫立即翻涌上来。

    食客们笑作一团,都说“团团老板好神气,你也恭喜发财。”

    沈怜雪让团团自己数十个钱,跑着去买了一个大头大的灌汤包,然后回来在摊子前吃。

    这会儿过来排队的都是熟客,也不用沈如意如何吆喝,他们自觉排队拿饼给钱,一切都井井有条。

    汴京的百姓们,都能靠自己过上好日子。

    沈怜雪一口气做了一百多将近两百个煎饼,再抬头时已经天光大亮,金乌从云层里探出小脑袋,小心翼翼观察人间。

    这时,汴河大街东侧的钟楼突然响了一声,沈怜雪动了动耳朵,才发觉到了辰时正。

    她正要去看还有多少油果子,沈如意就道“娘,还有二十七根。”

    沈怜雪松了口气,趁着这会儿没什么客人,对女儿道“今日比昨日卖得快一些。”

    已经有了两日经验,会从这里经过并要上早工的百姓,大抵都会自己算时候过来买煎饼。

    五更时人最多,但略等半个时辰之后,人便逐渐变少,左不过等上一盏茶的工夫便能拿到。

    因此上工晚或者不需要出门上工的百姓,便都在这时候过来买早食。

    今日会卖得比昨日快,是因为经过这两日营生,喜欢吃煎饼的百姓也会同亲朋介绍,加之她连续三日在这里摆摊,路过的行人经常看到她摊子生意好,便也会过来尝试。

    如此一来,两百份煎饼不过两时辰就能卖光。

    沈怜雪身体比较弱,这几年操劳过度,体虚畏寒,加之之前咳症一直不好,夜里难以安寝,面色就没有那么好。

    前两日,站到最后她自己都受不了,胳膊都要抬不起来,便觉得两百份到了极限。

    今日倒是觉得,还能再多坚持一个时辰。

    沈怜雪对女儿道“那咳嗽药当真管用。”

    她甚至都没有吃满十贴,只吃了贴的样子,就彻底不咳了,就连喉咙和胸肺都舒服许多,再没往日的滞涩憋闷,舒畅许多。

    沈如意特别得意“我就说管用,娘听我的就是。”

    她这神气的样子,把等煎饼的食客逗笑“囡囡,你可是当家的你娘还要听你的哩。”

    沈如意非常得意“可不是,我娘就听我的”

    食客笑成一团,就连沈怜雪脸上都扬了笑,显得没有平日里那般严肃。

    就在这时,背篓里的油果儿耗尽,沈如意就大声招呼“油果儿没啦,明日请早哦”

    排在最后的食客闻言就问“可能到我”

    沈如意抬起头,就看到一张略显熟悉的脸。

    她低头算了算,才说“能。”

    很快就排到那人,因是最后一张煎饼,所以后面也无食客排队,沈如意就总是忍不住看他脸。

    年轻的食客便好奇地问“囡囡,我脸上可是有什么不对”

    沈如意摇摇头,犹豫片刻说“阿叔救过团团和娘亲。”

    她颠三倒四说了一下那日在南牌坊街前事,年轻男子才恍然大悟“我想起来了,那日有个狂人骑驴冲事,是我们家大人出手相救。”

    年轻男子身穿简单短衣长裤,腰间系带,带上挂剑扣,上面悬着一把长剑。

    他衣着虽然简单,但身上衣服干净,脚上鞋袜也是白洁如新,一看便非凡俗人物。

    大抵是女儿同这人说话太多,沈怜雪也不由抬起头来,往他面上扫了一眼。

    那日她一直抱着女儿背对着众人,这才看清来者样貌。

    年轻男子不过二十五六岁的样子,长相稍显清秀,眼尾带笑,看起来很是和气。

    若是忽略他腰上的长剑和打扮,沈怜雪甚至以为他是个读书人。

    “多谢郎君搭救,”沈怜雪给他加了两个蛋,把煎饼递过去,“这是送给郎君的,感谢郎君仗义。”

    男子大抵没想到自己顺手搭救还换得一顿早食,他接过煎饼,还是坚持给了钱“不过顺手罢了,当不得谢,我家中有规,不可贪百姓钱财,便白得个蛋吧。”

    他说着便把铜钱放到笸箩里,取了煎饼扬长而去。

    沈如意捧着沉甸甸的铜钱笸箩,小声说“这个阿叔是个好人。”

    沈怜雪笑着摸了摸她的头,从灶膛边上取了热水给她,让她压压风,又从边上的摊位买了三个胡饼,便同女儿回了家去。

    之后几日,沈怜雪尝试做出了芥辣瓜,把它们切碎备用,若是有人要加就撒一些,吃不惯的就不放。

    她每日的生意也逐渐稳定下来,一早上大约能卖二百五十份,偶尔会早一些收摊,偶尔晚一些,也大约在午时,倒是不耽误刘二娘家做生意。

    渐渐的,团团煎饼小有名气。

    有慕名而来的饕餮食客,有习惯热腾饭食的老客,也有专为尝奇特的芥辣瓜煎饼,一边吃一边迎风流泪的奇特品味食客。

    当然,一开始提议要放芥辣瓜的郎君也如愿以偿,每次吃就都要加一倍的芥辣瓜,宁肯吃得泪眼汪汪也不罢休。

    日子似乎一下子就好了起来。

    到了十一月初一,沈怜雪是粗粗一算,已经攒下将近四贯钱。

    这比她当时从沈家带出来的体己都多,那一串串的铜钱沉重厚实,让她心中安定。

    一开始她只是想摆脱让自己疲累困顿的浆洗铺,却没想到生意会这般好,食客们的夸奖和人们吃了煎饼之后的笑容,让沈怜雪内心的胆怯慢慢被驱散。

    她发现,自己似乎也没那么怕出门,也不会再惧怕陌生的世界和熙熙攘攘的人群。

    她甚至不太会害怕年轻而高大的陌生男子,只要她不靠近他们,也不让女儿靠近,她们似乎就很安全。

    已经存够四贯钱,沈怜雪便道“得去给你九婶婶还钱了。”

    一说起钱,沈如意立即便道“娘,已经十一月初一了。”

    沈怜雪微微一顿,随即便反应过来“你还是想换度牒”

    沈如意正襟危坐,一脸严肃“是,一定要换。”

    女儿如此坚决,沈怜雪捏着袖中的铜钱,决定还是顺女儿意。

    她点点头,从箱笼下面取出锦盒,打开了那个已经有些陈旧的荷包。

    荷包里面,是莹润的双鲤玉佩。

    沈如意对自己的身世不感兴趣,她完全不好奇父亲是谁,也不关心他们有多少私家,她只想知道,这个玉佩能换多少钱。

    沈怜雪抚摸着那玉佩,看女儿满脸坚毅,最终也下定了决心。

    “咱们还去寻你九婶婶,不知此事可否透露与她”

    不知不觉间,沈怜雪已经很习惯同女儿商量家事。

    就算偶尔沈如意听不懂,她也会耐心讲解,仔细同女儿沟通。

    如此一来,母女两个几乎无话不谈。

    因这事本就是沈如意“突发奇想”,而且牵扯银钱巨大,所以沈怜雪才犹豫要不要告诉孙九娘。

    不为别的,若真如同女儿所言能赚得数倍回来,便只看孙九娘这些年对她们娘俩的关照,沈怜雪也无法藏着掖着。

    沈怜雪认真对女儿道“你九婶婶帮了咱们这么多忙,咱们做生意的银钱也是从她那里借来,不说别的,就说当时她给开的月息一分,这恩情也得还。”

    月息一分,这三贯半若一月就能还上,只要贴利息三十五文,同白送也没什么两样。

    沈怜雪道“当时抵了三贯半,两贯做了房租,一贯半取来做吃用,如今要还,便是三贯半另三十五文,正好可把那一对耳铛赎买回来。”

    沈如意听着母亲算那银钱,就有些迷糊,她掰着手指算半天都没算明白,索性不算了。

    “团团听不懂,娘说了算就是。”

    “团团以为,此事说给九婶婶听最是合适。“

    孙九娘别看直爽大咧,其实是个相当内秀的人,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当说,孙九娘心里都有数。

    也正因如此,沈怜雪便是现在生意好了,也不想搬走,她想一直住在这里。

    有孙九娘这个房东,有李丽颜这个邻居,她觉得身边更安全一些。

    沈怜雪有意教她算数,见她一会儿耍赖,一会儿又一本正经,不由笑了。

    她倒也没强迫女儿一定算明白,只说“收拾收拾,咱们这就去同孙大姐说。”

    沈怜雪自己想了个说辞,反复推敲几遍,自觉没有太大遗漏,这才揣着玉佩,领着宝贝疙瘩团团出了门。

    这会儿已经下午,孙九娘大抵收租回来,正给儿子准备晚食。

    沈怜雪上门的时候,她正在和面。

    “上我这里来,怎么还带东西,”孙九娘拍了拍手上的面粉,接过沈怜雪递过来的酱菜坛子,“你做的芥辣瓜比外面味道软,没那么冲,年哥儿可爱吃,我就不客气收下了。”

    沈怜雪温和笑道“这又不值什么钱,我也就这点手艺拿得出手,也是大姐不嫌弃。”

    孙九娘大声笑起来“行了,咱们还讲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做甚”

    她爽快,沈怜雪也不同她多做寒暄,直接取了当时签的契约和铜钱,递给孙九娘“大姐,我这钱攒够了,过来还你钱。”

    孙九娘看到她递过来这么多钱,一下子有些愣神。

    她知道沈怜雪现在生意好,而且每日从四更一直忙到午时,却想不到她可以这么快便把钱攒下来,并且立即就过来还。

    孙九娘顿了顿,说“你若是着急那耳铛,莫怕,我给你好好收着,若是怕欠钱不妥,也不用如此生分,眼看便要冬日”

    她其实是怕沈怜雪小性子,借了人银钱着急还,若是手里紧巴巴,没攒够过冬的家什,她可不兴收这辛苦钱。

    “大姐放心,我钱都攒好了,给团团预备的冬衣钱都有,”沈怜雪道,“我不是信不过大姐,只是这一笔算清,我还想说说下一笔。”

    她如今说话办事真是不同往日,腰背挺直了些,眼神也不再飘忽,甚至敢直视孙九娘。

    孙九娘心中当真为她高兴。

    她忙忙叨叨取了玫瑰卤子出来,兑了水给沈如意吃,然后便拉着沈怜雪坐下“有何事,你说便是。”

    末了,她还感叹一句“瞧见你如今日子过得好,眼瞧越来越顺遂,我心里也是极高兴的,你别嫌大姐说话难听,可不行再跟以前那般任人欺凌了。”

    沈怜雪认真点头“我知道大姐为我好,我都记得的。”

    两人说着话,孙九娘回屋取了耳铛和契约,两边一起花押签结,然后孙九娘便把耳铛递给沈怜雪,让她看是否有损失,沈怜雪自是看过便收起。

    等这一笔忙完,沈怜雪就道“大姐,我这有个生意,想知会大姐一声,若大姐觉得可行,倒是可以一起为之,若大姐觉得不好,那我便自己来,只是还要从大姐这里抵押些银钱回去。”

    沈怜雪说得特别清楚“这消息是早晨食客等煎饼时乱说的,我也不知真假,但若是真,我觉得可以试试。”

    孙九娘见她这般郑重,一番话说得特别严谨,便道“你说,我听。”

    沈怜雪深吸口气,道“我听到食客说,翻了年要销毁旧日停塌的空度牒。”

    她只说一句,孙九娘眼睛就亮了。

    孙九娘走街串巷那么些年,她靠自己在这汴河大街营生,如今在甜水巷人人都要叫她一声九娘子,靠的就是果敢。

    度牒到底是什么生意,她早就门清,只是她毕竟不是高门富户,也没背景帮衬,手里也没那么多积累,便不敢轻易动这门生意。

    然而她心里却很清楚,这生意若是抓准时机,不贪不躁,那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孙九娘立即抬了头,看向房门,她耳朵动了动,确实未听到门外声响,才道“你继续说。”

    沈怜雪看她一听便来了兴致,心里也很高兴,便道“我当时听那两个郎君说,他们有个亲戚,手里有几十度牒,原是用来免税的,如今听闻朝廷要销毁,便不想砸在手里,正琢磨着倒卖清出。”

    度牒压在手里,便只几年,都能给富户省却大笔税银,更何况他们本身就喜欢倒买倒卖,因此度牒无论卖多少,都是白赚。

    若是手里少些,倒也无所谓,但若有几十张,一但直接被清毁,论谁也要心疼。

    孙九娘最是知道哪些富户心思,能坑一个是一个,能赚一文是一文,他们是绝对不可能砸自己手里的。

    孙九娘感叹“你倒是能得到这样的消息,不容易。”

    沈怜雪低头看了看女儿,见她正乖巧坐在那里吃玫瑰卤子,不由笑笑“那两个官人声音很小,大抵也是觉得我不像是个有见识的妇人,这才说了几句。”

    她这一解释,就显得更合理了。

    孙九娘若有所思点点头,道“他们还说什么”

    沈怜雪道“他们似乎在盘算自己要不要买了带去外地,还说了一句那富户姓什么,除此之外就再没有了。”

    一般要卖度牒,大凡人家都是去大相国寺后面的善茶坊,卖家往里面一坐,倒上一壶茶,摆上一碟桂花茶饼,便告诉大家自己有度牒要卖。

    买家过去坐下用茶水在轴上画字,若是两方觉得可行,便出来直接去边上的会子务当面交易。

    这个过程,沈怜雪其实小时候听家里人说过,她会同孙九娘说那几句话,就是告诉孙九娘自己能换,也可以隐瞒,但还是选择告诉孙九娘。

    孙九娘一开始就听明白,所以她脸上的笑才没停。

    不过,她还是道“若是朝廷要出政令,大抵也就这几日,政令真的出了,咱们便直接去买,只是不知要准备多少银钱,以后当如何出手。”

    朝廷要实行政令,比不能今日说明日便行,比如这传闻里说的是明年限制,她们在这月若能低价买入,在年根前加一点出,哪怕一张赚一贯钱,都是空手套白狼,甚至不用等多久。

    孙九娘可比沈怜雪果断多了,她已经在盘算自己手里有多少闲钱,到时候能买多少张度牒。

    沈怜雪道“多少银钱不知道,总比现在一百二十贯要低,看那食客的意思,大抵过不了百。”

    抓住这个空档,一番手就能赚几十贯,当真是极好的消息。

    她说完,看了看孙九娘的表情,然后就说“我也没什么主意,原本不过是一听而过,可没过几天,又听到另一个食客说度牒降价的事,我这才上心,想着大姐见多识广,便来同你商量。”

    “我自己是很想做这份买卖的,只是心里没底,又不懂俗务,手里没那么多闲钱,犹豫再三,还是觉得不做有些亏了。”

    人都这样,面对这么大的诱惑,谁都坐不住。

    孙九娘了然地点了点头,她沉思片刻,道“你说新一笔生意,可就是想要同我抵押银钱”

    沈怜雪从怀中拿出双鲤玉佩“这是这是我母亲遗物,这些年我一直舍不得拿出,现在却觉得,死物没有活人重要。”

    孙九娘接过那莹润精致的羊脂白玉,颇为吃惊。

    这雕工玉料,怎么也不像是普通商贾之家所有。

    但她没有对这玉佩的来历过多质疑,只说“你想抵押多少”

    沈怜雪悬在半空的心,终于落到实处。

    她飞快道“这玉佩大约也能当卖三十贯钱,我想同大姐抵押四十贯,这笔钱直接用来炒卖度牒,若是买不起一张度牒,便以其入股,最后售卖所得大姐按股分我便是。”

    沈怜雪这么说的时候,是很有底气的。

    这消息是她给的,若是没有这一茬,孙九娘根本就无法得知这赚钱营生,所以她才大胆开口,也是知道孙九娘为人正直。

    果然,孙九娘点头“好,若是这买卖能做成,大约下月就能回本,若是做不成,我就把这玉佩还给你,直接两清,因此不算你利息。”

    沈怜雪握住孙九娘的手,两个女人四目相对,都从对方眼睛里看到诚恳和坚定。

    她们异口同声“好。”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